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陈建华
修辞在应用写作中的应用

修辞在应用写作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在公务员考试中我们常常会遇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2、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功能、程度的方法,称为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一些经典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一个事物。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黛玉如水仙”来形容黛玉的美丽。
这个比喻既突出了黛玉的美貌,又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通过这个比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黛玉的形象。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在《西游记》中,吴承恩用“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六耳猕猴,神通广大”来形容孙悟空的英勇和神奇。
这种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形容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除了比喻和排比,还有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表现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宝玉一生心地善良,竟然被妖精所害”来形容宝玉的悲剧命运。
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更加感受到宝玉的悲惨遭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此外,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反问。
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不需要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何以不忧?不显正,不临深,不动声色。
”这个反问的修辞手法使得读者思考君子为何不忧,进而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最后,我们来谈谈对比这一修辞手法。
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用“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来形容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
这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比喻、排比、夸张、反问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用来加强作文表达效果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含义。
比喻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增强读者对于所描述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用“他的笑容像春风般温暖”来描绘一个人友善的笑容,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善良和亲切。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性化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无生命的物体更具形象化和人性化,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表达的意思。
比如,“时间像一匹飞驰的马儿,永远不会等待我们”这句话中,将时间比喻成一匹奔跑的马,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迅速流逝。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的手法。
夸张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说,“那片湖水湛蓝透明,仿佛进入了一个水晶宫殿”,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进行排列对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作文逻辑更加清晰明了,使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勤奋可以使人进步,努力可以使人成功,智慧可以使人卓越”,排比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因素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用问句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增强作文的表达力,使读者更加深入思考所表达的问题。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吗?”,通过反问的方式,作者引起了读者对于珍惜时间的思考。
六、比较比较是一种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差异和特点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较可以使作文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她弯弯的眉毛像一道细细的月牙,而她圆圆的眼睛则像两颗明亮的星星”,通过对比的表达方式,使描述更加形象具体。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初二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初二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作文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使作文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初二语文作文中,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提升作文的艺术性,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二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但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运用在语文作文中可以起到形象具体描写的作用,例如:1. “这支歌曲如同一阵清风,轻轻地吹向我的心房。
”这句话通过比喻把歌曲同清风相比,传达出歌曲给作者带来的舒适愉悦之感。
2. “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透过它,我仿佛看到了无尽的希望。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眼睛和清泉进行了类比,以点明眼睛带给作者的希望之感。
二、夸张的表达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夸大表达来营造戏剧化的效果,吸引读者的眼球。
初二语文作文中,夸张可以用于描述情感、描绘场景等方面,例如:1. “阳光好像一只巨大的手,温暖着我的全身。
”这句话通过夸张手法把阳光比喻为一只巨大的手,以突出阳光给作者带来的温暖感。
2. “雨水像银针般密密麻麻地穿透了整个大地。
”这句话通过夸张手法,把雨水形容成了密密麻麻的银针,以突出雨水的数量和对大地的滋润。
三、对比的使用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以达到突出主题、揭示问题的目的。
初二语文作文中,对比可以用于比较人物形象、表达观点等方面,例如:1. “他们面对困难时一个选择逃避,一个选择勇敢迎接。
”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两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2. “相比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农村的宁静仿佛是一块净土。
”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将现代社会和农村进行对比,以突显农村的宁静与现代社会的浮躁对比。
四、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列举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力和节奏感。
初二语文作文中,排比可以用于强调观点、描绘景色等方面,例如:1. “在他心中,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
如何在习作中善用修辞,使得文章富有文采

如何在习作中善用修辞,使得文章富有文采所谓“有文采”,即文章要“言之有味”,语言生动。
那么,我们在作文中怎样来运用修辞,达到语言优美,即“有文采”的发展等级要求呢?首先要明确“修辞”的概念。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
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等;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作文“善用修辞”,既包括善于进行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同时也指善于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技法点拨1.善用语音修辞,追求整齐和谐“语音修辞”主要是在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促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连绵词的运用形成旋律美。
再如,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形成旋律美。
语音修辞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如戴望舒的《雨巷》那种舒缓复沓的韵律美,押韵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又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排比而形成的整齐的节奏美与和谐的韵律美,都是语音修辞巧妙运用而取得的效果。
如果在作文的标题或正文注意语音修辞,就会使文章具有整齐和谐、回环往复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比如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标题就具有押韵的美感,文章的结尾“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弹戏牡丹,一点茉莉香”,以诗句的形式点题,读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
2.巧用词语修辞,提升表达效果“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将普通的词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别样的表达效果。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泻”字,承接“月光如流水一样”,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
再如词语之间的非常规搭配产生的特殊表达效果,如“月亮爬上了树梢”“太阳吻过我的脸”“潮湿的心”“欢乐的火焰”等,“爬”“吻”“潮湿”“欢乐”这些词语的运用,产生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而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等修辞手法,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技巧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更具表现力。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运用技巧。
1. 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在使用比喻时,应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这里将人的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形容其温暖和明亮。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如:“风儿轻轻地拂过湖面”,这里将风拟人化,使其具有轻柔的动作。
3.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度放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运用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起到强调的效果。
例如:“他的怒气冲天”,这里对某人的怒气进行了夸张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愤怒。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对比的运用可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加强文章的对比和冲突感。
例如:“他瘦如竹竿,她胖若小猪”,这里通过对两人体型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差异。
5. 反问反问是一种运用疑问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的提问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加深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吗?”,这里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说话人的无奈和讽刺。
6. 排比排比是将相同结构的词、词组或句子进行并列运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的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有节奏感,同时也可以起到强调的效果。
例如:“我看着他,看着他的眼睛,看着他的微笑,看着他……”,这里通过排比的句式,加强了对他的关注。
7. 借代借代是使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借代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同时也可以减少重复。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写作反复推敲修饰语言》课件公开课(3)

