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课设-范例
轨道主题项目课程设计案例

轨道主题项目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轨道的基础知识,包括轨道的结构、功能及分类。
2. 学生能了解轨道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理解轨道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轨道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轨道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给定情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轨道线路项目。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预测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轨道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激发探究轨道知识的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遵守轨道交通安全规定的重要性。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三种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展示和介绍。
3. 学生能够针对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提出至少两种解决措施,并分析其优缺点。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学习心得,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轨道基础知识:包括轨道的结构、功能、分类及轨道线路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第二章 轨道结构及功能2. 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3. 轨道线路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线路设计原则;第五章 轨道线路设计方法4. 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教学安排和进度:1. 第一周:轨道基础知识学习,理解轨道结构、功能及分类。
2. 第二周:探讨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分析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内容,梳理、贯通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轨道交通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轨道交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相协调,要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适度超前,做好规划;远近结合,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的发展,注意线网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用地、道路等的实际情况,进行轨道交通线路方案、敷设方式的规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对轨道交通的规模进行分析预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模型分析的客流走廊以及城市的现状特征,来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方案。
依据以上原则,选择适当方法,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实际情况,确定线网规模,完成线网规划方案。
其中一条线路起点为江苏大学,终点为镇江大学城(位于丹徒新区),完成该线路车站分布,并选取某一车站完成该站点的详细设计图。
设计内容:1、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对镇江市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经济发展、交通现状及发展等背景进行分析,论述镇江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2、总体布局对镇江市近期及远期客流需求进行预测,包括出行需求总量、方式比例、轨道客流的需求量等。
计算路网合理规模。
结合镇江市主要交通走廊、客流集散点、线网功能等级等因素,采用“点、线、面”的系统规划方法(“面”就是线网的结构、形态以及线网规模;“线”是城市主要客流交通走廊,它是分析和选择线路走向的基本因素;“点”即主要的客流发生和吸引源,它是线网规划中各条线路所要考虑的基本点),设计轨道交通线网构架方案。
3、轨道线路及站点的布设结合交通、土地利用、客流需求对指定轨道线路(江苏大学至镇江大学城)的走向、站点分布和敷设方式等进行设计。
4、车站设计选取某一个车站完成该站点的详细设计图。
对某站点的设计需包含以下内容并附相关计算:按客流需求设计车站总平面图(学号单数)、站台层尺寸及布置方案、站厅层布置方案(学号双数)。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一.简介本设计主要是针对无缝线路上锁定轨温和预留轨缝的设计,目前,随着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对铁路轨道结构的要求也不断的增高。
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和列车载重的增加,那么车轮对先前在既有线路上的标准轨接头部位的冲击更加的猛烈,引起更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对轨道结构的破坏也就更加的严重。
因此,线路上较多标准规接头处的轨缝制约着铁路的发展,而无缝线路,可以消除钢轨接头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可以大大的提高列车的速度和列车的载重,大大促进铁路的高速发展。
对于无缝线路,由于钢轨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造成钢轨内的温度应力,对钢轨造成不利影响。
温度升高,钢轨伸长,但是不能使长轨发生压紧而引起胀轨;温度下降,钢轨回缩,也不能使钢轨间的轨缝过大(超过构造所能要求的最大轨缝)而给列车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无缝线路,关键问题就是设置合理的锁定轨温及施工时的预留轨缝,保证钢轨在升温和降温都能在预先设计的范围内,使无缝线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本设计就是一个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和预留轨缝设定的实例,介绍了确定锁定轨温和预留轨缝的方法、原理和所考虑的因素等。
二.设计参数1、基本参数:2、最小曲线半径的确定:参照教材第四章轨道几何形位,由[]max2maxmin 8.11q h h v R ∆+=,其中h 为实设最大超高,为154mm ,q h ∆为欠超高的允许值,为75mm ,又东风4内燃机车的最大速度为120km/h ,则得出m R 742min =,取值800m。
