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体会 享受乐趣--《秋天的快乐》口语交际
18秋天的快乐 ——口语交际的教学反思

秋天的快乐——口语交际的教学反思大家都知道我们从事的是语文教学工作,单从字面分析,我们就能知道语文工作的重点,语:就是说话,即口头表达能力;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
二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记得一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这些事情可以是与他人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教材举出了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等活动,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我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接着明确话题:“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
秋天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让我们讲一讲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学生们自己可以选择交流的方式。
我在参加学生们的交流时提醒他们:让学生整理一下内容,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
然后各个组选代表准到班上交流。
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在张曼玉小组交流后我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指出不足:在学生整理自己想说的内容时,个别学生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很细致,过于啰嗦。
但是如何写得有重点呢?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重点说清楚、写明白。
如果学生在表述过程中用到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我即使鼓励,为下面的习作做铺垫。
进入习作练习了,我请学生描述他们课前准备的关于秋天的画,学生感觉上不陌生,写作内容出现的不唐突,很容易进入写作状态。
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两方面,其一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
然后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写画面。
其二是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解决学生把好词佳句写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但不会用在文章里的问题。
交流时,互相提意见,进行修改。
最后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大家欣赏讨论。
我觉得这次习作的教学成功之处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开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中,张扬个性,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积极参与讨论,流露真情实感。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⑴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⑵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⑴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⑵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⑶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口语交际_秋天的快乐

口语交际_秋天的快乐秋天,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季节。
每当秋风轻轻吹过,树叶由绿变黄,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总是能感受到无尽的快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小朋友们红扑扑的脸蛋;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进果园,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我和家人一起拿着篮子,兴高采烈地采摘着水果。
我们一边品尝着新鲜的水果,一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笑声在果园里回荡。
秋天也是赏菊的好时节。
公园里举办了盛大的菊花展,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黄的像金。
有的菊花像一个毛茸茸的绒球,有的像绽放的烟花,还有的像小姑娘的卷发。
我漫步在花海中,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我忍不住拿出相机,拍下这美丽的瞬间,想要把这份美好永远珍藏。
秋天的田野也是一片迷人的景象。
金黄色的稻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田野里,帮助他们收割稻子。
虽然我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着一堆堆金黄的稻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除了欣赏美景和参与劳动,秋天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比如放风筝,秋高气爽的天气最适合放风筝了。
我和小伙伴们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在空旷的草地上奔跑着。
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飞翔。
秋天的夜晚,明月高悬,繁星点点。
我和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色。
我们讲述着关于月亮的传说,感受着亲情的温暖。
秋天的快乐是丰富多彩的,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亲情的温暖。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带来的快乐!在这个秋天,我还参加了一次秋游。
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郊外的森林公园。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充满了期待。
到了公园,我们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枫叶林。
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秋天的快乐》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风轻云淡,秋高气爽,秋天真美啊! 秋姑娘一吹集合哨,水果娃娃们都赶来了。你看,香蕉划着弯弯的小船来了,柿子和橘子提着红红的灯笼来了。石榴大大方方地一路跑一路笑,跑到终点咧着嘴呢。苹果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在大家的不知不觉中跑来了,可爱极了!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和放风筝了! 我和表姐一起做风筝,在竹林里拔几根细竹,再找来几张纸,我们就做起风筝来。做一个兔子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喜悦。风筝做完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乐,把它叫做“坚强兔”。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拿着,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风筝就腾空而起,渐渐飞过了树梢,我们高兴极了! 秋天,背着大竹筐来了,筐里装着丰收的喜悦,它小心翼翼地飞到天空,将满筐的喜悦撒向人间。田野染成了金黄,一望无际的稻田,秋风吹过,一层层金色的稻浪涌向天边,像是为勤劳的人们唱起了丰收的赞歌。 秋天,它使农民伯伯的笑容格外灿烂,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快乐吗?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作文片断欣赏:走进八大峡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火红火红的枫树。从远处张望远处,犹如一座火焰山。一阵阵秋风吹来,偶尔有枫叶摇摇摆摆地落下来了,好像在向你招手。有的枫叶像小鸟一样,在空中展翅飞翔;有的枫叶像舞蹈演员一样,翩翩起舞。枯萎的叶子落在了地上,一片又一片、一层又一层,踏上去软绵绵的。我捡起一片枫叶,细细的观察起来。一片枫叶上有七个小小的叶瓣组成,它的边缘有些毛糙,红色的茎细长细长的,整体像一只张开的手掌,只是比手掌小了一点。可我唯一不懂的,就是为什么秋天一到枫叶就变成红色了呢?经过多方查询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秋天气温下降,叶绿素被破坏,产生花青素。所以,到了秋天,枫叶就自然而然地红了起来。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教案.

