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长沙会战

中国对策
• 还是按照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 验分3个方向部署兵力 • 国军:参战约30万人,但实际 与日军战斗的约11个军 4,20,58,99,26,72,10,37,79,74,暂 2,(军事委员会除明确将第 10、第26军拨归第九战区指挥 外,还命令从第六战区抽调第 79军、从第七战区抽调暂编第 2军增援第九战区。)
• 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处境艰难的当时,大半个欧洲均已被德国 占领,世界战局可以说是一片阴霾。但从战略上来说仍然是中国 的胜利,不管是攻打宜昌的积极抗战,还是战场上用血肉之躯和 日军抗衡,这种精神存在,日寇就永远不能完全征服中国,而深 陷中国抗战的泥潭。但小道消息传出薛岳的虚报战功反映的国民 党上层高官的腐败我也希望不是事实,希望只是为了鼓舞国人永 远和日寇抗战到底的宣传。真正要做到认识到的是确实是败仗, 吸取教训下次打赢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1.15
• 战役背景: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日 本近卫内阁不堪战争重负垮台,东条英机出 任日本新首相,随后决定对美国、英国和荷 兰开战。 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 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 军占领下的香港。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 才正式对日宣战,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 动攻击,以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并从第 九战区抽调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南下增援。 在日军第十一军的主动请战下,日军大本营 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湘北,以牵制第九战区 兵力南下(目的),由此拉开了第三次长沙 会战的帷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军部署
• 以第6第3第40师团并列于岳阳以南 的麻塘,龙湾,筻口一线并列强渡 新墙河,歼灭中国守军第20军第37 军后返回驻地。 • 参战部队:日军第3,6,40师团及2个 混成旅团约7万人。
1937年长沙战役

1937年长沙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37年爆发的长沙战役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937年长沙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长沙战役战争背景国内背景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消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
这次会战中国不仅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伟大胜利,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武汉、南昌等会战失败。
武汉、南昌会战后,长沙的战略地位已经上升到特别突出的位置,成为屏障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大西南的门户上战略要点。
湖南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
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省会长沙,中日军队在湘北新墙河一线隔河对峙。
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当粤汉铁路之要冲。
在政治上,日本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
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5]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并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1938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
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
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发生在夜里(即夕)故称为“文夕大火”。
1938年,大火发生几天后,酆悌、文重孚、徐昆被枪决。
1939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长沙会战。
在其他城市相继沦丧后,长沙乃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争处于被动情况下。
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长沙会战

回忆录 第三次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我英勇的第10军守备长沙城。从军长到士兵,均战 前预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抱必死之决心 投入战斗.如东瓜山英雄团英勇杀敌,威震敌胆。1942年1月2日,日军第3 师团7000余人猛攻长沙城南郊东瓜山一带阵地。守军预10师第28团官 兵,在团长葛先才率领下,与敌激战2日,击退敌人无数次冲锋,阵地岿然 不动。日军抛尸累累,伤亡5000余人。敌复攻杏花园高地上之修械所,葛 团勇士与敌肉搏,白刃拉锯11次,击退敌人进攻,最后7人守住南端小东瓜 山阵地。该团除50余人生存外,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可歌可泣! 守军官兵在城南城北杀得日军尸横遍野,伤亡惨重。 1942年1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两日来,长沙东南郊血战 结果,在我军阵地前,敌人遗尸至少在15000具以上”。
第一次会战 第二次会战 第三次会战 第四次会战
河畔阻击 将帅捐躯 血肉守城 追击歼敌
4
第一次会战
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 地区。1939年9月 ,日军调集10万人 ,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 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师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 修水地区。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 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
回忆录 第一次会战
岳阳县新墙河防线,是保卫长沙的第一道防线,二战中世界闻名,与法国马其诺防 线齐名。中国军队为保卫长沙,在新墙河两岸付出了惨重牺牲。如第一次长沙会战,日 军10万余人向长沙推进,与我第52军在新墙河展开激战。在日军的凌厉攻势下,我守 卫金龙山、斗篷山的胡春华营与守卫雷公山、草鞋岭的史思华营与敌血战四天,重创日 军,全营阵亡。日军用80多门火炮轰击新墙河南岸我第12团阵地,出动10多架飞机狂 轰滥炸,并使用化学武器,投掷毒气弹。守军阵地被夷为平地。官兵无防毒面具,用湿 毛巾浸水敷住鼻口,顽强抵抗,击退敌人冲锋。第12团官兵大部壮烈牺牲,余下3、4 百人也因中毒或受伤失去抵抗能力,被突入阵地之日军刺死。长沙会战中,日军4次突 破新墙河防线,战斗都如此惨烈。
历史回顾长沙会战

院辖市 特别行 政区 地方
12 1 1
南京 | 上海 | 北平 | 青岛 | 天津 | 重庆 | 大连 | 哈尔滨 | 汉口 | 广州 | 西安 |沈阳 海南特别行政区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抗日到底是几年?
