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总结
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a.静脉留置针:准备一根注射器,一根留置针,一根之设置管,消毒液,手套等。
b.患者:让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给予充足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准备好适当的遮盖物。
2.洗手消毒:a.穿戴手术室工作服,佩戴帽子、口罩、手术鞋等,进行手部消毒,将手臂从手肘处至手部腕关节处用手消液进行整洁消毒。
3.安装器械:a.将留置针、注射器、设置管放入清洁的工作准备桌上。
4.术中操作:a.消毒留置部位:按照医院的消毒规范,消毒皮肤,常规是以圆圈的方式从外到内擦拭,一般消毒液使用碘酒或酒精。
b.镇痛:如果患者对于注射过程较为害怕,可以在注射部位上涂抹表面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
c.观察静脉:观察清楚静脉的位置,可以用轻柔的手指按压静脉诱发,以减轻疼痛。
d.进针:拿起留置针,横向握住,以30度-45度的角度进行进针。
注意要避开静脉的弯曲或阻塞部位。
e.确定回血:向孔道内注射少量的生理盐水,看是否有血液回血。
f.设置管插入:确认回血后,将设置管顺留置针孔插入静脉,逐渐推进设置管。
5.固定留置针:a.用透明敷料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注意要避免压迫留置针。
b.使用缠绷带或弹性固定带固定留置针,使其稳定在皮肤表面。
6.注射药物:a.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根据手术室的规范,给予必要的预防性抗生素。
b.治疗用药:按照医嘱,静脉留置针可以进行输液,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输液或者注射药物。
7.术后处理:a.封闭静脉:如果留置针用于输液,要注意术后封闭静脉,以防止路径感染和血液回流。
b.监测留置部位:留置针的周围要经常观察,如果发现有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
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比如采用不同孔径、长度或材质的留置针。
2.了解患者的情况:在留置针操作前,要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如是否有静脉血栓、血管炎症或其他血管异常。
静脉留置针操作

操作规范
•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 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 法) •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 理用物,洗手。 •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操作规范
• 10、封管:当液体输完 后进行封管。
•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 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 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 毫升含10~100U肝素,用 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 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 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 素溶液维持12小时)。
输入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
• 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高渗液如 20%的甘露醇、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 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缩短留 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 液过程的中间输入,如需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患者,应 每隔2-3小时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的液体交换一次 。
操作规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5、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 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 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 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 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
静脉留置针操作
定义
• .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 方法,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 于任何部位的穿刺。一方面可以减 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 痛苦,另一方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 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 但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卫生行 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 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5天。
静脉滴注(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滴注(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
以下是静脉滴注(留置针)操作的流程:
1. 准备工作:
- 消毒双手;
- 准备所需药物和滴注设备。
2. 确定注射点:
- 选择合适的注射点,通常是患者的手臂或手背;
- 确保注射点皮肤干净、完整无损。
3. 基本操作:
- 戴上手套;
- 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点,使其干燥;
- 选择合适大小的留置针,插入注射点;
- 用绷带或美纸固定留置针。
4. 注射药物:
- 按照医嘱将药物连接至滴注器;
- 打开滴注器流速控制装置,调整滴注速度;- 监测滴注过程中患者的状态和反应。
5. 完成操作:
- 注射药物完成后,关闭滴注器流速控制装置;-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
6. 撤除留置针:
- 在医嘱确定情况下,撤除留置针;
- 拿着留置针的翅膀,轻轻拔出;
- 使用干净的棉球轻压注射点,使其止血。
评分标准
以下是静脉滴注(留置针)操作的评分标准:
- 注射点选择准确;
- 操作过程中注意消毒、穿戴手套等卫生要求;
- 操作过程中稳定插入留置针,患者不出现明显疼痛;
- 滴注过程中控制滴注速度合适,没有滴漏或堵塞现象;
-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 撤除留置针时轻柔,同时注意止血。
根据以上标准,可以对静脉滴注(留置针)操作进行评估和打分,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请注意,以上流程和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操作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指导文件进行。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操作方法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操作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如下:
1. 预备:准备需要使用的器材,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器、消毒剂、棉球、透明胶带等。
2. 消毒:用消毒剂擦拭接口的皮肤,通常是在手腕内侧或手背上选择静脉留置点。
3. 结扎:用一根橡皮带或绷带,将静脉留置点以下的皮肤固定住,使静脉鼓胀,有利于输液。
4. 插针:将静脉留置针取出,迅速扎入皮肤上方准备好的点位,保持稳定后,推入静脉内。
5. 检查:连接好输液器及管道后,用手指或步步器轻轻压住针口,观察是否有血液回流。
6. 固定:用透明胶带或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避免其晃动或脱落。
7. 输液:将输液器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开启滴液调节器,以合适的滴速输液。
8. 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输液反应,确保没有异常反应或并发症。
9. 完成:输液结束后,关闭滴液调节器,拔出静脉留置针,用棉球轻压在针口处,再用透明胶带包扎好。
10. 清理:将用过的器材进行妥善处理,保持环境整洁。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抖动静脉留置针,以免刺激或损伤血管壁;勿把静脉留置针过深插入,以免刺破血管背壁;务必注意洁净操作,避免感染。
如果遇到插针困难或不熟练操作,应请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在医疗工作中,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给患者输液、输血或注射药物。
