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手法技巧
钢针、留置针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全PPT课件

2021
24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5.在针芯侧孔处仔细 观察回血.
6.见回血后降低角 度,继续进针0.2cm
2021
25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7.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 针芯约0.5cm,送管,撤针芯.
8.无菌敷贴固定.
2021
26
使用透明敷料的要点:
一、要点:
1、无张力垂放(单手持膜)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 绷紧皮肤,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持针 翼15-30度直刺静脉。
➢ 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5度再进针 0.2CM,以确保软管在血管内。
➢ 送管:先将钢针退入导管0.5-1CM,再将导管连针 全部送入血管。右手持针翼,左手送管。
(见回血时不可立即拔出针蕊,必须降低角度送针,
2021
9
2021
10
穿刺的技巧
进针
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血管穿刺 点两端,进针角度宜小,先进入皮肤,再平 行前进刺入血管固定。要领是针头斜面进入 皮下后,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 握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 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 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2021
34
• 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因素
• 外界因素:环境因素、物品因素、患者因 素—患者的身份—个体差异
• 内部因素: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认知—情 绪、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职业素质.
2021
35
• VP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 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VP 成功率的关键。
穿刺技巧

浅谈静脉穿刺的技巧静脉穿刺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
临床上,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营养状况不同,静脉的粗细、暴露程度也有所不同,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因穿刺失败而延误治疗和抢救。
为了能够提高穿刺技巧,通过了解他人一些新的穿刺技术,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现将一些技巧总结如下。
1.根据患者自身情况1.1老年男性与血管硬化病人:这两类病人通常皮下脂肪较少,静脉虽很明显,但很粗硬,弹性也差,并且易于活动。
穿刺时则因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管腔,穿刺者可感到血管壁坚韧如绳束状。
对于这样的血管应该选用比较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如选用肘正中静脉等。
穿刺时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这样较易成功。
如针尖在皮下沿静脉的侧面潜行刺入,则静脉容易随针尖来回拨动而移动,不易一针成功。
1.2女性和肥胖病人:此类病人静脉较细,皮下脂肪层厚,静脉多不显露。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选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颈静脉或大隐静脉等部位进行穿刺。
穿刺时应了解静脉的走行方向。
1.3休克病人:休克病人的静脉塌陷,血管壁弹性差,管腔变小。
穿刺时肉眼很难见到充盈的静脉,但往往能隐约见到一丝浅蓝色的血管走行。
此时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再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推压血流或用一些物理刺激,如拍打局部或热敷等,可使局部静脉暂时充盈显露。
当静脉充盈显露时即可迅速进行穿刺。
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没有回血,若挤压血管近心端或抽动注射器活塞时,或可见到少量回血。
因此,穿刺者在穿刺时要细心体会,才能觉察到针头进入血管的落空感。
当觉察到落空感或见到少量回血后再注入部分药液。
如注药时局部不隆起,推药感觉无阻力,则证明针头在血管内,此时即可大胆地将药液徐徐推入,或将针头固定进行输液。
1.4新生儿:选静脉很关键,有时进针了无回血,这时先不要慌,用手挤一下针头端的输液管。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掌握老年患者静脉特点,是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关键。
护士应掌握老年人机体特点、静脉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静脉穿刺方法,正确选择血管和保护血管,进针手法、部位、角度的方法,方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标签:老年患者;静脉特点;穿刺方法静脉给药的方法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由此便给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即静脉穿刺术。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状态异常,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视。
本文针对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生理病理变化、静脉血管特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静脉穿刺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1.1 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1.2 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
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1]。
2 静脉选择与穿刺方法2.1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根据输入的药物选择血管输入高渗溶液及大剂量抗生素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是在抢救中,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时,应选择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较大较粗血管。
根据输液时间长短选择血管,在短时间内的输液可选择手、足小血管,当超过8h以上肢手背静脉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患者床上活动,又有利于体位的变动,解除长期卧床疲劳,同时也便于患者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动[2]。
2.2穿刺方法必须绷紧皮肤后再消毒,其消毒的面积应比一般人大一些,污垢较多者,可选用肥皂液清水擦洗后再消毒。
留置针穿刺常用的手法

