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获奖版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获奖版
§2.4等比数列(第一课时)
(人教A版.必修5)省优质课教案
本节课为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模块五第二章第四节“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问题诊断、预期效果等六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中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特点
有了数列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学习经历,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中项就相对容易了。
等比数列的概念是通过具体实例引入的,说明等比数列问题来自实践,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等比数列的项和公比的特点,要加强对项、公比的特点研究。
在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中项,是本节的重点,而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等比中项,让学生逐步挖掘等比数列内在的其它一些特点。
教材遵循“由特殊到一般”“观察比较”以及“归纳类比”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教材地位与作用
等比数列是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想和之后的又一类特殊的数列,这类数列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数的内在规律密不可分的,而且利用等比数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人。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4 3 1(第1课时)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有多厚?
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1 看一看纸的厚度的变化
提示:
折1次折2次折3次折4次 (30)
厚度2 (21)4 (22)8 (23)16 (24) (230)
反之,任给指数函数
f(x)=ka x (k,a为常数,k≠0,
a>0且 a≠1)
则f(1)=ka ,f(2)=ka2,⋯,f(n)=ka n,⋯
构成一个等比数列{ka n},其首项为ka,公比为a.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指数型函数的关系可得等比数列的单调性如下:
(1)当a1>0,q>1或 a1<0,0<q<1时,等比数列{a n}为递增数列;
(2)当a1>0,0<q<1或 a1<0,q>1时,等比数列{a n}为递减数列;
(3)当q=1时,数列{a n}为常数列;
(4)当q<0时,数列{a n}为摆动数列.
下面,我们利用通项公式解决等比数列的一些问题.
例1 若等比数列{a n}的第4项和第6项分别为。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2.4.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等比数列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2.学习目标(1)由特殊到一般,理解并会判断等比数列.(2)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证明.(3)应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相应问题.3.学习重点(1)等比数列定义及判断.(2)通项公式的推导.4.学习难点会用等比数列解决相应问题.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等比数列?任务2观察等比数列,总结等比数列的规律,前后两项的比值可以是任意实数吗?任务3结合之前的探索,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吗?等比数列何时递增,递减,或者变成等差数列?2.预习自测1.数列4,16,64,256…是什么数列?第五项是多少?答案:等比数列;1024.【知识点:等比数列】【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72,16,a a ==则n a =________..23-n 答案:【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由题意求出n 和q 3.已知x ,y ,z ∈R ,若-1,x ,y ,z ,-3成等比数列,则xyz 的值为( ) A .-3 B .±3 C .-3 3 D .±3 3 答案:C【解析】∵-1,x,y,z ,-3成等比数列,∴2y =xz =(-1)×(-3)=3,且2x y =->0,即y”的什么条件?有都”是“对任意正整数是公比,则“是首项,等比数列中n n a a n q a q a >>>+111,1,0,.4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充要条件的判断;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解析】充分不必要条件.由q >1,得1n n q q ->,又10a >得111n n a q a q -⋅>⋅即1n a +>n a 反之不然.取11n n a a q -==)21(n-,可得 1n a +>n a ,但1a =21-(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等差数列概念.(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推导. 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借助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到等比数列定义 ●活动一 回顾旧知,夯实基础.之前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我们是怎样定义并且判断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a d +-= (n ∈N *,d 为常数),或1n n a a d --= (2,n d ≥为常数). ●活动二 探索规律,发现新知. 类比于等差数列,观察以下几个数列2,4,8,16,32…;1,1,1,1,1…;1,-1,1,-1,1,-1…;1,0,1,0,1,0,…;3,9,27,81,243,…;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规律 ●活动二 新旧整合,得出结论.结合活动一与活动二,能给出等比数列定义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2,n ≥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问题探究二 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性质,结合等比数列定义得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性质,●活动一 温故知新,迎难而上. 回忆等差数列,写出通项公式.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推广:()n m a a n m d =+-(m,n ∈N *). ●活动二 类比旧知得出新知.在等比数列中,是否只需确定某些量就可以写出通项公式?只需确定首项与公比即可得到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推广: n m n m a a q -=,公比为非0常数.●活动三 思维谨慎,扎实前进. 能否给出通项公式证明?借助定义,a na n -1=q (n ≥2,q 为非0常数),列出n -1个式子,累乘后得到通项公式. ●活动四 夯实基础,勇于探索.