作为医护人员,正确地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许多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通过这些经验,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使用静脉留置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留置静脉针之前,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静脉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静脉位置,并且采用正确的留置技术,以确保留置针的安全和有效。
此外,我们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其次,使用静脉留置针需要具备耐心和细心。
留置静脉针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
在找到合适的静脉位置后,我们需要缓慢而稳定地进行留置,以避免损伤患者的静脉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留置针的情况,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或堵塞等问题。
最后,使用静脉留置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静脉留置针的工作。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密切沟通,以确保留置针的操作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需要相互协助,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总的来说,使用静脉留置针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细心耐心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工作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广泛用于化疗、营养支持、输液等治疗。
操作不当或忽视维护可能会导致静脉留置针相关的感染、堵塞、脱落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了解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维护很重要。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环境准备在操作前需要准备好操作台及其上的设备,并做好消毒工作:•准备干净、无菌的手术器材•消毒手术台,包括地面、手术灯、手术麻醉器等•洗手,穿戴无菌手术服、手术帽、口罩和手术手套操作步骤1.选择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静脉丰富的前臂或手背作为穿刺部位,也可以根据患者需要灵活选择。
2.消毒部位:用带有酒精的棉球擦拭穿刺部位,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3.穿刺:用针头穿透皮肤,进入静脉,并将导管插入血管内。
4.固定导管:将导管用透明胶布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5.连接输液装置:将医生开具的输液器与导管连接起来。
注意事项•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药物使用、过敏史等信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操作者应当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操作中应当保持干净、无菌的环境,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操作后应当对环境、设备和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避免污染和二次感染。
静脉留置针的维护静脉留置针的维护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导管插头换药导管插头是与输液器连接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为了避免感染,每3~7天需要更换一次导管插头,具体操作如下:1.彻底洗手,穿戴无菌手套。
2.取下旧的导管插头,并将操作部位擦拭干净。
3.打开无菌包装,取出新的导管插头。
4.用碘酒或酒精液消毒操作部位。
5.将新的导管插头插入到导管的接口处。
6.将导管插头盖上保护套,连接输液器。
导管通畅维护导管畅通是输液治疗的关键,保持导管畅通的方法如下:1.注射用生理盐水(NS):每天一次左右,可防止凝血而导致的阻塞。
2.定期冲洗:每天换输液器时,用5ml的NS冲洗一下导管,避免输液器中的空气进入导管,也可保持导管通畅。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静脉留置针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它能够有效地给患者输液、输血或者进行药物注射。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我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首先,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医嘱,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针头规格。
其次,操作过程要细致认真。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手部清洁,正确使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手法,准确找到静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同时,要确保针头插入后,管道通畅,没有漏血或者漏液的情况发生。
最后,术后护理要及时到位。
在完成静脉留置针操作后,医护人员要及时给患者固定好针头和输液管,确保输液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或者堵塞的情况。
同时,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和静脉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总的来说,使用静脉留置针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总结,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留置针操作技术流程

留置针的操作流程详解如下:
1. 选静脉:选择粗直、有弹性,避开关节,血流丰富的静脉。
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垫巾和止血带,扎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8~10cm。
2. 消毒:常规消毒皮肤(直径为6~8cm),待干后取出无菌透明贴膜,置于垫巾上于穿刺部位上端8~10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局部血管充盈。
3. 穿刺: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捏紧套管针针翼,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0°角进针。
在透明回流器中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推进少许(0.2~0.5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入静脉内。
一手固定针芯,一手将外套管送入静脉,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将针芯完全退出。
4. 固定: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再以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一条输液贴固定软管。
5. 调滴速:连接输液皮条后,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输注药物等调节适当的滴速,取出垫巾及止血带。
风险提示:术后应注意防水,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若敷料出现松动或潮湿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告诉护士更换。
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当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总结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总结为以下几步:
1. 消毒:首先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然后用酒精棉球或酒精消毒液清洁静脉留置针插入点的皮肤。
2. 定位:使用透明胶带,固定一张透明胶带在插入点附近用于定位,并标记出插入点。
3. 穿刺:用非主手按住患者的皮肤,然后用插管手握住静脉留置针的中央部位,以30至45度的角度插入皮肤,并注意避免水平插入。
当感觉到针尖进入血管时,需要松开非主手,然后将管子推入穿过引导针。
4. 移除引导针:在插管时,保持管子稳定,将引导针轻轻地拔出体内,然后再固定住通路装置的外部端。
5. 固定固定装置:找到透明胶带的开口,将其缠绕在患者的手臂周围,然后把两侧的透明胶带交叉在裸露的部分上。
确保固定装置牢固且不会移动,以防止插管脱落。
6. 测试连接: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留置针,确保针尖在血管内,然后连接输液器或其他治疗设备的连接器。
7. 注意观察:留置后的24小时内,应保持密切观察留置针的
情况,如血肿、渗漏、感染等。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随时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准则。
完整的操作流程应根据具体的医疗机构的规定和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