秋天的快乐\教材分析: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得的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本节课中,最主要的是完成交谈中,认真倾听,并能做到讲述是富有感染力。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一起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秋天,孩子们做过很多趣事,观察到很多秋天的痕迹,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在意。
甚至没有感觉到秋天的变化。
因此,通过本节课,唤起孩子的记忆,在课堂上讲述秋天的美景,并且通过本节课,能注意到秋季的特点,感受到秋天的快乐。
2.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能使自己的讲述富有感染力。
做到尽量讲清楚,并用亲身经历过的享受过的快乐之情,打动听众,同时听众也能认真倾听并点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明确探究主题。
1.欣赏秋天图片,回忆秋天美景。
师: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感受身边的秋姑娘带来的气息。
有细心的同学听见了秋姑娘的脚步声,看见了秋姑娘的五彩衣,闻到了秋姑娘浓浓的香味,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秋姑娘的魅力。
欣赏图片。
师:你用什么语言形容一下你所见到的秋天?学生交流。
师: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
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让我们一起再来分享一下秋天带来的快乐。
二、自主选题,成立小组。
1.我们今天学习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请你读读课文要求。
我们可以从秋天的哪些方面说说自己的快乐?(赏景的喜悦,收获的喜悦,玩耍的喜悦)2.对于表述又有什么要求呢?(从中感受到快乐,讲时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三年级口语交际_秋天的快乐

秋天的色彩
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大雁成群往南行。 葡萄紫、柿子红, 一串一串像灯笼。 菊花黄,稻花香, 天高云淡天气爽。 缤纷的落叶,五彩的菊, 五彩缤纷是秋季。
一走进秋天的果园,我就被果香陶醉了,那些红红的苹果把树枝给压弯了 ,它好像在说:“快来摘我,我熟了。”我摘下一个大苹果只咬了一口,嘴 里就全是甜汁了。苹果树的旁边是梨树,风一吹,梨就会随风飘动,好像跳 舞的小姑娘。前面一架一架的是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想紫玛瑙一样, 它只有玻璃球般大小,我还没尝,葡萄的酸味就出现在嘴里了。前面一树树 的山楂在阳光下就像火红的珍珠,我一看见山楂,我的牙就开始发酸,别看 山楂酸,但它的红代表着红红火火的收成。山楂树的后面是毛桃树,它的个 头不大,外皮全是毛,但却酸甜可口,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叶子的后面。 果农门把果子摘下来,用车把它们运到市场上,让所有人吃到好吃的果子, 分享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果园真美啊!我喜欢秋天的果园,难道你们不喜欢吗?
葡萄熟了,大串大串的从叶子缝里 垂了下来.它们晶莹透明,像是用 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又活像颗 颗巨大的紫色珍珠,个个水灵灵的, 看着就使人口水直流.
苹果圆圆的,像小皮球一样大 小,象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孩 的脸。
2、走进远处望去,犹如一座火焰山。
重点是抓住景物特点。
(4)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习作要求: 1.题目: 秋天的快乐 2.段落: 分自然段 开头 经过:详细写其中 的一个地方或者 一件事 结尾
秋天的快乐
● ●
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我最喜欢秋天,因为它的味道和其它的季节不一样 ,一到秋天,果园里就飘满了果子的香味。
农民伯伯看了,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4、走进花园,寻找秋天的快乐。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上星期四我在街道公开课上了《秋天的快乐》,受到大家的好评,这和语文组领导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朱小云组长,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其次,它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它是两次试教的结果。
第一次,我先是积累词语,再以《苹果丰收》歌曲引出,然后以四幅图画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说话,最后以《拾稻穗的小姑娘》歌曲作结,自以为设计很好。
谁知一试,问题多多。
开始《苹果丰收》就把学生的思维箍住,四幅图画也是如此,简直是一节活脱脱的看图作文课。
教后,大家告诉我:课件是引子,它只能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
于是我又设计了第二次试教的教案,这次我把所有的图片都放在开头,然后引出话题,指导说话。
他们又告诉我:图片放在一起,显得头重脚轻。
其实,我也正有此意,于是就分成了三组:五彩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快乐的秋天。
但是上了之后,我听了陈佩莉老师的点评后,我想:如果再让我上一次,我会使我的课堂充满语文意识,首先,我在出现“五彩的秋天”后,我会出现一个句式练习:我体会到秋天是()色的,因为秋天到了,()。
这样由扶到放,既有语文意识又有人文意识,而且使学生的交际有目的,不至于天马行空。
反思:一、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
所以,综合练习的设计也是引向生活,体现学以至用的思想。
二、口语交际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口语交际正是语文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
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量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自主、自由、轻松地交际,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其间我们既要注意每个学生之间的横向发展,又要关注每个学生本身的纵向发展。
第三,不要把口语交际教成看图说话。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⑴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⑵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体会享受乐趣
——《秋天的快乐》(口语交际)
教学案例蓝丽霞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说说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
最深,最感兴趣的事;
2.能把自己在秋天里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使听的
人受到感染,体会秋天的美妙与快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
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妙。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层林尽染、枫叶似火的秋景图,一阵秋风吹来,树叶“沙沙”地落下来,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这童话般的季节里,大地一片金黄,在我的记忆深处和小伙伴们在山坡上拿着竹筐去捡那一张张金黄色的落叶,或者到田里去挖泥鳅。
从中我找到很多乐趣。
于是,我就盼望着秋天能快一点到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有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花生。
生:秋天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有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苹果、金黄色的麦穗、雪白的棉花。
(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太美了!”)
