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是指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失调③饮食劳倦,久病体虚

④先天不足,房事不节⑤头部外伤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头痛的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

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骨处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

2.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

脉—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温散寒邪,降逆止痛。

3.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寒邪客于少阴经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

风热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

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加减:

1.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者—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芩、山栀—清热泻火;

2.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黄连上清丸泄热通腑。

风湿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常用药:川芎、蔓荆子、独活、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细辛。

加减:

1.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加苍术、厚朴、陈皮、藿梗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

2.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3.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肝阳头痛

证候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桑寄生、夜交藤、杜仲、山栀、牛膝、天麻、石决明、黄芩、钩藤、益母草、丹皮、白芍。

加减:1.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加夏枯草、龙胆草、大黄。

2.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加枸杞、白芍、山萸肉。

血虚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doc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 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 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 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 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则:散风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 10 克,荆芥 10 克,薄荷 6 克,羌活 10 克,细辛 3 克,白芷 10 克,防风 10 克,甘草 6 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 10 克,菊花 10 克,桔梗 10 克,连翘 10 克,杏仁 10 克,甘草 6 克,薄荷 6 克,芦根 10 克(三)风湿头痛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 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 羌活 10 克,独活 10 克,川芎 10 克,蔓荆子 10 克,甘草 6 克,藁本 10 克,防风 10 克。 (四)肝阳头痛 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 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 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淮牛膝 10 克,生龙骨 10 克,白芍 10 克,天冬 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 10 克,赭石 10 克,玄参 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 10 克,甘草 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 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茯苓10 克,甘草 6 克,半夏 10 克,防风 10 克。 (六)血瘀头痛

中医选奇方治疗老年头痛的经验

中医选奇方治疗老年头痛的体会(附医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廖华君医师 头痛病,类型多种,原因多样,现代医学大体可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以及其他种类的头痛。临床上有一部分头痛找不出病因,临床仪器、化验等检查也发现不了病灶。有不少患者只能通过服用止痛药临床缓解症状,过几天头痛又会继续发作,如此循环,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头痛病,中医若是辨证准确,临床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头痛大多由瘀血、寒凝、肝火、伤风以及精血亏虚等原因所引起。尤其是被风邪所伤,临床更为常见。《黄帝内经》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最易侵犯人体,并且风为无形,犯人体最为隐蔽,风邪侵袭人体脑窍,沿着经络进入大脑,从而引起头痛。 郭某,年事已高,气血衰弱,并且体内有瘀血(头为刺痛感、舌质可见瘀点、脉弦涩,此为瘀血证据),起初选用玉屏风散+通窍活血汤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后面反复思考,发现人年老气血虚弱,极易被风邪所侵犯,故头痛病,中医又称为“头风”“首风”,因此治疗头痛莫忘治风。据于此,后面运用选奇方治疗,3个药祛外风(防风、葛根、炒蒺藜),3个药熄内风(天麻、钩藤、炒僵蚕),再辅佐头痛专药川芎,活血化瘀之品当归尾,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以推动血液运行(气足则血行的理论),从而收到佳效。

医案举隅: 郭某女81 头痛 2019.8.21 七月二十一处暑前3天周三 左侧头部疼痛1周余,刺痛感,恶风,夜痛甚于白日,脚挛急,左上肢无力,皆为左侧,汗多,纳眠可,二便可,舌质可见瘀点,脉弦浮硬,沉取无力。 处方:玉屏风散+通窍活血汤 黄芪30 防风10 川芎24 赤芍20 麸炒苍术10 桃仁10 红花10 当归尾6 醋没药6 葛根30 炒蒺藜10 柴胡12 6剂颗粒剂 2019.8.27 七月二十七处暑后四天周二 服药后舌苔好转,头痛依旧,夜间甚,早饭后头痛好转,走快即喘,腹中鸣响,矢气则舒,舌下瘀点瘀斑,脉右浮弦,左弦涩,沉取无力。处方:选奇方 川芎18 天麻10 钩藤30 炒僵蚕10 葛根30 炒蒺藜10 防风10 白芷12 当归尾12 黄芪40 6剂颗粒剂 2019.9.4 八月初五白露前5天周二 服药后头痛明显好转。唯留下午头稍有疼痛,其余无明显不适,舌下瘀点瘀斑,脉弦涩好转。 处方:选奇方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 中医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中药疗法 (1)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2)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3)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5)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8)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1)

