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增长变化及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地方财务收支分析报告(3篇)

地方财务收支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本报告对某地方近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地方财政收支基本情况1. 收入情况(1)税收收入:近年来,某地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增长较快。

(2)非税收入: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

近年来,非税收入增长相对稳定,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2. 支出情况(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传媒、节能环保、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方面。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地方财政收支分析1. 收入分析(1)税收收入分析:税收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某地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建议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优化税收结构,增加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分析:非税收入增长相对稳定,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建议拓宽非税收入来源,提高非税收入使用效益,优化非税收入结构。

2. 支出分析(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析: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合理,但部分支出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建议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等领域,支出结构合理。

但部分项目存在重复投资、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

建议加强项目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四、地方财政收支问题及对策1. 问题(1)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某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支出项目存在浪费现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三年财政收入支出情况 报告

三年财政收入支出情况 报告

三年财政收入支出情况报告一、引言近三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财政收支状况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

本报告将对近三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财政收入情况分析1. 近三年的财政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财政收入为X亿元,2020年为Y亿元,2021年为Z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A%。

2. 财政收入结构方面,税收仍是主要来源,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比较大。

非税收入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资源税、城市建设税占比较高。

3. 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国内经济稳步增长,部分税种税率调整以及税收征管力度加大等。

三、财政支出情况分析1. 近三年的财政支出总体上也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财政支出为X亿元,2020年为Y 亿元,2021年为Z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B%。

2. 财政支出的结构方面,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也是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3. 财政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

四、财政收支状况分析1. 三年来,财政收支状况总体上保持平衡,财政盈余主要用于国债、基金等领域。

2. 财政收入增速略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导致了财政盈余的形成。

这有利于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降低了财政风险。

3. 财政收支状况的平衡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财政支撑。

五、对策建议1. 加大财政预算管理力度,提高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加强跨部门协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3.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4. 健全财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六、结论近三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收支状况基本保持平衡。

[财税金融]财政收入情况及特点分析

[财税金融]财政收入情况及特点分析

[财税金融]财政收入情况及特点分析财政收入情况及特点分析一、1-6月份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XX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安排19,050万元,扣除基金收入2,265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6,785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6%,其中:上划中央、省级收入8,134万元,增长%;一般预算收入8,651万元,增长5%。

6月末,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923万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减少)%,其中:上划收入4,382万元,比平均进度超收315万元,为预算%,增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41万元,比平均进度超收216万元,为预算%,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2006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7,560万元,但由于国税局短收,造成年初确定的全口径财政收入无法完成,经报请市人大批准将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7,560万元调整为15,830万元。

2006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实际完成15,835万元,其中:上划完成收入7,59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39万元,按预算调整后可比口径计算,2006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半年完成应为7,918万元,上划收入半年完成应为3,79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半年完成应为4,120万元。

因此,截止6月末,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上划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应分别为%、%、%。

(一)按收入项目和税种分析6月末,在全口径财政收入中,国税局完成3,266万元,占全口径财政实际收入%,增长%,比平均进度短收132万元,短收的原因是乌苏里江药业欠缴税金;地税局完成4,251万元,占全口径财政实际收入%,增长%,比平均进度超收5XX万元;财政局收入完成1,406万元,占全口径财政实际收入 %,减少 %,比平均进度超收155万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国税局收入占全口径财政实际收入比重上升%,、地税局收入全口径财政实际收入比重上升%,财政局收入所占全口径财政实际收入比重下降%。

国、地税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比上年同期有小幅度增长,说明财政收入结构正在向科学、合理的趋势发展。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分析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分析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分析财政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重要反映,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施政能力、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对某一特定时期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揭示其特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一)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这一时期,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表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

增值税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渐活跃。

企业所得税收入也有所增加,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然而,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可能与个人收入增长幅度有限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关。

(二)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方面,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相对稳定,但部分收费项目在政策调整的影响下有所减少。

罚没收入则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这与执法力度和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密切相关。