留置针穿刺常用的手法
第一种:一步到位法
操作方法:进针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继续沿血管方向前行,一步到达操作者所预期的进针长度。
备注:留置针一步到位法,就像扎头皮针一样,所不同的就是多了退针芯的步骤。
穿刺过程中,操作者的左手是固定不动的,这样可以用于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到达预期的进针长度准备退针芯时,左手固定留置针,同时亦能起到固定患者皮肤及肢体的作用。
如此,左手固定,右手退针芯,针芯退出后,再用敷贴固定留置针。
第二种:两进两退法
操作方法:左手固定皮肤,右手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用右手固定留置针,左手退针芯少许(使针尖退到软管内即可);左手固定,继续往前送软管至预期长度,完全拔出针芯,固定留置针。
备注:对于较细、较短的静脉,采取先退针芯少许,将针芯的针尖退至软管内,可以避免针芯针尖刺破血管壁。
第三种:单手操作法
操作手法:左手固定,右手进针,见回血后左手不动,右手拇指送软管与中指退针芯同步进行(往后退针芯的针翼),将软管送到预期的长度后,再用左手拔出针芯,固定留置针。
备注:不管是哪一种操作手法,在穿刺之前要将留置针的针芯与软管左右松动一下,以便于针芯顺利退出,确保穿刺走向成功。
如果留置针是安全型留置针,单手操作法退针有难度,可能不适合选择。
静脉留置针穿刺不同送管方式的比较

静脉留置针穿刺不同送管方式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不同送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
方法在儿科输液患者采用BD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观察120例次,按双手法送管和单手法送管两种不同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A组60例次见回血后不再进入血管,松开左手,用左手拇指、示指夹持Y型软管跟部,将外套管缓慢推入血管的同时右手拇指、示指退针芯,边送软管边退针芯,至完全退出针芯后固定;B组60例次见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角度10-15°,顺血管方向在将穿刺针推入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将针芯全部撤出,固定。
结果显示2组成功率分别为83.3%、95.0%,B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即单手法送管明显高于双手送管法(P<0.05)。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静脉留置针的在儿科的使用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别对于危重患儿快速使用抢救药物、输注液体有重要意义。
儿科患者在穿刺时肢体活动较多,固定体位困难,常因躁动不合作致血管滑动引起起送管困难。
为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避免浪费留置针,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本院儿科于2009年开始采用进针不退针芯而直接送管的方法,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随机分为A组双手法送管和B组单手法送管组各60例,均来自于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患者。
A组男41例,女19例;头皮静脉穿刺18例,四肢静脉穿刺42例。
B组男39例,女21例;头皮静脉穿刺20例,四肢静脉穿刺4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BD24G-Y型静脉留置针,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操作。
用抽有生理盐水的5ml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仅将针头斜面穿透肝素帽皮塞,轻推生理盐水,将整个留置针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后,再将头皮针全部插入肝素帽内。
两种不同静脉穿刺进针手法对疼痛的对比观察

6 h更换气 管 切 开 敷 料 1次 , 动 水 清 洗 套 管 , 沸 消毒 流 煮
3 mi, / 。 0 n 2次 d
3 讨 论
、
昏迷病人 咳嗽功 能减 弱或 消失 , 气管 切开失去 呼吸道加
Hale Waihona Puke 湿和屏 障作用 。首先 , 未经湿 化气 体直 接进入 下呼 吸道 , 呼 吸道分泌物逐渐浓缩 , 阻塞呼吸道 , 引起窒息 。其 次 , 昏迷病 人 口腔分泌物 , 鼻饲液易误 吸 , 容易 引起呼 吸道 感染 。再 次 , 昏迷病人置管时间长 , 如果 吸痰 动作 不轻 柔或 反复 吸痰 , 将
维普资讯
1 3 3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0 0 7年第 2 卷第 ¨ 期 O
JMe e r8 rcVo. 0 No 1 , v2 0 dTh o L a 12 , . 1No 0 7 P
2 0 年 1 ~1 06 月 2月我 院对 昏迷 病人气管切开 的护理过 程 中, 加强气 道管理 , 精心 护理 , 取得 了满意 的效 果 , 现将 护
复 吸痰 , 至 痰 流 稀 释 为 止 。 直
昏迷病人及气管 切开病人 在密切观察病情 , 严格无 菌操作 的 情 况下 , 呼吸道管理中 , 湿化 、 排痰技巧 、 体位 护理 、 预防 呼吸
道感染等几个环节缺一不 可。通过 2 O例 昏迷病人 呼吸道 的
管理 , 笔者体会到护理 人员 的工作 态度 , 丰富 的理论 知识 和
吸痰 , 观察 面色 、 吸的改变及 血 氧饱 和度 的改 变决 定吸 痰 呼
时 机 。有 呼 噜 声 , 立 即 吸 痰 , 应 因痰 积 聚 于 上 呼 吸 道 。听 诊
如何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

