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9号.doc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练习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练习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练习及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C.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D.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时间段包括()A.0~6岁B.0~18岁C.从出生到死亡D. 从出生到成熟3.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经典的,本质的特质称为()A.年龄特征B.心理特征C.关键特征D.典型特征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是()A.皮亚杰 B.达尔文 C.陈鹤琴 D.普莱尔5.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6.学前儿童教育专著《母育教育》(1633年)的作者是()A.卢梭B.蒙特梭利C.斐斯泰洛齐D.达尔文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A. 《理想家》B. 《林哈德与葛多德》C. 《爱弥儿》D. 《母育学校》8.首先将幼儿学校命名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特梭利C.普莱尔D.达尔文9.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还是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多德》,这位教育家是()A.斐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 卢梭D.杜威10.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根据对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于1876年出版的婴儿心理发展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C. 《儿童心理之研究》 C. 《儿童心理》11.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里研究的年龄扩展到()A.童年B.少年C.青年D.青少年12.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年)的作者是()A.霍金B.何林沃斯C.普莱尔D.詹姆斯1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从此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注重人的毕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 )A.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B.个体发展心理学C.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D.儿童发展心理学14.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的作者是()A.陈鹤琴B.朱智贤C.王国维D.陈大齐15.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代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A. 《儿童心理之研究》B. 《发展心理学》C.《思维发展心理》 D. 《儿童心理学》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独立,这位心理学家是()A.穆勒B.艾宾浩斯C.布伦塔诺D. 冯特17.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部分参考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这两种力量推动幼儿教育心理学产生。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第二、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3、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预测与控制、测量与描述、理解和说明。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被称为近代幼儿教育先驱的是卢梭,他并设立了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N【答案解析】: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6、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创建了幼儿之家。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蒙台梭利积极的吸取环境中的影响和文化模式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

7、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心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心理只存在于人身上,动物不具有(正确答案)B.心理产生于大脑C.人的心理的产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人的心理可以通过其外部行为反映出来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单选题]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教育(正确答案)3.学前儿童能力差异的不包括() [单选题] *A.类型的差异B.发展水平差异C.早晚的差异D.性别的差异(正确答案)4.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途径() [单选题] *A.加强思想品德教育B.树立良好榜样C.个别指导,因材施教D.忽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正确答案)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中,2岁幼儿的思维处于()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正确答案)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6.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表现不包括() [单选题] *A .合群性B .孤立性(正确答案)C.自制力D.活动性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

(正确答案)B.好创造是儿童突出的性格特征。

C.幼儿的好奇心与成人榜样的强化没有关系。

D.儿童的性格是完全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8.以下关于气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气质俗称脾气性情是所有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B.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与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并无联系。

C.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表明人们行为进行的方式各有差异。

(正确答案)D.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当中最不稳定的特性。

9.古希腊医生希伯克利特将气质分为了4类。

下列关于气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胆汁质,易激动,好发怒不可抑制。

(正确答案)B.胆汁质,活泼好动。

C.粘液质,敏感抑郁。

【附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附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0~3岁B.0~6岁C.0~12岁D.0~18岁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爱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D.异常儿童心理的诊断与矫治5.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A.物质基础B.决定C.主导D.一般6.心理就是( )。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A.人脑对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反映B人脑像镜子一样对一切客观现实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D.当人体成熟后,对周围环境的反映7.西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巴甫洛夫B.皮亚杰C.普莱尔D.马斯洛8.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9.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的影响因素是( )。

[湖北省2007年真题]A.生理成熟B.环境和教育C.遗传D.个体的主观努力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 )。

[湖北省2007年、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1~3岁B.4~5岁C.0~6岁D.3~6岁1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12.下列关于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通常发生在: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答案:B3.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家庭环境B. 学校教育C. 社会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4.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特点主要是:A. 集中B. 分散C. 短暂D. 持久答案:C5.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A. 抽象思维B. 形象思维C. 逻辑思维D. 直觉思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2.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答案: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的成熟4.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择性、稳定性、分配性5.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发展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答案: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心理活动的直观性、情感的易变性、行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2.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包括对规则的遵守、对他人的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哪些表现?答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

4.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发展特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到逻辑、从表面到深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发展过程是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凌乱到成体系进行的。另外,学前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规律地出现典型的年龄特征,了解这些规律,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感觉和知觉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影响。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2.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就是对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知觉,是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觉。
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的反映。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和左右方位的辨别。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B3.A4.AD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三,教给学前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盲目,遇到什么就观察什么,整个观察过程都漫无目的。这就要求学前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时,必须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指导儿童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地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学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
马鹏
一、填空(1’×15)
1.人的一生发展始终体现着、、以及、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2.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和自我的主要手段。

3.在婴儿的所有感觉器官中,是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表现出阶段的特性,每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具有特定的性质,这些特定的性质是由所决定的。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有、、、。

6.个性的特征有、、、。

7.儿童游戏的心理结构中是基本成分。

二、单项选择(1’×15)
1、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特点的是:()
A、方向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社会性
2、认母的关键期是;()
A、2—3个月
B、5—6个月
C、1—2个月
D、1岁前
3、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岁
B、1.5-2岁
C、1-1.5岁
D、4-5岁
4、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暗示
D、模仿
5、“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6、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A、10-15分钟
B、8-10分钟
C、5-8分钟
D、15-20分钟
7、顶叶属于:()
A、运动中枢
B、体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听觉中枢
8、()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A.个性
B.社会性
C.言语
D.情绪情感
9、()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A.言语
B.概念
C.情绪
D.记忆
10、两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分钟。

A.5—8
B. 10—20
C.10—12
D.半小时
11、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

A.行为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12、()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

A.语言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13、儿童大脑中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是()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后脑
D、沟回
14、大班幼儿的游戏多为()
A、规则性游戏
B、角色性游戏
C、模仿性游戏
D、社交性游戏
15. 幼儿的典型思维是()。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具体思维
D 抽象思维
三、名词解释(4’×5)
1、具体形象思维
2、记忆策略
3、自我中心
4、象征性游戏
5、个体心理发展
四、简答题(5’×4)
1、怎样培养幼儿想象力?
2、幼儿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4、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10’×1)
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

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六、论述题(20’×1)
试论述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试卷答案
一、填空
1.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自身心理因素
2.感知觉
3.眼睛
4.不同的认识结构
5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6.整体性开放性稳定性独特性
7.动机和情绪
二、单选
1、D
2、B
3、B
4、C
5、B
6、C
7、B
8、D
9、B 10、C 11、D 12、B 13、C 14、A 15、B
三、名词解释
1、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3、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4、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5、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四、简答
1、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是他们都获得一些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②启发、鼓励儿童大胆想象。

③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创设发展幼儿想象的必要条件④注重原型启发⑤绘画补画
2、①观察的目的性不强②观察的持续时间较短③观察的系统性较差④观察的概括性较低
3、①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性思维
②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③从思维反映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4.气质有类型差异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积极和消极的地方;成人和教师应有的态度。

五、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一、这是依恋的一种表现,是依恋情感的转移。

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二、小红毯成为安全的依托: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依偎、跟随)。

三、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的发展的影响,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依恋行为,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四、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六、论述
答案要点: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方面发展。

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二、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三、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