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从胎儿循环的角度分析培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从胎儿循环的角度分析培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1.1 标本 来 源 收 集 我 院人 流室 行 人 工 流产 者 (孕 7~9
周 )的胚胎 绒毛组织 和其 外周 血 30 ml ,共 22例 。后充分剪碎搅拌释放绒 毛
组织 内的胎儿血细胞 (即胎儿 循环 中的血细胞 ),经 8层纱 布
过滤 收集滤液 (胎 儿循 环组 )。外 周血 置于 肝素钠 抗凝 的无
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所 以有学 者尝试 着体 外培 养 FNR—
BC来增加样本 量 ,但是 其可 行性 一直存 在 争议 。本 文
从胎儿循环的角度来探讨体外培养 FNRBC的可行性 ,为 临床
上试 图通过体外培养 的方法获 取足够 FNRBC提供理论 指导
意义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安徽 医科大学 附属省立 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 :目的 从胎 儿循环 的角度分析培养 孕妇外周 血中胎儿 1.2.2 MACS.GPA+富集 FNRBC 抗 GPA抗 体能特异 性识
有核红细胞 (FNRBC)用 于无创 性产前 诊 断是 否可行 。方法 别 NRBC细胞膜 表 面的糖 化血 红蛋 白受 体。将包 被 有 GPA
取 22例孕 7—9周人工 流产 者胚 胎绒 毛组 织(胎儿循环组 ) 抗体 的 Dynabeads M-450 GPA免 疫磁 珠 (挪 威 Dynal公 司产
和外周血 30ml(外周血组 ),经 MACS—GPA+富集后 进行体外 品)以每个 靶细胞 4个磁珠 的 比例 加入 MNC细胞 悬液 中 ,在
分离技术 (FACS)… 、磁激活细胞 分离技 术 (MACS) 、半乳 白抗体一FITC(Fitzgerald,USA)与细胞悬液混匀 ,4℃过夜 。次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遗传咨询中要求做产前诊断者越来越多。

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有数种方法。

常规使用有:羊膜腔穿刺、绒毛细胞吸取术、胎儿脐带血穿刺等。

这些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很高,但均属有创性操作,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一定的风险,故主要用在怀疑孕育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和高龄孕妇中。

而无创操作就超声波而言,只能发现明显畸形且发现时间通常较晚,对孕妇及胎儿来说均是残酷的打击。

而从孕妇外周血中获取胎儿细胞为非损伤性产前诊断开辟了一条颇具前景的道路,其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被公认为是可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比较好的胎儿遗传物质来源。

1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类型及其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能性1.1 滋养叶细胞:其来源于胎盘滋养层,是最早出现于母血中的胎儿细胞与子宫的关系最为紧密。

与母血相比,滋养层细胞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可以肯定地认为,母血中找到的滋养层细胞必定来自胎儿组织,理论上讲应是实施产前诊断的最佳侯选细胞。

但在早孕母血中含量极少且迅速陷于肺组织中,更使其在孕妇周围血含量更微,另外至今还不能找到一种特异性的抗滋养层细胞抗体,再加上滋养层细胞的多核性和胎盘镶嵌现象,导致其所含染色体并非总是与胎儿相符,更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所以滋养叶细胞不是理想的产前诊断细胞。

1.2 淋巴细胞:于14孕周出现于母体血液循环中,产后可持续存在于母体中1~5年或更长,较长滞留时间可影响下一次妊娠的产前诊断。

而且胎儿与母体的淋巴细胞表面无本质差别,通常的分离方法不能将二者分离,因而其在产前诊断的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1.3 胎儿粒细胞:1992年Weissman等[1]用亲合素标记的Y染色体特异性探针PY431进行非放射性同位素原位杂交,发现早在7孕周时母体与胎儿之间就存在着粒细胞的转移,认为可通过母血中的胎儿粒细胞进行性别诊断。

但目前有关胎儿粒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的研究较少。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和富集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和富集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和富集
高松;蒋刈;戴朴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年(卷),期】2018(029)004
【摘要】产前诊断是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以孕妇外周血中胎儿遗传物质为检测和分析目标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与其他胎儿细胞或游离胎儿DNA比较,前者有明显优势.本文就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和富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页数】4页(P389-392)
【作者】高松;蒋刈;戴朴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耳鼻喉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方法学 [J], 牛向兰;马旭;张燕荷;王琳
2.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与纯化及其在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J], 张艳;迟洪滨;胡桂英
3.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 [J], 方朴;吴有光;匡渤海;冯微
4.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分选富集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J], 徐向红;程宁
5.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富集分离鉴别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靳廷丽;游雪云;黄健;匡渤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

