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电桥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习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直流电桥主体:包括电源、电桥、电流计等组成;2.高精度套装电阻箱;3.电导线;4.多用表;5.尺子。

三、实验原理直流电桥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电阻值。

在实验中,通过调整电桥的阻值,使得电流为零,即在两端读取到相同电压,此时被测电阻值等于设置的阻值。

四、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桥接通电源,并将高精度套装电阻箱接入电桥的两个相反支路上;2.调节电阻箱阻值,使得电桥两侧的电流为零;3.记录此时电阻箱上的阻值,即为被测电阻值;4.通过多用表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使用直流电桥对5个不同电阻进行测量,分别记录电桥两侧的电阻值和电阻箱上的设定阻值,并计算误差。

被测电阻(Ω)电桥两侧电阻(Ω)设定阻值(Ω)误差(Ω)R1 2.98 3 0.02R2 4.01 4 0.01R3 10.03 10 0.03R4 20.05 20 0.05R5 50.02 50 0.022.数据处理将每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如下所示:误差=电桥两侧电阻-设定阻值每次测量的误差都小于0.1Ω,符合实验的要求。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且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由于实验所用的仪器与器材都是高精度的,所以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符合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直流电桥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电阻的工具,其精度可以达到0.1%以上,比其他测量方法更为准确和稳定。

因此,掌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电阻的测量和实验研究非常重要。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验过程中,注意到电阻的接触是否良好,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并且在实验结束后,对仪器进行了正确的关闭和清理。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器材:
1. 惠斯通电桥装置
2. 未知电阻
3. 外部电源
实验原理:
惠斯通电桥是一种用来测量电阻值的精确仪器。

它由四个电阻构成的电路组成,包括一个未知电阻和三个已知电阻。

当桥平衡时,电桥上的电流为零,此时未知电阻和已知电阻之间存在一个平衡条件。

通过改变已知电阻的值,通过观察平衡条件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步骤:
1. 将惠斯通电桥装置连接到外部电源上。

2. 将未知电阻接入电桥的两个对角线上。

3. 调节已知电阻的值,以使电桥平衡。

4. 观察平衡时已知电阻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5. 根据平衡条件的变化,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下来的已知电阻的值,结合平衡条件的变化,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讨论及结论:
通过使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未知电阻的阻值。

该实验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重复性。

通过此实验,我们认识到惠斯通电桥可以用于准确测量电阻值,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已知电阻的值来调节条件,从而测量不同范围的电阻值。

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电桥法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并了解电桥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电桥、标准电阻、待测电阻、电源、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
电桥是一种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仪器,利用电桥平衡原理,即在电桥四个电阻中,只要有三个电阻相等,就可以使电桥平衡。

当电桥平衡时,电桥上的电流为零,可以通过测量电桥中的电压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四、实验步骤
1.将电桥接上电源,调节电压使电流流过电桥;
2.将标准电阻和待测电阻接入电桥两端,调节电桥电位器,使电桥平衡;
3.记录电桥平衡时标准电阻的阻值;
4.更换待测电阻,重复步骤2和3,记录电桥平衡时待测电阻的阻值。

五、实验结果
标准电阻的阻值为10Ω,待测电阻1的阻值为20Ω,待测电阻2的阻值为30Ω。

六、实验分析
通过电桥法测量两个不同电阻的阻值,可以发现电桥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适用于测量各种电阻值。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同电桥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桥进行实验。

七、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电桥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了电桥法测量电阻的技能。

在实验中还发现了电桥的优点和使用注意事项,对今后的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利用此原理测量电阻以及铜丝电阻的温度系数。

(2)通过处理实验所得数据,学习作图法与直线拟合法。

(3)利用电阻与温度关系,构造非平衡互易桥组装数字温度计,并学习其应用分析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1-1)电桥原理:当桥路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时,表示电桥已经达到平衡,此时有Rx/R2 = R/R1,即Rx = (R2/R1)*R。

其中将(R2/R1)记为比率臂C,则被测电阻可表示为Rx=C*R。

(1-2)实际单电桥电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节开关c位置,改变比率臂C;通过调节R中的滑动变阻器,改变R。

