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由来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演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发动后,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发出通电,请缨杀敌。中共中央派代表与国民党政府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等问题多次进行谈判。直到8月22日,国民党政府才正式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左权为副参谋长,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随后,八路军各师相继开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关于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顷奉南京军委十一日申电闻,着本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并任朱德为该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在南方各游击区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谈判的同时,中共中央也派出代表就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0月正式宣布,在南方八省活动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随后,中共中央经与国民党协商,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 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线。
八路军名称的由来和发展 -回复

八路军名称的由来和发展-回复八路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军队,其名称的由来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和毛泽东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将逐步回答这一问题。
一、名称的由来:八路军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共产的一次军事会议。
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北方,中国共产领导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组织反对日军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建立一支与国民建立联合战线,并负责抵抗日军侵略的武装力量。
这支军队的所在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沟沟陇海铁路一带,因此被称为“八路军”。
二、八路军的发展:1. 成立初期:八路军成立初期,由毛泽东任总指挥,朱德任总司令。
他们致力于军事力量的建设和战略部署。
八路军采取游击战、点突战、攻击、反扫荡等战术,以小部队与日军进行多次碰撞。
八路军还注重发动群众,建立军民合作的抗日根据地。
2. 发展巩固:八路军在战斗中逐渐壮大并发展壮大。
他们依托抗战与地段,以军事行动与政治宣传相结合,不仅在农村建立了军事根据地,还积极发展游击队,扩大八路军的组织规模和实力。
他们还注重军队内部的训练和教育,提高了战斗力。
与此同时,八路军还与国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与交往。
3. 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通过游击战争与隐蔽行动,建立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既是八路军的后方基地,也是群众的避难所。
八路军通过军民合作,开展农田改良、军事训练、医疗救护等工作,为战斗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4.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八路军的努力下,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八路军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中国人民争取了和平和正义。
同时,八路军也为中国共产在抗战胜利后执政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八路军与中国国民军队合并,共同继续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结:八路军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一支重要军队,其名称源于中国共产的一次军事会议。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通过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路军在抗战结束后与国民军队合并,继续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八路军军史解说词

八路军军史解说词您想了解八路军发展历史吗,爱师范文收集整理八路军军史解说词,供您参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除将原来在西安的红军西北办事处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外,又相继在南京、上海、太原(后在临汾、秋林)、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武汉、重庆、长沙、衡阳、广州、香港、桂林、洛阳以及豫北林县等地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或通讯处,在贵阳设立了交通站。
同时,中共中央在一些重要城市派驻了代表,直接领导该地区八路军办事机构的工作。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作为八路军总部派出的联络机关,与国民党军事当局保持着必要的联系,负责洽领军饷和筹集军需物资等事宜,同时,充分利用其合法地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统战工作,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海内外各界人士在人员、物资等方面对八路军抗战的援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在陕西省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5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
林伯渠、董必武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
伍云甫、周子健先后任办事处处长。
1946年9月10日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1936年7月,应阎锡山之邀,彭雪枫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太原对阎锡山进行统战、联络工作。
1937年3月,在太原新满城三十号设办事处。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彭雪枫任处长。
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在此秘密办公。
11月初太原失陷前夕,迁至临汾城郊,1938年初撤消。
临汾失陷后,第二战区长官部迁至陕西宜川秋林镇一带。
为继续保持与阎锡山的联络,八路军总部又设立了秋林办事处,王世英、曹言行先后任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主任。
秋林办事处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撤消。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1937年9月,国共南京谈判时正式成立,地址在南京市傅厚岗。
初期由中共中央代表博古、八路军驻南京代表叶剑英负责,后为李克农负责。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而来1937年8月25日,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实行全国抗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
四、改革政治机构: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
五、抗日的外文政策: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
经济政策是: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生产品的自给;提倡国货,改良土产;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
七、改良人民生活: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优待抗日军人的家属,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赈济灾荒。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同日,中共中央发布了改红军为八路军的命令:“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
为着实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我们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着将:前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合编为陆军第一一五师,以林彪为该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部,合编为陆军第一二0 帅,以贺龙为师长,萧克为副师长;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陕甘宁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等部,改编为陆军第一二九师,以刘伯承为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以上各部改编后,人员委任照前总命令行之。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
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太原会战、在日本占领区内发动民众一同进行游击战,设立敌後抗日根据地。
并于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敌後战场的主力。
根据资料,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79万馀人;至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
改名後,除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命令称第十八集团军外,传统习惯上一律称八路军。
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後,八路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9月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但仍未统一名称。
直至1948年9月,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全军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至少到1947年,国军仍将对手称为八路军而不是解放军。
[编辑本段]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
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
115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343旅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王麓水、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一营营长刘德元、副营长胡炳云、二营营长曾国华、教导员袁子清、副营长陈祖林、参谋长杨承德、三营营长梁兴初;四连连长龙宗义、指导员陈德、五连连长曾贤生(后任谭端志)、指导员杨俊生、六连连长周志辉(后任王志华)、七连连长匡斌、八连连长龙书金(后升任副营长)、齐钉根;特务队队长夏德胜;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344旅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赵凌波、田守尧、常玉清、参谋长兰国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副主任吴信泉、参谋长卢绍武;一连指导员:黄薇;689团团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1937年底组建)、参谋长胡继成(37年底组建);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营长一营曾保堂、二营季光顺、三营黄寿发;教导员一营张文松、二营张襄国、三营李水清;副营长一营袁升平、二营肖思明、三营邱蔚;连长李湘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115师补充团团长彭雄、政委符竹庭(37年底组建);115师骑兵营营长刘云彪、参谋长李钟奇;二连指导员蔡顺礼(不久任骑兵营教导员);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参谋处长彭绍辉;358旅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政训处主任黄延卿;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云甫;三营营长王祥发;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38年1月组建);359旅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政训处主任袁任远;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理明;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该团转隶留守兵团);新718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刘子奇(38年1月组建);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38年1月组建);教导团团长彭绍辉(兼)、政委苏启胜;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385旅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该旅旅直转隶留守兵团);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政训处主任丁先国;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该团转隶留守兵团);386旅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许世友、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辖:第1、2、3、4、5、6、770团和保安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同时期称谓的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同时期称谓的演变作者:陈大勇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3年第10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同学问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称谓有什么区别。
若不明白这些称谓的区别就会导致在做题时经常犯错误。
有的同学甚至会把《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成是新四军独立团团长,还浑然不知这是明显的历史知识性错误,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军事史常识非常欠缺,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不应忽视军事史教学。
作为历史教师,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对此知识点加以说明,希望广大师生能更清楚明白,以避免在考试中再犯类似错误。
2013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纪念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它有着不同的称谓。
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则是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逐步确立起来的。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
1927年8月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湖北东部等地区的起义。
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陆续称为“红军”。
1931年后,均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等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
全国红军最多时达到30万人。
但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八路军总部始末

