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_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总分18, 做题时间90分钟)1. 名词解释题1.新闻接近性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新闻价值主要包括五个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新闻的接近性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之一。
新闻的接近性,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
①地理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
在报纸发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要比外地发生的、性质相似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心理上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在报纸工作中要加强地方报纸的地方性,其实就是接近性的具体表现。
解析:考研备战中,我们常常容易忽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知识点,只求理解即可,捉住大概便罢了。
理解作为掌握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一个知识点仅仅处于理解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对于重点考查部分的次一级知识点。
比如,“新闻的接近性”这一名词解释,倘若放在“新闻价值”这一大题目中,我们可能不会出什么差错,信手拈来,抑或凭理解解答。
但对于抽离了大题目的名词解释,我们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考场时间限制,一时间脑子短路、空白,难以回答;二是心中理解,对该名词有个大概的理解,但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回答不全面,导致不当失分。
因此,在备战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事无巨细,不忽视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尤其是重点考查部分的次一级知识点更要掌握。
解答该题时,应该先搞清楚“新闻的接近性"属于哪个知识点,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详细解释什么是“新闻的接近性”。
2.社会责任论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模拟试卷2套附答案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模拟试卷——新闻图片编辑、版面设计一、名词解释题1 .照片专栏2.版面设计(云南大学2003年研)3.版心(厦门大学2011年研)4.长栏与破栏(厦门大学2007年研)5 .中缝6.版面空间(暨南大学2017年研;华科2004年研)7.版面强势(暨南大学2017年研;北大2002年研)8.线条(中央民大2004年研)9.通栏标题(中央民大2004年研)10.重点式版面(暨南大学2005年研)11 .版样12.模块式编排(复旦大学2006研)13.编排思想(华科2002年研)二、简答题14.设计、制作信息图表需要把握哪些原则?主要的设计、制作环节包括哪些?15.请简述全媒体背景下图片应用的变化。
(四川大学2010年研)16.简述报纸版面中如何安排图片。
(暨南大学2011研)17 .什么是媒体的版面?版面的功能是什么?18.对若干媒体有关同一主题报道的版面编排进行比较分析。
指出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19.版面在报纸中有什么作用?(华科2007年研)20.报纸版面的编排是编辑把信息传递给读者的最终手段,请谈谈版面编辑的作用。
(复旦大学2004年研)21 .报纸版面的编排应遵循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说明。
(大连理工2005年研)22.什么叫版面空间?其意义何在?(复旦大学2000年研)23.交叉式编排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大连理工2007年研)24 .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
(华科2007年研)25.版面的转接需要注意哪几点?(电子科大2015年研)三、论述题26.版面怎样才能美?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应用题根据报纸编辑学的有关知识,评价201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一版的版面。
(清华 大学2011年研)j "荣何 nn 倾・聊岫*■ ■■ ■一 xy \ — ■注:除报头与所有照片为彩色外。
其余文字线条均为黑色。
2010-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真题及详解2014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卷II.传播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竖三民”2.埃德加·斯诺3.北岩报团4.传播障碍5.知沟假说6.两级传播7.媒介关系8.公关效果评估9.脉冲式媒介排期10.营销组合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怎样理解“作为权力主体的受众”的观点?2.简述“媒介规范理论”。
3.简述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模式。
4.简述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黄远生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2.如何理解“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建立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关系。
四、实务操作题(30分)1.2013年3月,彭丽媛女士作为国家主席夫人出访坦桑尼亚。
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将拥有80多年历史的护肤品百雀羚礼盒产品作为“国礼”相赠,这使得百雀羚一夜间火遍全国。
几十年前百雀羚曾行销全国,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但是随着大量国际品牌的进入和国内新品牌的涌现,百雀羚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百雀羚包括了洁面、乳液、面膜、眼霜、防晒等多个品类,大部分单品都在10元到80元之间。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对百雀羚市场的判断,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创意纲要(creative brief)。
(15分)2.阅读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公共关系相关理论,分析网络公益活动“公益一小时”的特点。
(7分)(2)结合这一案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的变化。
(8分)2012年,由百度和60万家联盟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项网络公益活动“公益一小时”,为贫困学童免费捐赠爱心午餐。
网友只需送出一份祝福,百度就以网友的名义送出一份免费午餐。
由于活动参与形式的简单便捷,“公益一小时”一经发起便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响应。
2012年6月1日11:00~12:00活动期间,共有360202位网友为贫困山区学童送出祝福,百度共为贫困地区学童送出360202份免费午餐,总额达到1080606元。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综合题 2. 案例分析题 3. 简答题 4. 名词解释题1.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扬.埃格兰1月3日在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和亚齐省的遇难人数可能会增加数万人。
埃格兰说,印度洋海啸的遇难人数迄今已经突破15万人,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
部分幸存者可能会由于药品紧缺而死于常见疾病。
正确答案: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已突破15万。
涉及知识点:新闻写作2.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蓝天之下。
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正确答案:中国人站立于南极冰盖之巅。
涉及知识点:新闻写作3.为报纸的专题网站策划一个专题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2013)正确答案: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双十一光棍节展现单身魅力”专题(1)专题的选题策划。
如今节日越来越多,除了中国传统的以及西方的固定节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新兴节日,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其中,每年的11月11日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光棍节”,特别是对于80、90后的“剩男剩女”来说,尤其热衷于过这个节日,所以,本次新闻所做的专题是关于光棍节的。
可预知事件中的节日专题。
(2)专题的策划角度。
光棍节是一个新兴的节日,在年轻人中很流行,现在很多网站都做光棍节的专题。
要吸引更多的受众,策划的角度尤为重要。
而策划角度是要通过光棍节的特殊含义反映现在年轻人的心声,通过“11.11”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来引出全局,这是展开专题的起点,它的针对性强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双十一光棍节展现单身魅力”专题策划的可行性分析:如今,光棍成了一个“热词”。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7881e42b160b4e767fcfd5.png)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自媒体答:(1)自媒体的概念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
当前,主要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2)自媒体传播特点自媒体传播特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高效性。
