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雷山机遇

合集下载

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

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主动迎接高铁时代2014-12-26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于明年底基本建成,丽水面临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

面对呼啸而来的高铁时代,作为接轨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桥头堡”,缙云不仅要敢于作为,而且要率先作为,以思想的大解放、举措的真落实和机制的再创新,努力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要求的排头兵!第一,在观念上要先“接轨”,不能“脱节”。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高铁有利于拉近时空距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条铁路通常能够带动一个城市和沿线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产生“同城共振”效应。

我们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要打开“山门”、“城门”,更要打开“心门”、“脑门”,站在更大的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的领域寻求突破,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同频共振。

要站位全市、浙中城市群、全省,甚至长三角的格局中来定位缙云、发展缙云,谋划好“十三五”规划,描绘好高铁时代的发展蓝图。

要增强生态自信和战略定力,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不动摇,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在缙云的科学实践,最大限度巩固好、发展好缙云的生态优势,努力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

第二,在设施上要先“互联”,不能“阻塞”。

要最大限度放大高铁时代的“同城效应”,减少“虹吸效应”,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当其冲。

要大力推进台金高铁建设,抓好330国道、42省道相关改建、连接线工程,加快境内道路网络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一批通县际、通景区、乡际联网、村村联网公路建设,构建东进西联、南融北接、通江达海的路网格局,进一步强化缙云的区位优势。

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大力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加快建设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和电信企业4G网络建设,确保网络传输通畅。

要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之城的目标,加快城市建设“八个一”工作,深入开展“三县三城联创”活动,深化“五水共治”、“无违建县创建”、“四边三化”、“五清”、“三乱整治”等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乡品位,构建美丽缙云,切实提升缙云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高铁时代如何抓机遇——垫江发改委主任姚鸿解读垫江跨入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如何抓机遇——垫江发改委主任姚鸿解读垫江跨入高铁时代
济带 和 成 渝 城 市群 战 略 ,成 为 增进 经 济 、社 会 、文
精 密加 工 产 业 园正 式 授 牌落 户 垫江 ,年 产 1 0 0 0 万只 智 能手 表 生 产 线 正式 投 产 ,垫 江 制造 “ 山城 手 表 ”
重 出江 湖 。在 高铁 开 通 的 利 好环 境 促进 下 ,盛 洋 电 子 、 隆斯 达 汽 车 、顺 国 金属 、利 虎 玻璃 等 大批 重 点
垫江发 改委主任姚 鸿解读垫 江跨入 高铁 时代发展 策略
2 0 1 6 年,渝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垫江昂首跨 入高铁 时代。 垫 江如 何抓住 高铁 时代 带 来的机遇 、积 极作 为? 垫江 高铁 经济专题研 究 负责
人— — 垫江 县发 改 委 主任 姚 鸿 表 示, 垫 江 正在 提 出和 采取 针 对 性应 对 措 施 ,在 分 享 高 铁 红利 的 同时,扬 长避 短 ,助推 全 县 经济平稳 较 快发 展。
高 铁 的开 通 ,垫江 将 按 照 “ 一 园 四集 聚 区 ”总
体 布 局 ,重 点 推 进县 城 工 业 园 区和 澄 溪 工 业集 聚 区 建 设 ,健 全 园区 管 理运 行 机 制 ,加 快 征 地 拆迁 ,配 套 服 务功 能 ,迅 速提 升 园 区承 载 能力 和 吸 纳 能力 , 同时 ,大 力 改造 提 升传 统 产 业 ,加 快 培 育 战 略新 兴 产 业 ,着 力 打 造 汽摩 、生 物 医 药 、钟 表 计 时及 精 密
也 是 郑渝 高 铁 的 一部 分 , 也将 垫 江接 入 全 国高铁 路 网 ,成 为连 接 成 渝 两地 包 括 南 下 昆明 的重 要 通 道 。
随着 渝 万铁 路 建 成通 车 ,垫 江 到北 京 、成 都 时 间 大

高铁经济六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铁经济六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铁经济”时代六枝特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年年底,“贵广高铁”将正式投入运营,之后,沪昆、渝黔、成贵三条高铁也将相继建成,贵州省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1353公里,覆盖42个县(市、区),贵州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但是,四条高铁无一条经过六枝境内,在即将进入的“高铁经济”环境下,六枝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发展上必须谋划新路子,在政策举措上必须要有新方法。

一、机遇与发展上世纪60年代因“三线”建设,六盘水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为六枝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今,随着“高速经济”的发展,六枝特区已通高速公路,下步安六城际铁路、沪昆铁路过境,都香高速、纳兴高速呈“十字”型过境,交通条件和线路位置十分突出,将为六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环境。

