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轨道工程课程设计(定稿)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完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机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设计目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选题的目的在于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安全性和促进技术创新,其意义在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乘客出行体验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闭塞分区长度1000-1400,上下行各5个闭塞分区,共10个。

左2右3。

规定下行三接近载频采用2300-1;上行三接近载频采用2600-1。

ZPW-2000A轨道电路载频配置:下行1700-1,2300-1,1700-2,2300-2交替配置;上行2000-1,2600-1,2000-2,2600-2交替配置。

四、设计图纸说明本次区间信号平面布置的是以邢昊楷站为中心的区间布置,该站为双线双向,共包括10个闭塞分区,上行5个闭塞分区,下行5个闭塞分区。

本张图纸的内容包括了信号机的设置、命名,闭塞分区的命名,区间载频的配置,以及各闭塞分区长。

4.1 各闭塞分区长度设置邢昊楷站中心坐标为 K202+222,站长度 3000m,中心距车站左侧边缘1500m,距右侧边缘1500m,各闭塞分区长度的设置如下:(1)下行方向各闭塞分区长度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为:1260m、1250m、1250m、1^1270m.(2)上行方向各比赛分区长度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为:1260m、1250m、1250m 1270m.4.2信号机的设置及命名(1)信号机的设置:一般设于线路左侧。

我国铁路实行左侧行车制,规定所有信号机应设在行车方向线路的左侧。

如果两线路之间距离不足以装设信号机时,可采用信号托架或信号桥。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简介轨道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轨道工程设计能力的专业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轨道工程设计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轨道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以下方面: 1. 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轨道工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

2. 设计方案的制定能力:学生能够制定完整、合理的轨道工程设计方案,考虑到设计的各个方面。

3. 工程实施的能力:学生能够进行轨道工程的实施工作,包括工程图纸的编制、工程材料的选取和施工过程的监督等。

4. 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和挑战。

课程设计内容轨道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授课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轨道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轨道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标准和规范、施工工艺和方法等。

2. 设计项目的选择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选择一项具体的轨道工程设计项目,可以是高铁线路的设计、地铁站点的设计等。

项目选择要求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能够进行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3. 设计方案的制定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制定轨道工程设计方案。

方案要包括设计的整体结构、具体的施工方案、工程材料的选用等。

同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4. 工程实施的准备学生需要进行工程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绘制工程图纸、制定工程计划、组织材料的采购等。

同时要考虑到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和资源。

5. 工程实施的过程学生需要参与轨道工程的实施工作,包括协调各方合作、监督施工进度、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等。

要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确保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6. 工程实施的总结与评估学生需要对轨道工程的实施进行总结与评估,包括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评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的总结等。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一.简介本设计主要是针对无缝线路上锁定轨温和预留轨缝的设计,目前,随着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对铁路轨道结构的要求也不断的增高。

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和列车载重的增加,那么车轮对先前在既有线路上的标准轨接头部位的冲击更加的猛烈,引起更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对轨道结构的破坏也就更加的严重。

因此,线路上较多标准规接头处的轨缝制约着铁路的发展,而无缝线路,可以消除钢轨接头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可以大大的提高列车的速度和列车的载重,大大促进铁路的高速发展。

对于无缝线路,由于钢轨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造成钢轨内的温度应力,对钢轨造成不利影响。

温度升高,钢轨伸长,但是不能使长轨发生压紧而引起胀轨;温度下降,钢轨回缩,也不能使钢轨间的轨缝过大(超过构造所能要求的最大轨缝)而给列车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无缝线路,关键问题就是设置合理的锁定轨温及施工时的预留轨缝,保证钢轨在升温和降温都能在预先设计的范围内,使无缝线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本设计就是一个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和预留轨缝设定的实例,介绍了确定锁定轨温和预留轨缝的方法、原理和所考虑的因素等。

二.设计参数1、基本参数:2、最小曲线半径的确定:参照教材第四章轨道几何形位,由[]max2maxmin 8.11q h h v R ∆+=,其中h 为实设最大超高,为154mm ,q h ∆为欠超高的允许值,为75mm ,又东风4内燃机车的最大速度为120km/h ,则得出m R 742min =,取值800m。

3、东风4机车的一些参数:三. 设计内容1、轨道结构的力学分析及检算:东风4轮轴重示意图在计算轨道上的内力时,将轨道结构简化为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然后得到钢轨挠曲变形方程、钢轨的弯矩方程和枕上压力的方程:()i i kx ni ikx kx e P ukx y isin cos2)(1+=-=∑、()i i kx ni ikx kx e P kM isin cos4110-=-=∑()i i kx ni ikx kx eP ak R isin cos210+=-=∑其中,刚比系数44xEI uk =,aD u =,在求0M 的最大值时,要采用计算钢轨的D 值,在计算枕上压力0R 时,采用计算枕下基础的D 值。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如轨道结构、轨道几何、轨道稳定性等。

