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人人都有心理创伤——从弗洛伊德到认知神经科学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两位心理学巨匠对心理创伤的理解。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御机制和梦的理论,对心理创伤的形成和治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而荣格,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先驱,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对心理创伤的诠释,为理解个体心理与社会文化背景的互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两位心理学家的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创伤的本质、成因及其对个人心理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探讨他们对心理创伤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最后对两者的观点进行比较和整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心理创伤的框架。

二、弗洛伊德对心理创伤的理解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对心理创伤的理解深刻且独到。

他坚信心理创伤不仅仅是外在事件造成的身体伤害,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心理体验。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创伤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这些经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在个体的无意识之中,但却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心理创伤与“防御机制”紧密相连。

当个体遭遇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或冲突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会无意识地采用各种防御机制,如否认、投射、升华等。

这些防御机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帮助个体逃避痛苦,但长期而言,它们可能会阻碍个体对创伤的真实感受和认识,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弗洛伊德还特别强调了性心理发展在心理创伤形成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在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遭遇到不良的刺激或压抑,就可能导致心理创伤的产生。

这些创伤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性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心理创伤的治疗关键在于“回忆”和“宣泄”。

通过引导个体回忆并表达那些被压抑的创伤记忆,可以帮助他们重新面对并处理这些创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治疗方法,如自由联想、梦境分析等,都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第一讲 人人都有心理创伤——从弗洛伊德到认知神经科学

第一讲 人人都有心理创伤——从弗洛伊德到认知神经科学

COPYRIGHT 徐凯文
随着时间症状发生率
100% 80% 60% 40% 20% 0% 13天 35天 94天 6-8周 15年 65% 47% 12.50% 94% 73%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熟人暴力
• • • • • • • 身体、视觉、言语或性。 大多数是男性侵犯女性。 9-13%夫妻间存在严重攻击行为。 28%的女性报告至少一次被身体攻击。15%报告性侵犯。 22%的女性,7%的男性被熟人攻击。 在被身体攻击的女性中,45%被性侵犯。 寻求庇护的女性,婚内强奸占59%。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折磨torture
• 特赦国际(2002)估计111个国家认可或默许折磨。 • 主要心理症状
– – – – – – – – – 焦虑障碍 自我憎恨 性困难(障碍) 自杀 PTSD 抑郁 内疚 睡眠障碍 心身症状
COPYRIGHT 徐凯文
卖淫与性交易 Prostitution and sex-trafficking
– – – – – – – PTSD 广泛性焦虑 抑郁 分离 吸毒 躯体化 恐惧症(驾驶恐惧)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暴露于创伤的急救人员
• 急诊科医护人员、消防队员、危机干预者、执法 者等。 • 替代创伤。 • 主要心理症状
– – – – – – ACD PTSD 休克 抑郁 分离 无助感
• 家族内代代传承的创伤 • 国家,民族创伤 • 伤害者,施虐者无法理解受害者的痛苦
COPYRIGHT 徐凯文
强奸与性侵犯
• • • • 美国女性被强奸的比例14-20%。 在所有强奸案中,5-10%的受害者是男性。 美国男性被强奸的比例2-4%。 主要心理症状

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理论研究

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理论研究

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理论研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并提出了众多关于心理疾病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个体心理结构和心理冲突的影响的,他深入研究的心理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等。

首先,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类心理结构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类原始的欲望和潜意识的所在,自我是个体的现实意识和适应行为的能力,超我则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内化。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的心理结构,不同部分的冲突和平衡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对于心理疾病的产生,弗洛伊德提出了童年经验和心理冲突的概念。

他强调了童年时期的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母爱和父爱的影响。

童年时期的创伤和冲突可能会导致个体在心理发展中出现问题,进而产生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在实际治疗实践中,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疗法,认为通过解剖患者的潜意识,揭示其心理冲突和防御机制,可以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通过自由联想、解梦和分析抗拒等技术,精神分析师帮助患者认识和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