如何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静脉穿刺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静脉通路,方便输液、注射药物等治疗操作。
然而,由于静脉穿刺操作的难度较大,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
一、准备工作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需要在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日期等信息,以确保操作对象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手背的掌侧、手臂的桡侧等位置。
然后,通过洗手、戴手套等步骤,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和无菌。
二、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器材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器材。
常用的器材包括穿刺针、导丝、穿刺针套装等。
具体选择何种器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静脉的大小等因素。
三、正确的穿刺技巧正确的穿刺技巧是进行静脉穿刺操作的核心。
在进行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操作者的手法轻柔、稳定,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创伤。
其次,要正确掌握穿刺的方向和角度,一般来说,穿刺方向与静脉长轴平行,穿刺角度一般为15至30度。
在穿刺过程中,要注重手的触感和反馈,感受到血液返回时即可停止穿刺。
最后,要确保穿刺后适当处理穿刺针和导丝等材料,避免对患者和环境带来危害。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信息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病史,以便调整穿刺操作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要定时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穿刺部位或其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并发症及处理尽管操作者尽可能保持操作的规范和准确,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穿刺时失针或针尖折断、血肿、淤血、静脉炎等。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

士垦匡垫堑由2Q Q S生2旦茎§查签!Z塑Q!i Q§Q££bi业丛!虫£i坠刍§£P!£婴b笪2QQ坠№!§,丝Q:!Z护理园地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廖景荭363【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要点。
方法对所有静脉穿刺的病人在穿刺前先评估.沟通,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选择好静脉和针头,做到心中有数才进针。
结果一次成功率占99.5%。
结论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必须掌握技巧。
【关键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技巧中图分类号:R33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363-02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的唯一途经,若能做到一次成功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以供临床同行参考。
1静脉输液前患者的评估1.1应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皮肤情况、病人活动状况及配合情况选择血管及针头。
1.2老年病人皮肤松弛脂肪少,血管弹性差,充盈度欠佳,血管流速慢呈高凝状态1.2.1常患一些慢性疾病,长期输液,血管的破坏性大,一般选择四肢静脉1.2.2特殊病人:长期输液,刺激性药物破坏血管可选择肢端小血管。
1.3d,J L病人1.3.1因为d,./L多动大多不合作,控制能力差加之头皮静脉分布较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因此首选头皮静脉。
1.3.2其次足四肢静脉。
1.4水肿病人水肿病人肉眼看不见血管,应据解剖位置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压。
1.5针头的选择1.5.1一般病人选头皮7号即可1.5.2小儿头皮,7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首选小针头1.5.3对需要长期输液或需大剂量补液的病人,3岁以内的小儿,静脉穿刺较困难的病人可建议使用留置针。
2操作要点2.1进针方法进针时一定要绷紧皮肤,在皮肤上方呈15—30度角进针,因为此法进针可以使针头直接进入血管,然后再在血管内前进,既避免了血管左右滑动又减轻了病人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手法技巧
静脉穿刺的顺利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准确地完成治疗任务和减少病人痛苦。
通过多年
的临床实践,现将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等情况下的静脉穿刺经验方法介绍如下:
1 小儿静脉穿刺
傅军[1]报道的手捏输液器下段法,如头皮针在血管内,可见明显回血,反之,无回血。
避免了头皮针进了血管无回血,回退针时有回血的现象。
小儿静脉较细,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特别是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其中较大的头皮
静脉有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等,因此在穿刺时应做到:(1)要沉着、冷静。
对所选择的血管充满信心,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盲目下针。
(2)选择适宜的头皮针,挑选
