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1
奇妙的二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集气瓶、烧杯、玻璃片、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制法等。
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哪些气体?它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介绍二氧化碳的发现历史。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等。
(3)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讲解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
(2)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白色沉淀。
(3)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操作步骤。
(3)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
4.二氧化碳的应用(1)讲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如灭火、制造碳酸饮料等。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应用。
2.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3.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顺利。
2.部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九年级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1

奇妙的二氧化碳
自学讨论 二 氧 化 碳 的 循 环
1、观察此图,列举产生和消耗CO2的实例。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
溶解并生成 石灰石
森林砍伐
光合作用
CO 的 生成和消耗 CO 2的生成和消耗
2
2、观察此图,分析莫纳罗亚山顶空气中CO2含量是怎样变化的? 你认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CO2 大理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H2O+CO2↑ 常温 固态+液态
药品名称 反应原理 反应条件 反应物状态 气体发生 装 置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排水取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 瓶中,木条复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瓶口,木条复燃!
向上排空气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 口,木条熄灭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排水取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 瓶中,木条复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瓶口,木条复燃!
验
证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探究之旅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反应原理 做下列各个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并作好 实验记录
能否生成CO2 反应的快慢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石灰石和硫酸反应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验满方法
课堂练习1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 为什么?请改正?
长颈漏斗末端没有 插入液面下 没有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出气导管太长, 伸入了液面下
课堂练习2
B A
•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
BC ,收集装 置最好选择___ DE 置应选择______ 。
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共21张PPT)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 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在一定条件下,气态的二氧化碳可以转化成 液态,甚至于变成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B.CO2有毒,所以不能供给呼吸 C. 干冰从外界吸收热量变成气态,这 个过程叫气化
灯火实验
五、二氧化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最近美国发生的“卡特里娜〞飓风, 给美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气象学家的主流观点分析:飓风的频繁 活动与“温室效应〞有关,而影响“温室 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 含量的上下。
新奥尔良市受灾前后比照
链接——Earth Song
课后实践:
初中化学教材〔上教版〕
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狗、猫 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 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有一天,科学家波曼尔专程来到这个洞,他在洞里到 处寻觅,始终未见“屠狗妖〞,却见洞内到处倒悬着很多 钟乳石,地下丛生着石笋,湿漉漉的泥土里冒着气泡。这 一切使波曼尔恍然大悟。接着他在洞内做了两个简单实验, 发现了“屠狗妖〞的秘密,你想知道吗?
D.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思考 题
⑴“干冰〞是“冰〞吗不?是 ⑵从刚刚讲到的“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 一个‘死狗洞’〞,说明了二氧化碳除了密度 比空气大以外,还说明了什么?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Ⅰ、灭火实验 结论 Ⅱ、二氧化碳与水反响 结论 Ⅲ、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响 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件

(5)收集气体
第九页,共十一页。
第十页,共十一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míngchēng)和收集方法。[总结]当用固体反应, 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 可采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第五页,共十一页。
请你回答: ⑴实验室如何收集氧气(yǎngqì),为什么? ⑵如何检验氧气(yǎngqì)?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zhī : dào) ⑴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⑵利用物质(wùzhì)的性质来检验物质(wùzhì)。
第六页,共十一页。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实验室制 法
⑴二氧化碳有哪些(nǎxi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yuánlǐ)是什么?
第三页,共十一页。
实验室制氧气(yǎngqì)的装置图:
第四页,共十一页。
• [总结]当用固体反应(fǎnyìng),需要加热产 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 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fǎnyìng),不需加热生 成气体时,可采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
4、二氧化碳 的收 (èr yǎng huà tàn) 集方法:
采用(cǎiyòng)向上排空气 法
不能用排水法。
5、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⑴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解较氧化碳的状态转化
实验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结论
实验 内容
实验1:将白色滤 纸条用紫色石蕊溶 液浸泡,取出后烘 干,放入盛有二氧 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2:打开一个汽水瓶的 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 塞,将导管伸入滴加了紫 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轻轻振荡汽水瓶
实验3: 将实验2 中的试管 加热
实验 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有空气的小气球上浮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矿泉水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典例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B.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 D.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错。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探究问题: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5.含杂质物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 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当原料中含杂质时,要先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再进行计算。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作为灭火剂
(物理性质)
实验 现象
滤纸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3)针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原理,教师可利用实验现象和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探究反应原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碳酸的形成过程。
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化学用语,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奇妙的现象和新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可适当增加小组合作环节,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5.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突出重点,注重实践性;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提问、合作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操作技能;
九年级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1

5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
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
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使更多的
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变成沙
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
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2019/12/26
韶关十三中 谢丽芬
6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a.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等化学燃料;
3
呼 吸
呼 吸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呼
光吸Leabharlann 合 作用工厂排放 的气体
动植物尸 体——微生
经过长时间的 复杂的变化
煤、石油、以
及天然气——
物分解作用
燃烧
2019/12/26
二氧化碳在韶关自十三然中 谢界丽芬中的循环
4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释放的
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
2019/12/26
韶关十三中 谢丽芬
9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组动画
2019/12/26
韶关十三中 谢丽芬
10
1、二氧化碳的状态的变化
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 气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用 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冰”。在常 压下,温度高于-78℃,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 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14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叫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叫分解反应
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