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合集下载

胆囊炎的治疗方案

胆囊炎的治疗方案

胆囊炎的治疗方案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主要由胆囊内细菌感染或胆汁淤积引起。

本文将介绍胆囊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理。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主要用于控制炎症、消除感染和缓解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 抗生素:如果病情较轻,可通过口服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如果病情严重或无法口服药物,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2. 解痉药:用于缓解胆囊和胆道的痉挛疼痛。

常用的解痉药包括山莨菪碱、丙胺太林等。

3. 制酸剂:使用制酸剂可以减少胆汁酸的产生和分泌,减轻炎症刺激。

常用的制酸剂有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

二、手术治疗对于胆囊炎的重症病例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引流术。

1. 胆囊切除术:常用的胆囊切除术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腹腔镜进行胆囊的摘除。

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胆囊炎的首选。

2. 胆囊引流术:适用于胆囊炎合并严重胆总管阻塞的病例。

通过在胆管建立引流通道,缓解炎症和排除胆汁积聚。

三、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胆囊炎的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原则:1.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预防炎症的进一步加重。

避免食用油炸、油腻、高脂肪食物。

2. 高纤维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纤维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除,有助于预防胆汁淤积。

3. 少食多餐:分散进食可以减少消化系统对胆囊的刺激,有助于炎症的缓解。

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4. 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酸涩、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以免刺激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胆囊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理。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对胆囊炎的康复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

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

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

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

(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

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

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喹诺酮及抗厌氧菌药物。

(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

熊去氧胆酸【适应证】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2)如治疗胆固醇结石中出现反复胆绞痛发作,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出现明显结石钙化时,则宜中止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

(3)本品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X线的结石。

【禁忌证】(1)严重肝功能减退者禁用。

(2)胆道完全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胆结石钙化病人,出现胆管痉挛或胆绞痛时。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偶见便秘、过敏、头痛、头晕、胰腺炎和心动过速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按体重一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

疗程最短为6个月,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

【制剂与规格】熊去氧胆酸片:(1)50mg;(2)150mg;(3)250mg。

熊去氧胆酸胶囊:(1)50mg;(2)150mg;(3)250mg。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介绍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介绍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介绍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最明显的就是会出现疼痛感,特别是在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而加剧的时候要注意,而且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问题,在治疗上要注意多休息,科学的使用一些药物。

★一、.症状(1)疼痛:为最主要症状。

病初时疼痛多局限于上腹部剑突下,较轻,呈持续性,以后疼痛逐渐加剧,转至右上腹部,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约半数病例可伴右肩背部或右腰部放散痛。

如伴有胆石症,则疼痛程度更为严重,阵发亦更明显;若疼痛较剧,呼吸可受抑制,表现为浅而快。

(2)恶心、呕吐:大约半数以上患者有恶心,1/3以上病例有呕吐。

实验证明,单纯胆囊扩张并不引起呕吐,而胆总管扩张者常有呕吐;若症状甚剧,应考虑胆囊管或胆总管结石存在之可能。

(3)发热:患者常有低热,一般在38~39℃,热度高低与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

寒战和高热较少见,若有此现象多表示已并有胆总管炎或上行性肝管炎。

★二、治疗(1)卧床休息、禁食。

(2)胃肠减压、减少胆汁和胰液分泌。

(3)解痉止痛: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或丁溴东莨菪碱(解痉灵),肌注或小壶内静脉滴入。

(4)静脉补液,提供足够热卡,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5)抗生素: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根据病情,年龄等因素而定。

一般多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

常用者有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克罗米通(优力新)或舒他西林(舒安西林)等;对厌氧菌,一般用甲硝唑(灭滴灵),也可用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

此外尚可选用头孢菌素类。

(6)中药、针灸:中医认为急性胆囊炎系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所致,一般是实热之证,治宜疏肝利胆,化湿清热,可用柴胡汤加减。

针刺疗法有解痉止痛,降低胆道内压,促进胆道炎症消退之效。

常用的主穴有胆囊点(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等,配以肝俞、胆俞、曲池等备穴。

草药可用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或鱼腥草、马齿苋、蒲公英等。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本文将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非手术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早期阶段或患者不适合手术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规方法。

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并防止感染的扩散。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巴龙霉素等。

2. 卧床休息:在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这样可以减轻腹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并促进炎症的缓解。

