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篇一:(人教2011课标版)(2012秋季使用)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和答案(word版)】一节长度时间及测量1、许多石英电子手表具有听表的功能,通过反复尝试学会使用这个功能。

2、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来回摆。

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答: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对于后一个问题,可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认识到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

3、各组同学之间比一比,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答:略4、用宽约2cm的牛皮纸条,自制量程为2m、分度值为1cm的卷尺。

用这个卷尺测量家里某个人的身高。

起床后和临睡前各测一次,你会发现什么?答:由于白天人们多处于站立姿势,自身的重使得骨骼间缝隙变小,因此临睡前的身高要低于起床后的身高。

5、联系电流表、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用法,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答:使用刻度尺常出现的错误有:(1)不注意起始刻度;(2)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测量结果不写单位;(3)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重合;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答:火车;树木、房屋等。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b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这是为什么?答: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而跑道在不断运动。

4.我国自1984年4月8日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

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与应用(原动手动脑学物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与应用(原动手动脑学物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
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
解析
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向船尾跑去了”觉得山是
运动的,是以船为参照物。
3.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时?“一日”等于多少秒?
解析
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3600秒,所以
一年=24小时×365=8760小时
一日=3600秒×24=86400秒
4.在一条细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当摆动角度很
小时,小铁块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摆的周期)是一定的。如何准确
测量摆的周期?写出你的方法。请你尝试制作一个周期为1s的摆,并测量
他用电子表测出大巴车由第1根路灯杆到第6根路灯杆的时间为10s。若路灯杆
之间是等距的,则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由题意知,同学测出大巴车由第1根路灯杆到第6根路灯杆的时间为10s。
则汽车通过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时间为(5个间隔):t=10s÷5=2s
汽车的速度:v=72 km/h=20m/s
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
核心舱的过程中,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
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接完成后,仍以天和核心舱
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若以地面
指挥中心为参照物呢?
解析
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与核心
舱的位置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
用刻度尺测得它的细线长约是0.25m。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请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1)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2) 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在硬币边缘做一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②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直尺量出棉线的长度;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直径,算出周长。

(3)一页纸的厚度的测量方法:用直尺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4)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2、用刻度尺测出自己一只脚的长度L ,则自己的身高为7L3、因为1天等于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所以1天等于86400秒(1天=60秒×60×24=86400秒)4、利用累积法,测量多个周期的总时间求平均值可以测得更准确。

调整摆长可以做出周期为1s 的摆长。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放在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B 解析:向船尾跑去了,就是离船越来越远了,以船为参照物。

3、若以电视机为参照物,则可近似认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但实际上我们根据经验,会很自然地选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以电视机中的观众、跑道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运动员是运动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能。

解析:这样就是说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慢。

2、用手表测出通过1km 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v=t s 求出速度。

3、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v 1=s m 650≈8.33m/s小明在后50m 的平均速度 v 2=s m 750≈7.14m/s小明在100m 的平均速度v=s m 13100≈7.69m/s4、(1)v=t s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05.268917.41318=(2)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68.276/36.26523.2617253.14062211=====t s t s v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52.25615.1295333===t s v列车在济南至南京段最快,在南京至上海段最慢。

第4章 光现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4章  光现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4.1 光的直线传播》1.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答:根据光沿直线传播。

(具体作图时把看成一个点)2. 做一做手影游戏(图4.1-9),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灯光不可能绕到收到背面。

所以形成了影子。

3. 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排队时,如果后一个同学只能看到自己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就排直了。

木工师傅检查自己刨的家具表面是否平直。

战士打靶时用到的三点一线。

4.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 min到达地球。

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如果一辆赛车以500 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已知:c=3.0×108m/s t=8min=480sv车=500km/h求:(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2)赛车跑完这段路程的时间t车解:由S=Vt得(1)S=ct=3.0×108m/s×480s=1.44×1011m=1.44×108km(2)t车=S/v车=2.88×105h=12000天≈33年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1.44×108km,如果一辆赛车以500 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33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4.2 光的反射》1.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 反射角是多大?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