等差数列中,公差大于0时,数列递增;反之递减.等比数列也有相似结论吗?请归纳总结.首相大于0,公比大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减;首项小于0时,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1时递减;首项不等于0,公比等于1时,既是等差又是等比;公比小于0时,为摆动数列.问题探究三●活动一 初步运用 基础知识的掌握例1.在等比数列{}n a 中,253618,9,1n a a a a a +=+==,则n =________. 【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答案:6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 1a <0, 若对正整数n 都有1n n a a +<,那么公比q 的取值范围是?【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答案:由1n n a a +<得1111,,01n n n n a q a q q q q --<∴>∴<< ●活动二 能力提升 通项公式性质的运用例1.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351,3,5a a a +++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________.【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1.例2.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 1n n a a +>,28466,5a a a a ⋅=+=,则57a a =( ) A.56 B.65 C.23D.32【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D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 (n ≥2,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11n n a a q -=;通项公式的推广: n m n m a a q -=. 【重难点突破】(1)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运用时为了减少计算量可以尝试使用其推广式. (2)公比0≠q 这是必然的,不存在公比为0的等比数列,还可以理解为等比数列中,不存在数值为0的项,各项不为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至于等比数列的增减,则可以从首项与公比的正负及范围,通过列不等式进行确定. (3)等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从第二项起”“同一个常数”的描述应与等差数列中的描述理解一致.(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迭代法累乘法推导,其中累乘法与累加法相似,可做一做比较,便于掌握. 4.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64,852==a a ,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A.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解答题1.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21-=a ,83-=a . (2)51=a ,且12+n a n a 3-=. (3)51=a ,且11+=+n na a n n . 答案:(1)n n n n n n a a )2()2)(2(22)2(11-=--=-=-=--或.(2)1)23(5--⨯=n n a .(3)na n a n 31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求以下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1)5,-15,45,……. (2)1.2,2.4,4.8,…….(3)213,, (328).答案:(1)1354-=a ,4055=a . (2)6.94=a ,2.195=a . (3)4a =329,5a =12827.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3.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答案:这四个数为0, 4, 8, 16或15, 9, 3, 1.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四个数依次为x,y,12-y,16-x .依题意,有 x +(12−y )=2y ①()()21612y x y -=-②由①式得x =3y -12 ③将③式代入②式得y (16-3y +12)=(12-y )2,整理得y 2-13y +36=0,解得124,9y y ==,代入③式得120,15x x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5.(1)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且2435460,225n a a a a a a a >++=, 求53a a +.(2)c a ≠,三数c a ,1,成等差数列,22,1,c a 成等比数列,求22ca ca ++. 答案:(1) 3a +55=a . (2)3122=++c a c a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224354635225a a a a a a a a ++=+=.又0n a >, ∴355a a +=.(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 一、填空题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答案: 1a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 2482a a a ⋅=211a a ==,∴ 1a =2.设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2345||||||a a a a a ++++=______. 答案:12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113n n n a a q --==-,∴123451,3,9,27,81,a a a a a ==-==-=∴则12345||||||1392781121a a a a a ++++=++++=. 3.等比数列{}214n +的公比为 ______ .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4.若1、a 、b 、c 、9成等比数列,则b = ______ . 答案:3.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通用公式11n n a a q -=求出相应的值421531,9,3a a q a q b ======,3b ∴=5.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则210log a = ______ . 答案:5.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7a =4,∴1a •26=4,解得1a =42-,∴9495101222a a q -==⨯=,∴52102log log 25a ==. 故答案为:5.能力型师生共研 一、选择题1.在数列{}n a 中,1111,,4n n a a a +==则99a =________. A.125504B.2500C.124504D.2401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二、填空题1.设{}n a 为公比1q >的等比数列,若2004a 和2005a 是方程24830x x ++=的两根,则=+20072006a a _________. 