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 考试题 名词和大题
沉积盆地分析考前复习题

一、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论述与岩石圈挤压挠曲有关的盆地统称为前陆盆地。
前陆盆地的发育与逆冲构造产生的构造载荷使岩石圈挠曲引起的前陆沉降作用有关。
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有以下三类:1 构造应力作用前陆盆地地壳或岩石圈厚度变化主要是挤压作用动力学机制。
由于岩石圈板块的俯冲、碰撞等汇聚作用引起岩石圈向下牵引弯曲和地壳岩石圈的挠曲沉降,常见于俯冲带或造山带。
如周缘前陆盆地和陆内造山前陆盆地,前者是大洋板块俯冲和消减后,在继续俯冲的、向下挠曲的陆壳之上形成的沉积盆地;后者是陆内板块碰撞挤压挠曲形成山前凹陷继而形成沉积盆地。
2 负载(重力作用)某些前陆盆地与岩石圈加载造成的挠曲或弯曲变形作用有关。
如弧后前陆盆地,其发育于仰冲板块上的岩浆弧之后。
火山岛弧构造载荷导致挠曲沉降,盆内充填了大量来自前陆和后陆方向的沉积物。
3 热沉降机制由于先前受热的岩石圈的冷却及伴随的密度增大而产生的均衡沉降。
在前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这种作用机制很少,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此有关。
前陆盆地沉降机制一般以构造应力作用为主,三种机制综合作用。
二、裂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列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1、列陷盆地沉降的控制因素:(1)岩石圈的变薄;(2)热异常;(3)沉积物负载的均衡沉降;(4)软流圈上升造成的熔融作用2、列陷盆地的形成作用主要有两种:即主动裂陷作用(张应力作用和地幔作用相伴生)和被动裂陷作用(先张应力作用引起破裂,后热地幔物质上侵)3、岩石圈的伸展模式:(1)岩石圈的纯剪切模式,包括均匀纯剪切拉伸模型和非均匀纯剪切拉伸模型(2)岩石圈的简单剪切模式(3)简单剪切—纯剪切挠曲悬臂梁模型(4)拆离—纯剪切模式4、裂谷盆地具有幕式进行的热点5、裂谷盆地的定量动力学模型有两种:(1)同裂谷期沉降(2)热衰减沉降三、前陆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1、弹性挠曲模型把地壳或岩石圈看作是覆盖于粘滞性流体之上的连续性薄板,在水平应力和重力负载作用下发生弹性挠曲变形。
沉积学 盆地沉积学 部分名词解释和概念题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2.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以及较老的沉积岩。
3.物源区:母岩的物质来源区。
4.沉积圈:也就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相互重叠的范围。
5.表生带:也是沉积圈,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重叠的范围。
该带具有富含H2O,O2,CO2以及低温低压生物活动强烈的特点。
6.风化作用:在温度、压力及水、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转化的一种作用。
7.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成分上的变化,这种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8.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有矿物的分解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的风化作用。
9.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作用引起的而使岩石发生变化的风化作用。
10.元素的风化分异:元素从母岩中迁移出有一定的顺序,这种现象称为元素的风化分异。
11.碎屑物质:由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12.不溶残积物: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氧化物。
13.溶解物质:化学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呈熔解状态被搬运的物质。
14.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15.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16.牛顿流体:指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7.非牛顿流体:指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8.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
19.载荷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横断面的沉积物的总量。
20.溶解载荷:呈溶解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1.悬移载荷:呈悬移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2.推移载荷:也称床沙载荷,指直接覆于床底上的有两个被搬运颗粒直径那么厚的做层状运动的底部颗粒。
23.满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达到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4.超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超过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5.床沙形体:也称为底形,底面形态。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