2016年优势病种头痛病诊疗方案优化总结 一、概念 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症。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部等部位。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长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 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本节仅就脑病专科范围内的疾病进行辨治。 二、诊断依据 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及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2版(ICHD-II))、《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第1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头痛分类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各种原发性头痛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以及部分继发性头痛,须除外颞动脉炎、低颅压综合征、肥厚性硬脑膜炎及非本专科系统相关的其他继发性头痛,例如眼、耳鼻喉源性头痛、肿瘤等疾病。 1)偏头痛 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例,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 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 1.单侧性 2.搏动性 3.中或重度疼痛 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 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畏声 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 2)丛集性头痛 A.至少有5次头痛发作符合B~D; B.严重单侧眶部、眶上和(或)颞部疼痛,不处理持续15~180分钟; C.发作频率:隔日1次到每日8次; D.头痛时在头痛侧至少伴有下列1项体征:(1)结膜充血; (2)流泪; (3)鼻塞; (4)流涕; (5)前额和面部出汗; (6)瞳孔缩小; (7)上睑下垂; (8)眼睑水肿。 3)紧张型头痛 A.至少以前有10次头痛发作需符合B~D所列标准。这种头痛发作的数目:<180日/年 (<15天/月);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则:散风止痛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 克,荆芥10 克,薄荷6 克,羌活10 克,细辛3 克,白芷10 克,防风10 克,甘草6 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方剂:桑菊饮加减桑叶10 克,菊花10 克,桔梗10 克,连翘10 克,杏仁10 克,甘草6 克,薄荷6 克,芦根10 克 三)风湿头痛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羌活10 克,独活10 克,川芎10 克,蔓荆子10 克,甘草6 克,藁本10 克,防风10 克。 四)肝阳头痛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

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淮牛膝10 克,生龙骨10 克,白芍10 克,天冬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10 克,赭石10 克,玄参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10 克,甘草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方剂: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0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甘草6 克,半夏10 克,防风10 克。 六)血瘀头痛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体会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头痛障碍性疾病也不例外。工作、生活压力,饮酒、吸烟、缺乏睡眠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以引起头痛障碍性疾病。欧美更是把偏头痛视为最有可能致残的4类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10%~13%以上,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约50%的患者有家族史。该病发病人群广泛,涉及儿童、青年和成人,偏头痛是周期性发作疾病,病程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对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与预防的常用药物包括曲坦类、麦角胺制剂、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噻啶、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因服药周期长,副作用大,禁忌症多,且不能有效控制复发,难以在临床长期、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部。寒、湿、痰、火、虚等因素均可使气血运行失畅而瘀阻,不通则痛。本人临床多年,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中医对头痛的定义: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诊断依据: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

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二、头痛宁胶囊成分:土茯苓、天麻、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功效主治:熄风涤痰,逐瘀止痛。用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属痰瘀阻络证,证见:痛势甚剧,或攻冲作痛,或痛如锥刺,或连及目齿,伴目眩畏光,胸闷脘胀,恶心呕吐,急躁易怒,反复发作。 三、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中医学认为偏头痛主要病机为外感或内伤所致头部脉络阻闭,神机受累,清窍不利。治宜平肝熄风,滋补肾阴,通络止痛之法。而头痛宁方天麻平肝潜阳、熄风除痰。全蝎熄风通络止痛。二药合用,平肝熄风止痛之功相得益彰,故共为君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止痛之功。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注射液可增加小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天麻苷可增加动脉血流惯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减轻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作用。天麻含增强脑细胞功能、营养脑神经成分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且对肝脏有很强的营养、保护作用。而且天麻和其他活血类中药同用,能够显著抑制血液中5-HT活性,维持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以抗衡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亢进,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大脑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微循环,对致痛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显著改善脑细胞功能,具有镇痛、解痉、祛