答案:-18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n a 为公比q >1的等比数列, 2004a 和2005a 是方程4x 2+8x +3=0的两根,可得2004a =-2005=2006+2007a =-18. 三、证明题1.已知:b 是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c b a ,,同号,求证:3a b c ++等比数列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 由题设:ac b =2得:22333)3(333ca bc ab bc b ab b c b a abc c b a ++=++=⨯++=⨯++ ∴3,3,3abc ca bc ab c b a ++++也成等比数列.探究型多维突破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A .1(0,2+B .C .D .)251,251(++-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解三角形;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三边:a 、qa 、2q a 、q >0则由三边关系:两短边和大于第三边a +b >c ,即 (1)当q ≥1时a +qa >2q a ,等价于解二次不等式:21q q --<0,由于方程2q q --(2)当q <1时,a 为最大边,qa +2q a >a 即得2q q --⎭故选D . 二、证明题1.设d c b a ,,,均为非零实数,()()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求证:c b a ,,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证明:证一:关于d 的二次方程()()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有实根, ∴()()0442222≥+-+=∆b a c a b ,∴()022≥--ac b则必有:02=-ac b ,即ac b =2,∴c b a ,,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则aq b =,2aq c =代入()()024********=+++-+q a q a d aq a aq d q a a∵()0122≠+a q ,即0222=+-q qd d ,即≠=q d证二:∵()()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022222222=+-++-c bcd d b b abd d a∴()()022=-+-c bd b ad ,∴b ad =,且c bd =∵d c b a ,,,非零,∴d bca b == 自助餐 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则8a =( )A.2±B.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 6106a a +=-,可得261082a a a ⋅==,6a 和10a 都是负数,可得8a =-2..故选:C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A. 0.5B. 22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22841112a q a q a q ⋅=,即q 2=2,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所以q =2.22=,故选C.2.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则10a =( )A.32 64.B C.512 D.1024 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 ,∵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 ∴S 奇:S 偶=1:2.∵S 奇=1321...n a a a -+++,S 偶=242...n a a a +++=q S 奇由题意可得,q =2,∴9910112512a a q ==⨯=.故选:C .3.在等比数列{}n a 中, 11,2,32n a q a ===,则n =( )A.5B.6C.7D.8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求得n =84.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则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等于( )A.2B.5C.1050D.lg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由题意得,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所以385610,a a a a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551231056...10a a a a a a ⋅⋅⋅=⋅=,所以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1210l g l g ...l g 5n S a a a =+++=,故选:B . 6.数列{}n a 的首项1,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且1n n na b a +=,若10112b b ⋅=,则21a =( ) A.20 B.512 C.1013 D.1024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n n n a b a +=可知202120232121,,,a a b a a b a a b === ,所以202123122021a a a a a a b b b ⋅⋅⋅=⋅⋅⋅ ,又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所以1202191011b b b b b b ===L ,于是有121102a a =,即110212a a =,又11=a ,所以102421021==a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1.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5a =4,9a =64,则7a =____________.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由已知条件求出通项公式1124n n a -=⋅,所以716a =.2.数列{}n a 中, 112,n n a a a cn +==+(c 是常数,n =1,2,3,…),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c 的值是 ______ .答案:2.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112,n n a a a cn +==+,∴232,23,a c a c =+=+又∵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22c 223c +=+,即c 2-2c=0解得c=2,或c=0,故答案为23.若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n a 满足()21213•13log a a a ⋯=,等差数列{}n b 满足77b a =,则1213b b b +⋯+的值为 ______ . 答案:2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 ∵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21213•13log a a a ⋯=,∴()()()13212132727•1313log a a a log a log a ⋯===,解得7772,2,a b 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777121372,2,...1326a b a b b b b ===+++==,故答案为:26 三、解答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 5142-=15,-=6a a a a ,求3a 和q .