调节二者至桥路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已获得被测电阻阻值。

(2)双电桥测低电阻(2-1)当单电桥测量电阻阻值较低时,由于侧臂引线和接点处存在电阻,约为10^-2~10^-4Ω量级,故当被测电阻很小时,会产生较大误差。

故对单电桥电路进行改进,被测电阻与测量盘均使用四段接法:,同时增设两个臂R1'和R2'。

(2-2)电路分析:由电路图知:① I3*Rx + I2*R2’ = I1*R2 ② I3*R + I2*R1’ = I1*R1 ③ I2*(R2’+R1’) = (I3=I2)*r 综合上式可知:⎪⎭⎫ ⎝⎛-+++='1'212'2'1'*12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x 利用电桥结构设计,可满足⎪⎭⎫⎝⎛='1'212R R R R ,同时减小r ,可是Rx 仍满足Rx = (R2/R1)*R ,即Rx=C*R 。

(3)铜丝的电阻温度特性及数字温度计设计 (3-1)铜丝的电阻温度特性∵一般金属电阻均有:Rt = R0(1+αR*t),且纯铜αR 变化小 ∴αR = (Rt - R0)/(R0*t) (3-2)数字温度计设计 (3-2-1)非平衡电桥将检流计G 换为对其两端电压的测量,满足:⎪⎭⎫⎝⎛+-+=Rt R Rt R R R E t 21U 。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原理1.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了解电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1.2 实验原理惠斯通电桥是一种基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精密测量电阻的电路。

它由四个电阻组成,分别为R1、R2、R3和R4,其中R1和R3相等,R2和R4相等。

当电源接通时,电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差,使得桥臂上的电压相等。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V1 V2) / R1 = (V3 V4) / (R2 R3)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未知电阻Rx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源内阻、导线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测量时需要进行一定的校正。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2.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有:惠斯通电桥电路、电源、万用表、导线等。

其中,惠斯通电桥电路由四个电阻组成,电源为直流电源,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和电阻,导线用于连接电路。

2.2 实验方法1) 将惠斯通电桥电路按照图示连接好,注意连接处要接触良好,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

2) 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其处于合适的范围。

通常情况下,电源电压应保持在5V左右。

3)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桥臂上的电压,记录下测量结果。

由于电源内阻和导线电阻的影响,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校正。

具体方法如下:a) 将万用表的量程调整为电压档位,选择合适的量程。

例如,如果测量范围为0-10kΩ,则将量程设置为0-10kΩ。

b) 用万用表测量R1和R2之间的电压V1和V2,记录下测量结果。

同样地,测量R3和R4之间的电压V3和V4,记录下测量结果。

c) 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桥臂上的总电压V:V = V1 + V3 = V2 + V4。

d) 接下来,用万用表测量未知电阻Rx与其他已知电阻之间的电压差分压,例如:URx = (Vx V1) / (Rx R1),UR4 = (V4 V3) / (R4 R3)。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直流电桥方法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并熟悉电桥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直流电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量电阻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桥由四个电阻组成,分别是R1、R2、R3和Rx。

其中R1和R2称为标准电阻,R3称为电位器。

电桥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电位器的电阻,使电桥两对端电压为零,即平衡状态。

根据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公式可得:R1 / R2 = Rx / R3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解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常会取多个平衡点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直流电桥电路。

2.通过调整电位器,使得电桥两端电压为零,记录下此时电位器的阻值。

3.重复步骤2,至少取三组平衡点,记录下每次电位器的阻值。

4.计算每次测量得到的待测电阻Rx的平均值。

5.比较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计算误差并分析原因。

实验数据和结果下表是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测量次数电位器阻值(Ω)待测电阻Rx (Ω)1 100 1002 105 1053 98 98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得到待测电阻 Rx 的平均值为101.00 Ω。

计算误差和分析假设标准值为100 Ω,根据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异计算出相对误差:误差 = | (测量值 - 标准值) / 标准值 | × 100%= | (101.00 - 100) / 100 | × 100%= 1%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测量结果的误差为 1%。

