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其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含答案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含答案

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调研测试高三语文(答案在最后)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高中全部内容。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深入讨论代谢学两条法则的细节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在解剖课堂上被扔进焚烧桶的这个器官——脂肪。

脂肪在医学用语中叫作“脂肪组织”如今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之一。

根据定义,器官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独立于其他部分,并具有特定功能。

脂肪的特定功能便是调节能量。

我们将看到,脂肪不仅贮存能量,同时也控制着能量的消耗。

一种轻质、保温的能源脂肪由被称为脂肪细胞的个体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对任何哺乳动物的生存而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海豹到骆驼乃至人类。

脂肪具有三个主要特性。

首先,与肌肉或骨骼相比,它更轻,因此便于随身携带。

其次,它能隔绝寒冷,因此能防止过多的热能通过空气而流失,尤其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如果你是....一只裹着厚厚脂肪的海豹,游在冰冷的大洋中,这便是极大的便利;而如果你是....40摄氏度沙漠中的一头骆驼,这便是极大的不便——除非你将....所有的脂肪储藏在一个大肉疙瘩(或称“驼峰”)里,以使身体的其余部分能够呼吸。

第三,脂肪能够贮存大量能量。

综上所述,脂肪是一种高效、轻质且具有保温性的能源。

每一个脂肪细胞都具备独特的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贮存能量。

贮存的能量越多,脂肪细胞就变得越膨胀,在尺寸上也变得更大。

在变胖的最初阶段,你并不会长出更多脂肪细胞。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言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重要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断完善,版本迭代更替加速,特别是它与大数据系统的对接,使得基于智能创作平台生成的“虚拟作者”大量涌现,诗文本的数量与质量迎来双线飙升。

尤其是,机器人“小冰”“小封”先后推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万物都相爱》,加上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在词句分析能力方面的进化,让人领略到工具理性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产生的威力。

机器人写诗现象在触发人们的惊叹之余,也开始令更多人反思文学媒介化、产业化生产所导致的问题,其聚讼的焦点便是:机器写的诗是否具备诗的自足性,仿诗、类诗属于“诗”还是“非诗”?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的不断通过学习趋于完美的特质,恰恰使其离“仿人类主体”的目标愈发偏远。

因为真实的写作者都不是完美的个体,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从被“编辑”或“优化”,故而才会痴迷于对死亡、孤独这类话题的不懈追求。

人类诗歌的一个核心母题,便是呈现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惧、忧伤、愁怨,等等。

缺乏情感意识的人工智能拟造出的孤独书写、死亡意识、痛感叙事,是把人类基于体验获得的生命感性与思想灵性,固化为基于数据和概率的技术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审美共通感,也无法抵达非理性想象力、潜意识、直觉等需要经历命运磨砺才能顿悟的“真实”。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2023-2024学年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年级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9道大题,34道小题;答题纸共3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命题人:邢永利审题人:汪文龙Ⅰ卷模块检测(50分)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红烛》)(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峨日朵雪峰之侧》)(3)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致云雀》)(4)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百合花》)A.zhǐqìbìng jiànB.zhīxiēbìng jiānC.zhīxiēbìn jiànD.zhǐqìbìn jiā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B.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辩。

(《致云雀》)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篷松松的刘海。

(《百合花》)D.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哦,香雪》)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遏:阻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霜天:霜雪降临的冬日。

C.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2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现在只要打开《岁时广记》一类的古代文献看看,你就会感到惊异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其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为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

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水平又比较低下。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

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

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D.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2、2012年3月3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海南博鳌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越南副总理黄中海,李克强再次重申南海主权。

南海一向属于中国领海,中国对南海有着毋庸置疑的主权。

下列为史书所记载的有关南海资料,请就资料,总结出“中国对南海有着毋庸置疑的主权”的原因。

(每条不超过18个字)(5分)东汉杨孚的《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日本的《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明代的《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

而上述活动其他周边国家都落后于中国甚至从未涉足南海群岛。

美国1961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

”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①②③④3、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2012年为杜甫诞辰1300周年。

然而3月,当我们正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对此,网友、学者有的反对,有的赞成。

请说明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并从多个角度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