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理论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许多学者对心理疾病的研究。

同时,弗洛伊德也被一些学者批评,认为他的理论过于主观和片面,忽视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心理疾病的影响。

然而,无论是支持还是批评,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理论都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个体心理结构和心理冲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他的思想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继续探索和发展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疾病的本质,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整理笔记)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更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是莱布尼茨、赫尔巴特的心理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反理性哲学与精神病医学临床实验相结合的产物。

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无意识和本能的来源:(一)无意识的来源1.莱布尼茨。

德国心理学奠基人、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客观存在的、能活动(即有意识)的实体,是由单子组成的,单子是一切实体的元素,类似于知觉。

单子不生、不灭、不变,依其本性的规律不加外力而永行不息。

它们间的和谐,预先存在于单子的法则之内,单子的发展是一种明了化的过程,即一些不明了的知觉逐渐向明了的知觉发展,所以实体表现出活动的等差,也就是意识的等差。

低级的为微觉,微觉是无意识的,如一滴水的知觉,是无意识的知觉,知觉继续发展为意识的实现,便成了统觉。

2.赫尔巴特。

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认为心理学就是观念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他从联想主义观点以及力学的引力和斥力的原理出发,认为观念不仅相互吸引,而且互相排斥,观点联结的方式是融合和复合。

此外,他在莱布尼兹的微觉统觉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识阈”与“统觉团”的概念。

认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意识阈”这道门槛。

而任何观念要想进入意识内部,必须与意识内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而降入无意识内,意识阈随着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转化而变化。

不同的是莱布尼茨关于无意识的观念倾向于纯粹的描述,认为有些观念为人“意识到”,有些观念不被人意识到,即为无意识;而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一个叫做无意识的心理区域。

(二)本能的来源如果说,意识和无疑是属于心理形态的问题,那么,本能则属于心理动力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一种或多种生理本能所驱动,通过某种行为方式降低生理张力。

最基本的本能是自我本能与性本能。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期,心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过程,以揭示心理学学科的演进和重要里程碑。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起源在古代希腊哲学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探索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本质。

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灵和心智的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内在思维过程,柏拉图则认为思想由超越世俗的形式构成,而亚里士多德则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关于知觉和学习的理论。

19世纪初期的实验心理学:希尔和维尔特海默到了19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逐渐进入实验阶段。

威廉·詹姆斯与其他实验心理学家一起创建了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对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等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

在20世纪初,进一步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被引入到德国。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科学家使用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器官和感觉知觉的原理。

这段时间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家,如明斯基和居里夫人。

心理分析学:弗洛伊德和荣格20世纪初,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建了心理分析学,该学派强调潜意识和个人的内心冲突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卡尔·荣格是另一位对心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分析心理学思想,强调个体的集体无意识以及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兴起。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心理过程的结果。

约翰·华生和B·F·斯金纳是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心理学界出现了一股认知革命的浪潮。

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心理健康的有一定的帮助,那么这种理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为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撰,而必然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如此。

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在经济上,已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尤其是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人们的生活极其悲惨。

在政治上,奥地利人民受资产阶级压迫日益严重,广大人民民不聊生。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

在文化上,奥地利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厉,尤其是两性关系禁锢更深,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心的紧张与冲突,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反映这一社会情况,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精神病历来被认为是中邪、巫术或魔鬼附身,人们常采取惩罚与隔离等非人道手段来对待精神失常的人。

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科学研究精神病铺平了道路。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在早期的理论中,他将人的心理生活分为两个层次,即潜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又可再分为两个不同的水平,即潜意识本身和前意识。

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和意识内容。

弗洛伊德则认为,精神分析主要应该研究潜意识内容。

潜意识包括所有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驱力、冲动或本能。

它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或生理驱力,它是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又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实质所在;它既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和研究对整个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弗洛伊德的个人生平和他的心理理论为主要内容,深入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

