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断句趣谈:《夔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二、明确概念。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
考查形式只是选择题四选一,因此在日常的文言文断句训练中,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用斜线(/)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三、考试题型1. 下列用斜线“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2.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四、学习目标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考场文言文断句基本方法1.关注语句层次。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错断。
通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2.先易后难。
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3.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课情分析: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内容“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
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初步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
突破的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迁移巩固—深入质疑。
教学过程:阅读下列例句,并准确断句:【展示一】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规律一: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例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规律二: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知识准备】【课前预习】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功底的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断句是考查文言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考查手段,也是一项最有效的考查措施。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第一步:通读选项,找不同。
(高考:找四个选项中不同地方,只断不同处。
合格考:用/断句,限三处)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语感断句法)第三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四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学习内容】【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方法1:找名代,定句读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然后考虑:有什么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办什么事情,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人称】第一人称:吾、我、予、自、余、予··谦称:寡人、臣、妾、朕、孤、仆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阁下、··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阁下指示代词:__________________。
无定指代词:_________________ 。
练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方法2:找动词和形容词,定句读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断句时,可以先找语句中的动词,确定作谓语的动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来断定语句的停顿。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谓语断句法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语文标准(修订版)》中规定: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本节课通过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在词作中寻找拍摄素材,即重点字词的解析;总结拍摄画面,即词作整体内容的概括;整个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过程中,力求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柳永笔下杭州的“好景”。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又能结合解说词,结合实例,实现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最后从导入及词作的总结中让学生知晓词作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
(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3)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二、教学准备查阅了语文高考真题,结合自身断句方法和学生学情对高考中的断句类题目进行了依据“断句是什么”“断句怎么考”“怎样断句”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并且自制课件,课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有课前导入的视频;具体授课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问题;练考题以及高考真题。
教学器材:PPT、翻页笔作品清楚叙述作者收集教育教学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器材准备等情况,反映出作者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处断句的不同点在哪里?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文言文断句教案、听评课、教学反思、学生感悟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正确断句.3.探索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教学方法:ppt展示、练讲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断句导入: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
总结,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一首好诗可以变成一首好词,或许意思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多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
(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书而读之。
1、重要名词断句法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与语法特点,对文段进行断句;2、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运用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3、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运用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学习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用具:PPT、导入:元代黄公绍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考察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进入讲解:尽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句子成分上,两者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在进行文言文断句之前,明了句子成分是十分重要的。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的定地状得字补”。
断句的基本原则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
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
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本纪》)。
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语气”有关(略讲--辅助知识):⑵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⑶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例如,“久之/荆柯未有行意”(《刺客列传》);再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屈原列传》)。
⑷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与语法特点,对文段进行断句;2、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运用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3、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运用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学习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用具:PPT、导入:元代黄公绍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考察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进入讲解:尽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句子成分上,两者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在进行文言文断句之前,明了句子成分是十分重要的。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的定地状得字补”。
断句的基本原则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
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
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本纪》)。
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语气”有关(略讲--辅助知识):⑵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⑶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例如,“久之/荆柯未有行意”(《刺客列传》);再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屈原列传》)。
⑷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⒉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良师秀才招生启事(ppt展示内容):古时,有位秀才贴了一张招生启事,在学费方面写成了“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人则分文不取。
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而富人来了就读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可见断句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一、分析考点(ppt展示内容)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句读,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因此断句题是高考的必考题。
二、(一)前提:同学们交流断句的习惯。
老师分析:同学们断句时常有的问题是边看边断,看完断完。
回头检查时又感觉有许多的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密相关的,断句的基础和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
(ppt展示后文)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1)文言文断句是高考的必考题。
学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只是没有理论指导。
(2)文言文阅读是学生的软肋,断句基本凭语感,技巧和方法积累不足,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效果分析
一、同行教师:
教学态度:认真备课、授课, 耐心辅导。
积极指导自学, 治学严谨。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严格要求, 关心学生, 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改进教学, 勇于创新。
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 深度和广度适当, 科学性强, 因材施教。
讲授熟练、准确, 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效果:较好地掌握课程教学要求, 并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
教学态度:老师对讲课内容和方法做了精心准备,对教学热忱, 教课时充满活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能认真解答,老师对每个同学都很友善、真诚关心学生。
教学内容:老师讲课深浅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
老师讲课内容量适合学生掌握。
教学方法:老师讲课能促进学生思维, 富有启发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发表不同观点。
教学效果:老师的教学使我对该学科的兴趣提高了;教学使我理解并掌握了该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使我的筛选概括信息能力提高。
教材分析
文言文断句是高考文言文考试中的题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见证之一。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断句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重点)
2.通过练习,能够给文言文段准确断句。
(难点)
断句技法总结:
断句宝典
•古文断句莫畏难,熟读精思是关键。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名词代词定主宾,重复词语要斩断。
•常用虚词是标志,句首句尾仔细辨。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排比对偶与反复,相同句式要点断。
6.察对话,定句读
7.标名(代)词,定句读
8.找虚词,定句读
9.辨句式,定句读
5.依修辞,定句读
A组: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万岁
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7.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练习:
B组
1.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耕柱子悟
2.(2014广东高考)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练一练
1、昔有医人自诩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
2、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然后在括号里写上一个成语来概括它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3、(2013北京高考卷)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
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志而已矣
高考链接:
1、(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题。
(3分)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2、(2015四川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限画8处)(4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3、.(2015北京高考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5分)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思路清晰,知识点讲解深入浅出,围绕着教学目标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但在对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欠缺,课堂有些沉闷。
课标分析
根据高考文言文考试标准,制定如下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归纳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重点)
2.通过练习,能够给文言文段准确断句。
(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和讨论,归纳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能够给文言文段准确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