这种误差可能来自于实验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接线不良、电源波动等。

结论通过直流电桥方法测量得到的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为101.00 Ω,相对误差为 1%。

这个结果与预期的标准值接近,说明实验的准确性较高。

但仍需注意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直流电桥电路并调整电位器,成功测量了给定电阻的阻值。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物理实验报告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物理实验报告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物理实验报告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惠斯登电桥这个神奇的玩意儿!说到测电阻,很多同学可能一脸懵,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不过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让你轻松搞懂。

这可是个很实用的实验,能帮助我们了解电阻的本质,像个侦探一样,深入挖掘电阻的秘密。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科学之旅吧!2. 实验原理2.1 惠斯登电桥的构造惠斯登电桥,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个四个电阻、一个电源和一个检流计组合的“桥”。

简单说,就是用两个已知电阻和一个未知电阻搭成的小“桥”,通过调整已知电阻的值来找出未知电阻。

这就像是在玩拼图,咱们得把电阻的数值拼凑起来,才能看出全貌。

2.2 工作原理它的工作原理其实也不复杂。

通过调节已知电阻,让电桥达到平衡状态,检流计上的指针不再动,这时候就意味着电桥的电流相等,也就是我们要找的未知电阻的值。

这种“平衡”的状态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和谐,简直是个“和谐大使”啊!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好了,接下来就要进入实际操作了!首先,咱们得准备好惠斯登电桥的设备,确保所有的连接都没有问题。

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电源,最好是稳定的,别让它给你搞小动作。

电阻的选择上,咱们需要选一些合适的已知值,通常是小于或等于未知电阻的数值,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3.2 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首先把电源接好,然后用调节电位器来调整已知电阻。

每次调整后,都要注意检流计的指针变化,这可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找到平衡点时,指针静止,恭喜你,这就是电桥平衡的瞬间!记录下此时的电阻值,算算电桥的电阻公式,便能轻松找到未知电阻的值。

整个过程就像在做一道美味的菜肴,慢慢调味,直到达到完美的口感。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结果分析完成实验后,拿到的数据要仔细分析哦!通常我们会发现,经过几次实验,得到的电阻值都是接近的,这就说明我们的实验是靠谱的。

这时候别忘了对比一下理论值和实验值,看看有没有偏差,哪怕差一点点也得认真对待。

直流双臂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双臂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双臂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与目的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看似复杂但其实挺有趣的实验:直流双臂电桥测电阻。

你一定听说过电阻吧?就是那种在电路里像“小桥”一样挡路的玩意儿。

那电桥又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我们测量电阻的好帮手。

简单来说,电桥就像是帮我们找到电阻“家门口”的探测器。

我们通过这个实验,能学到怎么利用电桥测量电阻,还能增加对电路的理解,明白电流是怎么在电路里“流动”的。

2. 实验原理2.1 直流双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咱们先来搞明白这个电桥是怎么工作的。

电桥就像是一座有四个“路口”的桥,电阻分布在这些“路口”上。

我们的目标是调整桥上的电阻,使得“桥”的两边电流平衡。

这个平衡就像是一个精巧的秤,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

通过调整电阻,使得电桥在“平衡点”上,我们就能计算出未知电阻的大小。

说白了,电桥就是一种“找平衡”的工具,能帮助我们精确地测量电阻。

2.2 直流电桥的结构与功能电桥的结构其实也不复杂。

主要有四个电阻,还有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

电桥里有两个电阻是已知的,两个是未知的。

我们调节电桥上的滑动电阻,使得电流表上的读数为零。

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一个电阻和另一个电阻相等的点,进而计算出未知电阻的值。

电桥就像一个神秘的计算器,让我们用简单的方式找出电阻的“秘密”。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前的准备首先,咱们得把所有的实验设备准备好。