含油⽓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考试时间:2008.12.5 (星期五)下午 2:00-4:00;考试地点:教⼀楼第⼆阶梯教室;考试⽅式:开卷考试;内容提要:⼀、概念题:(1-4页)1. 沉积相2. 沉积体系3.成因相4. 沉积体系域5. 沉积环境6. 沉积层序(垂向序列)7. 沉积结构8. 沉积构造9. 沉积模式10.层理 11.胶结类型与胶结结构12.沃尔索相律13.冲积扇14.扇三⾓洲15.辫状三⾓洲 16河流体系(Fluvial system) 17.顺直河18.辫状河19.曲流河20.⽹状河21.边滩及沉积特征:22.⼼滩 23. 潮汐层理包括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状复合层理24.牵引流25.层流、紊流与雷诺数⼆、简答题:(4-5页) 1、重⼒流包括那⼏种类型?2、⽤⽰意图叙述各种地质营⼒和地形的关系;3、层流、紊流和过渡流的判别标准;4、如何识别三⾓洲相?5、解释曲流河和辫状河的垂向序列;6、绘图说明三⾓洲体系的垂向层序组成特点;三、论述题:(5-15页) 1、叙述箕状断陷盆地沉积相分布的⼀般规律;2、潮坪环境的主要沉积构造特点;3、扇三⾓洲形成的地质条件4、含油⽓盆地沉积学研究的⽬的和主要⽅法体系;5、物源及古⽔流分析⽅法;6、曲流河沉积体系的亚相类型及基本特点;答题要求:⼀、概念题:概念要明确,答题简明扼要,可以图⽰解释;⼆、简答题:要解释概念、要有层次性、基本特点要论述清楚、可以图⽰解释和实例说明;三、论述题:1、概念定义和解释;2、基本特点论述清楚,有对⽐和描述;3、要展开论述,分类、依据、特点、研究进展等;4、要有图⽰说明和解释;5、具体应⽤前景,可以实例说明;6、对油⽓勘探的指导意义—主要储集砂体分布及特点;⼀、变形层理1.概念定义:同⽣或准同⽣沉积过程中,由于重⼒、沉积物密度差、液化和流化、流体切应⼒等造成未固结沉积物的运动或滑塌⽽形成的沉积构造;2.类型:包括重荷模和⽕焰状构造、砂球和砂枕构造、包卷和滑塌构造、碟状和柱状构造等;3.意义:具有⽰顶底和构造不稳定意义,4.成因解释:常常发育于扇前、斜坡带和断裂带附近;⼆、断陷湖盆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分布及沉积学特点;答题关键点:1)、有冲积扇、扇三⾓洲、辫状河三⾓洲、⽔下扇、重⼒流和曲流河砂体;2)、分双断和单断盆地类型;3)、砂体分布特点;4)、分缓坡带和陡坡带沉积体分布特点进⾏砂体沉积学描述;三、重⼒流沉积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答题关键点:1)、重⼒流的概念及类型划分;2)、要有垂向层序图;3)、论述各种重⼒流砂体的分布、岩性组成、沉积构造、粒序特点等;4)、重⼒流砂体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5)、对油⽓勘探的意义;《含油⽓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概念题:、、、、、碎屑岩的粒级划分标准、⽡尔特相律、结构成熟度;1. 沉积相:是指在⼀定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物)与古⽣物特征的综合,即古代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包括沉积亚相或沉积微相;2. 沉积体系:是指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过程⽅⾯具有成因联系的⼀系列三维成因相的集合体。
沉积学期末题

一、名词解释(2X10=20分)1.1.沉积岩2.2.交错层理3.3.鲍马序列4.4.火山碎屑岩5.5.压实作用6.6.蒸发岩7.7.缝合线构造8.8.洪(冲)积扇9.9.陆表海10.10.沃尔索相序递变规律二、填空题(1X20=20分)1.波痕按形成的介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按不对称指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把三角洲划分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陆源碎屑无障蔽高能海岸的亚相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白云岩的主要生成机理有原生沉淀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22分)1.1.简述碳酸盐岩中亮晶胶结物与泥的区别。
(8分)2.2.图示威尔逊碳酸盐沉积模式并分别标出每个相带的名称。
(6分)3.简述河流相的沉积特征或识别标志。
(8分)四、论述题(38分)1.1.试从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的来源、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等方面阐述陆源碎屑岩的形成过程。
(16分)2.2.试论述湖泊储集砂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22分)一、名词解释(1.5X12=18分)1. 1.沉积分异作用原理2. 2.杂基3. 3.火山碎屑岩4. 4.压实作用5. 5.蒸发岩6. 6.碳酸盐岩台地7.7.波痕8.8.陆表海9.9.准同生白云岩10.10.泥晶套11.11.鸟眼构造12.12.沉积岩二、填空题(1X20=20分)1.交错层理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沉积古地理复习资料.doc

1、流体:从力学性质讲,流体是一种受任何微剪切力都能连续变形的物质。
2、内摩擦定律:内摩擦力与接触面积(A)和相对速度差(dv)成正比,而与垂直距离(dE)成反比3、牛顿流体:凡足服从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中顿流体。