3、东风4机车的一些参数:三. 设计内容1、轨道结构的力学分析及检算:东风4轮轴重示意图在计算轨道上的内力时,将轨道结构简化为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然后得到钢轨挠曲变形方程、钢轨的弯矩方程和枕上压力的方程:()i i kx ni ikx kx e P ukx y isin cos2)(1+=-=∑、()i i kx ni ikx kx e P kM isin cos4110-=-=∑()i i kx ni ikx kx eP ak R isin cos210+=-=∑其中,刚比系数44xEI uk =,aD u =,在求0M 的最大值时,要采用计算钢轨的D 值,在计算枕上压力0R 时,采用计算枕下基础的D 值。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如轨道结构、轨道几何、轨道稳定性等。
2. 使学生了解轨道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轨道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轨道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轨道线路设计、施工和养护。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参与轨道工程项目的工作。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BIM技术)进行轨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轨道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的事业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轨道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轨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轨道工程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轨道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工程基本原理- 轨道的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轨道几何学原理与设计标准- 轨道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2. 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轨道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 轨道铺轨、焊接与养护技术- 轨道工程测量与监控技术3. 轨道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 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轨道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轨道工程验收标准及方法4. 轨道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轨道工程先进技术介绍- BIM技术在轨道工程中的应用- 轨道工程的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照教材相关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河海大学《城市轨道工程》课程设计(精)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12级本科生《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计算书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城市轨道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名称 : 南京地铁某Ⅱ级车站年级 : 12级专业 : 土木工程班级姓名 : 俞鸿志学号 : 1204010612指导教师 : 闵凡路河海大学二〇一六年一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12级本科生《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计算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1 1.1引言 ·····················································································································1 1.2选用参数及主要设计内容 ·················································································2 1.3工程概况与水文地质条件 ·················································································3 1.4地铁车站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3 1.5设计原则和依据 ·································································································3 1.6相关说明 ·············································································································4第二章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5 2.1车站建筑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5 2.2车站选型、功能区组成 ·····················································································5 2.3站厅层布局设计 (5)2.3.1 站厅层布局说明 ···························································································5 2.3.2 售票检票设施计算 .......................................................................................6 2.3.3 自动扶梯及楼梯计算 .. (6)2.3.4 客流通道口及车站出入口设计 ··································································7 2.3.5 防灾疏散时间计算 ·······················································································7 2.4站台层布局设计 (8)2.4.1 站台层布局说明 ···························································································8 2.4.2 站台宽度计算 ·······························································································8 2.4.3 站台长度计算 ·······························································································9 2.5小结 ·····················································································································9第三章车站围护结构计算 ·························································································9 3.1车站基坑工程概况 .............................................................................................9 3.2常规车站围护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9)3.3基坑尺寸及围护结构尺寸确定 ·········································································9 3.4明挖法主要施工步骤及与其他施工方法的区别 ···········································10 I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12级本科生《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计算书3.5标准段横断面基坑围护结构荷载计算 ···························································10 3.5.1 计算断面选定 ·····························································································10 3.5.2 地层参数和计算简图表 ············································································10 3.5.3 土水压力计算 ·····························································································10 3.6小结 ···················································································································11 第四章车站主体结构计算 ·······················································································12 4.1车站主体结构概况 ...........................................................................................12 4.2常规车站主体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 (12)4.3车站主体结构剖面图 .......................................................................................13 4.4车站主体结构荷载计算 .. (13)4.4.1 荷载标准 (13)4.4.2 荷载组合 (14)4.4.3 工程材料 (15)4.4.5 荷载计算 (15)4.4.6 主体结构荷载分布图 ·················································································17 4.4.7 车站抗浮验算 ·····························································································18 4.6小结 ···················································································································18 第五章课程设计体会与建议 ···················································································18参考资料 (19)II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12级本科生《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计算书第一章概述1.1 引言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轨道工程课设(正式稿)

目录1 普通无缝线路设计任务书 (2)1.1 课程名称 (2)1.2 课程设计题目 (2)1.3 设计内容 (2)1.4 已知条件 (2)2 普通无缝线路设计指导书 (2)2.1 温度压力的计算 (3)2.2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度压力[]P (5)2.3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升[]c T∆ (5)2.4 根据强度条件确定允许温降[]d T∆ (5)2.5 设计锁定轨温计算 (7)2.6 设计锁定轨温 (7)2.7 伸缩区长度计算 (8)2.8 无缝线路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8)2.9 防爬器的设置....................... (9)2.10长轨条的布置.................. (10)3 无缝线路毕业设计.............................. (10)3.1 温度压力的计算.......................... (10)3.2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度压力[]P................. (12)3.3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升[]c T∆ (12)3.4 根据强度条件确定允许温降[]d T∆ (13)3.5 计锁定轨温计算......................... (14)3.6 计锁定轨温........................ (14)3.7 伸缩区长度计算......................... (15)3.8 无缝线路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16 3.9 防爬器的设置 (17)3.10长轨条的布置........................ (17)1.普通无缝线路设计任务书1.1 课程名称:轨道工程1.2 课程设计题目:普通无缝线路设计1.3 设计内容: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伸缩区长度计算,预留轨缝设计,防爬设备的布置和长轨节的长度,无缝线路稳定性检算等。
请参考《轨道工程》、《铁路轨道》相关章节及《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J448—2005)等相关规范、标准。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2. 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轨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保证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图,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轨道交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解决。
