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信号台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上海外滩传奇

上海外滩传奇

外滩传奇(1):不管是Bund还是外滩其实都不是一个专用名词但是在中国说起Bund或外滩,一般指向的只有一个地方,就是上海的外滩。

外滩传奇(2-之气象信号塔): 建于1907年,是上海最早的报时、报气象消息的信号塔,由西班牙设计师阿托奴博设计,他所设计的同类建筑现存的仅有2座,另一座在挪威,当年它是远东最高的气象信号塔,也是外滩的最高建筑物。

1993年为配合外滩的综合改造,信号塔被整体向东移动了20米,落户到现在的位置。

外滩传奇(3-之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位于外滩最南面的气象信号塔成为了外滩的南北标点,一头一尾,一新一旧,无言守望者这条1公里长的岸堤。

建成于1994年上海解放纪念日,纪念碑呈锥形,碑身由三条细长的花岗岩依靠在一起,像三支靠起来的枪,营造出一种特别的静感和肃穆的氛围。

发到现在,外滩传奇的浦西部分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还会有外滩传奇浦东的部分,和一些其他的专题,虽然这些内容都是采自一些杂志,报刊,但是经过配图和一个字一个字的码起来的,如果大家喜欢的话请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上海,了解我们上海金钥匙,如果觉得不好也请留言告诉我,希望能在以后做得更好!。

上海十大灵异故事

上海十大灵异故事

上海十大灵异故事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充满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繁华的购物中心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然而,在这个充满现代化的城市中,也隐藏着一些神秘而诡异的故事。

以下将为您介绍上海市内的十大灵异故事。

第一位:复旦大学钟楼的幽灵位于上海市的复旦大学钟楼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据传闻,夜晚时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奇异的现象在钟楼上演,例如钟声骤然响起、钟表指针不停地转动等等。

这些奇异现象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因此钟楼被认为是复旦大学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第二位:豫园的鬼影豫园是上海市内著名的景点,然而在这个古老的园区内也隐藏着一些灵异事件。

经常有游客称夜晚在园内看到一些幽灵的影子,有人称看到一个女子穿着古老的旗袍在园中游荡。

这些鬼影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恐惧感,使得一些游客不愿意在夜晚进入豫园。

第三位:虹口足球场的闹鬼事件虹口足球场是上海市内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足球场,然而在这里也曾经发生了一些闹鬼事件。

有目击者称晚上在足球场上看到一群穿着传统足球服装的幽灵,他们在场上比赛,发出尖利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虽然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但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来。

第四位:外滩的鬼怪传说作为上海市的一处知名景点,外滩也有着浓厚的灵异色彩。

传闻在某些晚上,很多人都看到过河边出现了一阵阵蓝色的烟雾,并且还传出阵阵鬼哭狼嚎的声音。

这些灵异现象使得晚上去外滩散步的人们胆战心惊。

第五位:九曲桥的鬼影九曲桥位于上海市内一个著名的公园,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然而,夜晚时分,在桥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感到恐怖的鬼影。

有人称看到在桥上有一名年轻女子穿着古装,手捧花篮,正在悲伤地哭泣。

这个故事使得许多人晚上都不愿意靠近九曲桥。

第六位:静安寺的僵尸传说静安寺是上海市内知名的佛教寺庙,历史悠久。

据说,在寺庙内曾经出现过一具僵尸尸体,这具僵尸尸体四处游荡,吓坏了许多人。

虽然传闻不一定真实,但是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灵异传说。

第七位:苏州河水怪传闻苏州河是上海市内著名的河流,而在这条河里也传闻有一种神秘的水怪。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外滩观景台风貌描写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外滩观景台风貌描写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外滩观景台风貌描写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外滩观景台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其风貌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的外滩观景台可以说是上海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感受上海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从外滩观景台的位置特点、建筑风格、环境氛围、游客体验等方面逐一进行描写,让读者了解当时外滩观景台的真实情况。

首先是外滩观景台的位置特点。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畔,是上海著名的滨江风光带。

外滩观景台位于外滩的南端,紧邻上海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从外滩观景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岸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建筑群,与此同时,能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景色和江上的船只,体验到上海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其次是外滩观景台的建筑风格。

当时的外滩观景台建筑以欧洲复古风格为主,建筑群体现出独特的外滩风貌和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特色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数为红色的外墙,带有古典的装饰和雕刻,给人一种复古、浪漫的感觉。

尤其是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这些建筑更显得宏伟壮丽,成为外滩夜景中最耀眼的一道风景线。

再者是外滩观景台的环境氛围。

外滩观景台周围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可以容纳众多游客观光休闲。

广场上的绿植茂盛,鲜花盛开,空气清新,让人感觉舒适宜人。

此外,还有各种雕塑和艺术装置点缀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外滩观景台上,还可以听到音乐声、舞蹈声和笑声,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快乐的天地。

