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_西方现代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探索————西方现代派美术一、教材分析美术鉴赏模块——《西方现代派美术》,本节课以各种派别为主线,条理清晰,但内容涉及范围广,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相关背景和特点,而且学生的审美标准依然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次上,对“不像”的作品在理解和接受方面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特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辨证的认识世界多样化艺术,不盲目崇拜、不简单否定。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三、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西方现代美术强调美术家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难点:使学生理解,现代派美术既有积极的大胆创造的一面,又有“丑”、“荒诞”的走极端式游戏艺术的一面。
四、教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情景体验法、问题发现法、亲身体验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毕加索《玛雅与玩偶》丢失,导入新课《新探索——西方现代派绘画》【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传统写实派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在客观真实和主观情感侧重点的不同。
点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具有强烈主观情感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二)新授:教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带问题仔细观察:“艺术家眼中的客观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客观——主观)1、介绍现代派美术产生的背景现代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的发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2、通过展示图片简单介绍西方现代派各个派别。
表现主义画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未来主义画派、抽象主义画派、超现实主义画派等。
野兽主义画派略析《红色的和谐》【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画中的线条和颜色的组织规律。
更好的理解野兽派的特点。
四抽象主义画派1)介绍康定斯基、蒙德里安2)讲解抽象画的创作意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西方现代派美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各个派别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讲解二个画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活动一: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表现主义画派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20世纪西方美术多样表达教案

20世纪西方美术多样表达教案教案标题:20世纪西方美术多样表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2. 探索20世纪西方艺术家在作品中采用的多样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20世纪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20世纪西方美术有了解吗?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西方艺术家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20世纪西方美术的背景和特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等。
2. 介绍几位20世纪西方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风格,如毕加索、梵高、达利等。
三、多样表达方式的探索(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20世纪西方艺术家,研究该艺术家的作品,并探索他们在作品中采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如色彩运用、构图、线条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艺术家和相关作品,并分享他们对艺术家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感受。
四、欣赏与评价(15分钟)1. 展示更多20世纪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他们的影响和吸引力。
五、创作实践(25分钟)1. 提供一些素材和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20世纪西方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在作品中运用所学的艺术元素和技巧。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的关于20世纪西方美术多样表达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1. 20世纪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图片。
2. 创作素材和材料,如颜料、画笔、画纸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的内容和表达是否准确和完整。
2. 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艺术表达方式,并能够体现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二美术《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教案

高二美术《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教案1. 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发展和代表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包括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学生将了解到他们的创作背景、艺术理念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下方式,达到以下目标:•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流派。
•让学生认识到二十世纪外国绘画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绘画能力。
3. 课程内容第一课:表现主义1.1 表现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2 代表性艺术家及其艺术风格1.3 分析并解读代表作品第二课:立体主义2.1 立体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2 代表性艺术家及其艺术风格2.3 分析并解读代表作品第三课:超现实主义3.1 超现实主义的起源和发展3.2 代表性艺术家及其艺术风格3.3 分析并解读代表作品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展示和实践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作品。
具体方法如下:4.1 讲解在每一课的开头,老师将针对本课程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讲解,通过相关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本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4.2 讨论在每一课的中段,老师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代表性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点。
4.3 展示在每一课的结尾,老师将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品展览或进行相关的视听展示,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领悟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艺术魅力。
4.4 实践本课程还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包括制作艺术品、仿制作品、参加艺术展等。
学生将通过实践,深入理解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同时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5. 教学评估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法,包括定期考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高二美术《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教案