第一部分弗洛伊德的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位医生和心理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犹太裔衣商,而弗洛伊德则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

他曾在巴黎学习神经病学,随后回到维也纳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

在医疗实践中,弗洛伊德逐渐对神经症的治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研究潜意识的力量。

他相信人类的心理问题源自于潜意识层面的冲突和压抑,于是他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并成立了维也纳精神病学会。

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遭到了当时主流医学界的质疑和批评。

他的观点被认为过于激进且缺乏科学依据。

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了自己的理论,继续推动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

第二部分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潜意识的概念上。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弗洛伊德理论:1.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基本的本能和欲望,自我是个体意识和现实的中介,超我则是道德和道德标准的内化。

2. 冲动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冲动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驱使着个体的行为和欲望。

他将冲动分为生命冲动(Eros)和死亡冲动(Thanatos),并探讨了它们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3.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是人类心理矛盾和欲望的表达方式。

他提出了解析梦境的方法,通过分析梦中符号和象征来理解个体的潜意识冲突。

第三部分弗洛伊德的影响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他的贡献却无可否认。

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不仅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其他学科如文学、艺术和哲学产生了启示。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引言: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心理结构,以及他对个人发展和心理问题的观点。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1.无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组成的。

意识是我们能够感知和思考的部分,而无意识是我们意识之外的信息和冲动,潜意识则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但又存在于心智中的内容。

2.精神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到冲动和欲望的驱动。

他提出了生命本能(Eros)和死亡冲动(Thanatos)的概念,认为这两种内在驱动力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性心理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性心理发展特征。

他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和生殖器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个体对性的需求和冲动有关。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1.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结构的概念,将人的心智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是最底层的部分,代表着个体的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中间层,代表着个体的现实感知和理性;超我是最高层,代表着个体内化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2.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个体应对焦虑和冲突的心理策略。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和退行等,这些机制帮助个体保持心理平衡。

三、弗洛伊德对个人发展的观点1.童年经验的影响:弗洛伊德强调童年经验对个人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他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冲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性格结构与个人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性格结构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三个部分:爱力、实力和决策力。