国共两党的正史提及抗日,都是异口同声说到“抗战八年”, 这也是一个尴尬的事。九一八发生在一九三一年,按理来说抗 日应该是十四年。日本战败后,国际法庭将抗日提前到张作霖 被炸死那年,也就是说有17年,真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细读历史,中国政府抗战八年是说得过去的。九一八事变 发生在张学良入主中原,参加中原大战,帮蒋介石打败了桂军 、冯玉祥、阎锡山。这时东北空虚,被日本人利用,占领了东 三省。虽说有王铁汉、马占山、东北义勇军等的抵抗,但终究 不成气候,也不是政府行为。其后虽有淞沪、长城、热河、绥 远等战役,也不是主流。当时蒋介石热衷于攘外先安内。 1936年底(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次年(1937年7 月),才宣布抗日,直至1945年8月5日结束,这样才有八年抗 战之说。
目 录
题外话
长沙会战的历史背景 长沙第一次会战
长沙第二次会战
长沙第三次会战
南岳军事会议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 五日,国军统帅部在南 岳召开军事会议。蒋介 石致开幕词,大意是: 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退 军、岳州失陷为止(17 个月),是抗战的第一 期。从今以后进入第二 期。也就是抗日的相持 阶段。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 中日爆发了全面战争,由此一 场持续八年的抗战拉开帷幕。 六月二十五日起,驻平、 津日军开始大演习,七月七日 夜晚十时四十分,在宛平县卢 沟桥以北从事夜间演习的日本 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 中队,突然声称受到龙王庙方 面中国军队的射 击,同时发现一 名士兵“失踪”, 于是以此为借 口,将宛平县城 包围,于七月八 日晨四时五十分 开始进攻。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衡阳保卫战图片
任安羌之战
历史背景: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 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 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 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 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 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 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 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 克奇迹”。图为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攻 打滇西腾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
长沙会战 中条山战役 衡阳保卫战 常德会战 仁安羌之战 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历史背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
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 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 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 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 (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 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 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 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 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十大战役中参战双方死亡的人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长沙会战
日军 中国
衡阳保卫战
仁安羌之战
衡山保卫战
历史背景: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 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 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 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 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 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 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退了日军轻狂进攻,共歼敌3万 余人,成为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 日军士气打击严重。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 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 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第一次长沙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对于抗日胜利 的信心,各地民众奔走相告。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泰晤士报、塔斯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组织联合战地记 者团,赴湘北考察证明此次大捷确有其事,纷纷向 世界报道。
战例分析之
长沙会战
七院二旅五营魏广豪 学号:7012013230
长沙会战
基本概况: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 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 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 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 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 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 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 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 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为了配合盟 军作战,蒋介石命令薛岳,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 第七十四军南下,拟配合第四、第七战区进攻广州, 以消解日军攻取香港的打算。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 南听说薛岳的两支精锐部队南下,决定再攻长沙。 薛岳早已把他的“天炉战法”打造成熟,并迅速把 南下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和驻常德的第七十三军,歼灭日军3万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中国军队 的攻势少见其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 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 防御战役。 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 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 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 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 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 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 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
新高考历史复习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B卷(含解析)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
这说明当时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不断增加,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交涉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
这反映出当时A.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亡B.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C.缺乏国家层面外交机构D.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力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