3. 疼痛控制:对于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4. 饮食调理:患者应该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饮食中应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以促进胆囊的排石功能。

二、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病例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目前治疗胆囊炎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腹腔镜手术,在腹壁上作3-4个小切口,将胆囊取出。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2. 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一些急性胆囊炎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如胆囊穿孔或胆囊脓肿等,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更为合适的治疗选择。

该手术通过腹部大切口取出胆囊,适用于病情复杂的患者。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训练,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饮食和生活调理。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对于不同程度和病情的患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用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是胆囊由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等使胆管阻塞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一、病因
1.胆囊出口梗阻结石移位、寄生虫堵塞胆管,胆汁淤积和浓缩,高浓度的胆汁引起胆囊内膜发生化学性炎症,内压增高引起疼痛。

2.胰液反流胆总管和胰腺管共同开口梗阻,胰液反流进入胆囊,激活酶引起化学性炎症。

3.感染
二、临床表现
1.上腹部疼痛。

2.恶心、呕吐。

3.黄疸。

4.发热。

三、营养治疗
(一)急性期
因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应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水分,纠正脱水。

(二)缓解期
停止禁食,给予清流饮食,如米汤、藕粉、清水面片、果汁、蔬菜汁试食。

试用1.2天,可采用无油半流食。

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

(三)蛋白质
不需要增加,因过多蛋白质可引起胆囊收缩诱发疼痛。

四、出院指导,
(一)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防止复发。

(二)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禁烟酒。

(三)治疗原发病。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肝胆相关)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肝胆相关)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急性胆囊炎确诊后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既能控制炎症,也可作为术前准备。

包括卧床休息、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解痉止痛,使用广谱抗生素、维生素K,以及全身支持疗法等。

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大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病情能够控制,待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诊手术适用于:
①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反而加重者;
②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③发病在48~72小时以内者;
④其他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反应差,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有胆囊坏疽或穿孔的可能,如无手术禁忌证应早期手术。

2)手术方法有三种:
3)①胆囊切除术:一般发病在3天内,病变胆囊黏膜水肿不严重时,应作胆囊切除术。

②胆囊造瘘:对发病时间较长,胆囊炎症状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术中渗血多,组织明显水肿,解剖关系不清或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时,则暂作胆囊造瘘,取出结石,置伞状导管外引流,待炎症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再做择期手术,切除胆囊。

③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在作胆囊切除术时,如有以下情况应作胆总管切开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以免术后残留胆道结石而再次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指征是:
a.术前有梗阻性黄疸病史;
b.术中扪到胆总管有结石、肿瘤或蛔虫;
c.术中胆管造影提示有胆管结石;
d.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在1.5cm以上。

管壁炎变、增厚;
e.术中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血性胆汁或胆汁内有泥砂样胆色素颗粒等。

急性胆囊炎怎样治疗?

急性胆囊炎怎样治疗?

急性胆囊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胆囊炎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胆囊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

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

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约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有效。

此法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

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

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作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关于急性胆囊炎应用抗生素的问题,由于胆囊管已阻塞,抗生素不能随胆汁进入胆囊,对胆囊内的感染不能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胆囊炎症的屜和併发症的发生与否,并不受抗生系应用的影响。

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可在血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可减少胆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及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感染性併发症的发生。

对发热和白细胞计数较高者,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仍非常必要。

一般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并常联合应用。

手术治疗: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存在着争论,一般认为应采用早期手术。

早期手术不等于急诊手术,而是病人在入院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并同时应用B超和同位素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后,在发病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早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对非手术治疗有效的病人可采用延期手术(或称晚期手术),一般在6个星期之后进行。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治疗49例,保守治疗16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急诊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因此,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病人的预后。

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结石性胆囊炎5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保守治疗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手术治疗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发病后48h内入院者51例,超过3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体温高于38℃者49例,其中高于39℃者6例。

查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全腹压痛,39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31例有轻度黄疽,莫菲氏征阳性者35例。

1.3 治疗入院后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禁食、补液等处理。

其中,1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暂不愿手术,其余49例行手术治疗。

入院12~72h手术38例,4~7天内手术11例。

术式选择:行胆囊切除术4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胆囊造瘘术2例。

2结果1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4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3T14:05:49.3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齐伟[导读] 若病人的全身情况不能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可行胆囊造瘘术。

