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读取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熟练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3.熟练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特征。
四、教具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
2.计算器。
3.投影仪,电脑(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知识讲解
通过投影仪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详细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距、海拔高度、峰、坡、谷等。
3.知识运用
(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取和分析,给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图,并提出问题:这个区域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是高原?
(2)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并写出分析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及改正自己分析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4.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请学生分组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5.作业
请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与等高线地形图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防止学生玩手机等行为分散课堂注意力。
2.要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课设计授课人:安静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观点;(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出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利用自己身旁的事物(比方: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经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读图、自己着手制图、剖析地图,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觉科学知识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2、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署名笔、直尺教课方法:解说法、演示法、实践学习教课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检测1、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导入新课察看我们四周的山,有的高有的低,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怎样把高低起伏表此刻平面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三、解说新课学生以《学法大视线》 P18 课前预习一为基础,预习书籍第 24 页至 25 页。
(一)地面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
算一算: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 米,新疆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55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8844-( -155)= 8999米(二)等高线学生阅念书籍第25 页图 1.36 等高线表示图,思虑并回答:1、等高线:(1)观点:在地图上,把海拔同样的各点连结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读取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等高线地形图实例、白板、彩色粉笔、教案;2.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谈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2. 教师使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划分方法;3. 教师讲解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 教师发放每组一份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尝试读取地形特点;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地方地势比较陡峭?哪个地方地势相对平缓?”等;3.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彩色粉笔和白纸,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并标注不同的等高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并讲解他们的观察结果;2.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材中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进行观察和绘制,并写出自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2. 提醒学生注意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要求。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并进行解读和绘制;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地形的立体模型制作,以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总结等高线的特点;2.学会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4.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等高线的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2.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
五、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2.相关概念理解:海拔: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等高线地形图: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特点:①同线等高;②同图等距(全图的等高距须一致);③闭合,不相交,重叠为陡崖;④密陡疏缓;⑤凸低为脊,凸高为谷;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4.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甲、乙两图均有错误。
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①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读出数值,直接相减即可。
②非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n-1)d < H <(n+1)d,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两点相对高度。
③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地形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绘图、分析、判断等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与过程: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堂讨论。
问题为:“你们小时候去过哪些地方的山区?山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山区的地貌特征,并提出可能在地图上看到的地形线索。
(2)呈现:通过显示图片或模型图等形式展示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同时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询问:老师请学生依次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到了哪些线条?B. 你能看出这些线条的作用是什么吗?C. 你能猜测出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想法,并向全班展示。
(5)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给每组一副等高线地形图,要求:A. 在地形图上找出10个明显的等高线。
B. 标出其中两个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C. 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判断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征。
(6)展示:请学生把自己的地形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并比较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
(7)概念解释: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等高线的间隔、密集程度和形态特征等。
(8)操作训练: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等高线地形图,包括选择合适的间隔、观察地形线索、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9)总结:请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10)拓展:通过展示更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对不同地形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更独立的地形分析。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1)等高线地形图图片或模型图;(2)小组练习的等高线地形图;(3)学生的笔记和作业。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在等高线涂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等山地的基本形态。
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山脊与山谷的判断、鞍部的判断。
过程设计: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度和地形变化的地图。
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曲线,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形平缓。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分析和地形测量的重要工具。
2.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实地测量地面高度,然后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简单、高度变化不大的地区。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地面上某些物体的高度,然后计算出地面高度,再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高度变化大的地区。
(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地形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地面高度,再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非常复杂、高度变化极大的地区。
3.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分析地形的特征和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形高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度变化。
(2)地形坡度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计算出地形的坡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距离可以计算出地形的坡度。
(3)地形形态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的形态,通过等高线的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地形的形态特征。
(4)地形变化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的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特征。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讲授讲授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
2. 演示通过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在实地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测量和绘制,让学生亲身体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I 、高考目标要求一、高考考纲内容: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三、高考命题趋势: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II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III 、知识结构: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2.等高线的特点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 (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 “口袋形 ”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 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 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 进行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 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 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IV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V 、课堂教学:[导入模块] 发下练习卷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中哪些是学过的内容,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内容,答案是什么),独自或合作完成下面练习,分小组由小组长归纳结果交给老师。
[练习]1.甲乙相比较(2006 年江西)A.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C.两图的比例尺相同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图判读方法山峰山丘四周低中间闭合曲线外低内高③盆地洼地四周高闭合中间低外高曲线内低外高④B.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2.看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判断A.等高线一般不相交B.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C.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总指向低处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陡坡,密集的地方是缓坡3.(2004 年泰安市)下面四幅图中,按A 在的方向排序,正确的说法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C.东南、正西、西南、东北300m)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哪个答案是错200m m200m00m4.图中B 点的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于A 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探究合作点] 让学生完成五道混合型练习题,总结哪些是学过的内容,哪些是没有学习的。
对于没学过的内容,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推测出结果来。
主要目的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老师小结点] :老师统计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判别与对新知识推测的结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与讲授:(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不平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教师出示一幅有等高线的地图,自答“那其中的方法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 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 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山头 :曲线内高外低 ,示坡线向外 (2)山脊与山谷 洼地 :曲线内低外高 ,示坡线向内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 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4)悬崖(1)山头与洼地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巩固模块][练习]1.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地形,A 地为;C 为线;D 为线;E 地为读上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2~3 题2.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3.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①② B .③④C.①③ D .②④4.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最可能为咸水湖的是()5.读下图,图中断崖顶部E 点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59 米B. 99 米C. 199米D. 259米[ 合作学习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五道巩固性的练习题,由小组长归纳哪些内容比较难,需要教师进行专门的评讲。
以此,进行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再巩固。
[ 老师评讲点]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选择地评讲,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再深入、再巩固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n-1)×等高距≤ h< (n+1)×等高距[拓展模块][ 学生记忆点] 让全体学生边阅读边快速记忆等高线图的运用原理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1)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2)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建港口、海滨浴场: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 合作学习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完成五道拓展练习,掌握等高线图运用的方法。
并收集各小组的练习情况。
[练习]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A.①<③B. ①<②C.①>② D.③ =④2.分别沿着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3.若要修建一座水库, 坝址最适宜选在( )A . DB .C C .FD .H4.下列土地利用方式最不合理的是 ()A 、B 处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 、F 处是耕地C 、G 处植树造林D 、D 处不适宜建造居民点5.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正确答案( )A .公路线选 EF ,路线短,造价最低B .公路线选 EHF ,路线长,但坡度平缓 ,,利于车辆行驶 C .公路线选 EF ,路线虽短,建筑难度大D .公路线选 EHF ,路线虽长,但造价相对较低[ 老师评讲点 ]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选择地评讲。
[总结新课 ][ 老师小结点 ] 1)等高线的特性 2)等高线的特征和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情感教学点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甚至未来能够成为一名优异的建筑 工程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顶 ③山顶 ④鞍部 2.下面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B. 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A .a 图B .b 图C .c 图D .d( 07江苏)图 2 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 ”,途中虚线表示山 脊线或溪流。
读图回答 3~4 题:3.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4.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滑坡B .地震C .泥石流5.河流 ab 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东北向西南D. 自西南向东北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 丙坡种植果树C. 乙坡植树种草D. 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7.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
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 ( 单项选择 ) 。
A. 苹果B. 菠萝 C .椰子 D. 柑橘(2) 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应 选择 ( ②或③ ) 线,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