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

•130-常州实用医学2019年第35卷第2期总之,在急诊儿科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做到一切为了儿童,尊重患儿,为患儿提供体贴入微的护理服务,与患儿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疾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I[1]顾文珠,蒋洁,谢丽吉.浅谈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1):182-183.[2]周宏钦.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5):170-171.[3]宋启慧,皮玲玲.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6(1):183-184.[4]夏爱萍,孙业富.人文关怀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与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77-5878.[5]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6]李静.人文关怀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志,2010,10(14):30-32.[7]蔡雯娟.儿科护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5.[8]吴阿娟.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97-298.[9]王楠.陈龙,李霞,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33):4102-4102.[10]石凤霞.人文关怀在儿科初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81-5982.*综述•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姚长芳,计一婷,夏飞**收稿日期:2019-03-26 *通讯作者:夏飞(常卅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常州213003)[摘要]胎儿有核红细胞可作为产前诊断、胎儿缺氧、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疾病的检测指标。

本文对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来源、作为无创产前诊断的优点、几种可识别的标识、作为无创产前诊断研究现状以及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关键词]胎儿有核红细胞;无创产前诊断;研究现状3068-5685(2019)2-130-4中图分类号:R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胎儿有核红细胞是一类未成熟红细胞的总称,主要以中幼红、晚幼红细胞为主。

胎儿血细胞

胎儿血细胞

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有数种方法。

根据采样途径或诊断方法是否构成对胎儿的影响可分为侵入性产前诊断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前者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细胞吸取术及胎儿脐血穿刺等,虽然诊断精确度较高,但易导致流产等并发症,只能在高危孕妇中实施;后者的优点是既能行产前诊断又无危险性,适用于低风险的孕妇大群体筛选,尽早发现和杜绝异常胎儿,达到优生目的。

利用孕妇外周血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即是最具潜力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临床医师应注意这一领域的进展。

一、孕妇外周血胎儿细胞的类型1893年已证明孕妇的肺循环中有滋养叶细胞存在,以后陆续有报道孕妇外周血中其他类型的胎儿细胞的存在。

孕妇血中胎儿细胞的主要类型包括滋养叶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NRBC)等。

直到1969年才考虑到将孕妇血中胎儿细胞作为产前遗传病诊断的材料[1]。

滋养叶细胞虽因其形态大易于鉴别,但在早孕母血中含量极少且迅速陷于肺组织中更使其在孕妇周围血含量更微,再者其所含染色体并非总是与胎儿相符,是因其多核特点及其与胎盘的嵌合现象所致,所以滋养叶细胞不是理想的产前诊断细胞。

胎儿淋巴细胞用作产前诊断有相当的潜力,因其表达HLA抗原,故当父母的HLA不同时,更易分离、鉴别与富集,但当父母HLA相同时则无特异性的鉴别与分类、富集方法;但胎儿淋巴细胞产生太迟(孕中期),失去早期诊断意义;另外胎儿淋巴细胞在孕妇血中生存期长,达数年或更长,易造成误诊(多次妊娠者),因此胎儿淋巴细胞也不是最理想的产前诊断材料。

其他的白细胞如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研究得不多,特异性也不高。

目前认为最合适作产前诊断的胎儿细胞类型当首推胎儿有核红细胞,理由是:(1)胎儿有核红细胞是单核的,孕早期胎儿血中含量丰富但孕妇外周血中罕见;(2)其表达几种特异的抗原如运铁蛋白受体和特异的胎儿血红蛋白肽链如δ链和γ链,作为细胞标记而利于细胞的分类、鉴定和富集;(3)其在孕妇外周血中的生存期短,不会持续到下一次妊娠。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_百替生物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_百替生物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沈怡陈汉平马庭元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并进行遗传性疾病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为了避免大量的母血细胞对胎儿细胞检测的干扰,必须对母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分离富集。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6例孕妇外周血中的有核红细胞(NRBCs)进行分离纯化,初步探讨NRBCs在母血中的含量及与孕周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选择1997年10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妊娠妇女36例(妊娠组),年龄21~28岁,孕周12~27周,均为第1次妊娠,无严重贫血(血红蛋白>90 g/L)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对照组分别选择健康未孕妇女10例(未孕组),年龄为21~25岁,我院1998年1月至6月出生的新生儿10例(脐血组)。

每次采血5 ml。

2. 实验方法:(1)标本制备:抽取肘前静脉血,按常规方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层。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

(2)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按1×105/μl比例加入异硫氰酸(FITC)标记的CD71单克隆抗体(华美生物公司产品,为鼠IgM),孵育30 min 后重悬于0.5 ml磷酸缓冲液中。