最后是游客在外滩观景台的体验。

游客可以在外滩观景台上畅游观光,欣赏着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冰清玉洁的黄浦江河水,新天地的霓虹灯光,以及远处的东方明珠塔。

外滩观景台还有观景亭、栏杆、廊桥等设施,供游客观赏风景、休息歇脚。

此外,还有街头艺人、卖艺人在此表演,增添了观光的乐趣。

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购买纪念品,尽情享受这里的独特风情。

总之,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上海外滩观景台是一处迷人的旅游胜地,不仅因其优越的位置特点、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环境氛围而使人难以忘怀,更因为游客在这里可以得到极佳的观光体验。

外滩信号塔

外滩信号塔

90品质生活·收藏上海外滩信号塔文·图/潘真1907年重建的新信号塔西班牙背景的上海高谛中心把目光投向外滩,准备挖掘外滩信号塔及其西班牙建筑设计师马蒂的史料。

这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当年徐家汇教堂神父独创并设计的“阿托·奴博式”建筑风格建筑,存世仅两座,除了外滩信号塔,另一座远在挪威。

1850年,香港至上海航线开辟后,外来商船、军舰日多,上海港被视为“危险的远东海域”,气象保障迫在眉睫。

1872年12月,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建立的徐家汇观象台正式开始气象观测。

从1873年5月起,在报上发表隔日气象观测资料,在海关对面的布告栏每日公布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的天气,使商船、军舰离港时能获取气象情报。

1879年7月31日,上海遭台风侵袭,损失重大。

徐家汇观象台台长能恩斯为此撰文,分析中国海关、电报公司、法租界公董局等合作建立气象警报信号台的必要性。

航运公司经理、船长纷纷写信,期望上海港建立气象警报信号台、设立标准时间的报告。

1884年,法租界公董局和英租界工部局出资,会同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的英法租界分界处建立了一座木结构信号台,9月1日正式对外服务。

这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创办的首个信号台,也是亚太地区最早的信号台之一。

每天五次,15米高的塔顶桅杆上扯起信号旗,传递吴淞口外天气阴晴雨雾、风力海浪等气象信息。

据1924年出版的《上海轶事大观》一书记载:桅杆上还有一只子午时辰球,每天11点45分升至桅杆半当中,11点50分升至顶端,11点55分下坠,然后再升至顶端,最后在12点再次下坠。

每天中午,江面上所有舰船甚至连吴淞口的船长都拿着望远镜观看,大球下坠的一瞬便是上海徐家汇时间中午12点整,船长们连忙校正航海钟时间。

所以,这也是中国第一座世界时报时台。

外滩信号台的木桅杆在1901年8月3日、1906年7月5日两次被台风和雷雨大风折断,突然坠落的子午球砸穿了办公室的顶。

1907年,摇摇欲坠的木结构信号台被拆除,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水泥,重建了塔顶有9米高报时球桅杆、总高49.8米的塔式建筑。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外滩⼜名中⼭东⼀路,全长约1.5公⾥。

东临黄浦江,西⾯为52幢风格各异的⼤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接下来就让我们⼤家去认识⼀下百年的万国建筑吧!中⼭东⼀路1号:亚西亚⼤楼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外滩,中⼭东⼀路1号,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设计院使⽤,⼀般也叫'冶⾦设计院⼤楼',⽽年纪稍⼤⼈仍习惯称它为'亚细亚⼤楼'。

此楼建成于1916年,⾼7层,是当时外滩最⾼的⼀幢建筑,且⼜取得中⼭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称它为'外滩第⼀楼'。

现在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

亚细亚⽕油公司中⼭东⼀路2号:上海总会上海总会⼤楼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座著名建筑,位于上海外滩2号。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创设于1861年。

1864年建楼。

建于1910年以前是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华尔道夫酒店外滩天⽂台外滩天⽂台由西班⽛建筑师阿托奴博(ATONOBO)设计,在全球仅有两幢,⼀幢就是外滩⽓象信号塔,另⼀幢在挪威。

圆柱形的建筑雄伟挺拔,线条简洁,风格优雅。

室内装饰采⽤16世纪意⼤利⽂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风格,华丽⽓派,古典优雅。

1993年10⽉,在外滩综合改造⼯程中,被整体向江边移动了22.4⽶,⽴于现址。

天⽂台中⼭东⼀路5号:⽇清⼤楼建于1921年,2006年被改造成⾼级餐厅。

经过整修后的外滩5号,成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的顶级综合消费楼。

中⼭东⼀路6号:中国通商银⾏建于1906年,2006年投资3000万美元改成了外滩6号,采取的仍旧是顶级服装品牌旗舰店加⾼档餐饮的模式。

中国通商银⾏⼤楼中⼭东⼀路7号:泰国盘⾕银⾏泰国风格建筑中⼭东⼀路9号:轮船招商总局⼤楼建于1901年,现在是外滩唯⼀的独栋的单⼀时尚品牌(夏姿·陈服饰)精品旗舰店。

