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有核红细胞与无创性产前诊断
从胎儿循环的角度分析培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1.1 标本 来 源 收 集 我 院人 流室 行 人 工 流产 者 (孕 7~9
周 )的胚胎 绒毛组织 和其 外周 血 30 ml ,共 22例 。后充分剪碎搅拌释放绒 毛
组织 内的胎儿血细胞 (即胎儿 循环 中的血细胞 ),经 8层纱 布
过滤 收集滤液 (胎 儿循 环组 )。外 周血 置于 肝素钠 抗凝 的无
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所 以有学 者尝试 着体 外培 养 FNR—
BC来增加样本 量 ,但是 其可 行性 一直存 在 争议 。本 文
从胎儿循环的角度来探讨体外培养 FNRBC的可行性 ,为 临床
上试 图通过体外培养 的方法获 取足够 FNRBC提供理论 指导
意义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安徽 医科大学 附属省立 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 :目的 从胎 儿循环 的角度分析培养 孕妇外周 血中胎儿 1.2.2 MACS.GPA+富集 FNRBC 抗 GPA抗 体能特异 性识
有核红细胞 (FNRBC)用 于无创 性产前 诊 断是 否可行 。方法 别 NRBC细胞膜 表 面的糖 化血 红蛋 白受 体。将包 被 有 GPA
取 22例孕 7—9周人工 流产 者胚 胎绒 毛组 织(胎儿循环组 ) 抗体 的 Dynabeads M-450 GPA免 疫磁 珠 (挪 威 Dynal公 司产
和外周血 30ml(外周血组 ),经 MACS—GPA+富集后 进行体外 品)以每个 靶细胞 4个磁珠 的 比例 加入 MNC细胞 悬液 中 ,在
分离技术 (FACS)… 、磁激活细胞 分离技 术 (MACS) 、半乳 白抗体一FITC(Fitzgerald,USA)与细胞悬液混匀 ,4℃过夜 。次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获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i e l s t o o b an n t i e c ie a o lw : d ae t me h d f o t i i g i s s r d s f l d b o NRBC r e a a e f o s we e s p r t d r m ma e n l t r a p r h r l lo lb e n d n i e t n i o is a an t e r o o e a el. i g e NRBC e i e a o d,a ld a d ie t id wi a t d e g i s mb y r f t lc l S n l p b f h b s wa h n olc e b i o n p l t r u d r s t e c l t d y m c ma iu a o n e mir s o i b e v t n f l we b t e wh l e r c o c pc o s r a i ol o o d y h oe g n me a p i c t n o i g e c l Afe h s S i k g n l ss wa s d t e i h e a e o m l i i f s l e1 fa o n . t r t i , TR l a e a ay i n su e o v r y t e ftl f o ii o u t e ig o i fh r d t r i a e r n f r f r h rd a n sso e e i y d s s . g a e Ke r s n ce t d r d b o d c l, e i h r l lo f t s p e a two a p e a ad a n s y wo d : u la e e lo el p r e a o d,e u , r g n m n, r n t l ig 0 i p b s
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进展及甲基化技术的应用

成 血 红 蛋 白合 成 量减 少 。 该病 严 重 影 响 儿 童 健 康 , 剧 患 儿 家 加
庭 经 济 负 担 。Ho等 采 用 荧 光 定 量 P R( Q P R) 3 C F - C 对 O例
a一
珠 蛋 白生 成 障 碍 性 贫 血 高 危 孕 妇 的 血 浆 标 本 中 胎 儿 游 离
避 免 了有 创 性 产 前 诊 断 的实 施 。
妇血浆中存在游离的胎 儿 D NA, 久 其 他 学 者 也 证 实 了 循 环 不
胎 儿 IN 的存 在 , 已 显 示 出 其 潜 在 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胎 儿 )A 并 游 离 DN 被 认 为 是 来 源 于 胎 盘 滋 养 层 细 胞 的 溶 解 或 是 从 自 A 然 凋 亡 的胎 儿 细 胞 中 释 放 出 来 的 。 L o等 通 过 对 妊 娠 期 、 产 后 妇 女 血 浆 中 胎 儿 细 胞 内 DNA 和 胎 儿 游 离 D NA 的 比较 发 现 , 9 孕 妇 在 孕 5 8周 时 血 浆 中 即 能 检 测 到 胎 儿 游 离 5 ~
・
1 4 ・ 08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1 年 5月第 3 02 3卷第 9期
It a d Ma 0 2Vo 3 , . n L bMe , y2 1 , 1 3No 9 J .