六枝将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发展机遇。

(一)立足“凉都”品牌,打造精品城市一是按照“50万人口、100年不落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做好我区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研究,切实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引领作用,打造精品城市建设。

二是做好城市空间布局。

紧紧围绕六枝城际铁路客运站,推进南部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布局,实现“一线带新城、新老城区共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南环路西段,城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打通城市核心区与高铁站和新区连接道路,实现人流、物流等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极大地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延伸拓展城市空间,促进城市发展。

三是完善城市功能体系。

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意识,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立足区位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铁经济”的到来,给六枝特区带来战略上崭新的谋篇布局,提升六枝特区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向东,可融入黔中经济区和长三角;向南,可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珠三角;向西,可融入滇中经济区;向北,可融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巨大市场。

高铁时代庆阳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选择--银西高铁开通对庆阳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高铁时代庆阳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选择--银西高铁开通对庆阳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银西高铁,即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途经陕西、甘肃及宁夏三省区,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福银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长618公里,陕西(163.4公里)、甘肃(272.7公里)、宁夏(182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250千米/小时(预留350千米/小时提速条件)。

于2021年1月建成通车,将西安到银川的乘车时间由十四个小时缩短至三个小时左右。

银西高铁的开通,直接将庆阳以及周边的宁县、庆城、环县纳入高铁网络,庆阳与西安的时空距离压缩至一小时左右。

庆阳嵌入陕西板块的独特地理位置,在银西高铁开通后将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银西高铁开通给庆阳带来的机遇银西高铁的开通,正值庆阳老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也是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全面谋划“十四五”规划之时,这不仅是庆阳老区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将给庆阳提升区域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协同创新以及改善城乡结构、带动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极大激发全民发展信心对于甘肃省惟一的革命老区庆阳来说,银西高铁的建成通车真正实现了庆阳市高速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使庆阳成为重要的交通节点,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提升了生活品质。

高铁开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它本身所肩负的经济使命,成为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的一条信心之路、希望之路。

必将极大地提振老区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极大地鼓舞从南到北干部群众的士气和干劲,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庆阳的知名度。

(二)全面重构区域发展格局庆阳自古就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地理要冲,银西高铁的建成通车,在使庆阳成为连接宁夏、陕西两个省会城市交通要道的同时,必将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与西安、银川等大城市的距离,推动庆阳与关中平原经济圈经济社会的快速融合。

建德:高铁时代如何走好崛起之路?

建德:高铁时代如何走好崛起之路?

翼”的战略新格局。

一心:即以高铁新区为核心。

以融入杭州都市区为方向,牢固确立产城融合的田园城市理念,充分发挥融杭接西连沪功能,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培育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科技创新、农业创意等产业,打造城市新门户、产业新平台、发展新引擎,全力展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建德篇章。

其中,作为龙头带动的新安江综保工程按照杭州都市圈国际绿色地标的定位已全面启动,加快建成钱塘江流域的国际滨水大公园。

两翼:即以航空小镇为主体的南翼和以江南秘境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东翼。

建德航空小镇是目前省内唯一的国家级通文 童定干拥江发展是杭州立足大视野,为加快建设世界名城所作出的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深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升杭州西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建德地处钱塘江上游,一江碧水是建德最大的资源禀赋,拥江发展也是建德谋求跨越赶超、实现新崛起的必然路径和战略举措,为建德新一轮发展打开了通道、创造了机遇。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战略在建德的生动实践,全力打造拥江发展的美丽之源,努力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匹配的杭州西部门户城市。

坚持以江为轴,推动拥江发展“一心两翼”战略新格局建德是浙江文明之源,10万年前作为浙江人类鼻祖的古“建德人”就是从新安江畔走向“良渚”和“河姆渡”,掀开人类发展史“浙江篇”的序幕。

建德也是一座因水而生、拥江而兴的城市,是浙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政治文化中心,依托新安江这条黄金水道拥有千余年的锦绣繁华。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江(境内84.2公里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为轴,全域联动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系统前瞻谋划规划支撑、业态支撑、项目支撑、要素支撑,加快形成“一心两航类特色小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我们将重点做好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文章,在通航制造、通航服务、通航休闲旅游等领域多点布局,积极抢占通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通航产业浙江样板;立足建德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在三江口至七里扬帆的2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将千年古镇、建德绿道、子胥野渡等众多山水和人文历史景观串点成线,彰显“天人合一、诗画新安”的特殊意境,倾力打造具有历史与现实交汇独特韵味的江南秘境旅游国际旅游度假区,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高铁时代-青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丽水市统计局