2. 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4.2-7所示。

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

试着在图4.2-7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

3. 如图4.2-8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

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上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24×3600s=86400s4.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B3.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其速度。

第19章 生活用电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19章  生活用电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1 家庭电路1. 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19.1-8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插座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2. 图19.1-9甲所示是小明常用的一个插线板。

他在使用中发现: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断开时不发光,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而在开关闭合时指示灯发光,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

根据上述现象,你认为指示灯和开关是怎样连接的?请在图乙中画出开关、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把接线板与电源线接通。

3.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利用欧姆定律,估算正确使用试电笔测量家庭电路火线时流过人体的电流。

这个电流大约是25 w灯泡正常工作电流的多少分之一?解:正常通过25w灯泡的电流为25w/220v≈0.114A人体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0mA=0.03A0.03A/0.114A≈1/4答:这个电流大约是25w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四分之一。

(注意:这个四分之一指的是25w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如果人体的一端接与25w的接触,25w灯泡的另一端又与220v的火线连接,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远远的大于0.114A这个数值,造成触电事故)4. 你家里的空气开关是安装在家庭电路中哪个部位的?为什么要这样安装?答: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这样安装的好处是无论家庭电路中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短路现象或者电流过大,都会自动切断整个电路。

19.2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 如图19-2-6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输电线因电流过大而燃烧起来,甲、乙两图产生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不同的。

其原因各是什么?答:甲图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电路中用电总功率过大;乙图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发生了短路。

2. 电焊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焊条熔化,从而使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

某电焊机输出电压40 V、输出功率2 000 w。

各种橡胶绝缘铜芯导线在常温下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如下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九章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及答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九章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及答案

第七章力第1节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

解:(1)用力压海绵,海绵被压扁。

(2)用力将足球踢飞(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弹簧的形变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弹簧可以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离门轴远的位置的力很容易把门推开,而离门轴近的位置的力很难推开门。

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7.1-6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图1)3、一个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7.1-7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图2)4、如图7.1-8,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图3)解:不能。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时,另一艘小船也给自己坐的小船一个反作用力。

第2节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图7.2-4)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解:“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

“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形变。

因为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因此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感觉越费力。

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

解:弹簧用久了后,弹性就会发生变化。

从而使该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

4、请读出图7.2-5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解:圆筒测力计的示数是1.5N 条形盒测力计的示数是1.15N5、如图7.2-6,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1 m 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D ) A.1 m; B.0.5m; C.0m; D.2m。
2.试画出图 2.3—8 中的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答案:如图所示。
4
3.检查视力的时 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 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 像(图 2.3—9)。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 4.6 m,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
答案:这 个活动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参与社本方法,包括观 察、交谈、记录 等等。对学生活动 的评价应
侧重于投 入程度,以及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此外,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建 议开展下
面的活动。
活动:角色扮演。
某居民区 附近新建了一个 纺织厂。机器的噪 声打破了小区昔 日的宁静,干扰了 居民
(3)看起来,浸在水中的铅笔 底部(接触杯底部分 )上浮,在空气与水面交 界处折断。该题
也可通过画光路图说明(图 2—17)。
4.在透明玻璃杯 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 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
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做这个实验,并解释这种现象。
5
答:看到的两枚硬币中有一个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像(图 2—18,上面的那个),由
答案:学生能用自己做 的乐器演奏乐曲,非常高兴。希望老师能充分 地利用这种积极性,
把物理学 习搞得有声有色 。此题在知识上的 要求不要过高, 着眼点要更多地关 注 “做”
的过程。
三、声音的特性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
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一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16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5、小、大、温度p18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

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

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

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1、略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3、250Mz,能4、此题知识上的要求不高,只要做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行了。

p281、略2、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

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A、C是有效、合理的;B有效,但不合理;D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略p301、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3062m3、略人教物理八年级第二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381、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s,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340m/s×4s=1360 m。

2、如图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线范围内的物体。

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4、射击时瞄准目标、影子、日食、月食、针孔成像等。

p41-p421、光路如图1所示,反射角为600;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原路返回(图2).2、光路如图所示。

