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忆读书》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朦胧B.繁琐C.某年D.自做多情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A.一.知半解(少、一点。
)B.不能自已.(控制。
)C.人情世故.(经验、道理。
)D.无聊.(聊天。
)3.交流平台。
当我们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课外书时,应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读的课外书?( ) A.读与所学课文有关的书籍。
B.读与所学课文类别相同的书籍。
C.读同一作者写的其他书籍。
D.读同一体裁的书籍。
E.碰到什么读什么。
F.别人推荐什么就读什么。
4.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②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③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④在这些书中,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⑤走进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
⑥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A.③②⑤①④⑥B.②③⑤①⑥④C.⑤①④⑥③②D.①⑤②③⑥④5.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问津.()A.唾液B.汗C.润泽D.渡口二、填空题6.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刊(_______)津(________)此(________)到(_______)律(________)些(________)耻(_______)诵(________)篇(________)职(_______)涌(________)遍(________)8.照样子写词语栩栩如生(AABC)(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读《忆读书》选段,完成训练。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 忆读书 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忆读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句中的“余”指的是()A.李白B.苏轼C.孔子D.朱熹2.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兴.奋兴.盛B.卷.走试卷.C.勉强.强.壮D.新鲜.鲜.艳3.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既是本文的总结,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三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如何读书强调“多”和“好”两个字,有量有质,言简意赅。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读书,人就无法生活。
4.“箧”字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意思有关?()A.夹B.框C.竹D.人5.“囿”字的意思最可能与()有关。
A.有无B.园林(有围墙)C.重复D.忧郁二、填空题6.查字典,填空。
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停”应先查(___)部,再查(___)画。
“停”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止住,中止不动;②停留。
“停止”中的“停”应取第(___)种解释。
7.填空题。
(1)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了满满的收获《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的母爱和父爱;《忆读书》让我懂得了“读书好,__________读好书”的道理;我们要像__________那样满腔热忱地热爱着祖国,做一个搭石般__________的人。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_________,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的作者是__________。
(4)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5)关于读书,《论语》强调“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曾国藩则主张“第一要__________,第二要__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__。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 忆读书》课课练(附答案)

26忆读书第一课时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贾.府(jiǎ)呻.吟(shēn)水浒.传(hǔ)B.消遣.(qián)书刊.(kān)荡寇.志(kòu)C.烦琐.(suǒ)凯.旋(kǎi)天罗地煞.(shà)二、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分久()()合久()()()知()解()()如生()()有味索然()()总而()()自作()()风()雪()真()实()心()神()无病()()1.以上词语中“”和“”意思相反。
2.“”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
3.“”指读书理解得不够透彻。
三、修改病句。
1.《三国演义》对我十分感兴趣。
2.书看多了,我也会比较、挑选。
3.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读了起来,果然越看越明白。
第二课时一、作者列举了读哪些书的例子?()(多选)A.《三国演义》B.《白蛇传》C.《水浒传》D.《红楼梦》E.《封神榜》F.《荡寇志》二、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不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三、你怎样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B二、必合必分一半栩栩津津无味言之多情花月情感动移而呻1.津津有味索然无味2.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3.一知半解三、1. 我对《三国演义》十分感兴趣。
2.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3. 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第二课时一、ACDEF二、作者喜欢读“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不喜欢读“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
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尽量多读一些书;要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
考试小提示十年寒窗十年苦,大巧若拙勤为路。
端正心态自认真,金榜提名若浮云。
祝所有同学从容应试,冷静思考,会做的题一题不错。
夺得理想名次,前程一片辉煌。
加油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忆读书》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2.“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七十千米每小时”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转折;D.表示意思递进。
选择(四字词语运用)。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诡计多端。
B.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处心积虑。
C.阳春三月,我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游。
D.做事情要畏首畏尾的,这样才能把握好时机。
4.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_______),我能将它改成_____________。
A.贫穷的杰克与母亲相依为命。
B.他很高傲,对身边的人总是爱理不理的。
C.当初买房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了。
D.荒漠由于缺水一毛不拔。
5.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既是本文的总结,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三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如何读书强调“多”和“好”两个字,有量有质,言简意赅。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读书,人就无法生活。
二、填空题6.读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yīng xióng wú xiàn shù shuō jīn jīn yǒu w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fǎng wèn yì zhī bàn ji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ū kān fán suǒ shēn yín zhì pǔ zhēn qíng shí gǎ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成语(1)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花雪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有滋味,有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好像失去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品读课文佳句,完成练习。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课课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同步练习训练册一、书写1.拼一拼,写一写。
(1)表弟的mǒu piān 文章在qīkān 上发表了,jiùjiu jīnjīn yǒu wèi 地读了好几遍。
(2)爸爸不断chén sh ù着一个问题:怎样用yǒu xiàn的时间处理好工作之余的suǒsh ì呢?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贾.府(jiǎ)呻.吟(shēn)水浒.传(hǔ)B.消遣.(qián)书刊.(kān)荡寇.志(kòu)C.烦琐.(suǒ)凯.旋(kǎi)天罗地煞.(shà)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斩段哭哭啼啼B.幸酸一知半解C.烦琐心动神移D.刑物兴亡盛哀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本文是冰心奶奶以回忆的形式叙述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
B.通过描写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书籍的感受,我们了解到冰心奶奶读书非常投入,同时有自己的感悟。