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4.1877年,李鸿章在致郭嵩焘的信函中写道:“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二十年,亦略闻梗概。
”但洋务运动时期,他践行的却是中体西用论所标示的内容。
这说明李鸿章A.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B.对中体西用的弊端有所认识C.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全无认识D.为自己的政治投机开脱责任5.1904年4月,美国宣布无限期延长旨在排斥和虐待华工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
次年5月,上海商务总会提出集体抵制美货,并致函美国领事:“不独贵国不能过问,即鄙国政府亦断不能强令购买,盖买与不买,人人自有权也。
”全国各地绅商和市民纷纷响应倡议。
这些可以说明A.不平等条约压制了工商业发展B.领事裁判权遭到中国民众反对C.国民干预外交的观念初步形成D.三民主义对国民的影响力扩大6.从如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中可以看出A.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C.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7.【滚动考查西方代议制】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的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伤约13万人,虽然最后仍旧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沙会战的经过异常艰难,这场战争打了将近6年,后代历史学家在总结长沙会战的经过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把长沙会战分为4个阶段。
长沙会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双方的准备时期,在长沙会战还没开始之前,日本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先攻占了岳阳城,岳阳城距离长沙仅有130公里,可以说对长沙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一阶段中蒋介石派遣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前去应战,在离岳阳城130里的长沙城内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日本人的进攻。
并且成分粉碎了日本的南方地下情报工作小组和特种大队。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正式交火的阶段,这场战争中薛岳由于谎报战果一度延误战机,但是他后来又扭转了战局,抓住了日本人的把柄,打得日本人节节败退,最后在1941年的时候终于全歼日军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了日本的4个军团,打败了10万日军,长沙会战到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其实长沙会战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清理战果的阶段,1941年的6月份之后,长沙会战就已经正式结束了,被击溃的日本主力仓皇向南逃窜,导致了湖南地区都成为国民党的地盘,也为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长沙会战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在激烈的攻防战中,中国投入100多万兵力,日本投入60多万兵力。
日本指挥官是著名的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指挥日本军队对长沙进行猛攻。
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薛岳。
在前两次大规模交战中,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方。
在第三次交战中,日本投入优势兵力,中国军队遭到沉重打击,以失败告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
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场战争是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而发起的,更纠集了十万的兵力。
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如何呢?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
在战争中,中国的军队英勇抗战,使得日军企图打击中国军队的目标没能实现,反而使得日军的士气受到打击。
第一次长沙会战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带领中国军队的薛岳很好地利用了长沙的地理条件以及制定了战略,更提出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总结;另外一个方面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实力进行了一个错误的评估,更忽略了当地人民的力量。
随后日军不得不下令撤军,同年的十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以中国胜利而结束。
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的结果大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也让人民看到了抗战的希望,而日军则大受打击,人员和装备都受到了极大的损耗。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日军料想不到的结果,在战争前,日军还信心十足地认为这次战争一定能使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然而会战的结果证明了中国军队拥有作战实力,人民十分团结。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日军不得不撤军离开。
这次会战胜利使得人民更加相信了抗战的胜利快要来临。
第一次长沙会战伤亡1939年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爆发了一场防御战,这就是之后被中国国民上下称赞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事迹,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伤亡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本方面一次就集中了十万军队,而中国方面,也已经下达了死守长沙的命令,而且为了能够成功守住长沙,中国更是调集了二十多万兵力,但是关于这场第一次长沙会战最终的伤亡情况,双方的公开报道并不一致,中国方面对外报道的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死伤人数是四万多人,而日本死伤三万多人。
日本方面的公开报道则是,中国伤亡、被俘总人数是四万八千多人,而日本仅仅损伤了不到四千人。
这两份报道都是对第一次长沙会战伤亡人数进行的报道,但是可以看出两份报道的人数差距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日本方面的伤亡情况,差的根本就不是一星半点,而且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证据能够证明当时双方的真实伤亡情况,但从当时的备战情况来看,日方的这份伤亡不到四千人的说法明显是很值得怀疑的,首先既然已经集结了多达十万的兵力,那么日本方面就不可能会在损失还不到四千人的情况下就宣布撤退,更何况依照日本的报道来看,不到四千人就可以击败中国将近五万人的说法很显然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关于第一次长沙会战伤亡情况,中日双方宣布的结果虽然并不相同,但是中国死伤的人员数量是多于日本的,至少这一点是可以肯定
的。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意义长沙是中国南方城市湖南的省会,而在中国的抗战史上,长沙曾经打响过数次的保卫战争,而这场保卫战就是从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的,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第一次长沙会战在中国历史上标记的是一场胜利,但是事实上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伤亡情况和日本相比还要高出很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场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对中国而言,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想要快速占领长沙的嚣张气息,而且这场战争很大的提升了中国抗战的信心,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虽然不是每次都会以胜利作为结束,但是相对而言,中国几乎是一直在步步败退,这些败仗的存在又大大降低了中国军队在对战日军时的信心和勇气,但是这场会战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信心高涨的不只是中国军队,还有无数的中国民众。
而这场第一次长沙会战对世界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一次性的投入了近十万的兵力,这对日本想要同时侵略其他国家起到了很重要的牵制作用,而会战之后,又因为中国成功的抵御了日本的攻击,所以就在这次会战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意义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整个国际上,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