电桥、已知电阻、未知电阻、滑动电阻、万用表等都要准备齐全。

然后,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确保所有的电线连接都稳固。

注意了,这里千万别马虎,不然测量结果会跑偏。

做好这些准备,就可以开始实验啦!3.2 实验过程首先,把电桥的已知电阻和未知电阻分别接到电桥的两个电路里。

接着,把滑动电阻接到电桥的另一个电路里。

然后,逐步调整滑动电阻,直到电流表上的指针为零。

这个时候,你就达到了电桥的平衡状态。

读出这时电桥上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未知电阻的值了。

最后,别忘了记录下你的结果,并且检查是否与理论值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特点。

2.学会用自组电桥和箱式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测出若干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1.桥式电路的基本结构。

电桥的构成包括四个桥臂(比例臂R 2和R 3,比较臂R 4,待测臂R x ),“桥”——平衡指示器(检流计)G 和工作电源E。

在自组电桥线路中还联接有电桥灵敏度调节器R G (滑线变阻器)。

2.电桥平衡的条件。

惠斯通电桥(如图1所示)由四个“桥臂”电阻(R 2、R 3、R 4、和R x )、一个“桥”(b 、d 间所接的灵敏电流计)和一个电源E 组成。

b 、d 间接有灵敏电流计G 。

当b 、d 两点电位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指针不偏转,此时电桥平衡。

所以,电桥平衡的条件是:b 、d 两点电位相等。

此时有
U ab =U ad ,U bc =U dc ,
由于平衡时0=g I ,所以b 、d 间相当于断路,故有
I 4=I 3 I x =I 2
所以 44R I R I x x = 2233R I R I =
可得
x R R R R 324= 或 43
2R R R R x =
一般把
K R R =3
2
称为“倍率”或“比率”,于是 R x =KR 4
要使电桥平衡,一般固定比率K ,调节R 4使电桥达到平衡。

R 2
R x B
C
3.自组电桥不等臂误差的消除。

实验中自组电桥的比例臂(R 2和R 3)电阻并非标准电阻,存在较大误差。

当取K=1时,实际上R 2与R 3不完全相等,存在较大的不等臂误差,为消除该系统误差,实验可采用交换测量法进行。

先按原线路进行测量得到一个R 4值,然后将R 2与R 3的位置互相交换(也可将R x 与R 4的位置交换),按同样方法再测一次得到一个R ’4值,两次测量,电桥平衡后分别有: 432R R R R x ⋅=
'
42
3R R R R x ⋅= 联立两式得: '
4
4R R R x ⋅=
由上式可知:交换测量后得到的测量值与比例臂阻值无关。

4.电桥灵敏度
电桥灵敏度就是电桥偏离平衡状态时,电桥本身的灵敏感反映程度。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便于灵敏度的测量和计算灵敏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多数用电桥的相对灵敏度,用S 表示。

其定义为
44R R n R R n S X X ∆∆=
∆∆=
物理意义:桥臂电阻的单位相对变化所引起的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格数。

5.正确使用箱式电桥。

本实验使用的是QJ23a 型电桥,仪器自带工作电源和检流计实验时不需外接(电源和检流计)。

测量时先根据待测电阻的粗测值(用万用电表粗测)选取恰当的比例系数(倍率)K r ,选取的原则是在测量时应将测量盘电阻R 4的各个刻度盘都用上,保证测量值有足够的有效数字,再将金属柱开关由“外接”位置换接至“内接”位置。

仪器面板上标有B 、G 字母的按钮,分别表示电源和检流计开关,使用时应断续接通。

接通时应先按B 钮(先接通电源),再按G 钮(后接通检流计);断开时则应先断G 钮(先断开检流计),再断开B 钮(后断开电源)。

测量完毕后应将短路金属柱重新换接至“外接”位置上。

要严格遵守此操作程序,否则,极易损坏检流计。

6.测量中检流计的保护。

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其允许通过的电流非常小,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强调保护检流计。

用自组电桥测量时,应根据待测电阻R x 值,调R 4与R x 近似,调节电桥平衡时,要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粗测时,先将R G 调至最大,在电桥支路上串入高阻R 减小通过检流计的电流;初步平衡后,再将R n 调至最小,并将R 短接进行细测。

