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汽车概论-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汽车概论-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木炭汽车试制成功。留法归来在开封铁路工作的汤仲明,
1928年他自费购买了废旧汽车汽缸、水箱等物,租借工务段附近农 民的一间破草房开始了艰苦的木炭汽车研制工作。在1931年终于试 制成功木炭汽车。1935年,汤仲明在上海创办生产木炭汽车公司。 木炭汽车时速可达26公里/小时,每公里消耗木炭0.5公斤,加炭一 次可以行驶4小时。在车头侧面装有特制的炉子,象烧开水锅炉, 还带个手摇鼓风机,在火力不足鼓风,只有烧足蒸汽才能开动。木 炭汽车因为燃料易得,原理简单,造价低廉,被广泛使用。
东风CA71型轿车
●东风CA71型轿车。这辆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流线型的车体,
银灰色的车顶,降红色的车身。镀铬的保险杠在阳光下翊翊生辉。 车的设计突出了民族特点,车里的内饰全部用的是我国名贵的织锦, 里边还装上了冷热风。汽车的尾灯采用了宫灯的造型,车头上的标 徽是一条昂首腾越的小银龙。车的发动机是四缸的,最高时速可达 128公里,百公里耗油9到10升。
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
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这一阶段中国只建一些小型的汽车配
件厂、修理厂和改装厂,曾多次想发展汽车工业,但由于帝国主义 的侵略,均没能成为现实。
二、汽车工业创建成长阶段(1953-1981)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
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同年7月15日,在长春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 制造厂建设奠基典礼。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建设者们的欢 呼声和锣鼓声震醒了这片黑土荒原。
制造汽车尝试
●木炭汽车抗战立功。1937年抗战爆发,由于石油奇缺,汽车
改装为木炭汽车。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繁重的运输任务,为保障战 时的公路交通运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由于美国的 “禁运” 汽油供应短缺,广州等一些城市公共汽车改燃木炭,有 的城市一直延续到60年代,有了大庆油田,才逐渐为汽油车所取代。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下面是较为详
细的历程:
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萌芽,主要是
由私人企业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和拖拉机等生产。

2. 改革开放(1978-199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
国政府开始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和开展国际并购,加快了中
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化改革(1992-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
鼓励汽车企业开展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大型豪华轿车和高档车型等领域扩展。

4. 泡沫破灭(2008-2012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
车工业陷入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许多汽车企业面临倒闭和裁员的风险。

5. 新能源汽车崛起(2012-至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
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中国许多汽车企业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的投资和生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汽
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为主,开始了汽车制造的尝试。

1956年,中国生产了第一辆名为“解放牌”(Jiefang)的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

然而,受制于技术和资源限制,产量较低。

2. 自主研发起步(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汽车技术。

1984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朝着自主研发方向迈进。

3. 合资合作时期(90年代至今):在9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一些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在中国投资建厂,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 自主品牌崛起(2000年代至今):2000年代,中国开始重点发展自主品牌。

一些国内企业如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开始在自主品牌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5. 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2010年代至今):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上。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市场。

同时,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合资合作、自主品牌崛起,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恢复。
1948年,国民党政府失败前夕 ,计划将上海的汽车制造厂迁 往*,但最终未能实现。
02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汽车发展
解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载货汽车和客车。
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 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 成产业集群,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06
中国汽车品牌和车型的发展历 程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要点一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
要点二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汽车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 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主要有红旗、上海牌等本 土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 快速发展,一大批本土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
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短缺和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途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购车补贴等。
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包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等。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趋势
“走出去”战略
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为中国 汽车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10年发展史

中国汽车10年发展史

中国汽车10年发展史近10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时间段内,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以下是中国汽车行业近10年的发展史。

2009年至2011年:产销量稳步增长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促进了汽车市场的繁荣。

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012年至2014年:新能源汽车崛起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迅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

2015年至2016年:智能汽车兴起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智能化的时代。

各大汽车企业相继推出了智能汽车产品,引领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智能互联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7年至2018年:出行服务创新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开始涌现出一批出行服务平台。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这些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共享汽车、网约车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创新和升级。

2019年至2020年:智能电动化成主流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汽车行业进一步加大了对智能电动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智能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推动了汽车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2021年至2022年:绿色可持续发展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汽车行业进一步加大了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环保和节能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关键词,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推出了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新产品。

我国汽车发展史

我国汽车发展史

我国汽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下面从历史背景、主要阶段和代表车型三个方面介绍我国汽车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马车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就有成熟的马车制造技术。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汽车工业在我国长期被外国公司所垄断。

二、主要阶段1. 初创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意识到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并在一些城市进行了一些小规模试验。

一些本土品牌开始推出自主车型,如“东风”和“一汽”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策引导和试点推广。