(3)分选CD71阳性细胞:FACSort型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ecton-Dickson公司产品。

样品测试前,先用标准荧光微球校准仪器。

设定分选参数,将标记好的细胞用聚合甲醛固定后上机分选。

(4)观察项目:收集分选细胞离心后,制成滴片直接置于荧光镜下。

找到阳性细胞后,将玻片干燥再行Wright′s染色,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

显微镜为日本产Olympus荧光显微镜。

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二、结果1. CD71阳性细胞分布:根据视窗中前向角散射(FSC)、侧向角散射(SSC)及细胞大小,细胞颗粒性可分为3个区域:低度FSC,SSC为红细胞,中度为淋巴细胞,高度为粒细胞。

NRBCs位于中度区域,荧光强度在102~103区域。

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

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

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刘霞;徐营;宋勤浩;沈华祥;金玉霞;李素萍;苗正友【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2(034)008【摘要】目的用分离到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评价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筛查染色体非整倍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孕周17~21+4周)拟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外周血20ml,用双密度梯度离心和双抗体磁性活化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其中10例患者富集的细胞进行吉姆萨-瑞氏染色,10例进行抗人CD235a和CD71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行细胞鉴定和计数.23例富集后的细胞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chromosomal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探针进行非整倍体分析,并与羊水培养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标本均分离出有核红细胞,并经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特异抗体和FISH鉴定.23例FISH诊断中,未发现非整倍体异常;14例男性胎儿有13例发现Y荧光信号,1例未发现,女性胎儿中均发现2个X荧光信号.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经富集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非整倍体诊断.【总页数】4页(P590-592,602)【作者】刘霞;徐营;宋勤浩;沈华祥;金玉霞;李素萍;苗正友【作者单位】314050,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嘉兴学院医学院组胚教研室;314050,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314050,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314050,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314050,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314050,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从胎儿循环的角度分析培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J], 郑圣霞;刘雨生;童先宏;骆丽华;栾红兵;周桂香;季静娟2.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行无创产前性别诊断的初步研究 [J], 张荣;刘雨生;郑圣霞;何国平;李庆;童先红3.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分析 [J], 张惠珍;孙芳琴4.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 [J], 姚长芳;计一婷;夏飞;5.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J], 李芹;王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获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获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获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袁海;龙桂芳
【期刊名称】《广西科学》
【年(卷),期】2007(14)2
【摘要】从孕妇外周血中获取胎儿有核红细胞是安全、方便,易于被孕妇接受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提取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最理想的方法是首先富集孕妇外周血,用胚胎或者胎儿血红蛋白抗体进行标记、识别,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得到单个有核红细胞,继而扩增单个有核红细胞的基因组DNA,并进一步应用STR连锁分析验证为胎源性,进行遗传病诊断.
【总页数】5页(P132-136)
【作者】袁海;龙桂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55
【相关文献】
1.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分选富集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J], 徐向红;程宁
2.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及鉴定 [J], 邬晋芳;王琳;马旭;叶国玲
3.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赵欣;周昌菊
4.显微操作法在获取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应用 [J], 徐可树;朱剑文;陈莉
娟;潘群
5.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富集分离鉴别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靳廷丽;游雪云;黄健;匡渤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第一篇: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有数种方法。

根据采样途径或诊断方法是否构成对胎儿的影响可分为侵入性产前诊断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前者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细胞吸取术及胎儿脐血穿刺等,虽然诊断精确度较高,但可导致流产等并发症,只能在高危孕妇中实施;后者的优点是既能行产前诊断又无危险性,适用于低风险的孕妇大群体筛选,尽早发现和杜绝异常胎儿,达到优生目的。

许多学者致力于利用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

利用孕妇外周血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三个关键性技术为(:1)证实母血中存在胎儿细胞和DNA。

(2)建立可靠稳定的方法分离胎儿细胞和DNA。

(3)应用灵敏性、特异性强的技术以微量胎儿细胞和DNA为模板诊断遗传性疾病。

这是最具潜力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之一。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正常胎盘并非是完善的、细胞透不过的屏障。

在人类正常妊娠当中,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中的胎儿血量估计是0.1~0.3ml。

孕妇血中胎儿细胞的主要类型包括滋养叶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NRBC)等[1]。

其中最合适做产前诊断的胎儿细胞类型当首推胎儿有核红细胞,理由是:(1)胎儿有核红细胞是单核的,孕早期胎儿血中含量丰富但孕妇外周血中罕见;(2)其表达几种特异的抗原如运铁蛋白受体和特异的胎儿血红蛋白肽链如α链、β链和γ链,作为细胞标记而利于细胞的分类、鉴定和聚集;(3)其在孕妇外周血中的生存期短,不会持续到下一次妊娠[2]。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早孕时就在母体血中出现,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所变化。