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6=-,15=-}中中在等比数列{2415a a a a a n 答案:.4=,1=时,2=q 当31a a2.设{}n a 是一个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它的前10项和10110S =且124,,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答案: n a =2n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等比数列】∵124,,a a a 成等比数列,∴2214a a a =又∵{an}是等差数列,∴2141,3a a d a a d =+=+, ∴()()21113a d a a d +=+,即222111123a a d d a a d ++=+,化简可得1a d =,∵101101092110S a d =+⨯=,∴11045110a d +=.又∵1a d =,∴55d =110,∴d =2, ∴()112n a a n d n =+-=3.已知数列{}n a 的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偶数项成等比数列,公差与公比均为2,并且2415798,a a a a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求使得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的所有正整数m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31517142622,4,6,2,4a a a a a a a a a a =+=+=+==Q 2415798,a a a a a a a +=++=2211212124,2642a a a a a a a a ∴+=+++++=++121,2a a ∴==∴na =⎩⎨⎧为奇数为偶数n n n n,,22; (2)∵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 ∴由上面可以知数列{}n a 为:1,2,3,4,5,8,7,16,9,… 当m =1时等式成立,即1+2+3=-6=1×2×3;等式成立. 当m =2时等式成立,即2×3×4≠2+3+4;等式不成立. 当m =3、4时等式不成立; 当m ≥5时,∵12m m m a a a ++⋅⋅为偶数, 12m m m a a a ++++为奇数, ∴可得m 取其它值时,不成立, ∴m =1时成立.。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1)”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附件: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中职数学新大纲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突出职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把“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前进”定为学习和教学三个原则。
按照这些教育理念,在《等比数列》的设计中,我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内容的上突出:1.趣味性。
有趣的儿歌导入,有趣的趣折纸题目,有趣的星级挑战,有趣的阅读作业;2.密切联系专业教学。
习题采用了与专业贴近的贷款、产值增长率等问题;教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究学习。
尝试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中尝试,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
等比数列教学案

等比数列教学案篇一: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案等比数列的定义教案内容:等比数列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2.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方法;3.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授课类型:课时安排: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的探求及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3.公差的确定方法.4.问题:给出一张书写纸,你能将它对折10次吗?为什么?(二)探索新知1.引入:观察下面几个数列,看其有何共同特点?(1)-2,1,4,7,10,13,16,19,(2)8,16,32,64,128,256,(3)1,1,1,1,1,1,1,(4)1,2,4,8,16,263请学生说出数列上述数列的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细胞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细胞都分裂为两个细胞,再假设开始有一个细胞,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细胞,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细胞,,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细胞个数得到了一列数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3.递推公式:an1∶anq(q0)对定义再引导学生讨论并强调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3)公比不为0.(4)非零常数列既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傻儿子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不识字,他不希望儿子也像他这样,他就请了个教书先生来教他儿子认字,他儿子见老师第一天写“一”就是一划,第二天“二”就是二划,第三天“三”就是三划,他就跑去跟他父亲说:“爸爸,我会写字了,请你叫老师走吧!”这人听了很高兴,就给老师结算了工钱叫他走了。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推导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白板、计算器。
教学材料:教材、习题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视频或图片可以选择一组不断增大或减小的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教师可以提问:1. 观察这组元素,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2. 这组元素是否有一个公共的特点或性质?3.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组元素的规律吗?教师通过上面的引导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比值都相等,那么就称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接着,教师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如果其首项是a1,公比是r,那么第n项an的计算公式为:an = a1 * r^(n-1)三、示例与讲解(15分钟)教师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存款的利息、人口增长等,给出具体的数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并用等比数列的公式来计算相关问题。
