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ppt课件(精品)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ppt课件(精品)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 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小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 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 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 渴望。
四、品读全诗,探究特色来自关雎《关雎》是《风》之始也,也 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 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 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 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 文、义俱佳。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读正音(结合注释)
补充:好hǎo 辗zhǎn 淑女:温和美好的女子 2、自读试译 提示:可以疏其大意,不必字字落实。 3、学生试读,注意节奏、韵律。 4、全班齐读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憔一 情 悴或 意 而死 十 雎 死, 分 鸠 。另 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 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 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 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荇菜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6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6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
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 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 了人们的劳作生产状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 咏叹,一首诗中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诗经》的这一特别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 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激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 “言之不够故嗟叹之。嗟叹之不够故咏歌之〞。往往喜爱 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 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 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 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 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 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纳了。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件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件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件《关雎》《蒹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两首著名诗篇。

《蒹葭》是《诗经》中的第五十首,以蒲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如词类活用、句子结构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篇,理解诗篇的基本内容。

难点:体会诗篇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诗经课本3. 笔记本4. 荧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引入,让学生对这首诗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关雎》:讲解诗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 朗读与背诵:《关雎》《蒹葭》。

4. 讲解《蒹葭》:讲解诗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两首诗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

2. 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短文,谈谈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答案: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两首诗的背诵和理解情况较好,但在对诗中意境的理解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诗经》的其他诗篇,如《桃夭》《击鼓》等,以加深他们对《诗经》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诗经》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主题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诗经》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两首著名诗篇。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中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中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中考理解性默写
(一)关雎
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
1.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4.《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语借情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关雎》和《蒹葭》的不同处

《关雎》和《蒹葭》的不同处

《关雎》和《蒹葭》的不同处咱们来聊聊《关雎》跟《蒹葭》这两首古诗吧,就像老朋友坐下来喝茶聊天一样,轻松点,不带那些高深莫测的学术词儿。

首先说说《关雎》,这诗啊,就像是春天里的一缕温柔风,轻轻吹过心田。

它讲的是啥呢?就是河边有个小伙子,心里头啊,装着一个美丽的小姐姐。

这小姐姐啊,就像那河里的关雎鸟,优雅、端庄,还带点害羞。

小伙子一看就心动了,想着怎么才能接近她,跟她聊聊天,一块儿走走呢?这诗啊,用词简单,但画面感超强。

你闭上眼,就能想象到那个场景:清清的河水,绿绿的芦苇,还有一对对关雎鸟在欢快地叫唤。

小伙子就站在那儿,眼巴巴地望着河对岸的小姐姐,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但他又不敢直接冲过去,只能在那儿暗暗使劲,想着怎么展示自己的魅力,好让小姐姐注意到他。

再来说说《蒹葭》,这首诗就完全不一样了,它更像是秋天里的一场雾蒙蒙的梦。

讲的是一个人,在清晨的芦苇丛里,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他心上的那个人。

这人啊,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一根针。

他走啊走,找啊找,但那个人啊,就像是一阵风,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了,只留下满地的蒹葭和一片片的白霜。

这诗里的情感啊,那叫一个深沉、含蓄。

它没有直接说“我爱你”,也没有说“我想你”,但它就是通过那些朦胧的意象、飘渺的雾气,把那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

你读的时候啊,就像是在品一杯苦茶,虽然味道有点涩,但回味起来却甘甜无穷。

而且啊,这两首诗在句式结构上也是各有千秋。

《关雎》呢,就像是一首欢快的民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你读的时候啊,就像是跟着节拍在跳舞,心情也跟着飞扬起来。

而《蒹葭》呢,则更像是一首低沉的吟唱,句句都是深情款款,字字都是刻骨铭心。

你读的时候啊,就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在诉说他的心事,那种感觉啊,既亲切又感伤。

所以啊,虽然《关雎》和《蒹葭》都是讲爱情的诗,但它们给人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

《关雎》是那种甜蜜的、青涩的初恋感觉;而《蒹葭》则是那种深沉的、无望的单恋情怀。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导语: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希望大家喜欢。

关雎先秦: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

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原文

《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原文

《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原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在语言运用上: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 谐; 二、在追求的方式上: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三、在追求的对象上:是劳动中的女子。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 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 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 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 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 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3.两首诗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运用的是“迭章复沓,一咏三叹”结构形式, 内容上逐渐递进,情感上逐渐加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作业
1、抄写并背诵这二首诗。 2、预习《陈涉世家》。 4、《名师阅读》之《创造力比 知识更重要》。 5、《初中古诗文》之《蝶恋 花》。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 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 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 都已经具备了。
教学目的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 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 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 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 他在水中伫立。
思考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 个美丽的女子吗?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 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 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 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 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祝您成功!
3、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和语情求 谐言歌女 ,朴,子 它 意素感的 是 境优情一 描 优美质首 写 美,朴古 男 。韵纯老 子
律真的追 ,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词:
关关雎鸠 鸟鸣声 君子好逑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左右流之 寻求(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寤寐求之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寤寐思服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左右芼之 拔取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
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 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 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 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诗的主人公是 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 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描写艺术形象 特点
一、蒹葭、霜露、秋水 ——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
二、伊人在水中央 ——可望不可及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执著追求
各章的大意:
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 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 第三章: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
第四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 的姑娘欢聚。
第五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 善良的姑娘成亲。
这首情诗的特点: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 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 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 无止境的追求。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
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课文内容填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朱 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物也”
现 赋就是铺陈直叙。
在 的
比就是比喻。
解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释 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 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 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
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 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 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 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 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 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 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 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 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 喜悦。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思考
1.说说《关雎》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之情及追求美满婚姻的强烈感情。
2.《蒹葭》中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 么作用?
有芦苇、霜露、水等,给人以萧瑟之感,烘托环境 氛围,表达主人公凄婉之情;后文的道路漫长等突出主 人公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