3. 能够通过模拟操作,展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轨道交通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理解轨道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轨道交通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基本概念: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轨道结构组成,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线路设计原则与要求- 轨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3.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运行安全与效率方面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号设备及其功能- 信号系统在运行中的作用4. 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南大学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轨道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轨道结构、轨道几何和轨道力学的核心知识。
2. 掌握轨道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轨道线路设计、轨道结构设计和轨道设施设计。
3. 了解国内外轨道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理解轨道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轨道线路设计和轨道结构设计。
2. 能够分析轨道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能够运用轨道工程软件进行基本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工程事业的热爱,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中南大学轨道工程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价值观,为我国轨道工程事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轨道工程概述- 轨道工程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轨道工程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2. 轨道结构设计- 轨道结构类型及特点- 轨道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轨道结构设计实例分析3. 轨道线路设计- 轨道线路设计基本原理- 轨道线路平面设计- 轨道线路纵断面设计4. 轨道力学- 轨道力学基本理论- 轨道车辆动力学- 轨道结构力学分析5. 轨道设施设计- 轨道信号与通信系统- 轨道供电系统- 轨道车站与枢纽设计6. 轨道工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轨道工程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和技巧- 轨道工程发展趋势及前景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上六个部分,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组织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与内容相对应,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轨道工程无缝线路设计 (1)一.设计题目: (1)普通无缝线路设计 (1)二.设计资料: (1)三、无缝线路设计的步骤如下: (2)1、温度压力的计算 (2)2、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度压力[]P (4)3、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升[]c T∆ (4)4、根据强度条件确定允许温降[]d T∆ (5)5、锁定轨温计算 (6)6、设计锁定轨温 (7)7、伸缩区长度计算: (8)8、无缝线路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8)∆的计算: (8)➢轨条一端伸缩量长∆的计算: (9)➢冲轨一端伸缩量缓➢预留轨缝的计算: (9)9、防爬器设置 (10)10、长轨条布置 (11)轨道工程无缝线路设计一.设计题目:普通无缝线路设计二.设计资料:线路铺设无缝线路区段,地区历年最高轨温为61℃,最低轨温为-20.6℃;60kg/m 钢轨无缝线路,曲线半径R=600m ;轨枕:Ⅱ型混凝土轨枕1760根/㎞,钢轨截面积F=77.45 cm 2,钢轨惯性矩I=1048cm 4,钢轨弹性模量E=2.1×105MPa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半波长0l =720cm,原始弹性弯曲矢度oe f =2.5mm ,原始塑性弯曲矢度op f =2.5mm ,轨道弯曲变形矢度f =2mm 。
,轨道框架刚度系数 =1.0,等效道床阻力取0r =84.3N/cm 。
线路基本情况:该线路位于XXX 线,自K110+000至K123+000桥隧等建筑物位置如下表:三、无缝线路设计的步骤如下:1、温度压力的计算根据《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J448—2005)的公式计算温度压力计算公式根据假设,用势能驻值原理导出如下基本公式:20303222)11(44lRR f f r πl l f f EI P oe oe W +++++=ππβ f wtr EI f f wt r w w l -⋅-++=3023224)4(ππβπ,)4('32R t EI w ππβ+= 0'111R R R += W P —计算两根钢轨温度压力(N );E —钢轨弹性模量,为2.1×105MPa ;I —两根钢轨对竖直中和轴线的惯性矩, 60kg/m 钢轨 I =2×524=1048cm 4β—轨道框架刚度系数,采用1.0;l —轨道弯曲半波长(cm ); 0l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半波长(cm ); oe f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矢度(cm );t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的相对曲率矢度(1-cm ),200l f t e=, t 为常量,其值根据无缝线路现场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确定;01R —轨道原始塑性弯曲曲率(1-cm );01R =28l f opf —轨道弯曲变形矢度,采用0.2cm ;R —曲线轨道半径(cm ); 0r —等效道床横向阻力;n n f c c f c q r 210024ππ+-=式中:0q —道床初始阻力常数(N/cm );1c 和2c —道床塑性系数,单位分别为N/ cm 2和N/ cm 1+n ; n c —积分常数;已知:60kg/m 钢轨 I =2×524=1048cm 