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内容参考

合集下载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透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资料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资料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潜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2)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透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地点:xxxx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到2011年5月20日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xx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秀丽的海滨城市xx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xx,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xx市xx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xx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xx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xx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xx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二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二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质专业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在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科的兴趣,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以研究地质构造、岩石学和矿床学为主题,旨在加深学生对地质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本次野外实习主要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出露地作为实习点,包括断裂带、褶皱带、火山地区等。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观察和描述、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分类、矿石的鉴定和分析等。

实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来进行,学生需要亲自体验和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实践经验。

三、实习过程和结果1. 实习地点:选择了山地和海滩两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作为实习地点,以便学生们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

2. 断裂带观察:我们在山地选取了一个断裂带作为观察点,通过测量断裂带的长度、宽度和位移量,学习了断层的形成和变形机制。

3. 褶皱带观察:我们在另一处山地选择了一个褶皱带作为观察点,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测量褶皱的形态参数,学习了褶皱的形成和变形规律。

4. 岩石采集和分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还进行了一些岩石的采集和分类工作,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成分等特征,学习了岩石的分类方法和岩石的成因。

5. 矿床鉴定和分析:在海滩实习地点,我们进行了一些矿床的鉴定和分析工作,通过观察矿石的外观和测量矿石的成分,学习了矿床的形成和矿石的资源评价方法。

四、实习收获和心得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对地质学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使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变形规律,增加了对地壳演化过程的理解。

岩石采集和分类的工作使我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我对细节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地质实习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

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

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

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

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

小编精选了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_地质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实习报告1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

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

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

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

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

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

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

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

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

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

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5月10日二、实习内容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一、实习地点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内容参考
Ctrl+D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关于XX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请期待!点击查看:实习报告网相关推荐: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模板| 会计实习报告 | 大学生实习报告 | 顶岗实习报告 | 金工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周记 | 3000字范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内容参考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
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

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

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

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

岩层层理较清晰。

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di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

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伸,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

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迹。

岩石表面风化严重,节理明显。

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

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①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②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

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③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测量结果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观测点一
走向倾向倾角

观测点二
走向倾向倾角

观测点三
走向倾向倾角

第五章:实习感想。

虽然这次实习时间比较短,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十分的有意义,我感到收获很大。

它使我们获得了对实习区域地理现象,地质概貌的感性认识。

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

另一方面,培养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
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

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