2. 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内汽车企业开始与外资合作,引进技术和资金,并推出了一些中低端车型。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汽车消费和生产。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

3. 转型升级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开始快速增长。

国内汽车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力度,推出高端车型和技术创新。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汽车产业的监管和管理,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

三、代表车型1. 红旗CA7460: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轿车,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象征之一。

它是在一汽集团生产的,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品质。

2. 吉利帝豪:这是我国自主品牌中的一款代表性车型,以其高性价比和良好口碑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 五菱宏光:这是我国微型面包车市场的领军车型之一,以其高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受到广大农村市场的青睐。

总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56年我国生 产的第一 辆 汽车下线,毛 泽东又亲自为 其命名——解 放
中国第一部轿车
(东风)牌轿车
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第一辆(红旗)轿车
添加文本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 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的轿车, 而且这一响亮的980 年)
3,全面发展阶段 (1981~2003年)
1、创建阶段 (1953~1965年)
1953年第一汽车 制造厂破土动工,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
1956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 成功(东风)牌轿车, 送往北京向党的人大献礼, 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
60-70年代遗憾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 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 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中国汽车发展史
px24
目录
一、旧中国的汽车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三、现代中国的汽车
一、旧中国的汽车
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 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 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 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 出现汽车。
第一辆车
袁世凯送给慈禧 的奔驰第二代汽车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1、创建阶段 (1953~1965年)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 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
关于红旗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 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 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 乘坐十分舒适, 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赞, 一亮相就受到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 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 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年7月,一汽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 引进轻型发动机协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 仪式。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 导班子。第一辆北京BJ2021型汽车驶下生产 线。中美合资生产的切诺基汽车投产。 1986年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 大发公司夏利轿车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天津签 字。 1986年9月,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 公司投产。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机 器工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 的汽车工业。 1950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 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 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 为副主任。 1951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 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工业筹备组 改为汽车工业管理局,任命张 逢时为局长,江泽民为副局长。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 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 年内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中国汽车发展三部曲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 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因为在当时 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 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的建立 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 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一汽相 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 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 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1958年 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 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 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 “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 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 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 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 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纪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4月11日,第 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 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月15日,由北 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W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 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 (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 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 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 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 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 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销 售增幅仅为3.5%。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的车 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主品牌 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 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不 到两年。 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风云正式上市,较高的性价比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另一款 车系奇瑞QQ,以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奇瑞QQ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成 为国内两厢车的老大。2005奇瑞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轿车出口第一。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 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2003年初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 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 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 两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 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车 生产基地。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条汽车高速试验 跑道在海南汽车试验站建成。 1987年11月,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 司(集团)成立。 1988年9月27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 总公司和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关于重型汽车 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北京签字。 1988年10月,国内最长(871米)、采用 计算机控制、日产能力200辆的轿车总装线在 上海大众公司落成。 1989年6月,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 型汽车在济汽总厂下线。 1989年8月,一汽新建家车装配线组装出 首批奥迪轿车。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 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 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 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 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 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 “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 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 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 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 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 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 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1997年5月31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部 建成。 1997年8月18—19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 工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5万辆轿车 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1998年3月25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为1998款新车——上海桑塔纳2000GSi(时代 超人)轿车举行新车上市仪式。 1998年4月28日,广州和日本本田签署合 资合同。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 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资50% 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998年9月27日,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所属 9个汽车零部件专业厂和9个汽车零部件合资 厂组成的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1998年11月10日,举世瞩 目的民族品牌高档轿车— —全新大红旗轿车在一汽 隆重亮相。 1998年11月28日,天 津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50 万辆夏利轿车下线。

1998年12月17日,上海通 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首 辆别克新世纪轿车在浦东 金桥新落成的工厂顺利下 线。 1999年1月,北京市 在全国率先对新车实施严 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汽车尾 气排放法规。 1999年3月26日,广 州本田99款雅阁2.3VTi 轿车正式投入生产。 1999年9月6日,一汽 大众公司引进开发的奥迪 A6高级轿车开始生产。
中国汽车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 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 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 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 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 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 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九十年代)






1995年5月18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和集团总 公司成立。北汽集团共有172家成员单位,其 中35家组成集团总公司。 1995年5月26日,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撞 试验成功。该试验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委托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黄世霖教授主持进 行的。 1995年6月1日,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合 资建设的15万辆轿车工程部分厂开始批量生 产,第一辆都市高尔夫轿车驶下生产线。 1995年9月1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和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1996年5月11日,中德合资的联合汽车电 子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开业和开工 奠基庆典。该项目总投资达达26.68亿元,是 我国目前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以生产发动 机控制系统为主的合资企业。 1996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 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 见》的通知。 1997年3月25日,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车 有限公司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合 同和章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