2. 使学生了解轨道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轨道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轨道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轨道线路设计、施工和养护。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参与轨道工程项目的工作。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BIM技术)进行轨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轨道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的事业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轨道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轨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轨道工程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轨道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工程基本原理- 轨道的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轨道几何学原理与设计标准- 轨道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2. 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轨道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 轨道铺轨、焊接与养护技术- 轨道工程测量与监控技术3. 轨道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 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轨道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轨道工程验收标准及方法4. 轨道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轨道工程先进技术介绍- BIM技术在轨道工程中的应用- 轨道工程的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照教材相关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轨道工程课设(正式稿)

轨道工程课设(正式稿)

目录1 普通无缝线路设计任务书 (2)1.1 课程名称 (2)1.2 课程设计题目 (2)1.3 设计内容 (2)1.4 已知条件 (2)2 普通无缝线路设计指导书 (2)2.1 温度压力的计算 (3)2.2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度压力[]P (5)2.3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升[]c T∆ (5)2.4 根据强度条件确定允许温降[]d T∆ (5)2.5 设计锁定轨温计算 (7)2.6 设计锁定轨温 (7)2.7 伸缩区长度计算 (8)2.8 无缝线路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8)2.9 防爬器的设置....................... (9)2.10长轨条的布置.................. (10)3 无缝线路毕业设计.............................. (10)3.1 温度压力的计算.......................... (10)3.2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度压力[]P................. (12)3.3 轨道稳定性允许温升[]c T∆ (12)3.4 根据强度条件确定允许温降[]d T∆ (13)3.5 计锁定轨温计算......................... (14)3.6 计锁定轨温........................ (14)3.7 伸缩区长度计算......................... (15)3.8 无缝线路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16 3.9 防爬器的设置 (17)3.10长轨条的布置........................ (17)1.普通无缝线路设计任务书1.1 课程名称:轨道工程1.2 课程设计题目:普通无缝线路设计1.3 设计内容: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伸缩区长度计算,预留轨缝设计,防爬设备的布置和长轨节的长度,无缝线路稳定性检算等。

请参考《轨道工程》、《铁路轨道》相关章节及《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J448—2005)等相关规范、标准。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理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运行中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轨道交通线路、车辆及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轨道交通线路和信号系统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运行模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增进学生对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自豪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轨道专业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轨道交通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2. 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信号系统在轨道交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4.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参数- 线路类型及适用场景- 线路设计案例分析5. 轨道交通车辆- 车辆类型、结构及性能参数- 车辆的运行原理及关键技术- 车辆检修与维护6. 轨道交通运行模拟- 运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模拟轨道交通线路运行过程- 分析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应对措施7. 轨道交通发展前景-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及政策- 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趋势- 学生职业规划与轨道交通行业需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共计16课时。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2. 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轨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保证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图,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轨道交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解决。

3. 能够通过模拟操作,展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轨道交通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理解轨道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轨道交通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基本概念: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轨道结构组成,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线路设计原则与要求- 轨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3.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运行安全与效率方面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号设备及其功能- 信号系统在运行中的作用4. 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铁路轨道课设-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铁路轨道课设-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院(系)轨道交通学院专业铁道工程技术班级 11铁工-2班姓名杨强指导教师: 赖建英目录一、设计资料 (3)二、无缝线路轨道强度验算 (4)三、锁定轨温的计算 (15)四、伸缩区长度计算 (19)五、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19)六、缩短轨配置设计 (23)七、缩短轨配置设计图 (23)一、设计资料:项目名称: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最小曲线半径及轨枕类型:道床:碎石道砟,道床厚h=40cm;路基:既有线路基。

钢轨支点弹性系数:D:检算钢轨强度时取3000N/mm:检算轨下基础时取7000KN/mm。

钢轨采用60Kg/m钢轨,截面积F=77.45cm²,钢轨惯性矩I=1048cm4 钢轨弹飞性模量E=2.1 10MPa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半波长l0=720mm原始弹性弯曲矢度f0e=2.5mm原始弯曲塑性矢度f op=2.5mm,轨道弯曲变形矢度f=2mm,轨道框架刚度系数β=1.0 等效道床阻力γ0=84.3N/cm.地区历年最高轨温为64.5℃,最低轨温为-19.4℃。