血管,看清静脉的粗细、深浅度、走行方向,用手感摸清静脉的充盈度,选好穿刺部位。
(3)采用两度进针法,防止注射过程中针头穿透血管。
即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推药少许,
使静脉充盈,再度进针至适宜深度,其进针角度为15--20°。
2 老年人静脉穿刺
刘月春[2]在穿刺时,用持针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将输液管屈折,当针头斜面进入皮内时松
开无名指和小指,此时管内形成负压,继续穿刺,当针头入血管即可迅速见回血,使穿刺的
成功率明显提高。
老年人血管逐渐硬化,弹性减弱,脆性大,甚至硬化,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活动度大,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难度。
(1)必须有计划的选择静脉,避免反复穿刺。
宜选择静脉分叉处,扎好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从静脉分叉处稍下方进针,使其在分叉处刺
入静脉,因此处血管固定。
(2)活动度大的血管(滑动静脉),在穿刺时,左手拇指、食
指固定静脉上下端,进针角度可再稍大,快而稳的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针少许。
3 中青年静脉穿刺
一般情况下,中青年的静脉比较充盈,显而易见,较固定,不易滑动,但存在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包埋深部的特殊情况。
3.1 根据解剖位置,选择特定血管。
如:肘关节处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腕关节处的头静
脉或下肢踝关节处的踝静脉等。
3.2 深部血管扎止血带后,可凭手感摸准静脉充盈及走行,确定穿刺血管。
消毒后可选择45°-50°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后,再按下针尾,缩小至15°左右,沿静脉潜行刺入。
4水肿患者静脉穿刺侯艳等[3]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
的静脉,利于穿刺。
(1)克服为难情绪,镇静沉着,细心操作。
(2)耐心寻找血管。
可选
择上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小静脉,一般在手背、足背、肘窝、内踝等部位。
(3)
先不用止血带,选择好部位,用手指多次压迫血管部位向其两侧推开,经4—5次推压后,受压部位水肿暂时减轻,显露此处静脉及其行径方向,然后立即消毒皮肤,扎止血带,若血管
表浅可不用止血带,进行穿刺。
5空虚静脉穿刺空虚静脉不够充盈,血管萎闭扁平,弹性差,穿刺时易穿破血管下壁。
应
注意以下两点:(1)扎止血带后,轻拍击血管数次,使之充盈,采用挑起进针法,使血管
上下分离进针角度为20°-30°,也可采用二度进针法。
(2)局部热敷,止血带扎紧血管易显露,穿刺要慢。
6管壁硬化﹑条索样的静脉穿刺管壁硬化,呈条索样,活动度加大,韧度增加,穿刺时止
血带扎得距穿刺点要近一些,用左手拇、食指固定静脉上下端,针尖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
直接刺入。
7 脆性静脉穿刺经常生病或慢性病患者,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血管较脆,穿刺稍微不慎会
刺破血管,正确掌握穿刺的方向、深度、缓慢进针避免失败。
8对于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静脉,如严重感染、败血症、慢支肺心等病人的静脉一定要选择
好静脉消毒好后,再扎上止血带,然后迅速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打开输液调节器,再松止
血带。
调节器的位置要放置低一些以减少回血量,减少血栓阻塞针头的机会。
使输液通畅,
不会延误治疗。
而对于严重脱水病人的静脉,穿刺时可将头皮针直接连接于针筒,边抽回血
边进针。
以免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9休克患者的静脉穿刺休克患者的静脉塌陷,血管壁弹性差,管径变小。
穿刺时往往只能
隐约见到一丝浅蓝色的血管走行,很难见到充盈之静脉,因此,在穿刺时应尽量选择粗大血管,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推压血流,可使局部静脉暂时充盈显露,即消毒穿刺。
若没有回血,可挤压血管近心端或抽动注射器活塞,见到少量回血,以示穿刺
成功。
10烧伤病人烧伤严重的病人,选择血管较困难,不便扎止血带,也不易固定,应首选健康皮肤处的血管,以指压法代替止血带,穿刺成功以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以绷带固定。
烧伤
愈合的浅表静脉十分脆弱,不宜选择小血管,以防血管破裂,药液渗出。
11长期输液患者的静脉穿刺首先应考虑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
但有的病人不愿意接受这一方法,就必须要有计划的选用静脉,选用原则:从远端到近端,或经常交替地使用血管,一
般从手背开始。
其穿刺方法,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指指静脉,穿刺时以不或经常交替地使
用血管握拳时成功率高。
因为握拳时,手背肌肉拉紧,骨骼隆突明显,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
及不平整性。
不握拳则可避免上述这两缺点。
穿刺时,患者的手自然放松,护士左手绷紧患
者皮肤,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
见回血后再稍进一点即可。
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穿刺成功后再加入药物,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由以上可见,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护士心理素质,了解各类病人和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 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傅军.提高一次性输液器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1993,8(1).
[2]刘月春.介绍一种负压静脉输液穿刺法[J].护理学杂志,2003,18(6):455.10.
[3]侯艳,王淑云.水肿病人的静脉穿刺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