高二美术《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教案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了解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2.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流派和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和特点;3.能够通过绘画实践对二十世纪外国绘画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包括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通过讲授这些流派以及相应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们对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2 不同流派和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重点讲授不同流派和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包括绘画语言、绘画技巧、思想内涵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流派和不同画家的绘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水平。
2.3 绘画实践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绘画实践,通过绘画实践来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究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流派和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增强他们对绘画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全面、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平时作业评估:主要包括对学生们平时完成的作业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2.期末考试评估: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们对二十世纪外国绘画的整体理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3.结合实践作品评估:通过对学生们在绘画实践中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技巧的实际应用情况。
5. 教学资源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教案: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幻灯片:用于支持讲授和课堂展示;3.相关绘画作品:用于详细介绍和分析;4.绘画工具和材料:用于学生们的绘画实践。
高中美术_西方现代派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方现代派绘画》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西方现代派绘画【授课】济南市历城区【教材分析】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即注重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
照相术发明之后,写实主义绘画的社会功能已部分地被摄影取代,绘画日益走上表现性的道路,由描绘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内在精神的追求。
以往的绘画以为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为主要目的,西方现代美术家开始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
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随着社会发展、思潮的演变,缓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现代美术的发端是从后印象派开始的。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最基本特点,是进一步将西方近代美术强调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的追求更加推向极端,其表现是全面背离写实、具象的西方美术传统,背离美术作品要有内容主题、以宗教和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传统,现代派美术以与传统美术全面的决裂,作为其“形式革命”的旗帜。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现代派美术既有积极的大胆创造的一面,又有“丑”、“荒诞”的走极端式游戏艺术价值的一面。
本课主要介绍西方现代派绘画流派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流派及其特征。
20世纪西方现代派美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是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它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艺术思潮的主要特点是,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提出本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欣赏——分析——体验——探究——延伸。
观察现代派中不同流派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中国当下美术作品及现代派其他美术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现代派绘画的新变化、新特点,并能对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案-《二十世纪外国绘画》

教案-《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标新立异的艺术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表欣赏难度较大。
一个急切但人(外国现代纺坛,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指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中的某些流派--野兽摄、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
)现代主义的产生并不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
(看课本P48,请同学朗读第二段)(教师概括讲述)(浏览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由教师进行适当归纳。
)((作品配合)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
投影: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徐悲鸿刚到法国留学时,只欣赏古典主义写实的绘画作品,当学成回国前,已转向欣赏印象派或以后的现代主义画派了。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