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

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

”因复备言其计。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

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

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诏下公卿群臣议。

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

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

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当:认为适当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节:节操D.每幸.南阳幸:驾临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以.此不乐为吏②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B.①是为.宁平公主②征通为.卫尉C.①及相见.,共语移日②特见.亲重D.①因.复备言其计②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 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

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 李通能守能征。

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3分)(2)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3分)(3)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泊盱眙[唐] 常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1)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4分)(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2分)(3)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

《史记•高祖本纪》(3)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4),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仲列传》(5)座中泣下谁最多,。

《琵琶行》(6),,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读《荀子》胡可涛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很多人知道这一点,却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

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

《荀子》一书的主要篇章为荀子所作,部分篇章为弟子所作,全书也由弟子编辑而成。

西汉时期,刘向最早对其进行整理校雠,将原来的322篇,删定为32篇,唐代的杨絫则是第一个给《荀子》作注的人。

到了清代,伴随着荀学的研究热潮,出现了很多《荀子》的注释本,其中以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为最佳。

荀子是战国后期最重要的学者,但他的“传经”之功却常被忽视。

荀子为传播中华文化经典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清儒汪中所言:“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

”而且,荀子对汉初学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应该说,荀子是最早系统阐发礼乐问题的思想家,是礼乐理论的文化奠基者。

在《荀子》中,《礼论》和《乐论》集中探讨礼乐问题,其他诸篇则与之相辅翼。

要理解荀子的礼乐理论,还得从他的人性论说起。

荀子主张“人性恶”。

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

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圣人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礼乐”文化发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

礼是祀神的仪式、规则,而乐则是祭神时配合的歌、舞、乐的总称。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礼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规范的总和。

礼乐本为一体,乐是礼的组成部分,并为礼所规定。

礼乐是人类效法天地,因乎人情的产物。

不过,它们之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首先,“礼别异”。

“礼”是确定社会的等级名分和伦理秩序。

礼起源于对于社会人群物质欲求合理分配的需要。

通过礼,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名分,然后依照等级名分来分配。

表面上看,礼是调节人们的欲望需求(“节欲”),但长远来看,却是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养欲”)。

荀子还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优于动物,在于人能够做欲望的主人,能够“群居而和一”。

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恰恰就在于社会的每个成员做符合自己名分的事情。

这也就是荀子反复强调“人之生不能无群”,“群”不能“无分”的道理。

其次,“乐合同”。

乐所营造的是一种社会和谐的氛围,促进不同阶层的人们和睦相处。

“夫乐(yuè)者,乐(lè)也。

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乐,是人的喜悦、快乐情感的的反映。

所以,它也是人性的客观需要。

同样,通过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培养人的善心,可以“移风易俗”,使上下“和敬”,家庭“和新”。

礼乐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醇厚的伦理精神和博大的艺术精神。

不过,对于礼乐文化,要想知道得更多,了解的更多,还得从经典出发。

从礼乐文明出发,《荀子》解开了人类的“司芬克斯”之迷:当人类停留在动物性的一面的时候,人永远是卑微的;只有当人通过道德成就自我之后,人才方可成为人,方显人之高贵。

仔细读读《荀子》,你会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发现!(选自《江西日报》)10、作者为什么说:“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6分)11、荀子的人性论的主张是什么?他的礼乐理论产生的依据又是什么?(6分)12、在荀子看来,礼乐是什么的产物?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的?(6分)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c A:改成“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B:错在“保持感情”D:改成“要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2、示例: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第一句体现)②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开垦)南沙群岛(第二句体现)③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第三句体现)(“最早”第四句体现)④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得到国际上的承认(第五、六句体现)(每小点1分,句子通顺1分,少“最早”一词扣2分,共5分)3.提示:赞成可从“仅仅是一场网络狂欢”“体现思维创造力”“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勾起人们对杜甫的怀念”“表达了网友对过去学习生活的怀旧之情”等角度回答。

反对可从“助长恶搞之风”“体现素质缺氧”“体现人文教育缺失”“表现人们对于经典的轻蔑”“表现人们对伟人的不尊重与亵渎”“将中华文化视为儿戏”等角度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