示例:某银行的存款利率为每年5%,小明决定每年将存款利息再投资进去,问他每年的存款金额是多少?解析:假设小明的初始存款为a1,第一年的存款金额为a2,第二年的存款金额为a3,依此类推,可以得到等比数列an = a1 * (1 + 0.05)^(n-1)。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小明每年的存款金额。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
练习题:1.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8项的值。
2.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第4项是320,求公比。
3.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0.5,求前10项的和。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案

第1课时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一)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能归纳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形成符号化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索归纳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能解释公式的含义和限制条件;能根据等比中项的概念写出出对应等式,发展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解析式、图象等,能说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等比数列,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3.通过解方程组求等比数列的基本量,能得出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会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着重提升数学运算素养.(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2.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特征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类比等差数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运算的角度出发,你觉得还有怎样的数列是值得研究呢?师生活动:(1)独立思考后,让学生代表回答.类比等差数列的概念,从加、减、乘、除运算的角度,学生回答的可能有三种数列:等和、等积和等商(比)数列(仿照等差数列命名)。
(2)教师追问1:你能举岀相应的例子吗?(3)学生举例,如:1,4,1,4,1;0,1,0,3,0,5,…;1,2,4,8,…等数列.教师引学生了解:相对于等和与等积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更为丰富,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广泛,本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等比数列.(4)教师追问2:类比差数列研究路径,你认为应该研究等比数列的哪些内容?按怎样的路径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5)师生共研:提出本单元的研究路径:背景→概念一通项公式→性质→前n项和公式→应用.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常用的四则运算类型,可以类比等差数列得出等和、等积与等商(比)数列的名称,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将要研究的对象.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先入为主,体现了研究逻辑的完整性,能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不冲淡主题,等和与等积数列可作为例1:若等比数列n 的第4项和第6项分别为48和12,求n 的第5项.例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试用{}n a 的第m 项m a 表示n a .例3:数列{}n a 共有5项,前三项成等比数列,后三项成等差数列,第3项等于80,第2项与第4项的和等于136,第1项与第5项的和等于132.求这个数列.设计意图:让雪学生学会等比数列基本量的求解运算,体会等比数列的独特性,归纳出等比数列运算的方法以及策略.(五)目标检测设计当堂检测1.在等比数列{}n a 中,1336a a =,2460a a +=.求1a 和公比q .2.对数列{}n a ,若点(),*()n n a n N ∈都在函数x y cq =的图象上,其中c ,q 为常数,且0c ≠,0q ≠,1q ≠,试判断数列{}n a 是否是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课后作业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写出它的公比.(1)3,9,15,21,27,33;(2)1,1.1,1.21,1.331,1.4641;(3)13,16,19,112,115,118;(4)4,8-,16,32-,64,128-.2.已知{}n a 是一个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在下表中填上适当的数.n 是等比数列.(1)3a ,5a ,7a 是否成等比数列?为什么?1a ,5a ,9a 呢?(2)当1n >时,1n a -,n a ,1n a +是否成等比数列?为什么?当0n k >>时,n k a -,n a ,n k a +是等比数列吗?设计意图:检测和巩固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4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4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2章第四节【教学对象】高一年级(下)理科平行班学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1.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先由师生共同分析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其中存在的特殊数列来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与等差数列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指数函数进行联系,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既让学生感受到等比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也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学法的承上,本节课之前学习了等差数列,而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具有相似性,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将研究等差数列的方法类比到等比数列,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另一方面,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求一般数列通项公式做好准备。
3.教学目标确定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核心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可从等比数列的“等比”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