高铁时代-青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丽水市统计局

高铁时代-青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12月26日金丽温高铁青田站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青田县从“普铁时代”迈入“高铁时代”。

从2009年开通的武广高铁、2011年通车的京沪高铁开通情况来看,高铁不仅缩短了沿线区域的时空距离,而且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及其他资源要素在沿线区域聚集,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各地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由此可见,高铁给青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金丽温高铁带来的机遇(一)推动青田旅游发展。

一是旅游交通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自由行浪潮的流行,交通的便利性逐渐成为影响游客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丽温高铁途经浙江金华、温州、丽水设区市的9个县(市、区),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提速条件,全程共188公里,不但列车速度大幅度提高,而且里程也比原金温铁路缩短60多公里。

二是旅游客源市场半径不断扩大。

从距离衰减规律可得,距离旅游目的地越近,游客出行旅游意愿越高;距离旅游目的地越远,游客出行旅游意愿越低。

通过高铁,现有3个直辖市,7个省会城市可直达青田,包括杭州2小时、上海3小时、南京、南昌3.5小时、合肥、长沙5小时、济南6.5小时、武汉7小时、天津7.5小时、北京实现8.5小时到达青田。

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了外地游客到青田的时间,还极大扩展了青田旅游的吸引半径,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区游客来青田旅游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来青田旅游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青田的游客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促进青田产业发展。

一是改善青田传统产业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发展,青田的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已经与温州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互补性对接,与周边县市相比,青田的区位、资源优势更加突出。

金丽温高铁开通,更是将距离温州仅一步之遥的青田完全融入浙江东南沿海快速铁路系统,青田将形成“融入温州,连接甬台温”格局。

甬台温经济区内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流入,将为青田接受产业辐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布局提供重大契机。

2024年三场抢抓铁路建设机遇总结(二篇)

2024年三场抢抓铁路建设机遇总结(二篇)

2024年三场抢抓铁路建设机遇总结2024年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关键之年,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铁路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2024年三场抢抓铁路建设机遇的重要性,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机遇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推进2024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铁路建设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将建设一批高铁干线和城际铁路,形成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主干网络。

这将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个机遇下,我们可以看到铁路建设将会带来许多机遇。

一方面,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将会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新建和改建的铁路线路将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升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二、机遇二: \2024年三场抢抓铁路建设机遇总结(二)____年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关键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一背景下,抢抓铁路建设机遇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推动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____年抢抓铁路建设机遇的重点。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____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中包括铁路建设。

首先,要加强高铁网络建设。

高铁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效率、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____年抢抓铁路建设机遇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高铁网络建设,加快高铁线路的修建和升级改造。

其次,要加速城际铁路建设。

城际铁路作为连接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对于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在____年,应抢抓城际铁路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城际铁路项目的建设,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经济合作和交流。

另外,还要注重农村铁路建设。

农村铁路是农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对于农村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贵广高铁对榕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贵广高铁对榕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贵广高铁对榕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作者:潘通文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1期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对凸显榕江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作用明显,对于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榕江加速发展、推进榕江城乡一体化以及两山(月亮山、雷公山)地区的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高铁的开通运营也给榕江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行,标志着榕江开始进入“高铁时代”。

贵广高铁建成营运,榕江到贵阳的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10分钟,到广州的时间缩短至5个小时左右,榕江县融入了贵阳、广州两个城市经济圈和贵广高铁沿线经济带。

榕江作为贵广高铁沿线的一个中途客运站点,区位优势增强,交通枢纽地位加强。

贵广高铁的开通将对榕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榕江应该把握好这一有利机遇,放大高铁开通带来的正向效应,把榕江建成黔东南州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一、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给榕江带来的机遇1.凸显榕江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珠江,长江流域。

位于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自古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

榕江县作为贵州省面向东部沿海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逐步显现。

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会把榕江的区位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有助于打造榕江与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以及西南各城市开放合作的“升级版”。

高铁开通运营将凸显榕江东出沿海的桥头堡作用,激活榕江特有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促进榕江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及大西南的合作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推动榕江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发展时代。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促进两山地区的脱贫攻坚贵广高铁开通后,榕江通道变宽变快,榕江将形成“115"高铁经济带:即以榕江县城为中心,1小时左右到达贵阳,1小时左右通达广西桂林,5小时左右到达广州,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同城效应显现,将极大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山县高速高铁建设机遇分析
一、雷山基本状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邻台江、剑河、榕江三县,南抵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全县国土面积1204.35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人,苗族人口占84.4%,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是贵州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有机茶叶生产区和生态有机食品出产区。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7亿元,同比增长17.2%,人均GDP达1495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3元,同比增长1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884元,城镇化率为28.2 %。