C.本文的中心句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D.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议”为主,告诉读者应该多读好书。
三、填空题5.形近字组词。
限(______)衰(______)律(______)琐(______)银(______)哀(______)津(______)锁(______)6.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1)补全词语。
分久________ 合久________ ________知________解________如生________有味索然________总而________ 自作________ 风________雪________真________实________ 心________神________ 无病________(2)以上词语中“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相反。
(3)“________”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忆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忆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来说之,统来说之,我这个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很多书刊,知道了很多事情,也理解了很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6 忆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26忆读书字词积累练一、读拼音,写词语。
1.现代人很少能把jīn jīn yǒu wèi()地阅读shū kān()上的篇章作为自己唯一的消遣。
2.《红楼梦》以贾府的日常suǒ shì()为中心,记录了贾家的xīng shuāi()故事,读起来总会使人产生wú xiàn()的思考。
二、给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chuán zhuàn】大家正在传.( )看这位作家写的自传.( )。
2.【juǎn juàn】丁小闹把自己的试卷.( )卷.( )起来,放进了书桌里。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一( )半( ) ②()( )盛衰③栩栩( )( )④索然( )( ) ⑤( )动( )移⑥不能( )( )1.写出两个与词语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由于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对这个问题________。
(选词填空,填序号)语句应用练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奶奶认为好书的标准是( )①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②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和无病而呻的文字。
③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A.①②B.①③C.②③2.起初《红楼梦》对我的兴趣并不大。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章感悟练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30分)1.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牧________ 收________哀________ 蓑________棹________ 掉________醉________ 碎________2. (2分) (2020六上·三明期末) 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善哉乎鼓琴能歌善舞B . 所宝以百数不计其数C . 路转溪桥忽见各抒己见D . 日暮客愁新离愁别绪3. (8分)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障碍麻雀荆棘得意扬扬B . 鸡冠熟悉附属聚睛会神C . 收缩脑怒瞬间温柔和善D . 攀援慢游尝试垂头丧气4.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 . 《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 . “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á)弄机杼。
”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 .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
5. (4分)汤姆与________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________把________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________。
6. (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天星星月儿船弯弯的________ 小小的________ 蓝蓝的________ 闪闪的________第一行的词很美,我还能写出和它们相似的词:________的、________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7. (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做练习。
列那狐偷羊腿其实列那狐没走远,而是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挨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新声如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一课一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笸.箩()消遣.()天罡.()寻觅.()堆砌.()
悬.念()津.津有味()索.然无味()朦胧
..()()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成语
(1)索然无味:
(2)风花雪月:
(3)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4)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5)好像失去了什么:
3.文学常识
(1)《忆读书》的作者是,原名,她的代表诗集是《》、《》,通讯集是《》。
(2)《三国演义》是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朝代)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的。
这两部小说与(朝代)写的《》和(朝代)写的《》并称“四大名著”。
(3)《聊斋志异》是小说集,是代著。
(4)《茶花女遗事》现在翻译为《》,是(国别)著。
(5)默写出《满江红》中你最喜欢的一句:。
4.作者回忆了她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感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忆读书》中作者谈到“读书好”,请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读书“好”在哪里?
6.对于好书,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结合课文,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
7.课内语段阅读
①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
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
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②《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
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
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
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④我自一九八六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
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
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
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⑤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⑥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①段文末加点的“这”和第③段文末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同是读《红楼梦》,作者在十二三岁和中年时,对书的理解有何不同?为什么会
有这
种变化呢?
第④段中,怎么理解“‘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一句中的“消遣”一词?
第④段中,作者分别从、这两类作品来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而第⑤段总结要“读好书”要牢牢抓住个字。
第⑦段在文中起到何作用?
答案
4.①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②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作文的帮助③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④回忆少时能
背《满江红》并酷爱古典诗词⑤由读《茶花女遗事》进而对外国小说产生兴趣⑥
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⑦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从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作品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
的经验。
5.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种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③读书能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6.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7.买林译小说来看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十二三岁时,对《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中年以后,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
把辛酸泪”的滋味。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红楼梦》本身含义深刻,不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中所包含的内容理解增强了,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增强。
消遣指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用这个词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比”点明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