从而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并学会用定义法证明等比数列(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程、函数、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及其应用难点: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5.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的内容,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类比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 n a -1-n a =d ,(n ≥2,n ∈N +)
等差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等差数列,我们还会遇到下面一类特殊的数列。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1,2,4,8,16,…
②1,12,14,18,116
,… ③1,20,220,320,420,…
④10000 1.0198⨯,210000 1.0198⨯,310000 1.0198⨯,410000 1.0198⨯,510000 1.0198⨯,……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①、②、③、④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Ⅱ.讲授新课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q (+∈N n ,q ≠0)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 q= 1时,{a n }为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0(111≠⋅⋅=-q a q a a n 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
q a a 12=;
21123)(q a q q a q a a ===;
312134)(q a q q a q a a ===;
… … … … … … … )0(1111≠⋅⋅==--q a q a q a a n n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0(11≠⋅⋅=-q a q a a m m n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探究:课本P56页的探究活动——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它的图象是分布在曲线1x a y q q
=(q>0)上的一些孤立的点。
当10a >,q >1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当10a <,q >1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当0q <时,等比数列{n a }是摆动数列;当1q =时,等比数列{n a }是常数列。
[范例讲解]
课本P57例1、例2、P58例3 解略。
Ⅲ.课堂练习
课本P59练习1、2
[补充练习]
2.(1)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9项是94,公比是-3
1,求它的第1项(答案:1a =2916)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是10,第3项是20,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答案:1a =q
a 2=5, 4a =3a q =40) Ⅳ.课时小结
本节学习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P60习题A 组1、2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课题: §2.4等比数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深刻理解等比中项概念;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系统了解判断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对等比数列的性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比中项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0(111≠⋅⋅=-q a q a a n n , )0(≠⋅⋅=-q a q a a m m n m n
3.{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q (+∈N n ,q ≠0)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Ⅱ.讲授新课
1.等比中项: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称这个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ab (a ,b 同号)
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ab G ab G G
b a G ±=⇒=⇒=2, 反之,若G 2=ab ,则
G
b a G =,即a ,G ,b 成等比数列。
∴a ,G ,b 成等比数列⇔G 2=ab (a ·b ≠0) [范例讲解]
课本P58例4 证明:设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为1q ;{}n b 的首项为1b ,公比为2q ,那么数列{}n n b a ⋅的第n 项与第n+1项分别为:
n n n
n n n q q b a q q b a q b q a q b q a )()(2111121112111121111与即为与---⋅⋅⋅⋅⋅⋅.)()(211
2111211111q q q q b a q q b a b a b a n n
n n n n ==⋅⋅-++ 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n n b a ⋅是一个以q 1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拓展探究:
对于例4中的等比数列{n a }与{n b },数列{n n
a b }也一定是等比数列吗? 探究:设数列{n a }与{n b }的公比分别为12q q 和,令n n n a c b =,则111n n n a c b +++= 1
111112()()n n n n n n n n n n
a c
b a b q a
c a b q b +++++∴===,所以,数列{n n a b }也一定是等比数列。
课本P59的练习4
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1)2537a a a =是否成立?2519a a a =成立吗?为什
么?
(2)211(1)n n n a a a n -+=>是否成立?你据此能得到什么结论?
2(0)n n k n k a a a n k -+=>>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2.等比数列的性质:若m+n=p+k ,则k p n m a a a a =
在等比数列中,m+n=p+q ,k p n m a a a a ,,,有什么关系呢? 由定义得:11n 11 --==n m m q a a q a a 11k 11 --⋅==k p p q a a q a a 221-+=⋅n m n m q a a a ,221-+=⋅k p k p q a a a 则k p n m a a a a = Ⅲ.课堂练习
课本P59-60的练习3、5 Ⅳ.课时小结
1、若m+n=p+q ,q p n m a a a a ⋅=⋅
2、若{}{}n n b a ,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则{}n n b a ⋅、{n n a b }也是等比数列 Ⅴ.课后作业
课本P60习题2.4A 组的3、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