4;E=2.1×105MPa ;β=1.0 ;R=60000cm ;f =0.2cm ; oe f =0.25cm ; 0r =84.3N/cm ;op f =0.25cm ;0l =720cm60kg/m 钢轨 I =2×524=1048cm 4 所以:710200.25==4.8210cm 720720e f t l --=⨯⨯ 0'111R R R += =600001+72072025.08⨯⨯ =2.05⨯105- cm 1- )4('32Rt EI w ππβ+==1.0⨯2.1⨯107⨯1048⨯3.142⨯(4.82⨯107-+3514.31005.24-⨯⨯)=679882.05 N ·cm20332 3.140.2173864.73 cm l fπ-=-=-=2223230723534411()0.20.254173864.73 84.31.02.11010483.14173864.73 3.14=40.20.25 2.0510173864.73 3.142694743.24N oe W oe f f l EI r l πP f f l R Rβππ-++=++++⨯⨯⨯⨯⨯⨯⨯+++⨯⨯⨯=2、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度压力[]P[]1K P P W=W P —轨道稳定性计算温度压力 1K —安全系数。
已知:取1K =1.3 ;W P =2694743.24N 所以:[]12694743.24=2072879.4131.3WP P N K == 3、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升[]c T ∆对于路基上无缝线路:[][]FE P T c α2=∆(F —钢轨断面面积)已知:60kg/m 钢轨 45.77=F cm 2[][][]7502072879.413=?22 2.110 1.181077.4554.00c c P T E F T C α-∆=⨯⨯⨯⨯⨯∆= 4、根据强度条件确定允许温降[]d T ∆轨头:[]2K sf t d σσσσσ=≤++头轨底:[]2K sf t d σσσσσ=≤++底[][]ασσσE T fd d --=∆d 头σ—轨头边缘荷载应力的最大可能值;d 底σ—轨底边缘荷载应力的最大可能值; t σ—无缝线路钢轨温度应力; f σ—钢轨附加应力,取10MPa ;s σ—经标准拉伸试验所得出的钢轨钢屈服强度,根据国家钢轨钢试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按极限强度b σ的不同等级,s σ的取值不同;2K —安全系数,新钢轨25.12=K ,铝热焊及再用轨3.12=K ~1.35。
查轨道工程书得,取U71Mn 钢轨钢785b =σMPa ;s σ=457MPa 新轨铝热焊取:2K =1.3;f σ=10MPa ;E=2.1×105MPa ;α=/1018.15-⨯C 0;d σ=145MPa由: []2457==351.54MPa 1.3SK σσ=[][]550351.54145102.110 1.181079.31d fd T E Cσσσα---∆=--=⨯⨯⨯= 式中d σ—钢轨动弯应力,取轨底的应力,本设计中取值为145MPa ; f σ—钢轨附加应力,取10MPa ; E —钢轨钢的弹性模量,为MPa 5101.2⨯;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取/1018.15-⨯℃。
5、锁定轨温计算[][]k c d e T T T T T T ∆±∆-∆++=22min max式中:e T —设计锁定轨温,在小半径曲线上宜取偏高值,在年轨温幅度较大的地区宜取偏低值;m ax T —当地历年最高轨温(℃);m in T —当地历年最低轨温(℃); ][c T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差(℃);][d T ∆—轨道强度允许温降(℃); k T ∆—修正值,一般为0~5℃。
选定城市:宝鸡 m ax T = 61.6℃;m in T =-16.1℃ ;][d T ∆=79.31 ℃;][c T ∆=54.00℃选取 k T ∆=-5℃⎡⎤⎡⎤∆-∆+⎣⎦⎣⎦=+±∆--+±=+±max min2261.616.179.3154.00=52222.7512.665=40.4130.4130.41d ce kT T T T T T 6、设计锁定轨温设计锁定轨温上限 +=e m T T (5~6℃) 设计锁定轨温下限 -e n T T =(5~6℃) 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应满足下式条件:[]d m T T T ∆≤-min []c n T T T ∆≤-max 钢轨温度力可按下式计算:T EF P ∆=α 式中 :E —钢轨钢弹性模量)(MPa ;α—钢轨钢线膨胀系数(1/℃); F —钢轨截面面积(mm 2);T ∆—钢轨温差(℃)。
钢轨最大温度拉力 )(min max T T EF P m t -=α拉 钢轨最大温度压力 )(max max n t T T EF P -=α压已知:()()0max min [][]=79.3154.0061.020.6=51.7110d c T T T T C ∆+∆--+-+> 所以:设计锁定轨温上限 +=e m T T 5℃=27.86+5=32.86℃设计锁定轨温下限 -e n T T =5℃=27.86-5=22.86℃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应满足下式条件:min m T T -=32.86-(-20.6)=53.46℃≤][d T ∆=79.31 ℃ n T T -max =61.0-22.86=38.14℃≤][c T ∆=54.00℃已知:E=2.1×105MPa ;F=77452mm ;α = /1018.15-⨯C 0 所以:钢轨最大温度拉力:55min max ()=2.1107745 1.181053.46=1025913m t P EF T T N α-=-⨯⨯⨯⨯⨯拉钢轨最大温度压力:55max max ()=2.1107745 1.181038.14=732083.85n t P EF T T N α-=-⨯⨯⨯⨯⨯压7、伸缩区长度计算:rP P l jt -=max 伸max t P =1025913N ;查表得Ⅱ型混凝土轨枕1760根/㎞,r =10.9N/mm取j P =570000N : 所以:rP P l jt -=max 伸=102391357000010.9-=4182.69mm因为伸缩去长度一般取50-100m,且一般去标准轨的整数倍,所以取伸缩区长度为50m 。
8、无缝线路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轨条一端伸缩量长∆的计算:rEF P P j t ⋅-=∆2)2max (长由上面求得:E=2.1×105MPa ;max t P =1025913N ;F=77452mm 查表得Ⅱ型混凝土轨枕1760根/㎞r =10.9N/mm 取j P =570000N ,所以:()22max 5)1025913570000==5.922 2.110774510.9t j P P mm EF r --∆=⋅⨯⨯⨯⨯长( ➢ 冲轨一端伸缩量缓∆的计算:⎥⎦⎤⎢⎣⎡-⋅-=∆2max 41)21rL L P P EF jt (缓 由以上求得:max t P =1025913N ;取j P =570000N ;E=2.1×105MPa ;F=77452mm查表得Ⅱ型混凝土轨枕1760根/㎞;r =10.9N/mm 取缓冲区标准轨长度L=25m , 所以:()2max 2511)2411=10259135700002500010.9250002 2.11077454=3.0t jP P L rL EF mm⎡⎤∆=-⋅-⎢⎥⎣⎦⎡⎤-⨯-⨯⨯⎢⎥⨯⨯⨯⎣⎦缓( ➢ 预留轨缝的计算:冬季轨缝不应超过构造轨缝的条件:缓缓长)∆-≤∆+∆-≤2(21g g a a a a夏季轨缝不顶紧的条件: 缓缓长∆≥∆+∆≥221a a式中 :1a —长轨条与缓冲轨之间预留轨缝值(mm );2a —相邻缓冲轨间预留轨缝值(mm );g a —钢轨接头构造轨缝,取18mm ;长∆—长轨条一端的收缩量或伸长量(mm );缓∆—缓冲轨一端的收缩量或伸长量(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