用箱式电桥测量时,应根据待测电阻R x 的值,选取适当的倍率K r ,并调R s 与R x 近似,调平衡时,严格执行先接通B (电源),后接通G (检流计);先断开G ,后断B 的操作程序,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将“内接”短路。

7.自组电桥线路中R G 的作用。

滑线变阻器(R G )作为限流器串接于电源回路中,不仅用于调节桥臂电流的大小,而且还对电桥灵敏度起着调节作用。

粗测时,将其阻值调至最大,使桥臂电流减小,降低电桥灵敏度;细测时,将其阻值调至最小,使桥臂电流增大,提高电桥灵敏度。

实验内容
1、选择被测电阻及测量参数:选择好待测的电阻,根据其阻值范围选择合适的K 值,由K 值确定R
2、R 3的阻值,保证R 4有4位效数字(如R x 为250Ω,为了保证R x 有4位有效数字,R 2为100.0Ω,R 3为1000.0,R 4约为2500Ω)。

注:选定电阻后,计算电阻额定电压,以便选择电源工作电压值。

2、查电源:打开电源,选好输出端,利用电压微调调节输出电压最小,然后关闭电源。

3、接线:按照实验线路图布置仪器,依照回路接线法接线。

再检查各实验参数及连线是否正确。

4、测量:检查完成后,打开电源,调一微小电输出,观察电路反应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如检流计指针通断时不偏转或偏转过大),则再次检查接线及各电阻阻值。

正常后,将电压增大至工作电压,进行测量。

5、重复1~4,测量一个电阻共6次,电桥换臂前与换臂后各测量3次。

6、用箱式电桥测量同样八个电阻阻值。

数据记录与计算举例。

3、数据处理
自组电桥测得电阻的平均值:x R =2090.45Ω,
根据公式)
16(6)()
1()()(2
2
--=
--=
∑∑x xi
x xi
A R R n n R R R U 算出A 类不确定度U A (R)=16.44Ω
测得自组电桥的灵敏度的平均值为:S =530.59div 根据公式)
16(6)()
1()()(2
2
--=
--=
∑∑S S
n n S S
S U i
i A 算出A 类不确定度U A (S)=165.84div
一、简单线路故障的原因和排除
实验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正常情况,对于仪器故障,需由专门人员进行排除;常见简单线路故障的排除则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用自组电桥测电阻,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故障有:
1.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排除检流计损坏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桥(检流计)支路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电源回路不通,或者是桥支路不通。

检查故障的方法是先用万用电表检查电源有无输出,然后接通回路,再检查电源与桥臂的两个联接点之间有无电压,最后分别检查桥支路上的导线、开关是否完好(注意检流计不能直接用万用电表电阻档检查)。

如果仍未查出原因,则故障必定是四个桥臂中相邻的两相桥臂同时断开。

查出故障后,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如更换导线、开关、电阻等)。

2.检流计指针偏向一边。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种:
原因之一,比例系数(倍率)Kr取值不当,改变Kr的取值,故障即便消失。

不论Kr和Rs取何值,检流计指针始终偏向一边,则有:
原因之二,四个桥臂中必定有一个桥臂断开;
原因之三,四个桥臂中某两个相对的桥臂同时断开。

对于后两种原因引起的故障,只需用一根完好的导线便可检查确定。

检查时,首先将Rn调至最大,减小桥臂电流。

然后用一根导线将四个桥臂中任一桥臂短路,若检流计指针反向偏转,则说明被短路的桥臂是断开的,可用此导线替换原导线,检查出导线是否断开及电阻是否损坏;若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变,则说明,被短路桥臂是完好的;若检流计指针不再偏转,则说明对面桥臂是断开的,可进一步判明是导线还是电阻故障,接通后,用同样方法再检查开始被短路的桥臂是否完好。

最后,将查出的断开桥臂中坏的导线或电阻更换,故障便被排除。

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动手实验,让我有了锻炼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实验中来。

培养了我从事科学实验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

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很好地锻炼了我解决困难的能力。

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是在严谨和求实中得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