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是中国实施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旨在通过调水调运,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该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南水北调依靠中国丰富的南方水资源,通过引江济淮、引汉济渭和引黄济冀等水源调运工程,将南方江河的水源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
这样的调水调运方式,能够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均衡利用,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其次,南水北调借助规划的大型水利工程,包括水库、运渠、输水管线等基础设施,来实现水资源的调配和输送。
通过合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确保水资源能够顺利地从南方源头输送到北方,解决大面积缺水的问题。
最后,南水北调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水调运,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的大型水利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改善北方水源短缺的困境。
同时,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从源头和用水方面多角度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哲学原理

南水北调工程哲学原理
南水北调工程符合以下哲学原理:
1.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
南水北调工程是根据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而制定的,是实际情况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就体现了这一点,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缓解北方缺水的矛盾,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实现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大工程,同时也体现了哲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于“南水北调” 的理论思考

“南水北调”的理论思考姚敬华南水北调,21世纪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工程,在酝酿了将近50年后,终于从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世纪之初,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并付诸实施,这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看1.南水北调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
南方水资源相对充沛,而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500立方米(每年),是全国人均值的20%。
80年代以来,海河、黄河流域的干旱,已持续了20年。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前后,如果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
因此,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水资源,必将有力地推动北方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实施南水北调正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南水北调是扩大内需的需要扩大内需,就是国家采取各种手段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
投资、消费、出口构成社会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举措。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21世纪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挑战性的基础设施工程。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仅中线和东线主体工程的输水线路,就长达2600多公里,工程投资约需1000亿元。
这样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有效地拉动国内投资和消费,开拓传统产业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3.南水北调要注意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市场调节即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人们的经济活动。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能给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是对中国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那么,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什么呢?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引水、输水和调水三个方面。
首先是引水,即从长江、汉江等南方水资源丰富的水系中引水,将其输送到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等北方干旱地区。
其次是输水,即通过引水工程将引来的水资源输送到需要的地区,满足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最后是调水,即根据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需求和南方水资源的丰富程度,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实现南水北调的水资源平衡。
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实际上是利用南方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引水、输水和调水等手段,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干旱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原理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南水北调地区间水资源的均衡配置。
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基于对中国水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合理配置,旨在实现南方水资源与北方水资源的互补和均衡。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在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通过引水、输水和调水等手段,实现南方水资源与北方水资源的互补和均衡,从而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大的影响,也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南水北调是中国国家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原理和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南水北调的原理。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大部分。
中线工程是指从长江干流的江苏扬州市泵站抽水,经过引黄灌区的引黄河水,然后经过引汉灌区的引汉江水,最终将水引入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天津地区。
东线工程则是利用江苏省淮安市的淮河水,将水引入山东半岛和天津地区。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将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通过引黄、引汉两大引水渠道,将长江水和黄河水引入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天津地区。
而东线工程则是通过引淮渠道,将淮河水引入山东半岛和天津地区。
这种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可以实现南北水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难题。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还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
在引水和输水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地势落差、输水距离远、水质保护等诸多技术难题。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引水和输水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通过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难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引水和输水的技术,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手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将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大的影响,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简介

练一练:读下图回答问题
7、解决北方缺水的措施中,除跨流域调水外, 还有 节约用水;修建水利工程;防治水污染等。
练一练:读下图回答问题
7、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的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 成功地建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和 引黄济青 工程。
优点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有京杭运河可 虽地形较复杂, 以利用,工程 但地势南高北低 量较小 ,前期 可自流供水,水质 投资少,工期 较 好 短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不平衡
数量上:
空间分布上:
“总量多,人均少”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分配上: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不平衡
• 数量上: “总量多,人均少”
81.0%
4180立方米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总结: 问题探究一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结论: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不足, 北方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
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
自然原因:
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且降水集中在7、8月份,河流湖泊少, 积蓄水量少,许多雨水都以洪水形式流入 海洋;特别是春季干旱严重。
• 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 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 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 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 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经济的发展。
• 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 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 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 扩大,控制地面沉降。
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是中国国家重大的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
而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引水工程将长江、汉江的水资源调配到黄河、海河流域,从而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水源的选取,二是水的输送,三
是水的利用。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需要选取充足的水源,以保证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其次,需要设计输水的管道和渠道,以确保水资源能够顺利输送到北方地区。
最后,需要对输送来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以满足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需要克服地理环境复杂
多变的挑战,包括山地、平原、湖泊等地形的克服。
其次,需要克服水资源调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质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最后,需要克服工程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保证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中国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其原理是通
过引水工程将南方水资源调配到北方地区,以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对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南水北调工程能够顺利实施,为中国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什么南水北调的水,要从地下隧道穿过黄河,而不是从上游跨过?

为什么南⽔北调的⽔,要从地下隧道穿过黄河,⽽不是从上游跨过?01
南⽔北调⼯程是我国⼀项⼗分著名的⼤型⽔利⼯程,因为南⽅的⽔资源⽐较丰富,⽽北⽅的⽔
资源相对匮乏。
所谓的南⽔北调,其实也就是把南⽅的⽔资源运送到北⽅,在运输途中需要从
地下穿越黄河,于是有朋友就好奇了,南⽔北调的⽔为什么要从黄河地下穿过⽽不是上游过
呢?
02
南⽔北调⼯程的⼲渠跨越黄河采取的⽅案是开凿河底隧洞,将⽔资源通过两条长4250⽶的穿黄
隧洞进⾏运输。
之所以要从地下穿过黄河是有所讲究的,⾸先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很浑浊的,
⾥⾯有很多的黄⼟、泥沙。
03
因此黄河下游⼀般都会淤积着很多的泥沙,以⾄于河床被不断的抬⾼了,河床⼤约⾼出地⾯7⽶
左右,如果要从上游穿越黄河,需要克服这巨⼤的落差去把⽔抬上来,所耗费的⼈⼒物⼒⼤⼤
增加了。
另外,如果在河⾯上架设运输管道,会对河运造成影响,同时还必须克服风⼒等⾃然
因素的威胁。
04
相⽐之下,在黄河地下修设河底隧洞就好多了,不仅可以免除受温度、霜冻、⼤风等因素带来
的不利影响,同时它的耐久性会更好,检修维护起来也相对简单。
这个穿黄隧道需要排除万难
才能够穿越黄河,开邙⼭、破泥沙、出河滩,最终才能使得⽔资源顺利从黄河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其原理主要包括引水、输水和利用三个方面。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引水的方式,将长江、汉江等水资源引入黄淮海平原,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其次,输水系统通过引河入城、引水入户等方式,将引入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城市和农田,满足了北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最后,南水北调工程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引入的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基于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而设计的。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引水、输水和利用是密不可分的三个环节。
首先,引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环节。
通过引水,将长江、汉江等水资源引入黄淮海平原,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其次,输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环节。
通过引河入城、引水入户等方式,将引入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城市和农田,满足了北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最后,南水北调工程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引入的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也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为中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在未来,南水北调工程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基于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而设计的。
其通过引水、输水和利用三个方面的环节,实现了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和利用,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