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答 案
3、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 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 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 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 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 住人们的视线。
②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转绘到剖面图上做横轴。
为更加清楚地反映地形起伏状况,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用高程建立纵轴。高度间隔与原图等高距一致,最高数值比剖面线 经过地区最高海拔略大一些,最低数值略小一些。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③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 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 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 转绘到坐标图中。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 节省建设投资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工业区选址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 土壤)
聚落分布
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
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 平原地区)
C>A>D>B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 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B>D&g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答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PPT课件

下流,而B处 比C处低,往
高处引水较 困难。
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1页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选
4、确定引水路线:
线
线路尽可能短,
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1页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选
5、 农业生产布局
面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 、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 的方案。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1页
三、坡度的比较
判断坡度陡缓:
相
对
高
度
α
水平实际距离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1页
判断坡度陡缓:
例4、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D。
200 220
200 240
200 260
200 280
A
B
C
D
相
对
高
度
α
水平实际距离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1页
相对高度 tanα= 水平实地距离
相对高度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判断坡度陡缓:
例5、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B。
A
B
C
D
0 2千 米 1: 100000 0 5千 米 1: 500000
相
对
高
度
α
水平实际距离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1页
相对高度 tanα= 水平实地距离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精华版)课件PPT

2、地形图的解读
A、坡度的识别 B、地形的识别 C、高度的判读和计算
2021/3/10
6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 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 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b、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 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c.农业区: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 布局的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2021/3/10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2021/3/10
11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500米,<600米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此1)陡d 崖≤ H最最高高点-海拔H最范低围为< (n+1)d
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
密2集021/,3/10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4分)
37
②选“线”设计
a.公路、铁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沿着等高线走。利用有利的地
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 度和建设成本。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地下溶洞等。
点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再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
2021/3/10
23
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课件(共23张PPT)