・
综
述 ・
无 创 性 产 前 诊 断 研 究 进 展 及 甲基 化 技 术 的应 用
陈 熙 综 述 , 熊礼 宽 △审 校 ( 东省 深 圳 市 宝 安 区妇 幼 保 健 院 5 8 3 ) 广 1 l 3
关 键 词 : 前诊 断 ; 甲基 化 ; 实 验 室技 术 和 方 法 ; 研 究 产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目与孕周关系研究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目与孕周关系研究从孕产妇静脉血中提取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检测方法是产前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沈阳市妇婴医院随机选择了30例7-26周的孕产妇,采用Kleihauer染色法標记胎儿有核红细胞。
结果表明,Kleihauer法能检测到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最早期为孕8周,从孕8-20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与孕周有显著直线相关性,母体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比例随孕龄增加。
标签:胎儿有核红细胞;产前诊断;孕周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根据诊断方法是否对胎儿构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分为无创性的和有创性的。
有创性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胎儿宫内取血等,这些手段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胎儿有一定的危害,且有导致孕妇发生流产的可能。
而从孕妇外周血中富集、纯化胎儿细胞或游离DNA,用于产前诊断则属无创性的。
通过胎盘循环进入母体血液的胎儿细胞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是:有核红细胞[1]、滋养层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
研究发现胎儿有核红细胞因为其拥有完整的胎儿基因组、寿命短而不受上次妊娠影响、形态上易于辨认及多种特异的标记可供选择等特点,成为最佳候选[2]。
本研究应用Kleihauer染色法标记胎儿有核红细胞,以初步揭示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目与孕周关系。
1实验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随机选择2006年9月-2007年3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的30例受试者,妊娠7-26周,取孕妇静脉10 ml,枸橼酸钠抗凝。
1例男性胎儿脐血作为阳性对照和3例正常未孕女性及3例正常男性做为阴性对照。
(均来自于沈阳市妇婴医院节育门诊)。
上述样本的采集均获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用于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
1.1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初步富集有核红细胞取孕妇静脉血10ml,枸橼酸钠抗凝,经二倍体积PBS(PH7.4)稀释后,轻轻加入到1.085g/ml和1.075 g/ml的Percoll液上,400 g室温离心30分钟,吸取1.075 g/ml和1.085g/ml分离介质之间的细胞层,二倍体积PBS洗3次,每次1200转/分室温离心10分钟。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宋桂红;田立霞;纪亚忠
【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年(卷),期】2008(27)4
【摘要】根据国外近5年对妊娠妇女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应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总结胎儿有核红细胞的特点;简述胎儿有核红细胞在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出现规律及其富集分离方法;重点介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胎儿有核红细胞,以此对胎儿性别、血型及其可能存在的各种疾病,如21三体、13三体、18三体、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巨细胞感染等进行诊断,同时可以对病理性妊娠提前筛查:为优生优育和妊娠期健康提供保障.
【总页数】3页(P237-239)
【作者】宋桂红;田立霞;纪亚忠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2.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3.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4.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与FISH分析技术在无创性产前
诊断中的应用分析5.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与FISH分析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

对胎儿造成不利影 响, 临床很 少应 用。 6 磁共振成像检查 。适用于超声检查 无法 明确诊 断的病 .