即在温度条件部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dv/dz)和剪应力T的变化,n值保持常数。
4、非牛顿流体:不服从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非十•顿流体。
沉积物重力流失水下由重力推动的一种含大量碎屑沉积物质的高密度流。
5、福劳得数:是判别流体流动强度的准则。
Fr= 惯性力/軍:力=V/>。
6、雷诺数:是表示流体的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是判別层流和紊流的定量准则。
计算公式为:ReH®性力/粘滞力=Vdp/u=Vd/v其中: Re为雷诺数;V为流体平均流速;d为管道直径,P为流体密度;U或v为流体粘滞系数。
当雷诺数大于临界值(管道条件为2320、明渠条件下为500)吋流体为紊流,小干临界值时流体为层流。
7、牵引流:是以一定介质动力(推力或上举力)导致流体运动并帯动碎捫颗粒迁移的流动。
8、重力流:是一种含冇大fi沉积物的卨密度的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流体。
9、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
10、浊流:浊流是一种混合着大量A悬浮沉积物质的菇速紊流状态的浞浊菇密度流,是由重力推动流动的重力流的一种。
11、生物沉积的作用:生物不仅可使溶解物质大量沉淀,还可以使部分粘土物质和内源碎們发生沉积。
12、沉积分异作用:按沉积物的物理特性(颗粒人小、形状、比重)或化学成分,呈规律性依次沉积的现象。
13、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指母岩风化的碎屑物质和粘土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屮,当沉积介质运动速度和位移能力降低吋,它们相应地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在地表发生分异并以此沉积。
14、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山于溶解度和浓度的不同,以及溶液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常有一•定的沉积顺序。
15、波痕指数:波痕指数是波痕的波长与波高之比(L/H) o16、瓦尔特相律:尔特相律的基木含意是:在连续的地层剖面屮,乖向上儿种奋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出现的次序,与它们在横向上所出现的相带顺序是一致的。
盆地分析与沉积学考试试题

盆地分析与沉积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盆地分析是指对盆地沉积物的_____进行研究和分析。
A. 沉积环境B. 成因机制C. 矿物组成D. 地质年代2. 盆地形成的主要力学机制是_____。
A. 地震活动B. 构造运动C. 侵蚀作用D. 磨溶作用3. 盆地的形态特征主要通过_____进行描述。
A. 构造要素B. 沉积体系C. 岩相古地理D. 碎屑岩组分4. 下列哪个地层是盆地中常见的沉积岩?A. 花岗岩B. 硅化木C. 煤矿D. 砂岩5. 根据沉积物特征,可以判断盆地的_____。
A. 出露面积B. 高程C. 捕获能力D. 成因类型二、填空题1. 盆地分析中的第一步是_____,即对盆地的历史演化进行梳理。
2. 盆地中的沉积物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3. 盆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可以通过_____进行分析。
4. 沉积物的_____可以反映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环境。
5. 盆地的_____可以通过对盆地周边的构造要素进行分析来确定。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盆地形成的主要机制和影响因素。
2. 盆地分析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 盆地中的沉积物特征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分析?四、论述题请结合实际盆地案例,论述盆地分析与沉积学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D5. D二、填空题1. 盆地重构2. 陆源沉积物,水源沉积物3. 颗粒分析4. 矿物组分5. 构造演化历史三、简答题1. 盆地形成的主要机制包括构造运动、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挤压等,同时受到沉积物供应、侵蚀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
构造运动是主导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通过构造运动的复杂变动,形成盆地的各个部分。
而沉积物供应、侵蚀和物理、化学作用会影响盆地沉积物的特征和分布。
2. 盆地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盆地形态特征、沉积体系、沉积相、岩相古地理、构造演化历史等。
通过对盆地形态特征的描述,可以揭示盆地的演化历程和构造要素影响。
《沉积学》模拟试题C参考答案

《沉积学》模拟试题C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3.碎屑岩主要由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少量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并经沉积后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又叫陆源碎屑岩4.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纹层(前积层)组成,层系可以彼此平行、交错、切割,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也叫斜层理。