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易反光的材料。

3、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

要体验后,再回答。

用墙作反射面,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4、这也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

要观察、体验后再回答,教材图中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5、p461、D2、3、4.6m,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

4、如图:5、如图:p491、丙2、如图所示:3、解答要点:(1)光从水进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由于折射,看起来水底变浅。

(3)看起来,浸在水中的铅笔底部(接触杯底部分)上浮,在空气与水面交界处折断。

该题也可通过画光路图说明4、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

看到的两枚硬币中有一个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像,由于折射,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另一个是通过杯水侧面水的折射而成的像(下面较大的那个)p531、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

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下完成。

用各种放大镜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放大镜还可以自制。

最简单的放大镜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盛上水代替。

2、白;黑;透过。

红色的“光”字将消失,只能看到一张红色的纸。

这是因为只有红光照射,白纸反射红光,红色的“光”字也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眼睛的只有红色光。

只用绿光照射时,我们将看到绿纸上有一个黑色的“光”字。

这是因为只有绿光照射,白纸反射绿光而呈绿色,红颜色吸收绿光,没有反射光,字呈黑色。

3、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彩色画面。

4、我们将只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这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料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红颜料能反射红色光。

p57本节的练习,全部用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做必要指导。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62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

这个问题已经演示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

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4、甲5、甲、乙两图中都是凹透镜p651、例立2、缩小、例;放大、例;放大、正。

3、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4、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

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

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p681、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的规律。

2、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

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3、“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

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

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用手动调焦。

p701、物体到眼睛距离为25cm时,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

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

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2、前、凹。

深3、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

p731、略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镜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一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1、此题的目的是进行“根据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际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

这种训练对于学好电学至关重要,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同类的练习,要不断遵循“示范——模仿——训练”的模式循序渐进。

不仅要在纸上“根据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际电路画电路图”,还必须在实验室进行多次实物连线练习。

“电路图”与“实物连接”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在学生循环往复的训练中内化和落实的。

2、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实验设计,可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3、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作为家庭作业。

让每个学生打开手电筒,观察内部结构,然后画出电路图(简单的串联电路)4、略三、串联和并联1、这是一个设计、连接电路的问题,要按电路图——实物图——实际电路这样三个步骤进行。

2、这是一个已知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电路图,并且能通过对照电路图,确定电路中对应的实物元件是怎样连接的。

3、电路中的灯泡、电视机、台灯以及小彩灯整体是用并联方式连接在电路中的,灯泡和开关之间、单个小彩灯之间是串联的。

4、批示灯与用电器的电路是串联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指示灯亮,说明用电器在工作;指示灯不亮,说明用电器不工作。

5、这也是一个串联电路的设计练习,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做这个练习时要注意STS 的教育。

四、电流的强弱1、250mA;0.12A这道题是个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

教师还应在此增加几个同类练习。

要尽量联系实际,不要用“0. 3安培等于多少毫安?”这样的缺少物理情景的练习。

应该注意所用的数据不脱离实际。

2、这题除了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外,仍有训练电路连接能力的目的。

应该让学生先画电路图,然后再连实物图,有条件时还可以在实验室验证自己的电路(不做统一要求)。

3、这是个读数训练。

除此之外,有投影电流表的学校可由教师调整实验电路给出不同的电流值,组织学生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用电器之间不用串联用并联,还有电压方面的原因,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就行了。

2、如果开关和它控制的灯泡之间并联,后果是很危险的。

这点要让学生说出来并画图说明。

3、两种接法都能控制电灯,但是规范的接法是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这样在关灯之后电灯上带电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装螺丝口灯泡时火线应该在灯口的中心还是接在灯口内侧的螺纹套筒上?4、因为大地也是导体,触电者也带电,用手去拉他,救助者也成为触电者了,很危险。

断开电路或用干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是要切断电路。

因为木棒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不使救助者介入电路而发生危险了。

5、作为开放式的问题出现,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对自己还未了解的新事物(这里是新仪器)具有好奇心。

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1.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