在不同阶段,在母体血中所能检出胎儿有核红细胞的量亦不同。

陈汉平等运用流式细胞术对61例孕11~34周,21~35岁的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早、中、晚期妊娠时母血中都存在NRBC,孕早期NRBC含量随妊娠的进展呈上升趋势,17、18周左右达高峰,此后成下降趋势。

并提出孕17、18周左右为产前诊断的最佳时间[3]。

在分娩后2个月即不能检出,其中大部分在产后2h就不能测出,这表明检测过程较少受到上次妊娠遗留的胎儿DNA的假阳性的影响[4]。

Ri等应用PCR法扩增了17例孕妇外周血中的单拷贝Y染色体DNA序列,在所有怀有男性胎儿的7例孕妇中,均检测出Y染色体特异性DNA序列。

并证实最早的检出时间为37天,而且在第7周检测出80%,在第9周检测出100%。

也对其他31例孕妇在她们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之前行外周血Y染色体SRY基因检测,13例怀有男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中均检测出Y染色体SRY基因,而在18例怀有女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中均未检出[5]。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及遗传物质的提取孕妇血有核红细胞(NRBC)含量极少,大约每1ml母血中只含5~20个胎儿细胞,NRBC更少,为每1ml含2~6个[1]胎儿细胞,必须进行分离纯化才能利于进一步分析,做产前诊断。

目前,分离胎儿细胞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密度梯度离心、磁激活细胞分类(MACS)、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ACS)、选择性细胞培养技术、尼龙毛柱分离法、单独溶解红细胞法等。

其中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根据母血细胞与胎儿细胞的体积和内部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而推测出它们的密度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设计的[6]。

张振洪等10例孕妇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胎儿细胞,在性别为男性的6例中,SRY基因绝大部分是在中层细胞中扩增出来的,这提示母血中胎儿细胞大部分集中在密度梯度离心后的中层细胞里。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来的细胞丢失少、形态完整,但是富集的胎儿细胞纯度与产量均不够。

还应改进技术如采用多重密度梯度离心以提高纯度[7]。

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ACS)法也是较常用的,分选CD71 + 细胞,富集的胎儿细胞纯度与产量均较高,但操作步骤复杂可能导致细胞丢失;CD71并非专一与NRBC结合,CD71 + 细胞不一定是NRBC;而且所选NRBC形态略有改变,细胞膜欠完整,也会给产前诊断技术带来困难[8]。

磁激活细胞分类(MACS)也是可行的。

该技术的特点是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较多的靶细胞,且分离后的细胞仍有活性,可供培养和流式细胞分析等。

Holzgreve等利用MACS对100例孕20周左右的孕妇的外周血进行富集分离,而后进行染色体分析,检测出10例非整倍体的胎儿,而后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分析,符合率为100% [9]。

胎儿细胞分离后应提取胎儿遗传物质,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Lo等首次应用煮沸法提取DNA,用PCR扩增胎儿特异性Y序列,通过电泳检测[10]。

Houfflin等比较了单纯煮沸法和加用酚/氯仿的方法提取胎儿DNA,发现后者可以提高提取胎儿DNA的浓度,敏感性由50%提高到80% [11]。

陈小蔓等后来应用酚提取法纯化孕妇血浆及血清胎儿游离DNA,证实了Houfflin等的结论[12]。

Sekizawa等首次用PEP(primer 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方法扩增单个NRBC的全基因组DNA并用HLA-DQ序列特异性地确定为胎源性[13]。

Larsen RD等以肽核酸(P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胎儿有核红细胞中的γ珠蛋白mRNA。

并用Y染色体特异性PNA-FISH证实被检测的γ珠蛋白mRNA是来源于胎儿NRˉBC [14]。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利用胎儿的NRBC的DNA或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可用于一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疾病中。

由于富集到的胎儿细胞的量还是很少,要对提取到的DNA进行扩增,而后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

目前基因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是以特异性染色体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PCR技术。

3.1 分子遗传学诊断3.1.1 遗传性疾病性连锁遗传病种类繁多,若可以作出产前性别诊断,给家系提供优生指导,减少此类患儿的出生,为性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提供可能。

现在用于产前诊断胎儿性别的基因是Y染色体上的睾丸决定基因(TDF),它的候选基因有3种:组织相容Y(H-Y)抗原的基因、锌指Y(ZFY)基因、性别决定Y(SRY)基因。