中医辩证治疗难治性头痛效果探究

中医辩证治疗难治性头痛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6-09-23T15:38:57.4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作者:邓福华 [导读] 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头痛疾病。 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在难治性头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头痛患者7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针灸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中医辨证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57%,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头痛程度评分以及头痛发作次数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与统计学意义要求基本相符(P<0.05)。结论:对难治性头痛患者行中医辨证疗法,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法;难治性头痛;治疗效果 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头痛疾病。头痛属于慢性复发性神经血管失调疾病,多发于女性群体,诱发因素较为繁杂,例如,遗传因素、情绪变化、睡眠障碍、饮食习惯自己天气变化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1]。本院为了促使头痛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生存质量,遂对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治疗,实验结果十分可观,现将具体实验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头痛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保符合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中难治性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药物过敏史、妊娠期、哺乳期、低血压、高血压、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心脏病、器质性病变、沟通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情况;就实验内容对患者进行宣教,获取了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意义要求。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参照组有24例为女性患者,11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42岁-67岁之间,平均为(52.7±3.7)岁;23例为血瘀头痛,9例为血虚头痛,3例为风寒头痛。实验组有25例为女性患者,10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41岁-67岁之间,平均为(53.0±3.9)岁;24例为血瘀头痛,8例为血虚头痛,3例为风寒头痛。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应数据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针灸治疗:取四渎、风池、大椎、百会等穴,通过弧度刮针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每两日行针一次,共计治疗5次。 对实验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①如果患者存在头痛剧烈、恶心呕吐、舌苔暗紫、脉搏微弱等症,为血瘀头痛,取细辛3g;地龙、红花、柴胡各6g;僵蚕、桃仁、赤芍、川芎各9g;石决明30g。②如果患者存在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失眠疲乏等症,为血虚头痛,取川芎、黄芩各6g;黄芪8g;菊花、白芍各9g;生地黄;枸杞15g。③如果患者存在头痛累及项背、舌苔淡红、恶寒等症,为风寒头痛,取甘草、细辛、麻黄、桂枝、川芎各6g;蔓荆子、羌活、防风、荆芥各9g。均以水煎熬,分两次,早晚温服。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程度评分以及头痛发作次数。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超过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不足7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是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人数*100%。 头痛程度评分:采取10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头痛程度越剧烈。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难治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n,%)组间差异值,计t检验量资料( ±s)组间差异值,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57%,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是指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失调③饮食劳倦,久病体虚 ④先天不足,房事不节⑤头部外伤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头痛的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

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骨处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 2.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