生:秋天感觉很凉爽、舒适。
生:秋天是农民伯伯最开心的季节。
师:是啊,在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的迷人的季节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感到快乐的事情。
(用微笑着用征询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生:帮爸爸妈妈摘果子;到树林里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红叶;去田里挖泥鳅;在操场上放风筝;捉蛐蛐……
(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
二用心触摸,畅谈秋的乐趣。
师:看着你们那高兴劲儿,一定有许多快乐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把带给你快乐的事儿跟你的同桌、前后桌同学说一说,也给大家带来快乐。
(四人小组互说,师巡回指导)
点评:口语交际源于生活,让学生回忆过去,联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
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与互动的主动性。
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有一次,我在公园山上玩看见石头下有两只蛐蛐,我就赶紧跑回家拿了两只瓶子,把它们装到瓶子里,看它们是怎么打架的。
生:太好玩了!如果秋天到了,我一定捉几只蛐蛐,有空拿
出来斗一斗可有趣了!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秋天给会玩耍的你带来了乐趣。
也给大家在童年的路上留下一串串的欢笑声和美好的回忆。
金风送爽,秋色宜人,抬头看着白白的云朵,自由自在地飘在蔚蓝的天空上,迎面吹来一阵阵微风,感觉多凉爽呀!我们的心也跟着白云一起飘到天空上,来到操场,拿出自己精心制作或买来的各种图形的风筝,在操场上跑着、追着,感觉很快乐。
秋天里,小朋友最喜欢放风筝,你认为放风筝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生:自己放的风筝越飞越高,很有成就感。
生:风筝越飞越高,闭上眼睛牵着线,跟着风筝跑,感觉自己就在天上飞。
师:这种感觉妙极了,秋天到老师真想试一试。
生:有时心情不好,或有烦恼时去放风筝,心情就轻松多了。
师:你真是一位会想办法使自己变快乐起来的聪明孩子。
生:放风筝跑来跑去,可以锻炼身体。
生:放风筝时眼睛看得远,不会感到疲劳,可以保护视力。
点评:引导学生针对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表达能力
师:真是一举多得,秋天到了,我一定经常去放风筝。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同学们最快乐的是能出去秋游。
你平时出去秋
游有哪些收获?
生:可以欣赏到好山好水!
生:回来画画时,就有东西可画了。
生:带一本本子,自己做了哪些事先简单地画下来,回来写日记时,就不会忘记了。
师:你画画水平肯定不错。
生:出去秋游一番,写周记时就可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不会没有内容可写。
生:出去秋游很快乐,不但欣赏到优美的风景,而且把它写到日记本里,心情不好时看看它,烦恼就消失了。
生:投进大自然的怀抱,看着青青的小草和丰收的果实,听着小溪哗哗地流着,心里舒服极了!
师:你真会享受快乐。
生:每次出去游玩,我都采了一些野花和桂花回来,放在房间里,连房间也飘出一股清香,给我的小书房增添了许多生趣。
秋天真快乐!
生:出去秋游时,捡回一些落叶,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点评: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秋游入手,扫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无拘无束,轻松地表达出心中的真实感受。
从而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师:动手拼一拼,还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你最喜欢哪种落叶?
生:银杏叶
师:这么多的落叶,你就看中银杏叶,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生:银杏叶像一只蝴蝶在飞舞。
(生有点激动小生说:“呀!真得很像。
”)
生:像孔雀开屏;一朵蘑菇;一枚簪子;一把伞;金鱼尾巴;
一把扫帚
点评:教师尽量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想、去说、去听,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增添了口语交际的兴趣。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时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根据课标的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一、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本节课创设多处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图像情境、问题情境、回忆情境、语言描绘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在特定的气氛中受到训练话题的感染,让学生学习用心倾听、表达和交流。
二、重视情感体验,用心交流。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思想、感情、意志、品德得到升华的过程,也是师生心灵互相沟通的过程。
在本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妙,回忆记忆犹新的感到快乐的事情、谈放风筝的乐趣。
三、重视联系生活,享受乐趣
“选择贴近生活的课题,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本案例较好地落实了这个目标。
教师运用问题引导、回忆、联系生活实际。
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适时展开想象,说出来与别的同学分享,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他们体验口语交际的快乐。
调动学生交流的兴趣。
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尽情表达秋天里感受到快乐的心情,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文素养也在生活的共通中自由自在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