例 。美 国食品与药品监督 管理局 指 出, 因磁共 振成 像检 查对
器官发育 的影响 尚不清楚 , 应避免在妊娠 1 2周前做磁共 振成 像检查 , 应在胎儿 6~ 9个 月时进行 。 7 母 血胎儿成分。从孕 妇血 中分离胎 儿细胞是无创 性产 . 前诊断的一种确定方法 。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 胞含
核红细胞进行 凋亡检测 , 2 的细胞 标记 为 阳性 , 4% 提示 可 能是胎儿组织在发育过程 中 自然凋亡 , 释放 出的 D A经母 一 N 胎界 面进入母血循环 中。有证据表 明, 游离胎儿 D A具有凋 N 亡 D A片段 的一些特征 。③胎儿 D A直 接从 胎儿组织 中释 N N 放, 经母 一胎界面进入母血 中, 药物终 止妊娠的妇女血浆 中的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3期 总第 1 7 3
无 创 性 产 前 诊 断 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薛瑞娟 符 乔珊 综述 杨 华 审校
全世界每年约有 5 0万缺 陷儿 出生 , 0 给家庭 和社 会带 来 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因此 , 泛开展产 前筛查 与诊 断 , 广 及
杂, 且价格 昂贵 , 限制 了其 临床应 用 。近 年来 , 孕妇外 周血 中
1母 亲血 清 生物 学筛 查 。可 供筛 查 的血 清生 物学 指 标 .
有: 甲胎蛋 白( F ) 游离雌三醇( E ) 人绒 毛膜促性腺激 素 AP 、 u 、
胎儿 游离 D A的发现 , N 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无创性 产前诊断 的
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第一篇: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有数种方法。
根据采样途径或诊断方法是否构成对胎儿的影响可分为侵入性产前诊断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前者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细胞吸取术及胎儿脐血穿刺等,虽然诊断精确度较高,但可导致流产等并发症,只能在高危孕妇中实施;后者的优点是既能行产前诊断又无危险性,适用于低风险的孕妇大群体筛选,尽早发现和杜绝异常胎儿,达到优生目的。
许多学者致力于利用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
利用孕妇外周血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三个关键性技术为(:1)证实母血中存在胎儿细胞和DNA。
(2)建立可靠稳定的方法分离胎儿细胞和DNA。
(3)应用灵敏性、特异性强的技术以微量胎儿细胞和DNA为模板诊断遗传性疾病。
这是最具潜力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之一。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正常胎盘并非是完善的、细胞透不过的屏障。
在人类正常妊娠当中,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中的胎儿血量估计是0.1~0.3ml。
孕妇血中胎儿细胞的主要类型包括滋养叶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NRBC)等[1]。
其中最合适做产前诊断的胎儿细胞类型当首推胎儿有核红细胞,理由是:(1)胎儿有核红细胞是单核的,孕早期胎儿血中含量丰富但孕妇外周血中罕见;(2)其表达几种特异的抗原如运铁蛋白受体和特异的胎儿血红蛋白肽链如α链、β链和γ链,作为细胞标记而利于细胞的分类、鉴定和聚集;(3)其在孕妇外周血中的生存期短,不会持续到下一次妊娠[2]。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早孕时就在母体血中出现,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所变化。
在不同阶段,在母体血中所能检出胎儿有核红细胞的量亦不同。
陈汉平等运用流式细胞术对61例孕11~34周,21~35岁的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早、中、晚期妊娠时母血中都存在NRBC,孕早期NRBC含量随妊娠的进展呈上升趋势,17、18周左右达高峰,此后成下降趋势。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
方法
探讨应用孕妇外周血 中胎儿有 核红细 胞, 性 连锁遗 传病进行 非创 伤性产 前诊断 方法 的可行性 。 对
取 已生 育 过 杜 氏 进行 性 肌 营养 不 良病 ( MD) D 患儿 的 孕 妇 外 周 血 ,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法 分 离 有 核 细 胞 层 , 取 经 挑
o a e n lPe i e a o d f M t r a r ph r lBl o
J N n -i TANG i “ FENG e“, I Ti g l , M n, W i YOU e y n KUANG - a “ Xu - u , Bo h i
( . 0 5Gr d f M e ia p rme t Gr d a eS h o ; a 2 0 a eo d c l De a t n , a u t c o l b De a t n f n tc , e c l o lg , n h n i e st Na c a g 3 0 0 , i a . p rme t Ge eis M dia le e Na c a g Unv riy, n h n 3 0 6 Ch n ) o C AB TRA S CT:Ob etv To d v lp ameh df rn n n a iep e a a e ei da n ssb ee - j cie e eo t o o o i v sv r n t l n tc ig o i yd t c g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dmd是一种有严重危害性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其预防方法是应用基因诊断技术检测出带有该基因的患儿阻止患病胎儿的出生因此对有dmd家族史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维普资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uterine scar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one-and two-layer closure[J]. Obstet Gynecol, 2007, 110 (4): 808-813. [10] Ash A, Smith A, Maxwell D.