曲线表:曲线1曲线2设计内容及要求本设计为无缝线路轨道结构设计,包括:1、无缝线路轨道强度计算;2、根据强度条件和稳定条件计算锁定轨温;3、伸缩区长度计算;4、缓冲区预留轨缝的计算二、无缝线路轨道强度验算轨道结构强度检算机车一:DF9内燃机车,三轴转向架,轮载115KN(轴重23KN ),轴距1.8m 机车构造速度100Km/h 。

轨道各部件强度检算(1)机车允许速度。

对于新建线路,通过R=1200m 曲线轨道时的机车允许速度可按R V 3.4max =来计算,得h /m 100h /m 96.148max K K V 〉=,按此速度来检算各部件强度。

(2)钢轨强度检算。

DF9内燃机车两转向架之距较大,彼此影响很小,可任选一车轮作计算轮,此处选1轮和2轮位计算轮。

①计算k 值:计算钢轨强度的D=30000N/mm,按无缝线路要求,轨枕均与布置,轨枕间距a=1000000/1670=599mm ,于是k=D/a=30000/599=50.1KPa②计算β值 14454mm 0012.010*******.2450.14k-=⨯⨯⨯⨯==EJβ式中,J 为60Kg/m 对水平轴的惯性矩,为44mm 102879⨯ ③计算∑μP以1与2轮分别为计算轮来计算∑μP ,并选取其中最大值来计算钢轨的弯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式中,a为轨枕间距(mm)。C与D的关系为

=
2
式中,b为轨枕间距(mm);l为轨枕长度(mm);α为轨枕
挠度系数,由于混凝土轨枕刚度较大,所以认为其为1.0。由
上述两式,可得k与C的关系为
=

2
y——弹性曲线,M——截面弯矩,R——作用于轨枕上的
钢轨压力。在多轮对作用下,必须考虑计算轮及其左右临轮的
起始里程或中心里程
既有线桥、隧及道口描述
K110+74.4~k110+254.33
潭口隧道
K110+342.96
K110+687.5
2-20.0
1-10.0 混凝土拱桥
平交道口
K111+046.0
1-40.0
2-20.0 混凝土拱桥
古龙岗隧道
K113+171.53~k113+476.28
2-15.0
结构的各个部件中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应力、变形和其他的动力
响应(震动加速度等)
。此外,轨道(特别是道床)还会不可
避免地产生不均匀下沉和残余变形积累,使轨道几何形位发生
偏差,形成各种轨面及方向上的不平顺,增大了轮轨之间的相
互动力作用,轨道破坏的发展速度加快,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对
轨道的养护维修来加以消除。因此,铁路轨道是一种边工作边
=720cm,原始弹性弯曲矢度 f oe =2.5mm,原始塑性弯曲矢度 f op =2.5mm,
轨道弯曲变形矢度 f =2mm。,轨道框架刚度系数 =1.0,等效道床阻
2
力取 r0 =84.3N/cm。
线路基本情况:
该线路位于 XXX 线,自 K110+000 至 K123+000
桥隧等建筑物位置如下表:
性系数 D:检算钢轨强度时,取 30000 N/mm;检算轨下基础时,取
70000N/mm;
现有机车类型



别(每组 1 人)
1
2
3
4
5
6
7
8
9


SS3
SS1
DF4
SS3
SS1
DF4
SS3
DF4
DF4B


DF4B
DF4
SS1
DF4
DF4B
DF4
SS1
DF4B
DF4
5
钢轨弹性模量 E=2.1×10 MPa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半波长 l 0
致的爬行;在长大坡道上,由于列车的牵引和制动,钢轨向下
坡方向爬行,从而产生钢轨纵向爬行力;
2)坡道上列车重力的纵向分力,随坡度的大小而异;
3)制动力。当列车停车或减速时,因操纵制动闸瓦对车
轮施加强大压力而在轮轨接触点上产生制止列车前进的力为
制动力;
4)摩擦纵向力。列车通过曲线轨道时,因转向架转向使
车轮踏面产生作用于钢轨顶面上的摩擦力和纵向分力;
的条件下,通过对轨道结构力学分析、轨道结构稳定性分析,
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估,确定线路允许的最高运行
速度和轨道结构的强度储备。
2.2、计算原理

2.2.1、分析轨道受力
要进行轨道力学分析,首先要确定作用在轨道上的力,而
5
行驶中的机车车辆作用于轨道上的力非常复杂,而且有强烈的
随机性和重复性。这些力大体上可分为垂直于轨面的竖向力、
2.1、轨道强度检算概述 ......................................5
2.2、计算原理...............................................5
2.3、计算部分..............................................13
但它可以计算各种情况下的轮轨相互作用,特别是预测高速铁
路上轮轨间的动力作用,因此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