5.沉积后作用沉积后作用是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6.叠层石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由规律的交替的一类构造。
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7.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8.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
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9.陆表海也可称作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10.浊积岩广义浊积岩是指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二、填空题1.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2.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3.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4.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生物格架灰岩5.环带6.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三、简答题1. 简述母岩风化作用的作用类型及风化产物。
沉积盆地成因分析复习资料

一、岩石与岩石圈变形1、区分体力(body force)、面力(surface force)和应力(stress)答:体力:在固体内处处存在,物体内部的任何质点同时受到影响的作用力,与其体积或质量呈正比,又称质量力。
地球引力引起的重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力是岩石圈中岩石受到的两种最重要的体力。
面力:作用于物体的外表面,又称接触力。
面力的大小与受力表面积和表面的方向相关。
水平表面上受到的垂直面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
应力:是在体力或面力作用下引起的,是作用在物体内或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垂直表面的为正应力(σ),平行表面的为剪应力(τ)。
三者的区别为:体力和面力是按照力的性质来划分的,而应力包括了体力和面力。
2、什么是静岩压力?答:静岩压力描述地下深处岩石纯粹由于上覆岩层重量引起的应力状态,它造成对底面A的垂直压应力为:σ1=ρgh。
3、目前有几种地壳均衡模型?Platt模型与Airy模型差别是什么?答:目前有3种地壳均衡模型,分别为:普拉特-海福德模型、艾里-海伊斯卡宁模型和韦宁·迈内兹模型。
Platt 模型(1854)假设地壳的密度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山脉是由地下物质从某一深度向上膨胀形成的,而Airy 模型(1855)认为地壳物质就象浮在水中的木块,高出水面越多,陷入水中越深。
两者有截然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就地壳的密度而言4、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各自会对岩石变形发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岩石圈变形中会发生作用吗?答: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从弹-塑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当岩石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改变时岩石的变形机制将会改变。
外界因素通过影响岩石的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而影响岩石的变形,有以下三个方面:温度:温度增大,岩石的屈服极限减小,韧性增大。
围压:围压增大,岩石的强度极限增大,韧性增大。
时间:应变速率降低,岩石的屈服极限降低,韧性增大;在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岩石也会发生缓慢的永久变形,称为蠕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盆地:指巨厚沉积物堆积的局部地区。
是地球表面发生构造沉降、形成了沉积充填的地区。
通常盆地的沉降和沉积充填都能持续较长的地质时期,并达到相当的厚度。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由不整合面或与其对应的整合面所限定的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具有成生联系的等时地层单元”的地学分支学科同沉积断裂:指沉积作用的同时而发育的断裂,即“边沉积边断裂”。
主砂体图:是根据某时间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内砂(砾)岩层的累计厚度或者某砂(砾)岩集中段的厚度编制的一种等值线图。
用来反映砂岩体的总体几何形态和累计厚度的分布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主要砂岩体的沉积成因。
盆地充填序列图:是指在对盆地内充填物做了比较全面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和模式化而编制的一种柱状剖面图,可表现一个盆地或盆地某一地段上的充填物岩性、结构、演化序列特征和成因。
盆地原型:许多大盆地是由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叠合而成的,其形态和边界常由后期相对年轻的盆地的构造边界所决定。