(二)西方现代美术的两个发展阶段
• • • • 西方20世纪的现代美术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至1945年二战结束 这一阶段现代主义占主流地位,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的 流派。 • 第二阶段: • 自1945年至今天 • 这一阶段从50年代起,出现一种与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艺术思潮和流派,人们将其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但在这一阶段中,现代主义仍然非常活跃,而传统的、学 院的,以至其他被现代主义排斥的非主流艺术,也有复苏 的迹象。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 现代美术概况
•
• • • 被泛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美术,包括20世纪初以来具 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现代美术的社会背景: 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 “主体论”,在进入20世纪之后得到更大的张扬。 此外,艺术品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除出现 独立于官方沙龙的展览外,还出现艺术经纪人和私人赞助者,出现私人画廊, 艺术品开始走向市场。这不能不对美术创作产生影响。 19世纪末既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做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 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 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欧洲传统艺术中一直存在的两种倾向——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 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也有所表现。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重视理性)和梵高 (强调感情)分别成为现代主义艺术两种趋势的先驱人物。
(2)代表画家——②约瑟夫· 费尔南· 亨利· 莱热
• • ②约瑟夫· 费尔南· 亨利· 莱热 (法语:Joseph Fernand Henri Léger, 1881年2月4日-1955年8月17日),法国画 家、雕塑家、电影导演。早年由印象派、野 兽派转入立体派,1909年与罗贝尔· 德洛奈一 起倡导“由反差引起的自由色彩之战”。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凡尔登战役,之后进 入了“活力时期”,创作了一批描绘劳动者 的图画。1920年代到1940年代,莱热往返于 法国、美国之间,1935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 物馆举办了个人展,1945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晚年转入古典主义风格,曾为联合国总部作 画。1955年获圣保罗双年展大奖,同年逝世。 40年代初旅居美国。1945年回国,政治上信 仰共产主义。早期作品追求工整的形式美和 单纯的色彩美。作品《玩牌者》、《三个女 人》等,受几何抽象主义和纯粹主义影响, 画面出现较多的曲线。战后画风转向写实, 内容多描绘工人和普通劳动者,画幅较大, 色彩清晰,代表作为《建筑工人》、《大行 列》等。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熟悉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家;3.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介绍;2.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和代表性作品;3.艺术家介绍和作品分析;4.创作实践和作品展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和特点1.教师简要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第二课时: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和作品介绍1.教师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几个重要流派,如抽象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并展示相关的作品图片。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流派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第三课时:西方现代艺术家介绍和作品分析1.教师介绍几位西方现代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如毕加索、达利、康定斯基等,并展示相关的作品图片。
2.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关于他的小论文。
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个人见解。
第四课时:创作实践和作品展示1.学生根据所学的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特点和样式进行实践创作,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2.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评价。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2.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和自我反思。
四、教学资源:1.西方现代艺术的相关书籍和资料;2.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和介绍资料;3.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材料;4.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五、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2.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和作品创作的质量;3.学生在作品展示环节的表现和互相评价的能力;4.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展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西方现代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从中吸取灵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世纪西方现代美术
课时:一课时
一、课标分析:本课将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通过本课,使学生大致了解西方现代派美术在西方美术史上所产生的革命性作用,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消除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盲目崇拜或简单否定,力图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主要知识点:1、表现主义2、野兽派3、立体主义4、抽象主义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划定为: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
通过对这几个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的学习了解,掌握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进一步将西方近代美术强调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的追求推向极端,其表现是全面背离写实、具象的西方美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带领学生以历史的眼光看西方现代美术,使学生理解现代美
术既有大胆创造的一面,又有荒诞极端的一面。
三、学情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第3 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中的一课,经过前两课《古希腊、罗马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两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对西方传统美术的基本特征,对不同的艺术思潮、艺术风格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课将着重于学习西方现代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使学生体会不同时代之间的差异与创新演变。
四、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侧重了对比教学法,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间主线上,设计了横向比较的支线,从纷繁的艺术流派中梳理出清晰条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家个体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
课堂设问、合作探究和课堂练笔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引发学生更深度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以梵高《星月夜》引入新课,通过将摄影“客观”呈现与绘画的“主观”表达进行对
比,引出承前启后的关键流派:后印象主义,它开启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表现主义:心灵的真实
欣赏蒙克画作《星夜》、《呐喊》(重点欣赏)
设问:请同学们观察画中的景物,画家用到了什么颜色?这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呢?画家为什么这样画?请同学来具体地描述一下画中男子的样子?他为什么会感到惊恐,他遭遇了什么?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观察的视角转向人物的内心,得出结论如果说传统绘画表现的是客观的“逼真”,那么表现主义就是表现了内心的“真实”。
2、野兽派:色彩抒情
对比安格尔《伯爵夫人像》和马蒂斯《蓝衣女子》,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从作品的形式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与比较,充分讨论后表述观察思考的结果。
安格尔《伯爵夫人像》:立体的呈现,色调柔和、和谐;
马蒂斯《蓝衣女子》:平面的形式,色彩运用大胆、夸张
总结出:“野兽派”的画家追求平面的表现,夸张而纯粹的色彩。
就这样,野兽派的画家以平面表现,色彩抒情,颠覆了传统。
3、立体主义:立体的观察
(1)过去的画家都是遵循焦点透视的规律,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也只是立体的一面。
正面的角度:《蒙娜丽莎》
侧面的角度:《读信的少女》
(2)课件展示毕加索的作品《玛雅与玩偶》,在这幅画上你能找到哪几个角度的
面呢?通过启发学生观察与合作探究,找出了正面、侧面、多角度的观察视角,得出结论:立体主义正是突破了透视的限制,打破了固定的视点,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将观察到的形象分解、重组,叠加,立体主义的尝试带来了绘画造型的革命性变化。
欣赏《格尔尼卡》,画家运用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来控诉战争,呼吁和平。
(3)课堂小练笔“跟着大师学绘画”
教师手绘示范,鼓励学生艺术表现“自画像”。
4、抽象主义:走向纯抽象
欣赏蒙德里安《树》的系列,感受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抽象主义画家在情
绪的驱动下更加“纯粹”的表达艺术感受。
(三)课堂总结:
(1)考查认知:小练习巩固新知;
(2)课堂总结:20 世纪西方现代美术可谓精彩纷呈,这些艺术流派或者昙花一现,或许影响深远,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背离了西方美术的传统,由“客观” 的再现走向“主观”的表现。
艺术家用前人没有的眼光看世界,用创新的形式表现情感,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欣赏之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些现代艺术家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的实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