(三)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非税收入的比重也不容忽视。

合理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税收收入的质量和比重,对于增强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支出执行情况(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主要用于保障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

但在支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持续增加,体现了政府对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领域的资金需求仍面临较大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并优化支出结构。

(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项目建设。

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按时完工。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在这一时期,财政收支总体上保持了基本平衡,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2010年到2022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2010年的1132.26亿元到2022年的51304.00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132.26亿元上升至202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3483.3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5130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2022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

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财政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就财政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税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改革,以及财政管理的规范和透明。

另外,我国还通过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等举措,进一步增加了财政收入的来源。

这些变化表明我国财政收入整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

其次,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扶贫攻坚、生态环保和教育医疗等领域,政府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加,为改善民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我国在近年来也不断加大了财政政策的调节力度,通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及时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增强了市场和社会的信心,提升了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

最后,从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来看,我国也在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这包括深化税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等方面。

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政策灵活有效,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这些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形势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财政收入分析报告

财政收入分析报告

财政收入分析报告前言本报告旨在对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稳定发展。

通过对财政收入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总体概述自20XX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优化。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财政收入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了个人、家庭和企业的收入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进而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外,经济增长还会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了消费税的收入。

同时,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财税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行了一系列财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财税体制。

这些政策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提高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对税收监管和征收能力的提升也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通过加强税收管理和征收制度改革,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减少税收漏税和逃税行为,从而保障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分析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以20XX年为例,从财政收入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收收入仍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占比在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占比在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主要受到财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的影响。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调整,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逐渐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现状
据财政部公共财政收支情况,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增长24.8%。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306亿元,增长20.8%;地方本级收入52434亿元,增长29.1%,最受公众关注的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一共收16760亿元,增长30.5%。

数据显示,中国财政收入再次大幅超收,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中央财政收入,非税收入多年低增长过后再次高增长。

2000年-2010 年全国财政收入(单位:亿元) 二,2012年财政走势
从全年经济财政走势看,财政收入增长前高后低。

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企业利润下滑,物价高位回落,特别是四季度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收较多,汽车和房地产成交量下降相关税收减少,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前高后低。

从具体数据看,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1%;二季度增长29.6%;三季度增长25.9%;四季度增长10%。

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呈现年初快速,年中小幅回落的走势。

其中,年初能够保持36%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受到进口大幅增长,以及上年末收入于今年出集中入库的影响;而4月收入增幅则回落至27.2%,6、7月份则分别增长27.6%、26.7%。

从总体趋势上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持续高位运行。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财政收入98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80.92亿元,增长26.7%。

其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均超过30%,成为主要收入项目中增长最快的两个税种。

1978-2010年历年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的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单
位:%
指标 1991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世界 25.8 24.4 24.1 24.1 25 25.5 25.9 25.1 24.4 中国 5.2 5.9 6.6 7.1 7.9 8.7 8.8 9.5 9.5 10.1 16.8 11.1 法国 43 43.7 42.9 43 42.5 42.1 42.2 43 42.8 42.3 42.2 40.9 德国 30.1 30.5 30.3 29.6 29.6 29.8 28.6 28.7 28.6 28.4 28.4 29.4 俄罗斯联邦 19.5
20.8 24.6 27.1 31.8 27.6 26.9 30.3 28.7 31.3 33.7 35.7
英国
36.3 36.6 37.1 37.1 35.5 35.1 35.8 36.9 37.5 37.3 38.4 35.9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8760.2
51321.78
61330.35
68518.3
83101.51
三,我国财政收入高增长原因分析。

首先,财政预算编制包含的诸多不可观测与不可预知信息,成为我国实际财政收入高于预算的主要原因。

衡量财政收入变动,一是与上一年度财政收入作对比,二是与本年度预算收入作比较。

“信息不完备”造成了预算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异。

这当中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中国预算编制改革尚在进行中,财政收入也一并在路上,很多经济信息难以观测。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志勇所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一直是推动我国预算改革的关键力量。