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J]. BJOG, 2007,114(3):253-263. [11] Jeffrey J, Ridgeway MD, Darin L, et al. Fetal heart rat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uterine rupture[J].Am J Obstet Gynecol,2004,103 (1):506-512. [12] Oladipo A, Syed A. The views of obstetricians in the south -west of England on the use of prostaglandins and syntocinon in VBAC [J]. J Obstet Gynaecol, 2008, 28(2):177-182. [13] Udayasankar V,Padmagirison R, Majoko F.National survey of obstetricians in Wales regarding induction of labour in women with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J]. J Obstet Gynaecol, 2008, 28(1): 48-50. [14] Cahill AG,Stamilio DM,Odibo AO,et al.Does a maximum does of oxytocin affect risk for uterine rupture in candidates for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7,197 (5):495. e1-5. [15] Chittiphavorn S,Pinjaroen S,Suwanrath C,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cesarean section due to cephalopelvic dispropootion [J].J Med Assoc Thai, 2006, 89(6):735-740. [16] Mercer BM, Gilbert S, Landon MB, et al. Labor outcomes with incresing number of prior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J]. Obstet Gynecol, 2008, 111(2 pt 1):285-291. [17] Gregory KD,Korst LM,Fridman M,et al.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clinic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J]. Am J Obstet Gynecol,2008,198(4): 452. [18] Chang JJ,Stamilio DM, Macones GA, et al.Effect of hospital volume on maternal outcomes in women with prior cesarean delivery undergoing trial of labor[J]. Am J Epidemiol,2008,167(6):711-718. [19] Pare E,Quinones JN, Macones GA,et al.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 versus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assessment of maternal downstream health outcomes[J]. BJOG,2006,113(1):75-85. [20] Hasbargen U, Summerer-Moustaki M, Hillemanns P, et al. Uterine dehiscence in a nullipara, diagnosed by MRI,following use of unipolar electrocautery dur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Case report[J].Hum Reprod, 2002, 17(8):2180-2182.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8 年 12 月第 35 卷第 6 期 J Int Obstet Gynecol,Dec. 2008,Vol. 35,No. 6
·399·
用 的 方 法 都 具 有 创 伤 性 , 如 绒 毛 取 样 (CVS)、 羊 膜 腔 穿刺(amino-centesis)。 为此,建立安全、有效的无创 性产前诊断的方法成为众多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随着胎儿与母体间细胞转运理论的建立, 细胞分离 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进展, 从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分离 胎儿细胞诊断遗传性疾病已成为现实。
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s)的特点 ①妊娠妇女 外周 血 中 的 NRBCs 主 要 是 中 幼 红 细胞和晚幼红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点:胞体 直径比成熟红细胞大 7 μm,致密块状核,无核仁,核 质比小于 1/2,胞质无颗粒,正染色,因此在染色的情 况下,利用 γ 血红蛋白 (γ-Hb)结合上述特性 NRBCs 易于识别和分离。 ②NRBCs 生命周期短,产后在妇 女外周血中很快消失, 用于产前诊断时不受上次妊 娠的干扰。 除此,在病理状态下具有相对较明显升高 的特点,这有助于病理产科的无创性产前诊断[1]。 ③ 在妊娠早期胎儿红系细胞比白系细胞发展得早,在 卵黄囊和肝造血期, 胎儿红细胞与白细胞比约 1 000∶1,理论上妊娠早期进入母外周血的胎儿 NRBCs 多于其他类型的胎儿细胞。 ④NRBCs 含有胎儿完整 的基因组,能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的分析,理论上, 1 个 NRBCs 就 可 以 进 行 胎 儿 遗 传 性 疾 病 的 分 析 和 诊断。 ⑤NRBCs 表面有较多相对特异性抗原,可用 其抗体标记进行细胞的富集与分离。 目前用于分离 NRBCs 的表面标记有:转铁蛋白受体(CD71)。 是一种 将铁转运到增殖细胞中必需的受体蛋白, 妊娠早期 在胎儿 NRBCs 表面高度表达,在成熟红细胞中则缺 失。 CD34 抗原。 是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表达于人造 血祖细胞和大多数内皮细胞,其中含有红系祖细胞。 血栓敏感素受体(CD36)。 妊娠早期表达于胎儿 NRBCs。 血型糖蛋白 A(glycophorin A,GPA)。 是一种单链跨 膜糖蛋白,表达于成熟红细胞和红系前体细胞。 半乳 糖特异的凝集素。 以半乳糖残基形式存在于胎儿 NRBCs 表 面 , 在 红 细 胞 发 育 成 熟 过 程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⑥胎儿 NRBCs 血红蛋白,绝大部分为 F-血红蛋 白(HbF),与成人红细胞中 F-HbF(HbA)相比两条非 α 链不同,利用 HbF 本身的特性或其 γ 链的单克隆 抗体能进行 NRBCs 的识别和分离。Tungwiwat 等[2]利 用 此 特 性 , 运 用 实 时 定 量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RT-PCR) 成 功诊断 α-地中海贫血。 ⑦NRBCs 稳定地存在于妊娠 妇女外周血中。 最新研究[3]表明,其存在较持久,与 胎儿 DNA 的产前及产后变化无相关性,说明其在妊 娠妇女外周血中的稳定性。 此外,NRBCs 在染色体 数 目 异 常 遗 传 疾 病 ,病 理 性 产 科 疾 患 [4]中 可 能 呈 明