四、弗洛伊德对心理问题的观点1.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通过对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探索,人们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
• • • • • • • • • 天灾 地震、海啸、飓风 火山喷发、泥石流 水灾、疫病流行 人祸 战争、被追杀、被绑架 目睹他人死亡、被折磨 被强奸、失去人身自由 家庭暴力、虐待儿童 • • • • • • • • • • • 技术伤害 火灾 化学泄漏 空难 矿难 历史创伤 文化大革命 中日关系创伤 依恋创伤 留守儿童 早期寄养经历
– (1)儿童期创伤的效应会持续到成年期, – (2)更近期的性和躯体攻击的效应, – (3)儿童期创伤和成人攻击的额外效应(例如,对儿童期和成人 后受害经历的闪回), – (4)儿童期创伤和成人攻击行为之间互动进而恶化,诸如特别严 重,退行,解离,或对成人创伤的自我伤害性反应等。
创伤的严重程度
• 存在量效关系
定义
• 创伤性事件,导致死亡或者严重损害,或者威胁人的生命 和躯体安全,或者是个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绪的事件。 • 危机事件后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 应激障碍(PTSD),短暂精神病性障碍,自杀,适应障碍 等心理障碍。
COPYRIGHT 徐凯文
创伤事件的种类
• 自然灾害:
– 地震,水灾,火灾,飓风,雪崩,火山爆发
• 人为创伤
– 人际暴力,战争暴力,犯罪暴力,恐怖袭击。
COPYRIGHT 徐凯文
北川县城
COPYRIGHT 徐凯文
灾难
• 分类
– 自然灾难 – 技术或人为灾难
• 在普通人群中,13%-30%的儿童和成人至少经历 了一次显著的灾难(Briere & Elliott,1999) 。 • 主要心理症状
• 仅2000年,就有879,000儿童因为虐待或忽视被儿 童保护所收留,1200被杀(美国卫生部,2002)。 • 25-35%女性,10-20%的男性在儿童期被性虐待过。 • 10%-20%女性或男性被躯体虐待过。 • 35%-70%有心理问题的女性报告有童年性虐待史。 • 有被虐待史的人,存在
心理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 男性:5-6% • 女性:10-14% ——Rachel Yehuda,2002 • 儿童多于成人(性、情感、躯体虐待) • 低智商、社会阶层低下者多于普通人群
是谁忽悠了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又忽悠了谁?
——创伤记忆研究的历史
神经症的病因:性虐待理论
• 性虐待理论
• 理论要点
COPYRIGHT 徐凯文
服刑人员和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比较
类型 样本数 情感虐待 躯体虐待 性虐待 情感忽视 躯体忽视 大学生 145 4.10% 4.80% 13.80% 10.50% 21.70%
COPYRIGHT 徐凯文
服刑人员 2630 11.40% 14.20% 47.10% 23.40% 39.10%
人人都有心理创伤
—从弗洛伊德到认知神经科学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徐凯文
Adolf Hitler
Adolf Hitler(20 April 1889 – 30 April 1945)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 对越南老兵的双生子研究(J.Goldberg et al,1990).
• 人为的、重复的、不可测的、多重的,被性虐待狂/恶意 伤害,在儿童期发生,被照料者实施,更严重。
COPYRIGHT 徐凯文
创伤性事件
自然灾害、人际争斗、严重外伤、目睹他人死亡 或本人被折磨、以及恐怖、暴力或其它犯罪行为的受 害者。 ICD-10,标准A 当事人亲身经历或目睹或面对某一事件或一些事件 ,包括死亡或死亡威胁或严重的损伤,或可能危及自 身的或他人的生理完整性。 DSM-IV 309.81
• • • • 与贫穷、社会剥夺以及先前被伤害有关。 在妓女中,童年性虐待发生率50%-90%。 40-80%可能性被强奸。 PTSD患病率68%。
COPYRIGHT 徐凯文
威胁生命的疾病 Lift-Threating illness
• 癌症 • 艾滋病 • ….
COPYRIGHT 徐凯文
儿童虐待
• 空难后PTSD症状:54%事后存在,10%-15%一年后仍患有 PTSD。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交通事故 Motor Vehicle Accidents(MVA)
• 在美国,19%-23%美国人经历过严重的交通事故。 • 其中,大约7-45%会发生PTSD。 • 主要心理症状
COPYRIGHT 徐凯文
战争
• 即时死亡、毁容、身体伤害、目击伤害或他人的死亡,伤 害或杀死他人、目击或参与暴行、被俘、被拘禁、折磨和 剥夺。 • 越战老兵PTSD发病率: • 时点:男性15.2%;女性8.5%。 • 终身患病率:男性30.6%;女性26.9%。
COPYRIGHT 徐凯文Fra bibliotek历史创伤