☆印象:外滩1至33号的前世今生

☆印象:外滩1至33号的前世今生

☆印象:外滩1至33号的前世今生外滩,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

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窟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外滩1号麦克倍恩大楼此地原是英兆丰洋行的地产,后转让美旗昌洋行(图为这一时期的大楼,后被拆)。

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大楼一度转让轮船招商局,后又几易其主。

1913年由麦克倍思公司投资,拆除旧楼重建,称“麦克倍恩”大楼,1916年竣工。

1917年该楼被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得,改称“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火油公司是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总公司在伦敦。

1966年前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外滩2号上海总会大楼该楼建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

上海总会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

敌伪时期曾为日均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2011年成为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外滩3号友宁大楼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

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

因为临近外滩一面道路狭窄,因此大门开在广东路17号处。

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

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外滩5号日清大楼1921年建造大楼,1939年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并入东亚海运株式会社。

抗战胜利,作为敌产被招商局接收。

上海外滩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上海外滩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上海外滩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上海外滩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万国建筑群”——外滩的精华所在,也是上海人心中最能代表上海的标志建筑。

它们经历百年沧桑,鉴证了上海的屈辱和荣光。

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今天,就让职行官小编为您讲述地道上海人也未必了解的上海外滩那些老建筑故事。

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演变历史: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和谐汇建成于1913年。

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建筑风格: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东朝中山东一路,南向延安东路,东面和南面的立面几乎相同。

纵向三段式。

1-2层和5-7层采用古希腊爱奥尼(Ionic)式双柱廊。

建筑整体上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入口处系大而深的圆形山花檐部,有巴洛克(Baroque)建筑风格。

外滩2号上海总会大楼演变历史: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建成于1864年。

上海总会大楼(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建筑风格:该楼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外滩3号有利银行大楼演变历史:联合大楼→有利银行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名牌店&餐厅该楼于1916年竣工,为英资天祥洋行物业,1914年由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将原来的3层砖木结构房屋改建为6层大楼,故曾名“联合大楼”。

外滩2号·前世今生

外滩2号·前世今生

外滩2号·前世今生简叙外滩2号,究之溯源,乃为上海总会大楼。

曾经参加好朋友儿子婚宴,更早为国际海员俱乐部时多次品尝西餐,还因肯特基快餐进入中国时前往嚼味。

外滩,上海的门面。

耸立在延安东路至外白渡桥间的幢幢建筑,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外滩的这些建筑都曾历经风风雨雨、改建修缮,并且有些当时看起来不错的建筑,后来被其他用途的建筑所替代。

外滩2号,曾经的上海总会大楼。

与左侧1号最大区别是正面6根爱奥尼柱和顶楼两侧风亭。

上海总会大楼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又名皇家总会、英国总会、上海俱乐部、海员俱乐部。

这是在沪英侨最大的俱乐部,后改建大楼,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1909年重建,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1949年后英侨陆续回国,总会业务结束。

原址曾为中国百货公司华东区公司和使用,1956年改成国际海员俱乐部;1971年改名东风饭店;1989年肯特基快餐进入上海,第一家连锁店就开在二楼。

目前使用单位是美国华尔道夫酒店。

外滩2号·前世今生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人是上海人数最多的外侨群体。

他们在上海逐步建立起联络感情、进行社交活动的团体,即club,中文译为“总会”。

由于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东征,上海局势动荡,一直没能建造固定的会所。

直至1862年,上海形势趋向稳定,英侨发起创设会所。

兆丰洋行大班福格出让外滩处原兆丰洋行行址及其庭院的三亩半土地,1863年正式动工,1864年建成俱乐部大楼。

1864年刚建成的上海总会,是一座英国式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外墙用红砖镶砌,外观显得较为古朴。

东立面每层都有阳台式的长廊,正面中间为山墙式屋顶,造价42000英镑。

这是上海第一个外侨会所,被称为“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或“英国总会”。

大楼内设大小餐厅各两个,还有弹子房、保龄球房和棋牌室、图书馆等。

上海总会实行会员制,规定在上海住满6个月,并交纳一定数额税费的侨民方可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滩信号台的前世今生
李圣恺
【期刊名称】《上海集邮》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外滩信号台(特24—3,图1)是上海经典建筑,它早先的英文名字叫Gutzlaff Signal Tower,以来华传教土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的名字命名。

它的前世今生如何,且让笔者在本文中用风景明信片的方式呈现给你。

“1884年,法国人创办的徐家汇天文台在外滩洋泾浜入黄浦江的江口设立气象信号台,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为往来船只悬挂气象信号,当时的信号台仅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李圣恺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3
【相关文献】
1."外滩18号"的前世今生 [J], 侯麦;Rohmer
2."一带双核"激活南外滩——南外滩规划为外滩金融集聚带提供重要发展空间[J], 海清;夷江;
3.外滩源的前世今生 [J], 冯凯
4.立体更新下的北外滩——北外滩整体交通系统研究 [J], 孙大鹏
5.世界重回外滩黄浦助力金融创新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隆重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