雷山县交通状况:县境内主要出县道路为:穿越南北走向的黎平—庐山(省道308)途径凯里庐山-雷山郎德-丹江(县城)-大塘-永乐-榕江塔石-黎平,雷山-凯里舟溪县道,西江-凯里公路;目前正在修建的凯雷高速公路预计2015年通车;县境内所有乡镇均通油路(水泥路);46.5%的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雷山县相邻的重要交通线:雷山县目前到州府所在地凯里有1个小时车程,距黄平机场2小时车程。

凯雷高速通车
后车程雷山-凯里缩小到25分钟。

通过凯里的重要交通路线有:贵新高速、夏蓉高速、沪昆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黔桂线,沪昆线。

随着凯雷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开通,雷山逐渐融入凯里城市半小时经济圈,雷山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接受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能力和旅游、生态产业发展后劲增强,雷山将迎来高速、高铁经济发展新机遇。

二、两高经济给雷山带来的机遇。

(一)雷山旅游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

近年来,雷山强力推进“环境立县、旅游强县”战略实施,西江、郎德、雷公山、县城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业得到巨大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等品牌,先后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示范县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不断提高雷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中国西部、贵州省重点打造的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县份之一。

2013年接待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亿元。

2013年,全国旅游人数达32.62亿人次,随着凯雷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建设开通,雷山旅游潜力将会得到充分释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康体养生和度假,雷山旅游业必将迎来第二次飞跃,依托苗族银饰、刺绣、服饰、芦笙制作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旅游商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民族工艺品加工业将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板块。

(二)雷山生态产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

近年来,雷山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

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着力抓好以山野菜、中药材为重点的药材业,以杨梅、葡萄为重点的果品业,以土鸡、黑毛猪、娃娃鱼等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业。

2013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9.8万亩,茶园无公害认证面积3.6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0.31万亩,茶产业综合收入达7.01亿元。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292亩,其中天麻种植面积全省第三,淫羊藿和冰球子种植面积全省排第一。

黑毛猪、红米等原生态农副产品已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二是始终坚持发展特色生态轻工业。

以“茶、畜、菜、果、药”五大产业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同时,淘汰两家在雷山具有重要地位的高耗能企业,2014年1-8月,雷山规上工业增加值仍保持11%的增长。

携手国内知名企业积极谋划水产业和风力发电产业,力争将优质山泉水和风力资源开发培育成为新的生态工业增长点。

随着凯雷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建设开通,雷山融入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便利度增强,全国乃至世界对生态有机产品的巨大需求,雷山生态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雷山加速城镇化迎来巨大机遇。

随着雷山旅游业和生态产业的加速发展,雷山将形成以西江、郞德、县城等旅游小镇,形成以丹江、大塘、望丰等生态产业小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将不断增强,城镇化将迅速提高。

二、雷山应对“两高经济经济”思路与做法的思考。

随着凯雷高速公路、贵广高铁和沪昆高速的开通建设,雷山连接高速、高铁时间缩小到30分钟内,如何面对给雷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雷山经济后发赶超,这将是雷山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增强抢抓机遇意识,积极谋划应对。

雷山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应紧紧抓住高速、高铁建设开通的重大机遇,科学研判,确立建设战略目标:将雷山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山地特色城镇化示范县。

在发展思路上,强调在宣传生态旅游资源、提高媒体关注度、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全面提升旅游的服务质量,把外资、人才和技术引进来,把产品和资源销出去。

在发展定位上谋求建设旅游强县、有机农业强县、生态产业强县。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发达地区辐射产业转移。

近年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而高速、高铁开通之后,雷山产业转移更加便利。

一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
方式,打好旅游、生态两张牌,瞄准大客商、大企业、大项目,围绕各种经洽会等进行重点招商活动。

二是大力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高效农业园区,适时建设小型物流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道路、能源、通讯等问题,提前筑巢为“引凤”作好准备。

(三)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品牌,挖掘发展潜力。

旅游产业是雷山的第一产业,要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升级。

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族体育竞技、户外运动等相结合转变,丰富旅游产品。

围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大众休闲产品品质。

利用好良好的生态资源,打响“全国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品牌,促进旅游与生态相结合。

(四)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发展两高经济。

积极争取重庆涪陵-广西柳州高铁过境雷山并设站,争取雷山-榕江四格高速公路、雷山-凯里快速通道尽快纳入省规划并尽快开工建设,按照“一横二纵十联线”公路网络建设框架,全部联通与周边县之间的断头路。

完善村镇公路和农村公路网。

依托公路、高速、高铁路网,充分发挥独特的产业优势,努力促进生态有机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