B、引水线 选择在地势高由高处流向低处的部位,避开山脊等障 碍,尽量自流,同时力求线路短小,以减少工程量。
例: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 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 在L1、L2、L3、L4四条引水路 线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 L4 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 适宜的线路是 。试说明理 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由 。
D、观察哨所、疗养院
观察哨所地势较高、无地形(山峰、山脊、陡崖)阻挡观 察视线,视野较好 疗养院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阳坡、背 山面水(河湖海)、气候怡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E寺庙: 地势较低的山麓或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符合“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航空港: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易排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 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 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3、在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选点
A、确定坝址
库区
1位于河谷、山谷或口袋形洼地/小盆地 理由 1 位于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最窄处;
2 建坝工程量小,节省投资; (河谷、山谷地区最窄处或口袋形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
E
等高线 陡崖
240
D C A B
80 0 120
河流
500m
B、确定浴场、港口码头的位置:
(等高线和等深线稀疏)
浴场多选择在平坦开阔的海滨缓坡沙岸,水域下地形较平,水较浅; 码头选在岩岸深水港湾、避风、岸上平坦开阔,避开含沙量大的 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等深线密集、等高线稀疏的港湾)
A处为旅游度假区,该处有大面积沙滩,水浅,环境优美。
3水库蓄水量大。
5落差大,水能丰富
等高线的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 B 处。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C 处。
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 D 处。
5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MN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HI 。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F 处。
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如图二A 为山顶,图三B 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1.判断地形、地貌,如:平原,高原,丘陵,盆地,鞍部,山脊,山谷,悬崖等2.、判断坡的陡、缓3.、计算高差,估算某点高度,算悬崖高度,计算温差(n-1)×⊿h≤H<(n﹢1)×⊿h4、判断地势,及河流流向5、绘制等高线剖面图,视线障碍问题;①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基本方法:A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定出两个端点。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课件——第三讲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部位判读
部位 A B C D
E
地形
__山__顶_
山谷
_山__脊__ _陡__崖__
_鞍__部__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等高线向_高__处___凸出,谷线低于两侧 等高线向_低__处___凸出,脊线高于两侧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 ”符号表示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基本地形类型判读
105°E
30°N
盆地等高线
(1)在等高线图中,盆地有 何特征?图中盆地是我国的 哪个盆地?
②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H底,其公式为: H小-d<H底≤H小 (其中H小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为ΔH,其公式为:
(n-1)d≤ΔH<(n+1)d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4.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数值大小的判读
分别估算闭合曲线 C、D的海拔范围
)
图示
输油、输气管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
道
和建设成本
考向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例4】(2017·江苏地理)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 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判断气候 差异
气温差异 降水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 100 m 计算温度 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形判读
尤其针对数值少或等高线数量多 且复杂的情况,建议在所查看的 部分标识更多数值,并沿等高线 简单轻轻地覆盖涂画方便判断。
应用1: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地形部位、类型及描述特征
1.地形部位:
部位 地形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谷线低于两侧
2.等高线在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三大应用 (1)选点:水库、港口、航空港、宿营地 (2)选线:道路、引水路线、管道 (3)选面:农业、工业布局
综合考虑 地形类型、起伏、地貌、部位、地质、距离等
【积累】 各类建筑工程的区位条件(资料里有)
【2020·山东】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中国珠峰高程 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 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 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其中一个 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 鬼营地”。
含沙量≠输沙量
· 面积:大小←干支流长度、数量和疏密, 山脊线(分水岭) · 形状:树枝状、放射状、向心状、平行状、梳状… · 流向:自X向X,内流 / 外流 (终点是否入海) · 落差:大小、位置差异。 · 河道:长短、深浅、宽窄、直曲 ← 河流地貌形成。 · 河网密度:沿途支流、湖泊多少。
【地形&地质】 地表形态、地势地貌 地层结构、表面土质 相对高度、倾斜方向 山脉走向、岩层岩性
A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思维模型:洪涝灾害成因——来水(多、快)+去水(少、慢) A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对点训练
B C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0
1200
1100
1100 1200
崖顶海拔高度 崖底海拔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
1000
1200≤H顶<1300 1000<H底≤1100 100≤△H<300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示坡线
闭合曲
画在等
山 线,外
四周低, 高线外
峰 低内高,
中间高 侧,坡
到山麓 处,其 凸起的 连线叫 高耸部 山脊线,
两侧
分 也叫分
水线Βιβλιοθήκη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等高线
等高线
凸向高
山 谷
凸向高 处,中 间低于
山脊之 处,其 间低洼 连线叫
部分 山谷线,
两侧
也叫集
水线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陡崖
3.等高线地形图
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写出下 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峰/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E鞍部 F盆地
3.等高线地形图 ★★
地形
等高线特点
A山峰/顶 闭合,数值自外向内变大
B盆地
闭合,数值自外向内变小
C山脊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100 200 300
盆地
注意: 1.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四周数值大。 2.示坡线向内。
山脊: 凸低为高
注意:1.山脊线(等高线弯 曲处)。2.山脊线称为分水 线(分水岭)。
山谷: 凸高为低
注意:1.山谷线(等高线 弯曲处)。2.山谷线称为 集水线(水流)。
鞍部:两个山顶 之间的部分
陡崖
陡崖 等高线重合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的高度差。单位:米。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来的?
1.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__等__。 ②等__高__距__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_闭__合_曲线。
(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中完全呈现)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__崖__处 可重合。
E鞍部
两个山顶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F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区域
练习:
A山峰/顶、B山谷、C山脊、D陡崖、 E鞍部、F洼地/盆地
【归纳总结】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 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洼地/盆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 间低。
高线图
征
说明
鞍部是
相邻两 山谷线
鞍 部
相邻山 顶中间
处
个山顶 最高处, 之间, 相邻两 呈马鞍 山顶间
形 山脊线
最低处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多条等 陡 高线会 崖 合重叠
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
山脊 山谷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从A点往两侧海拔数 递减,则L为山脊 (“凸低为高”是山脊)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山顶
练习:请你把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 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 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 现什么?
练习:请你把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 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 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 现什么?
五种陆地地形/宏观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 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 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从A点往两侧海拔数 递增,则L为山谷 (“凸高为低”是山谷)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陡崖
山顶
山顶 等高线
闭合 中间高, 四周低。
山脊 凸低为
高 盆地
山谷 凸高为
低
鞍部 两个山 顶之间 的部分
陡崖 等高线
重合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例: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
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4.(1)D (2)② ②处沿等高线修建, 坡度小,工程量小。
(3)丁 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 (4)工程量小,蓄水量大; 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
知识导航: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陆地地形 3.五种海底地形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度判读、疏密判读、弯度判读) 5.等值线的应用: 6.其他:陡崖高度计算
2.等高线的判读规律: ①高度判读:等高线上的数字表示海拔高度, 数值越大海拔越 高 。
400 300 200 100
②疏密判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陡 ;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缓 。
(陡密、疏缓)
2.等高线的判读规律:
③弯度判读:凸高为低是 山谷 , 凸低为高是 山脊 。
注意: 1.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 小。 山顶:等高线闭合 2.山顶高度大于300,小于 ,中间高四周低 400。 3.示坡线向外。
湘教版高二地理 地球与地图 专题复习
编号24:等高线练习题
1.(1)丙 (2)D D处等高线最狭窄,容易施工。
2.③处建浴场;理由:位于港湾中,水域 较浅,沙滩宽阔。
④处建港口;理由:①位于港湾中,避风 条件较好;②等深线密集,水域深。
3.(1)自西北向东南流 AC 原因:A到C可利用地势的落差自流 输水。
坡的类型 (1)均匀坡: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所示。
凸坡
凹坡
练习:
××
×
练习:
答案:(1)A山顶 D陡崖 E山谷 G山脊 (2)低 高 (3) 1 200-1 300米 100米 300米 (4)B (5)3~4
符号▲
度向外
侧降低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示坡线
盆 地
闭合曲 线,外 高内低
画在等 四周高, 高线内 中间低 侧,坡
度向内
侧降低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地 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等 地形特
高线图
征
说明
等高线
等高线
从山顶 凸向低
山 脊
凸向低 处,中 间高于
课程标准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 高考考察的重要部分。其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见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等 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P8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海拔/绝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