”为了搭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预算编制财政收入的策略也在不断完善。

财政收入与预算编制的偏离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和阶段特征。

第二,税制调整、政府性基金改革、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增加与预算外收入合并,成为预算编制财政收入不可预知的制度影响。

以税制调整为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同时2010年企业利润增加较多,形成了2011年企业所得税16760亿元,比上年增加3917亿元,增长30.5%。

此外,预算外收入中相当部分原在“预算外专户”管理,2011年按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属于转移性收入。

这些变化都构成了预算编制与财政收入不吻合的重要原因。

其次,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令财政收入增加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这可以从三方面解读:
第一,经济增长下调整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很可能要靠划分财政收入的增量来推动。

依靠土地出让金维持地方财政收入,支撑地方建设的途径已经基本关闭。

即使今后还有土地出让收入,这项收入的管理也会更规范,收入的比重也会逐步降低。

然而,地方政府需要处理的各项事务却不会减少。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筹集收入,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央更有效的转移支付,保障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水平。

正是如此,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高于中央财政收入,随着财力与事责相匹配的改革原则落实,财力向地方政府倾斜的趋势将会更明显。

财政总收入的增加部分将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主要内容。

第二,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市场经济改革走向深入,都是财政收入增加的诱因。

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带给世界的经验。

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可以看作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到新阶段,新平台的标志,财政收入水平自然也会相应上升。

市场的高度发展、分工细化与产业组织的变革,将源源不断地创造利润及制度红利,身处消费与投资升级当中的财政收入没有下降的理由。

第三,民生支出压力,养老、住房、医疗与失业保障都要求财政收入有足够的支撑能力。

民生支出已经明确成为我国财政支出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支出重点。

养老、住房、医疗与失业保障都是财政兜底的范畴。

老龄化的加剧、就业人口结构变化等问题,都是民生范畴绕不开的保障领域。

无论是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还是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融资,无不警醒我们有必要稳定财政收入,蓄积财力,应对不时之需。

总之,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超收体现了目前我国财政收支活动一个客观局面。

这个局面不是一个原因构成的,也不应用好与不好来简单判定。

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的共性,也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演进规律。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逻辑既有宏观大势特点,也有微观波动左右,很多情况还牵涉体制机制改革,甚至与国际经济环境相联系。

客观全面看待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科学、有效地预测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中国财政乃至中国经济走得更稳、更扎实。

年CPI增长应该在4%以下。

”全国财政收入高位运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增长最快,但专家预计后期增长将放缓。

在国内呼吁减税的情况下,缘何税收收入增幅还如此高?财政部解释说,企业所得税增幅较高,主要是2010年企业效益较好,带动2011年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加较多,以及2011年企业利润总体增长较快带动预缴企业所得税增加。

受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滑影响,预缴企业所得税增幅回落至18.4%。

个税6054亿:增长25.2%个税征收方
面,去年在各界关注之下,9月得以调整,这一措施为普通工薪阶层减税不少。

但即便如此,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个人所得税6054亿元,比上年增加1217亿元,增长25.2%,增幅依然很高。

去年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下调之后,出现了四季度个人所得税下降5.5%。

财政部表示,这主要受自9月1日起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影响,个人所得税月均减少138亿元,改革实施四个月减轻居民负担550亿元。

据分析,《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的观点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GDP拉动与通货膨胀共同发力的结果,而受到今年高通胀的影响,实际增速并没有统计数据那么高。

对于今年后半年的财政收入情况,财政部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走势还会有所回落,原因主要为经济增速略为放缓与个税改革等因素影响。

7月统计数据显示,投资与消费都有所回落,而工业下行也存在较大空间,外贸顺差也在减少,在全国经济平稳回落的背景下,财政收入难以再度大幅增长。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物价因素与国际经济形势也会拉动以后全国财政收入走势趋下。

国内方面,7月CPI同比上涨6.5,再次创下新高,PPI的超预期上涨也大大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价格的继续上行也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国外由于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冲击国际经济全局,需求萎缩将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品的外需疲软进一步推动外贸顺差减少,这对于中国税收也会相应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