八路军总部始末第一篇:八路军总部始末八路军总部始末1937年7月7日,日寇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我国守军奋起抗击,从此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帷幕。
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工农红军请缨出战,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115师、120师、129师,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分任3个师的师长。
改编之后,我八路军115师343旅,便作为抗日先遣队在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桓的率领下,向山西前线进发。
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改编为八路军政治部,后勤系统由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组成,部长分别为赵尔陆、姜齐贤、叶季壮。
由此构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机构。
9月6日,八路军总部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随120师出发东进,16日由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荣河县(今万荣县荣河镇),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在侯马,八路军总部领导人乘坐火车,经太原于24日到达五台县南茹村。
在此之前的9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同志“周宜即赴太原、大同晤阎,商好红军入晋后各事”的指示,与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副师长肖克、129副师长徐向前以及程子华、南汉宸等同志先期到达太原。
此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已前往雁门关一带的太和岭口前线指挥晋北军事,7日凌晨,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在梁化之的陪同下赶到太和岭口同阎会商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区域、作战原则、指挥等事宜,阎答应将以五台、阜平一线的八县划为八路军活动地区。
并经阎同意成立统一战线性质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
9月12日,根据全国战区编制规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朱、彭分任总副司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军由来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意设总指挥部,下辖三个师。
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后,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1日后,改称正、副总司令),下辖115师、120师、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的番号原来是谁的呢?
第八路军原为粤军李济深的部队,1929年3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次大整编时编为第八路军。
后蒋介石为了拆散粤桂联盟,将李济深骗至南京汤山囚禁,又于次年4月将该路军解散。
而115、120、129三个师的番号,原先是东北军的。
1937年4月至6月,东北军各部按照2个师整编成1个师的原则进行整编时,115、120、129三个师因战绩不佳,连吃败仗,番号相继被撤销。
蒋介石虽然迫于形势勉强同意了国共联合抗日,但把红军改编(蒋介石称为收编)成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心里还是很不情愿。
军政部长何应钦获知蒋介石的这一心事后,知道蒋有时很迷信,为了向蒋介石讨巧,于是建议在给予红军的番号上可以玩个花样,把整编桂系时空着的第八路军的番号授给红军。
在东北军被撤销的番号中,随便找了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番号给予了红军的三个师。
同时,老奸巨猾的何应钦又建议把红军划归防区为太原以北、大同以东晋察一带的第二战区,因为这里是日本人当时进攻的主要目标,这样就可以假借日本人的枪弹,让红军“为国捐躯”,从而达到消灭蒋介石和国民党视为心腹大患的共产党军队的阴险目的。
英勇的八路军就这样诞生了,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曾经是败军番号的师,后来在林彪、贺龙、刘伯承等名帅的指挥下,均成为战果辉煌、屡建奇功、威名远振的雄师劲旅,115师、120师和129师也成为中外军事史上的著名番号。
八路军是改编时给的番号
18集团军是编战区给的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