这些不同时期形成的盆地单元为盆地原型。
海泛面:海泛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跨过这个面水深突然增加。
这种水深增加通常与小的侵蚀作用和无沉积作用伴生,而且有小规模的沉积间断盆地构造格架:盆地构造格架主要是指“已经形成了的盆地的基底构造性质和形态”。
地层格架:盆地地层格架是指盆地内各地层单位或层序的内部几何形态和性质。
密集段(凝缩层):密集段是指在极缓慢速度下沉积的地层段,沉降速率一般为0.1~1 cm/ka。
密集段也称凝缩段,一般很薄,缺乏陆源物质。
密集段可能以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浮游和底栖微生物组合、自生矿物(如海绿石、磷灰石和菱铁矿)、有机物质为特征。
低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下由层序界面限定,上由第一次海泛面(或称海侵面)限定。
它可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组成。
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即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克拉通:古生代以来稳定的陆块,其间无较大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发生。
单个砂体等厚图:它是用等值线图来反映单个砂体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化和形态的平面分析图。
单个砂岩体等厚图是根据各控制点某一砂岩体的厚度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值线编绘而成的浊积层序:是由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垂向层序,典型的即著名的鲍玛层序,可分A、B、C、D、E 5个亚层序。
叠合盆地:是由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叠合而成的,其形态和边界常由后期相对年轻的盆地的构造边界所决定的盆地。
盆地叠合后需要识别出每种原型分别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一系列相互叠置的原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反转构造:构造反转指的是变形作用的反转,如原来的构造低地后期发生了上隆,早期的正断层晚期又以逆断层方式重新活动等。
构造反转有两种基本类型:正构造反转和负构造反转。
前者指早期沉降,发生正断层,晚期上隆,转变为逆断层;而后者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
海泛面:海泛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跨过这个面水深突然增加。
这种水深增加通常与小的侵蚀作用和无沉积作用伴生,而且有小规模的沉积间断。
最大海泛面是一个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的分界面。
可容纳空间:可容纳空间指可供沉积的、潜在的沉积物堆积空间(Jervev,1988),即在沉积盆地存在的一个基准面,在基准面之上将出现侵蚀作用。
在大陆边缘基准面受海平面的制约,并大体上相当于海平面。
实际上,可容纳空间是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的综合表现。
编图单位:是一个等时地层单位,是编图时统计基础数据、编制各种基础图件和分析图件单位,一般小于岩组的单位。
16.简述如何确定古盐度?8%(1)古生物标志:生物对不同盐度的水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根据生物适应含盐度的状况,可分为窄盐性生物及广盐性生物。
据生物化石种类可确定古盐度。
(2)沉积标志:沉积岩的某些结构与构造的形成与盐度有关。
(3)沉积地球化学标志:沉积地球化学的方法对于推断古盐度,有着广阔的前景。
此外还有沉积磷酸盐法及硼当量法。
根据粘土矿物中硼的含量可计算古盐度;(4)氧、碳同位素法:雨水中的18O/16O比海水中的大约轻千分之七,这是因为较轻的同位素优先被蒸发。
因此,假如一个地区的温度是不变的话,那么δ180的变化就可以被认为是盐度变化造成的。
(5)痕量元素法。
17.简述碎屑岩区Ⅰ型层序地层样式。
8%当沉积岸线坡折处的海平面相对下降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引起海平面相对下降,这时形成I型层序(1)陆架坡折盆地:具陆架坡折盆地的理想I型层序样式由底部的低位体系域、其上的海侵体系域和顶部的高位体系域组成。
沿盆地边缘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以及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的变化,可导致不同准层序组在陆架的不同位置同时沉积,在同一层序中,体系域之间边界的形成时间在不同位置上也会有所变化。
(2)无陆架坡折的缓坡盆地:与具明显坡折的I型层序明显不同,是沉积于具平缓斜坡边界背景的盆地内,其沉积特征是在具缓坡边缘的沉积盆地内,其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与具陆架坡折盆地相似,但低位体系域有所不同。
由于平缓斜坡上沉积作用的倾角较小且均匀,一般不形成厚的、偏泥的低位楔形体、斜坡扇和盆底扇,该类型盆地的低位体系域是由厚度相对薄的低位楔所构成的。
16.如何确定古水深?8%(1)自生矿物标志:含铁自生矿物如海绿石和鲕绿泥石,除了与特定的环境有关外,还与水深有间接的关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深度在125米以下,可有海绿石发育,深度在60米以上可以有鲕绿泥石发育,在气候较冷的地区,水深在30米的地方就可形成海绿石(2)确定古水深的地球化学标志:水深与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有关。