胎儿有核红细胞与无创性产前诊断
浙江省衢州市衢化医院妇产科(324004) 李子军综述 夏 飞* 审校
摘 要 自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发现并分离到 XY 核型的胎儿细胞以来, 发现运用母体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可以进 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目前发现妊娠妇女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有:胎儿有核红细 胞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NRBCs)、 滋养细胞、胎儿淋巴细胞和粒细胞。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胎儿有核细胞,尤其是 NRBCs 以其独特的细胞学特点倍受 关注,就近十年来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最佳候选细胞——————胎儿 NRBCs 的细胞学特点、富集 、分 离 和 鉴 定 方 法 、在 临 床 产 前诊断中的应用等综述。
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合理的。 随着
对 VBAC 研究的增多, 认识到 VBAC 与再次剖宫产
相比利多弊少,在设备及技术力量有保证的医院,只
要有试产的条件,VBAC 不失为一种安全、 有效、M, McDonagh MS, Osterweil P,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关键词 胎儿有核红细胞 细胞富集 细胞分离 无创性产前诊断
长期以来, 遗传学工作者一直试图建立一种安 全、可靠、对胎儿无任何损伤的产前诊断方法,在传 统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中, 妊娠妇女血清甲胎蛋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7-12-18 修回日期:2008-08-29
白(α-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 亚单位(β-hCG)、 雌三醇的测定只能针对少数几种遗传病, 特异性不 高且只能作为产前诊断的筛查方法; 超声检测作为 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手段只能识别明显畸形, 且发现 时间晚。 要得到确切的胎儿细胞遗传学诊断,目前常
the incid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terine rupture in women with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J].BMJ, 2004, 329(7456):19-25. [2] Yeh J,Wactawski-Wende J, Shelton J, et al.Temporal trends in the rates of trial of labor in low risk pregnanci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rates and success of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6, 194(1):144. [3] Landon MB, Leindecker S, Spong CY, et al. The MFMU cesarean registry: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5, 109(3):1016-1023. [4] ACOG Practice Bulletin #54: 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J]. Obstet Gynecol, 2004, 104(1): 203-212. [5] Grossetti E, Vardon D,Creveuil C, et al. Rupture of the scarred uterus[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7, 86(5):572-578. [6] 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SOG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Guidelines for 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aesarean birth. Number 155 (Replaces guideline Number 147),February 2005[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5, 89(3):319331. [7] Martel MJ,Mackinnon CJ. Guidelines for 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birth [J].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05, 27 (2): 164-188. [8] Landon MB, Hauth JC, Leveno KJ,et al.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 trial of labor after prior cesarean delivery[J].N Engl J Med, 2004, 351(25): 2581-2587. [9] Hamar BD, Saber SB, Cackovic M, et al.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