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

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课件: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人教版必修3语文《老人与海》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老人与海》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老人与海》说课稿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简介《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教材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老人桑地亚哥与海洋的搏斗,描绘了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形象。

本教材中的文字凝练、意境深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老人桑地亚哥的形象,感受他的坚持和勇敢; - 理解海洋在《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并能够解读其中的隐含信息; - 运用元文学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方法,解读文本,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二、说教学过程2.1 情境导入首先,我将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勇气和坚持的重要性。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鸟追逐太阳的经历,小鸟因为坚持不懈最终逮到了太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2 导入问题随后,我会设计一系列导入问题,引入《老人与海》的核心主题:勇气与坚持。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拥有勇气和坚持的品质?2.3 概念引入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老人与海》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老人桑地亚哥和海洋。

通过分析桑地亚哥的形象和海洋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到其中的细节,为后续的文本分析做好准备。

2.4 文本分析接下来,我会选择几个重要的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元文学和修辞手法。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桑地亚哥与大鱼搏斗的片段,结合课文注释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含信息。

2.5 学生表达在分析完文本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对老人桑地亚哥的形象和海洋的象征意义进行表达。

每个小组都要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交流和互动。

2.6 情感体验最后,我会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例如,我会播放一段悠扬的海洋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大海之中,感受其中的浩渺与神秘,进一步加深对海洋象征意义的理解。

《老人与海》说课稿范文

《老人与海》说课稿范文

《老人与海》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老人与海》,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老人与海》是一本经典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和他与大海的斗争故事。

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篇目,通过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教法方面,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示范演示法;学法方面,我将提倡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图片、关键词汇的卡片和小组讨论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将以互动和合作为主要形式,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前,我会使用一段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从而引入《老人与海》这本小说。

我会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的海洋景观,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环节二、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小说的一个章节,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会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他与大海的关系等等。

同时,我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和解释。

环节三、理解和表达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会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进行汇报和总结,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老人与海》优秀教案(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偶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2.请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一读)二、学习生字新词三、引导质疑,指导自学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

(学生自学课文)四、检查效果,整体感知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

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

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并进展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老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4.老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5篇材料]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5篇材料]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老人与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二、过程和方法: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二、作者简介: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老人与海说课稿

老人与海说课稿

老人与海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分析老渔夫的形象,学习他的硬汉精神。

探讨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品味小说的语言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分析老渔夫的形象及其意义。

探讨作品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品味海明威的简约、含蓄、深沉的写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介绍故事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讨论法:分析老渔夫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

品读法:品味小说的语言风格。

演示法: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板书设计:概括教学要点和流程。

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老人与海》的片头曲和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感受大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顽强毅力。

展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介绍故事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海明威的生平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分析老渔夫的形象: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老渔夫的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硬汉精神,并探讨这种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作品的主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并探讨这些人生哲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品味小说的语言风格:通过品读小说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明威的简约、含蓄、深沉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老渔夫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并总结出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阐述喜欢的原因和感受。

10《老人与海》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0《老人与海》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人与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老渔夫形象,展现了人类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精神。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这篇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但对于海明威简洁硬朗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老人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体会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写作手法,以及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关键段落,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大海、渔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老人与海》。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简要概括。

3、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在与大海、与鲨鱼搏斗过程中的表现,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毅、乐观等。

4、探讨主题思想组织学生讨论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如人类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鸥》说课设计
单位:
作者:
时间:2010年4月1日
《老人与海鸥》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人与动物和谐篇章”的第一课。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

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位老人吴庆恒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被人亲切的称为海鸥老人。

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共两课时,这里我谈的是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收获的是真情背后的感动。

为此,这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目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表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使学生懂得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本课教学教师教法为以读为本,创设情境。

学生学法为自读悟情、激情美读。

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和谐之美。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
1、入题,认识海鸥老人。

2、入景,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

3、入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情。

4、入境,祝福海鸥老人。

第二,第三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感悟将围绕“研读”与“悟情”来做文章,按照“自读悟情”,“激情美读”的步骤来体会真情。

下面具体谈谈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入题,认识海鸥老人
出示课题提问: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课题进行补充说话。

(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样,老人与海鸥是最好的朋友,老人与海鸥有着一段真挚的情谊……)这样单刀直入课题,简洁明了,围绕课题进行补充说话,旨在让学生在直奔重点段落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初步感知。

然后出示一幅老人的画像询问学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追问:这段描写中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文中出现了几次?(“褪色”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从这个反复使用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十分俭朴的退休老人)
从中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位十分俭朴的退休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十分普通的老人,却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海鸥无私的爱。

把内容引向第二个环节。

(二)入景,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1~13自然段,主要围绕一个“读”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来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

请学生在这一部分中找出看到了哪几幅画,画中有些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出示老人喂海鸥段落,学生自由读,提示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读
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扫”这几个词。

接着请学生思考:
1、从老人喂海鸥这几个动作的细节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可以看出老人动作的娴熟,老人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2、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出示课件)
(学生可能会说“快乐的歌”、“自由的歌”、“飞翔的歌”等等。

)
然后,再请学生个别读课文,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图画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画面二: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

感同身受,让学生齐读课文抓住爸妈给孩子取名来理解老人为海鸥取名。

拉近生本距离。

相机教学“抑扬顿挫”,把“抑”与“仰”、“柳”等形近字进行区分,并让学生知道“抑”的意思是“低”,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同时,让学生用“抑扬顿挫”造句。

通过这一画面的阅读使学生认识到刚才老人喂海鸥时起起落落的节奏谱出了一篇和谐的乐谱,现在老人亲昵地呼唤着海鸥的名字,又好像抑扬顿挫的和谐歌唱,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就好像交响乐,正一章一章地演奏着。

画面三:老人亲昵地谈话。

这里采用学生同桌对读,指导朗读等形式练习老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然后集体汇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中描写的老人“生动”的眼神,“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出和谐之声,感受浓浓的爱。

通过这三个画面来展示和谐的乐谱,和谐的歌唱,和谐的交流,最终突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种和谐快乐。

三个画面,三首歌,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画面的和谐交融。

(三)入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情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多媒体课件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引读15、16、17自然段,出示四个场景的句子。

场景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场景2——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场景3——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场景4——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2、采用小组计论的方法思考下述问题,然后集体汇报。

(1)结合平时积累。

谈谈海鸥这时的心情。

(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思考: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亲人生死离别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3)通过句子对比,体会用词准确。

如:这里用了“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飞”呢?换词对比谈感受,相机指导读。

(4)通过小练笔:如果你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什么?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进去。

(5)请学生谈写法习得,仔细研读这几个场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场面写具体的呢?(动静结合、细致描写……)本环节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抓一字悟妙
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设身处地的想像海鸥在倾诉些什么。

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四)入境,祝福海鸥老人
承接第三环节,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又是多么真挚凄美的一段情谊。

相信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海鸥的心里,而在老人的心里,最记挂也一定是那飞翔的鸥群。

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学生自由发言,谈一下此时此刻的情感。

最后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
精品
这样的板书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综合上述,这只是我对这一课一点浅显的认识,敬请各位领导教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 .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