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1—14题。
(共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做,实践。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⑶元方入门不顾.⑷孔子亦不师.周公12.下面是选文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弱者抚之以仁。
13. 两篇选文写的内容都与陈元方有关,想想在两篇文章中陈元方各显示了什么不同的性格特征。
(2分)11.(1)约定(2)舍弃(3)回头看(4)学习(一个一分)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用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抚慰贫弱的人)。
13.【甲】文通过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体现了他为人方正,讲究诚信的一面;【乙】文主要写了陈元方与长辈的对话。
面对长辈的问话,他镇定自若。
对于父亲的功绩,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
(答出为人方正、聪明机智各得一分)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陈太丘与友期行》《昔吴起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2)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7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故人至/暮不来C.对/子骂父D.下车/引之7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74.(甲)段和(乙)段都运用______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采用前后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
7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案】71.(1)约定(2)句末语气词72. D73.老朋友到傍晚都没到,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
74.语言(对话)对比75.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2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34分)1.雨,是自然的精灵,是情感的纽带。
在雨中,我们或许能找回那份久违的宁静,或许能体验到那份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的壮阔。
同学们想要加深对雨的了解,于是打算制作有关雨的PPT,请你帮助他们。
(1)(3分)同学们制作的PPT封面上少了一个字,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字()(2)(2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雨的本义,班长在PPT第二页放入“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雨”字的基本含义(3)(19分)PPT第三页介绍了最常见的夏天的雨,请你帮助同学们完成相关练习。
粗犷.()绿茵.茵()jié()毛chán()声②(3分)选出下列对语段中词语词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雨滴”“花苞”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
B.“风情”“浆汁”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
C.“夏天”“雨后”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③(2分)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④(3分)上面关于夏雨的介绍不够完整,你又找来下面的语句,请你将语句排列成语段()a.人们急匆匆地从四面八方奔向室内。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元芳入门不顾照顾周到
C.与友期行期日中
D.待君久不至日中不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
8.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7.(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2)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8.元芳对父亲友人的惭愧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或:客人已经认错,应该不要过多计较,把客人丢下自己走
进家门的做法也是很没有礼貌的。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
②恣:任凭。
③孤:王侯自称。
④法:政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2)弱者抚之以仁。
(2分)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
(3分)答案: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陈太丘与友期》《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甲文《陈太丘与友期》和乙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②。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③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④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⑤之。
太中大夫陈韪⑥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⑦,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⑧。
①诸:到。
②通:通报。
③仆:李元礼谦称。
④奕世:世世代代⑤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⑥韪(wěi)⑦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⑧踧踖:恭敬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63.选出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A.期:约定/随:跟随B.家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乃:才C.不:同“否”/谓:对……说D.委:舍弃/是:这64.翻译下列句子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65.各说出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孔文举的性格上的一个特点,并用原文句子证实。
【答案】63.B64.A.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B.孔融说:“那你小时候一定厉害了。
”65.元方有礼有节、正直不阿。
“元方入门不顾。
”孔文举是个聪明机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孩子。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元芳入门不顾照顾周到
C.与友期行期日中
D.待君久不至日中不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
8.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6.B
7.(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2)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8.元芳对父亲友人的惭愧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或:客人已经认错,应该不要过多计较,把客人丢下自己走进家门的做法也是很没有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