目前认为,SRY基因是TDF的最佳候选基因[4]。

张振洪用套式PCR扩增出SRY基因,对胎儿性别进行判定[7]。

3.1.2 染色体异常的疾病最具代表性的是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患者,以先天性严重智力低下为主要症状。

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可以影响母体循环中胎儿DNA的数量,Parano等发现21-三体的胎儿细胞DNA较正常胎儿高6倍[15]。

Zhong等研究怀有非整倍体胎儿的孕妇和怀有正常胎儿的孕妇血中胎儿DNA的数量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3)。

而且在怀有21-三体胎儿的孕妇外周血中DNA数量最高[16]。

这项研究证实了使用孕妇血中胎儿DNA筛查胎儿非整倍染色体的可能性。

Tuangsit等对5例怀有13-三体男性胎儿和5例怀有18-三体男性胎儿的孕妇进行研究,两组分别采用5例怀有整倍体男性胎儿的孕妇作为对照,采集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DNA,结果显示13-三体组的胎儿DNA平均为97.5GE/ml(29.2~187.0)(P=0.016),18-三体组的胎儿DNA平均为31.5GE/ml(1806~7706)(P=0.244),而对照组为40.3GE/ml(3.7~127.4)[1,7]。

3.1.3 β-地中海贫血 Saracoglu等研究怀有β-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Lepore胎儿可能的3名高风险孕妇,男方均携带有HbLepore突变基因。

PCR的结果2名孕妇外周血样有Lepore基因的阳性讯号,另1名孕妇无阳性讯号,均经绒毛取样(CVS)分析证实[18]。

3.1.4 RHD血型不合溶血 RHD血型不合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造成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核黄疸甚至死亡,产前确定胎儿的RHD血型,对RHD阴性的孕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RHD基因作为除了Y染色体之外的另一个基因位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焦点。

Lo等用RHD基因的不同区段作靶序列成功地在57例RHD阴性的孕妇血浆中确定了胎儿RHD血型。

其中12例在孕早期确定,成功率为83.33%(10/12),30例在孕中期、15例在孕晚期确定,成功率为100% [19]。

Zhong等利用多重套式PCR技术同时在孕妇血浆中确定胎儿的两个基因位点RHD和SRY,二者的准确率均为100% [20]。

3.2 妊娠相关性疾病最近研究发现不同的妊娠并发症均有相关的胎儿DNA的增加。

先兆子痫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学因素可能是胎盘床小动脉出现硬化,滋养层细胞间纤维素沉积,并使基底膜突入绒毛。

Lo等比较了孕周在32~33周的20例先兆子痫和20例正常对照的孕妇,证实先兆子痫孕妇血中胎儿DNA浓度为正常组的5倍[21]。

Lau等研究发现先兆子痫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DNA的清除率也明显下降。

他们研究7例先兆子痫的孕妇和1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发现先兆子痫组的平均胎儿DNA在产前比对照组明显增高,(512GE/ml VS227GE/ml,P=0.017),在产后6h也有统计学意义(208GE/ml VS0GE/ml,P=0.002)[22]。

胎儿有核红细胞还可利用计数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进行诊断。

Saracoglu等通过对77例孕妇包括11例急性胎儿窘迫、21例慢性胎儿窘迫和45例对照组试验,分娩时收集脐带血进行胎儿NRBC计数,结果显示慢性胎儿窘迫出生的新生儿的外周血中NRBC比急性胎儿窘迫的高许多。

胎儿NRBC计数与脐带血pH值相关(r=-0.57;P<0.001)。

实验表明胎儿窘迫的严重性和病程可通过NRBC来预测[23]。

慢性胎儿窘迫的常见原因多为孕妇全身疾病和妊娠疾病所致胎盘的缺陷。

这也提示通过孕妇外周血的胎儿NRBC计数来诊断胎儿窘迫的可能性,还有待于研究。

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复杂,主要为遗传因素、营养、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感染等,病理学因素可能为胎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朱剑文等研究了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出现频率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在9名胎儿生长受限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均检出NRBC,检出量从12~40个/7ml不等,平均为22.6个/7ml;而正常妊娠妇女为0~10个/7ml,平均为5.4个/7ml(P<0.001)[24]。

综上所述,利用孕妇外周血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的基础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在高风险孕妇,对染色体异常及单基因疾病胎儿已作了成功的产前诊断。

这些技术的成熟将改变侵入性产前诊断的方式,而对低风险的孕妇群体,无论其年龄大小均能乐于接受检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侵入性的产前诊断使检测质量大大提高,并可降低或避免侵入性产前诊断带来的流产等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