与浅水沉积物相比,较深海沉积物常富含某些痕量元素(3)确定古水深的沉积学标志:一般情况下,从岸线的浅水到广海的深水环境,沉积物的粒度从粗粒沉积物变为细粒的沉积物(4)确定古水深的生物标志:生物的标志是确定古水深的良好标志,运用古生物标志时,要注意生物共生组合的分析。
遗迹化石经常用作水深的标志,特别是在其它化石稀少的砂岩和页岩交互的岩层中,遗迹化石常较丰富。
17.简述走滑盆地的基本类型。
8%由走滑断层作用产生的盆地,总称为走滑带盆地。
这些盆地发生在走滑断层带内的局部拉张地区,其中以拉分盆地最为重要。
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一)雁列张性盆地:雁列张性盆地以正断层为边界,长轴与主干走滑断层斜交,常有一定分量的旋转。
我国山西汾河地堑系及鲁西北西向断陷盆地系均属这类盆地。
(二)纵向松弛盆地:纵向松弛盆地常呈尖菱形或豆荚形,产生在离散松弛的断层地段。
盆地长轴平行主干断层,其中常有张剪性断层通过,并在边缘出现雁列褶皱。
(三)拉分盆地:拉分盆地产生在两个走滑断层羽列重叠部位的拉张区,其拉伸轴基本上平行主断层。
这类盆地表现为菱形断陷。
(四)转换伸展盆地:许多与大型走滑带有关的盆地,其形成演化受伸展与走滑运动双重机制控制,引起伸展的拉伸作用力的方向与走滑方向垂直在盆地中划分和建立地层序列是最基本的工作。
地层格架是指盆地中地层和岩性单元的几何形态及其配置关系,是一种三维概念。
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把巨层序、超层序、层序、体系域、沉积体系和相均看作一种地质体——即充填沉积盆地不同级别的建造单元。
(2)盆地韵构造格架和构造单元;构造格架是指盆地演化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构造所构成的系统。
裂谷和断陷类盆地中最重要的是对盆地形成演化起重要作用的主干断裂系统,这些断裂具有同生性,并将盆地划分出一系列断隆带和断陷带,构成盆地的构造格架。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划分出更小的构造单元。
识别和划分出盆地中隆起的坳陷的次级单元及其配置关系是构造格架分析的最重要内容。
不同演化阶段通常都以区域性不整合作为分界。
(3)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记录的沉降历史:盆地沉降过程中接受了沉积充填,可以根据盆地充填序列重建盆地的沉降历史。
(4)盆地的基底与深部结构:基底指盖层之下古老岩石单元,其性质对盆地成因、演化关系密切,中国和世界许多大盆地都发育于古老的地台或微地块基底,即板内最稳定的部分,前陆盆地也大多发育于稳定地块的边缘,也有一些盆地基底是复合的。
(5)盆地的流体系统:盆地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流体系统,这对油气成藏、成矿和水资源都是至关重要的。
(6)盆地演化过程中的能量场: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油气的成藏及金属矿床的成矿都是在一定的能量场中进行的。
19.论述河控普通三角洲体系的沉积特征及内部构成。
14%河控普通三角洲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一种细粒沉积体系,它是一种由河流补给的沉积体系,它使滨线不规则地向水体中推进。
河控三角洲可划分为一系列的亚环境。
(1)三角洲平原:是暴露地表的部分,由分流河道、天然堤、越岸沉积、决口河道、决口扇和分流间湾构成。
①分流河道是该环境的骨架部分,它向下游频繁分岔,是河水及其所携带沉积物酌主要运移通道。
②天然堤分流河道被粉砂质的天然堤所限定,天然堤把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隔开。
③越岸沉积洪泛期,洪水既可以越岸进入分流间湾形成越岸沉积物,也可以冲破天然堤形成决口扇。
④持续性的决口事件还可以形成决口河道,决口河道是未来分流河道的雏形。
⑤分流间湾中沼泽的发育是常见的,有些分流间湾可以与广海连通。
(2)三角洲前缘:三角洲所控制的水下部分称为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河口坝沙体组成。
①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的延伸,与分流河道相比其沉积物相对偏细。
②河口坝在水下的河口地区,由于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消失和河道下蚀能力的丧失,上游搬运来的沉积物以河口为点源向盆地一侧呈面状扩散沉积形成河口坝。
洪水季节是河口坝发育壮大的最佳时期,间洪期则接受悬浮沉积物,所以三角洲前缘通常为砂泥互层结构。
河口坝可以依距离河口的远近,细分为近端河口坝和远端河口坝。
近端河口坝砂体发育频繁,厚度大,偶尔可见下蚀的透镜状结构,在砂泥互层结构中,砂占有绝对比例。
远端河口坝砂体厚度小,发育数量少,在砂泥互层结构中,泥占有绝对比例。
由于三角洲前缘主要位于水下,所以各种水生生物繁盛。
(3)前三角洲:在洪泛期,由于分流河道中的水体能量大,它可以把所携带的沉积物搬运到前三角洲地区沉积,这些沉积物往往具有重力流色彩,沉积物一般都是泥质沉积。
特征:三角洲的垂向序列具有反粒序特征。
事实上,三角洲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主要出现在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的地层段内,而在三角洲平原地层段内通常具有正粒序。
所以三角洲的垂向序列应该是先变粗,再变细,即反粒序+正粒序。
三角洲的反粒序并不是指单个河口坝砂体具有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的序列,事实上野外露头调查发现,河口坝砂体内部的沉积序列是多样化的,有反粒序,但更多看到的是正粒序。
三角洲的反粒序可以理解为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砂岩(主要为河口坝)越来越多,而且厚度越来越大;相反地,泥岩渐少,厚度渐薄18.论述冲击体系的沉积类型及结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