齐伟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二道河子中心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07-02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初期可试行保守治疗,如果经非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上升,则提示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考虑手术治疗。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要一经确诊,在排除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禁忌证之后,可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准备,进行手术治疗。

通常采取胆囊切除术。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约9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存在胆囊结石,称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约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没有胆囊结石,这种类型的急性胆囊炎称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下面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女性多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数是由于胆囊颈结石嵌顿,胆汁淤滞于胆囊并且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刺激胆囊壁,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并发细菌感染,胆囊壁产生化脓性炎症,严重者会产生胆囊黏膜坏死,甚至胆囊穿孔。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腹痛: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绞痛,疼痛常向右肩部、右肩胛部或右侧背部放射。

腹痛常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发作,也有部分病人在夜间发作。

(2)发热:病人多有体温上升,感染严重者毒素吸收过多,体温可高达40℃。

(3)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消化道症状。

(4)黄疸:急性胆囊炎病人中约有25%出现轻度黄疸。

其原因可能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肿大的胆囊压迫胆总管或炎症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另外,如果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Mirizzi综合征也可形成梗阻性黄疸。

1.1.2 体征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以及Murphy征阳性。

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局限性肌紧张。

若胆囊穿孔,则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的范围扩大。

1.1.3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增高,1/3的病人血淀粉酶增高。

1.1.4 影像学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肿大、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可出现“双边征”。

此外,有条件的医院可选用99mTc-EHIDA检查,由于急性胆囊炎有胆囊颈部梗阻,因此胆囊不会显影,如果胆囊显影,95%的病人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1.2 诊断要点
典型的右上腹痛病史、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和Murphy征阳性,结合B超、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本病的诊断并不难。

但本病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区肿瘤并发肠梗阻或穿孔相鉴别。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部站立位X光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的病例可发现液平,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尿淀粉酶会增高,B超可发现胰腺肿大等改变,高位阑尾炎病人不会出现胆囊肿大和胆囊结石。

如果病情需要,可借助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CP等。

另外,对于高龄病人须与心绞痛的发作相鉴别。

1.3 治疗方案及原则
1.3.1 非手术治疗发病初期可试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合理使用抗生素、解痉、支持治疗、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但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前准备,完善相关的各项术前检查。

1.3.2 手术治疗如果经上述非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上升,则提示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考虑手术治疗。

另外,已经发生坏疽或穿孔而出现腹膜炎征象者,也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通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

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而无法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但胆囊炎症经非手术治疗得不到好转,可行胆囊造瘘术。

另外,如果病人病情危急,全身情况很差,开腹之后发现胆囊三角水肿、粘连严重,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解剖关系不清,为抢救病人的生命,避免胆道损伤,也可暂行胆囊造瘘术。

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常见于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如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疾病之后,发病率占急性胆囊炎的4%~8%。

可能是因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到胆囊的血供而诱发本病。

另外,长期禁食、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排空延迟而导致胆汁淤滞、胆汁的黏稠度增高,若发生细菌感染,就有可能在没有胆囊结石的情况下产生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

由于本病多发生于严重创伤之后,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病情常发展较迅速,约75%的病人出现胆囊坏疽,15%的病人出现胆囊穿孔。

2.1 临床表现
2.1.1 症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常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

大多数病人出现持续性右上腹胀痛、寒战、高热,亦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1.2 体征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

上腹部也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2.1.3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常高于2.0×109/L。

部分病人也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血淀粉酶增高。

2.1.4 影像学检查 B超、CT可发现肿大的胆囊,胆囊壁增厚。

2.2 诊断要点
在病人遭受大手术、严重创伤、长期禁食等情况之后出现右上腹痛、发热,右上腹或上腹部局限性肌紧张,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

白细胞计数增高。

B超、CT对本病的诊断较有帮助。

2.3 治疗方案及原则
由于本病极容易产生胆囊穿孔,所以本病只要一经确诊,在排除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禁忌证之后,可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准备,进行手术治疗。

通常采取胆囊切除术。

对于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暂行抗感染、支持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在积极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压痛加重、并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局限性肌紧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时,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若病人的全身情况不能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可行胆囊造瘘术。

参考文献
[1]王爱华,高德明,王惠民等.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的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04,33(9):847-848.
[2]余建伟.老年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64-65.
[3]徐福振,唐爱科,许峰等.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医师进修杂志,2005,28(4):4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