现场发布,速度快、范围广、数量大;②对称性。
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接收者;③人际性。
传播主要依靠各个小团体、小组织、小圈层,在社会网络中传播;④大众性。
因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小团体放射至无边界的传播区域,呈现出大众传播的效果。
(3)自媒体的种类自媒体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个人、法人单位和官方组织。
个人自媒体主要是以自发性个体发布,法人单位自媒体主要以社会各单位、组织发布,官方组织自媒体,主要以政府机构发布。
(4)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自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二三类法人和官方组织自媒体发布信息有管理环节外,其余大量的自发性个体自媒体信息发布,是自行随时发布,没有“把关”环节,具有“不可控”性。
发布的信息呈现零散、失序、混乱状态。
2.涵化理论答:(1)理论诞生电视媒介的兴起与其强大的吸引力是许多关于社会经验效应理论化的来源。
其中一项不断被提及的主题就是“透过当代主流媒体语言和图像,我们的经验被名副其实地中介”的程度如何。
在大众传播领域将这方面的研究称其为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也译为教养理论)。
这一领域的研究最早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的格伯纳及其同事发展起来的。
他们对电视效果进行的研究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长期、最大规模的研究。
格伯纳及其同事的出发点是,电视已经变成美国社会的文化中心,“电视机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成为在多数时间最重要的故事讲述者”。
1999-2014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新闻学考博真题

2014社科院考博真题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一、概述传播学芝加哥学派代表性人物关于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主要观点。
二、列举一本你印象最深刻的新闻学理论著作进行评述。
(包括主要学术观点、理论体系、有点与不足等)三、试论大众传播中的宣传观念和宣传话语。
四、论新闻学研究中“学”与“术”的关系。
传播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1、什么是发展?传播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该书传播与社会发展(发展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2、联系你的个人或家庭经历谈谈你对传播与社会发展的治学旨趣。
3、谈谈你对“社会性别”概念的理解,并对某一媒介作品进行社会性别分析。
4、概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流派。
5、举例说明商业流行文化或主流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的区别。
传媒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1、在传媒经营研究中素有“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之争。
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
2、请阐述品牌在传媒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3、目前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主要有哪些类型,请举例概述之。
4、列举你所读过的3本有关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著作,并作简要点评(包括论题、主要学术观点,理论体系、优点与不足等)新闻法治与伦理的学理基础1、在我国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新闻法》这一问题上,国内学界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暂缓制定”,另一种观点主张“尽早制定”,还有一种观点主张“未必制定”。
请你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试述新闻报道活动中可能面临的伦理冲突及其应对方案。
3、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请简要分析说明上述引文中“言论自由”与“表达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4、简述你对国内媒介法(或传播法)研究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5、请列举国内两至三位研究媒介与传播伦理问题的学者,简要点评他们在上述专业方向的一项研究成果。
(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2013年人大新闻学考博真题一、新闻史论1、试论述中国与美国政党报纸出现、发展历史及对各自国家新闻事业的影响。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4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卷及详解I.新闻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竖三民”答:“竖三民”是指革命报人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这三份报纸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为同一人创办主持,风格和基调协同,故称“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民呼日报》在上海诞生,于右任担任社长,该报以主要篇幅揭露清廷出卖路权、矿权,斥之“以傀儡自待”;并大揭官场黑幕,抨击官僚腐败。
1909年10月3日,《民吁日报》在上海创刊,报名有两个含义:一是“民不敢声,故仅吁耳”;二是“吁”即“呼”去两点,暗喻民众即便被反动当局挖掉双眼,仍要呼喊。
同年11月19日被清廷查封。
《民立报》于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问世,将矛头直指清廷,斥之为“倒行逆施之政府。
在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民立报》也是重要舆论阵地。
“二次革命”失败后,《民立报》于1913年9月4日被迫停刊。
2.埃德加·斯诺答: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作家,1928年秋来到中国。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发表不少新闻作品。
1933年至1935年,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同时兼任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和英国《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积极支持爱国的学生运动。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1937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引起极大轰动。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三次访华。
3.北岩报团答:北岩报团是英国第一个现代报团,形成于1908年,由哈姆斯沃思创办。
因为北岩拥有多种报刊,并组成了庞大的报业帝国,故被称为“舰队街的拿破仑”。
哈姆斯沃思创办《回答》杂志后,又创办了《每日邮报》、《每日镜报》,购买了《观察家报》(1905),控制了《泰晤士报》(1908),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开创了富有英国特色的大众化报刊的事业,被称为舰队街的拿破仑,组成了庞大的报业帝国,并开始了英国报业的垄断化进程。
2014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573fe9fa32d7375a41780fe.png)
2014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反“客里空”运动答: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
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
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通过反“客里空”运动,新闻界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2.《论出版自由》(1644年)答:《论出版自由》是约翰·弥尔顿为争取出版自由撰写的一本小册子。
此书最初是1644年作者向英国国会提交的一篇演说词,也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
书中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在当时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强有力的观点。
谴责检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让人们不受限制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思想;认为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能够战胜谬误而存在下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的概念。
在倡导自由的同时,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避免谈到作为这种限制的基础的一般性原则。
该书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
3.新闻事实答:新闻事实,是指构成新闻报道内容所必需的各种具体材料的总和。
新闻事实来自客观实际,是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来、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同时又是新闻题材赖以形成的基础。
完整的新闻事实,既需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公众关注程度等特殊素质,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过程、原因等新闻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