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 (一)偏头痛的治疗策略 偏头痛的发作是神经化学事件级联激发的多个步骤的结果。因此,靶向此级联中的一步或几步也许能获得更好的疗效,焦点是采取有潜力的药理学靶向治疗遏制急性偏头痛的发作、发展,从靶向神经元激活的早期机制入手,达到尽快恢复神经元稳定性的目的。①抑制 CSD:CSD是由谷氨酸、细胞外钾离子及降低的镁水平引发和传播的,因此采用谷氨酸调节剂、δ-1受体激动剂、氯通道增强剂和钾通道调节剂,可恢复神经元的稳定性。镁调节剂、NMDA受体调节剂和非NMDA谷氨酸调节剂、钾通道调节剂理论上都可能有效。②抑制神经血管偶联的神经原性炎症机制 NOS抑制剂对偏头痛治疗可能有效。③抑制伤害性感受器激活血管扩张抑制剂曲普坦类药物可遏制偏头痛发作。④增强下行调控机 制方法之一是提高阿片能的功能。阿片短期应急使用对下行抑制系统有很强的激动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刺激下行疼痛的易化系统,从而引起痛觉过敏和头痛。此外,增强腺苷-1(A1)受体的功能也可提高下行抑制能力,但对偏头痛采用A1激动剂治疗应权衡潜在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影响。⑤前列腺素(PG)介导中枢敏化,阻断PG合成可防止或逆转中枢敏化。钠通道的开放和香草酸类(vanilloid)受体的激活在常见头痛症的外周敏化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利多卡因是外周钠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贴膜对由外周和中枢敏化引起的带状疮疹后神经痛有效。抑制外周敏化还包括抑制香草酸类受体的活性和可能与之相关的大麻素系统。调控谷氨酸能系统可阻断中枢敏化机制。用NMDA受体抑制剂和非NMDA的AMPA- 红藻氮酸受体抑制剂治疗急性偏头痛也有治疗前景。 (二)偏头痛的治疗措施 1、一般性措施 (1)、对许多患者而言,可以识别并能部分控制其激发因素,一些患者诉称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与吸烟、饮酒、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疲劳、或吃某种食物有关,尤其是含有巧克力和酪胺的奶酪、血管扩张剂 (例如,硝酸甘油、潘生丁)可造成某些个体的偏头痛。 (2)、焦虑和抑郁亦应采取适当的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3)、服用避孕药的偏头痛女性约有1/3头痛增加。妇女在不连续应用口服避孕药期间间断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可能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一些偏头痛妇女开始口服避孕药则呈现头痛减轻。 (4)、在偏头痛期间进行脑动脉造影常是不适当的。因为有报道,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可以作为急性发作期间的罕见并发症。囊性动脉瘤或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偏头痛发生率并不比一般人群更高。所以,仅有偏头痛并不是神经放射学检查的指征。但若偏头痛伴有持续的神经病学缺损、癎性发作、或病史中提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有理由进行神经放射学检查、有时需脑血管造影。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体会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体会 发表时间:2017-07-07T15:14:08.7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作者:张晓梅 [导读]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的头痛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自身的神经血管功能存在着障碍。黑龙江省建边农场医院黑龙江黑河市 161415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内科中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结论:对于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是现阶段十分理想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migra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tudie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 12).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oral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therapy.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1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6 cases were cured,6 cases effective,1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was 92.30%;the control group 12 cases,8 cases were cured,1 cases effective,3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the efficiency of 75%. Good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in general. Conclusion: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is a very ideal treatment at this stage,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migra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fficacy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的头痛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自身的神经血管功能存在着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偏侧搏动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于安静、黑暗环境或睡眠后可部分缓解,部分患者于发病前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中医内科对25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患者入院伴有如下症状,常表现为精神疲乏、睡眠不佳、特定季节发作;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视线模糊、或有闪光,肢体异常等;发作部位多位于眼眶周围,局限于一侧;可伴有肠道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观察组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1±1.6)岁,患病时间1~15年,平均患病时间(6.2±1.2)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即瘀阻脑络型4例、肝郁气滞型5例、风痰上扰型2例、肝肾阴型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4.2±3.2)岁,患病时间2~16年,平均患病时间(6.3±2.4)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即瘀阻脑络型3例、肝郁气滞型6例、风痰上扰型2例、肝肾阴型1例。两组间对比,年龄、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病例采用中医治疗,选择疏风通络,温经止痛的中药。方药如下:川芎15g,防风15g,白芷15g,羌活12g,薄荷15g,蔓荆子15g,菊花15g,全蝎5g,蜈蚣1条,细辛6g。每天1剂,水煎内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选取药物:给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次/d,5mg/次。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期间不服干扰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 3.讨论 偏头痛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见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据中医理论属“偏头风”、“脑风”范畴,主要症状为风邪人脑、夹寒、热、湿,或经络阻塞、气血失衡,或肝、脾失调以至脑络失调,总而言之偏头痛并非局部病痛,反应内在机理失调,应辨证论治。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采取西药或者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比较少、治疗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因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采用常规中药方剂以丹参、川穹、当归等入药,具有活血祛瘀、补血养肝等效用,可调节机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因疲劳、困倦、气血虚弱引起的偏头风疗效较显著,据疼痛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偏头风病情复杂、证型较多、病情各异,单纯的方剂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诊疗时应据疼痛症状、发作规律、舌像、脉相、面色等综合确诊,以确定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满意度疗效。在本研究中,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这说明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疼方面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偏头疼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减轻,促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头痛、瘀血头痛、肝气上逆头痛、阴虚火旺头痛。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加以辨证治疗。 【关健词】头痛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复方治疗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Headache Syndrome. Li Ying.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Liangshan, Sichuan, China. 【Abstract】The headach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may occur alone, or in a variety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On the clinical headaches are divided into: yin asthenia yang resist headaches、congestion headache、upward invasion of liver headache、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headache。Us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Prescription Treatment 1 阴虚阳亢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止痛。 药用生赭石30克,怀牛膝30克,生杭芍20克,生龟板25克,生石决25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以上先煎),寄生20克,杜仲炭20克,天麻1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肾母子相生,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肾阴不足,木少滋荣,风阳升动、循经上扰清空所致是证。故以龟板、寄生、怀牛膝、白芍、杜仲炭、滋补肝肾以潜阳;生石决、生龙牡、生赭石、天麻,重镇平阳以熄风;菊花、牛蒡子止头痛。诸药合用,肝肾阴复,肝

头痛的中医辨证

头痛症的中医辨证施治 xx,头痛,辨证施治 作者/xxxx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 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肾主藏精。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

典型病案-头痛-2017.7

同仁堂系内师承 典型医案(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宋某某性别:男年龄:35 就诊日期: 2017年6月27日 主诉:头晕头痛近2月 现病史:5月初至6月,经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EKG检查:窦性心动过速,CACT(-),甲功(-),D2腺体(-),心脏彩超(-),血压高未服药,今测正常,现头晕,入夜头痛,舌淡胖苔白脉沉。 既往史: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年,双侧股骨头置换术后6年 过敏史:不详 体格检查:今测血压:BP:136/84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头痛 证候诊断: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头痛 治法:清热平肝,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 钩藤20g 盐蒺藜10g 川芎10g 僵蚕10g 地龙15g 菊花15g 枸杞子15g