• 危险因素:长时间,对伤害或死亡的恐惧,被亲戚或照料 者侵犯,缺乏支持,或被侵犯之事件暴露后的负性结果。
COPYRIGHT 徐凯文
对儿童的身体虐待及其他暴力
• 家庭暴力
– 躯体 – 言语:自尊和关系 – 10%的儿童受到照料者的严重暴力侵犯。
– 导致成人后的暴力行为,对自己孩子的躯体虐待,物质滥用,自 我伤害,自杀以及广泛的情绪问题。
– – – – – – – PTSD 广泛性焦虑 抑郁 分离 吸毒 躯体化 恐惧症(驾驶恐惧)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暴露于创伤的急救人员
• 急诊科医护人员、消防队员、危机干预者、执法 者等。 • 替代创伤。 • 主要心理症状
– – – – – – ACD PTSD 休克 抑郁 分离 无助感
• 离事发地点越近,效应越严重,并对全世界都有影响 (Galea et al.2002)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大规模的交通事故 Large-scale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 空难,海难,火车出轨等。 • 主要心理症状
– – – – – PTSD 焦虑 抑郁 分离 吸毒
– 慢性PTSD – 解离症状 – 人格相关问题
• 自我认同 • 人际界限 • 情感调节
COPYRIGHT 徐凯文
对儿童的性虐待
• 在不快乐的家庭,单亲家庭,没有不充分的性教育的家庭 更容易发生。 • 1/3的有过童年性虐待的儿童并没有症状。只有不到1/5的 有过童年性虐待的成人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症状。
COPYRIGHT 徐凯文
随着时间症状发生率
100% 80% 60% 40% 20% 0% 13天 35天 94天 6-8周 15年 65% 47% 12.50% 94% 73%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熟人暴力
• • • • • • • 身体、视觉、言语或性。 大多数是男性侵犯女性。 9-13%夫妻间存在严重攻击行为。 28%的女性报告至少一次被身体攻击。15%报告性侵犯。 22%的女性,7%的男性被熟人攻击。 在被身体攻击的女性中,45%被性侵犯。 寻求庇护的女性,婚内强奸占59%。
• 目睹暴力事件。
COPYRIGHT 徐凯文
中国情况
• 陈晶琦(2004)调查的565名大学生 – 有20.0%(32/160)的女生和14.3%(58/405)的男生 报告16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 待, – 其中18名(11.3%)女生和31名(7.7%)男生经历过身体接 触性虐待。 – 儿童期性虐待经历首次发生年龄59.4%的女生、 51.7%的男生发生在11岁及以下。 • 陈晶琦(2004) 892名女生 – 在被调查的892名女生中,有25.6%(2128/892)报告 16岁以前经历过或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身 体接触的性虐待中包括被试图性交和被强行性交)。 – 其中129人经历过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占14.5%。 – 52.6%的儿童首次性虐待经历发生在12岁及以下。
• 家族内代代传承的创伤 • 国家,民族创伤 • 伤害者,施虐者无法理解受害者的痛苦
COPYRIGHT 徐凯文
强奸与性侵犯
• • • • 美国女性被强奸的比例14-20%。 在所有强奸案中,5-10%的受害者是男性。 美国男性被强奸的比例2-4%。 主要心理症状
– – – – – – – – – 害怕 愤怒 低自尊 性困难(障碍) 自杀 PTSD 抑郁 分离症状 吸毒
COPYRIGHT 徐凯文
COPYRIGHT 徐凯文
折磨torture
• 特赦国际(2002)估计111个国家认可或默许折磨。 • 主要心理症状
– – – – – – – – – 焦虑障碍 自我憎恨 性困难(障碍) 自杀 PTSD 抑郁 内疚 睡眠障碍 心身症状
COPYRIGHT 徐凯文
卖淫与性交易 Prostitution and sex-trafficking
COPYRIGHT 徐凯文
应对危机干预者的替代创伤
• 团队工作,小组干预:合作交流与支持。 • 安排好睡眠和放松的时间。 • 危机干预者不要互相汇报情况而应向其他未在现场的危机 干预工作者进行工作汇报。 • 汇报的地方应尽量远离事发现场,身体离开事发现场有利 • 危机干预工作人员自身要有良好的躯体和精神健康状况、 在躯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他们应有极大的弹性。要求他们 在事后汇报情况应成为工作常规。
P
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多重创伤和累积创伤的问题
• 重复被害(revictimization):经历过童年期虐待的人在成 人之后更可能再次受害(Classen et al.,2002;Tjaden &Thoennes,2000)他们更容易经历成人后的创伤:其生活 方式,环境,行为,人格,和/或社会特点看起来会增加 被重复创伤的可能性。 • 成年幸存者所呈现的症状可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