2.2.1.2、横向水平力
在轮轨接触点上,除作用着垂直于轨面的竖直力外,还存
在着车轮轮缘作用于轨头侧面上的导向力和轮轨踏面上的横
向蠕动滑力合成的轮轨横向水平力。引起横向水平力的原因有
6
多种,而机车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因转向架转向,使车轮轮
华东交通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
轨道强度检算及普通无缝线路设计
院 (系)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道路与铁道


2011-2
2014 年 1 月 6 日
至 2014 年
1 月 10 日 共 1 周
指导教师: 张鹏飞
教研室主任: 耿大新
0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2
轨道结构动力。检算内容有:钢轨强度检算、道床顶面压应力检算、
路基表面压应力检算等。
2、普通无缝线路设计
(1)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
(2)伸缩区长度计算
(3)预留轨缝设计
(4)防爬设备的布置
(5)长轨节的长度,画长轨条布置图
3
(6)无缝线路稳定性检算等。
1.4.参考文献:
1.《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2—2005
缘作用于钢轨侧立面的导向力是产生横向水平力的最主要原
因。

2.2.1.3、纵向水平力
作用于钢轨上的纵向水平力繁多复杂,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钢轨爬行力。轨道爬行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最基本
和决定性的则是钢轨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波浪形挠曲。当中间扣
件压力不足,轨底将在垫板上顺着行车方向滑行;如扣件阻力
大于道床阻力,则钢轨带动轨枕一起移动,产生与行车方向一
7
包括三个内容:轨道结构的静力计算;轨道结构强度的动力计
算——准静态计算;检算轨道结构各部件的强度。

2.2.2.1、轨道静力计算
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就是把钢轨视为一根支承在连续弹
性基础上的无限长梁,分析梁在受竖向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挠度、
弯矩和基础反力。该法所求得的解析解是最严密的理论解,可
将轨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布写成函数形式,这一经典了理论
例和其他说明文字。图纸下方需标明设计者和审核者、设计时间、图
名、图号、班级和学号等。
指导教师:张鹏飞
4
二、轨道强度检算
2.1、轨道强度检算概述
铁路轨道是有别于桥梁、房屋等土建工程结构物的结构。
首先,它的基础是由松散的介质(道碴)所组成,其次是它所
承受的来自机车车辆的荷载具有随机性和重复性。因而在轨道
1.1、设计题目...............................................2
1.2、设计资料...............................................3
1.3、设计内容及要求.........................................3
在目前轨道强度计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这一模型进行
竖向受力分析时,作一下假定:轨道和机车车辆均符合各项规
定标准的要求;钢轨是一根支承在连续弹性基础上的无限长梁。
连续基础由路基、道床、轨枕和扣件所组成。作用于弹性基础
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和弹性下沉成正比;作用于钢轨的对称面上,
两股钢轨上的荷载相等;不考虑轨道自重。
2
4
轨无缝线路,钢轨截面积 F=77.45 cm ,钢轨惯性矩 I=1048cm ;曲
线半径 R=1500m(一班),R=1200m(二班),R=800m(三班);轨枕:
Ⅱ型混凝土轨枕 1760 根/㎞(一班),Ⅱ型混凝土轨枕 1840 根/㎞(二
班),Ⅲ型混凝土轨枕 1667 根/㎞(三班);
道床:碎石道砟,厚度为 40 ㎝;路基:既有线路基;钢轨支点弹
三、普通无缝线路设计 ....................................28
3.1 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28
3.2.伸缩区长度计算...................................营条
件的要求,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轨道结构,而轨道力学分析则是
达到这一目的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轨道结构力学分析,就是应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轮轨
相互作用理论,用各种计算模型来分析轨道及其各个部件在机
车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变形及其他动力影响,对轨道
结构的主要部件进行强度检算。在提速、重载和高速列车运行

2.2.2.2、轨道动力响应的准静态计算
准静态计算,名义上是动力计算,而实质上则是静力计算,
依据此模型计算,需要先确定诸多计算系数。
——钢轨钢的弹性模量和钢轨截面对其水平中性轴的
惯性矩的乘积。值一般可取为2.085 × 105 Mpa。可根据不同
的钢轨类型及其相应的垂直磨耗度从表中查得。
——道床系数,是使道床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
加于道床顶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为Mpa/mm,它表示轨
1.4、参考文献...............................................4
1.5、完成文件与要求.........................................4
二、轨道强度检算 .........................................5
5)温度力。钢轨受阻力约束,不能随轨温变化而自由伸
缩,故在钢轨内产生温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