瓜蒌10g 薤白10g 紫苏梗10g 炙黄芪15g 炒枣仁15g 煅龙骨30g 煅龙齿30g 合欢花15g 红景天15g 炙甘草10g 葛根15g 烫狗脊15g 14付 复诊: 复诊日期(第1次):2017年7月11日 服药后心悸胸闷好转,头痛头晕减轻,午后头晕时作,行走时头 晕明显,颈部疼痛,舌淡苔白厚腻,脉沉。 处方: 上方减瓜蒌、薤白、煅龙骨、煅龙齿; 炙黄芪15g加至20g; 加炒苍术15g、草果15g、广藿香15g、佩兰15g 继服14付。 复诊日期(第2次):2017年7月25日 服药后头痛头晕基本消失,昨天午后活动后头晕复作,持续半日, 休息后缓解。 处方: 上方减紫苏梗,炒枣仁 炙黄芪20g加至30g; 加太子参15g、酒萸肉10g 继服14付 心得体会(要求:由本人独立完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反映 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不少于500

中医对头痛是如何辨证施治的

中医对头痛是如何辨证施治的?——医讯网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中医对头痛的辨证论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卓越的疗效。 对头痛的治疗,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头痛症状常把握以下几点: ①头痛病程;多以1年、2年、5年、10年为界。 ②头痛部位:前额、两额部、头顶枕后、一侧、整头、颈项。 ③头痛性质:刺痛、跳痛、胀痛、烧灼源、隐痛、空痛、沉重感、紧箍感。 ④发作时间;清晨、午前、午后、傍晚、夜里、睡后即痛。 ⑤伴随症状:眩晕、眼花、恶风热、高血压、痛经、外伤、意识障碍、偏瘫。 ⑥诱发因素:紧张、焦虑、避孕药、妊娠、睡眠少、饥饿、过劳、饮酒;含亚硝酸盐、谷氨酸盐、酰胺等食物和饮料。 ⑦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舌质淡、舌质胖、舌质暗或紫或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薄黄、腻,脉浮缓、浮数、沉弦、沉细、弦脉。 一般将头痛分以下7种证候: 1)风寒头痛证候;头隐病或搏动痛,呈发作性,多于清晨或上午,偏头痛或痛连项部,恶风寒,遇冷风则病发作或加重,或冬季发作频,舌暗苔薄白,脉紧或缓。治法:疏风散寒兼活血止痛。选用川芎茶调散含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川芎、当归、白芍、赤芍、熟地、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甘草、鸡血藤。 2)风热头痛证候:头痛剧烈,多发于中午或下午,冷风吹则头痛减轻,遇热发作或加剧,或夏季发作频繁,可见面红目赤、小便短涩,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力。治法:疏风清热、活血止痛。选用芎芷石膏汤合四物汤加减:川芎、白芷、生石膏、菊花、羌活、独活、牛蒡子、当归、生地、白芍、赤芍。 3)肝阳头痛证候:头胀痛,多伴眩晕,呈全头痛或头顶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心烦易怒,少寐多汗,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血压高或正常。治法:平肝潜阳,兼活血止痛。选用镇肝熄风汤合四物汤加减: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天冬、麦芽、生赭石、玄参、甘草、川芎、当归、生地、菊花、夏枯草。 4)气血虚头痛征候:隐痛或刺痛,常伴头晕,呈发作性,多见太阳部痛,疲劳则发作或加剧,神疲纳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气养血,兼活血止痛,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党参、白芍、赤芍、熟地、川芎、白芷。 5)痰湿头痛证候:头沉重而痛,伴头晕,或全头麻木痛,有浮肿或浮肿感,呕恶痰涎,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表时间:2009-09-30T11:13:34.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作者:王金英 [导读]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 (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000)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66-02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1)中药治疗 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2)针刺疗法 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 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1)中药疗法 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2)头颈部按摩疗法 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1)中药疗法 治法:祛风胜湿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2)火罐疗法 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 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1)中药疗法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菊花、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生牡蛎、坤草、夜交藤、生桅子、黄芪、杜仲、川楝子。胆草。(2)针刺疗法 主穴:曲池、血压点、百会、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心俞、风池、太阳、头维、神庭、内关。 方法: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穴留针20~30分钟,用弧度刮针法,中强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3)耳针疗法 主穴:高血压点,皮质下,脑点肾上腺降压沟。 配穴:脑干,枕,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日取主配穴各二穴,留针20分钟,用捻转手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5 血虚头痛 头晕而痛,过于用脑即加重,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 (1)中药疗法 治法:补血熄风。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菊花、蔓荆子、防风、女贞子、炙甘草、夜交芚、党参、全虫。 6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而重,恶心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少食自饱,口不渴,舌质淡,有齿龈苔白滑而腻,脉弦略滑。(1)中药疗法 治法:化痰降逆。 处方:清半夏、天麻、白术、橘红、细辛、生姜、茯苓、牛蒡子、白蒺藜、蔓荆子、竹茹、厚朴、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