精彩片段赏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 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 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 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 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 肌肤。
原句: 秋天,我来到一片枫树林,看到
了片片枫叶,美丽极了。
修改后: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 片灿烂燃烧着的枫树林,从远处望,犹 如一座火焰山。走进枫树林,热情洋溢 的枫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向我们点头 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捡起一片枫 叶,细细地观察起来,一片枫叶上有七 个小小的叶瓣组成,它的边有些毛糙, 红色的茎细长细长的,像一只张开的手 掌,漂亮极了。
——朱自清《春》
点评
将鸟儿拟人化,赋予鸟儿人的 动作,表达活灵活现,更能表 现出鸟儿的活泼和春天生机勃 勃。
温馨提示
用拟人,展开想象很重要
想象是拟人的基础,只有展 开想象,才能把事物某方面的特 征与人的言行或情感联系起来, 使语句表意丰富、感情深厚。
用拟人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 赋予事 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感情,这种感情应是作 者内在情感的真实流露 。
修辞的作用:
“修辞”即“修辞格”, 又称修辞方法.恰当的运用 修辞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 鲜明、生动有力,显著提高 语言的表现力.
常用的修辞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 对比、借代、引用等。
运用修辞 让描写更精彩
策划方案1
巧用比喻 生动形象
比喻的作用:具体形 象,生动活泼,易于理 解,印象深刻。
巧用修辞 锦上添花
作文写作中要善用修辞

作文写作中要善用修辞作者:张万里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摘要:写作文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优美的词句和恰当的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修辞在作文中的作用,就像人在化妆中的描眉和眼影,它能使人物变得眉清目秀。
既然修辞格有此奇效,它能使我们的文章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所以我们在习作中可贯穿使用优美的词句和恰当的修辞方法。
每一种修辞部分都分别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只要能有意识的使用,就一定能为语言增添一份灵动的色彩。
关键词:写作修辞手法艺术品位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333-01有位诗人曾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人类的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自然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物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山,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绘画。
把这些在现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
”写作文也是如此,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优美的词句和恰当的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修辞在作文中的作用,就像人在化妆中的描眉和眼影,它能使人物变得眉清目秀。
既然修辞格有此奇效,它能使我们的文章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所以我们在习作中可贯穿使用优美的词句和恰当的修辞方法。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当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李商隐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写雪景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
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反复推敲修饰语言》教学设计
课题:巧用修辞锦上添花
——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柯渡中学陈建华
一、学习目标:
1、明白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妙用,可令语言更加优美,美化文章。
2、能够在写作中准确运用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白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妙用
2、在写作中准确运用修辞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品味下列两组句子,想想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那航船,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航行。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第二组
•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
总结:修辞的作用
“修辞”即“修辞格”,又称修辞方法.恰当的运用修辞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显著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常用的修辞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引用等。
(三)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策划方案1 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比喻的作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精彩片段赏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老舍《济南的冬天》点评
语段中用“日本看护妇”比喻矮松顶着雪的情景,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
不仅使矮松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
借“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富有层次美。
使山坡这一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
请为我润色
1、忽然一夜北风来,千山万树一片白。
2、问我心中多少愁,忧思滚滚无尽头。
3、春天,细密的小雨经常下个不停。
参考例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温馨提示
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喻体和本体要有相似点,在形态\色彩、功用等某方面有相似性。
如何找到合适的喻体?
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平时积累的大量事物中,选取与表达对象不同本质而又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做喻体.
小试牛刀
将下列句子进行改写(要求:改文中有比喻修辞手法)
原句:
秋天,我来到一片枫树林,看到了片片枫叶,美丽极了。
修改后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灿烂燃烧着的枫树林,从远处望,犹如一座火焰山。
走进枫树林,热情洋溢的枫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向我们点头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捡起一片枫叶,细细地观察起来,一片枫叶上有七个小小的叶瓣组成,它的边有些毛糙,红色的茎细长细长的,像一只张开的手掌,漂亮极了。
策划方案2 妙用拟人写活事物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用得好,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从而引起联想和想象;用来抒情能引起共鸣,感染读者。
佳作欣赏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朱自清《春》点评
将鸟儿拟人化,赋予鸟儿人的动作,表达活灵活现,更能表现出鸟儿的活泼和春天生机勃勃。
温馨提示
用拟人,展开想象很重要
想象是拟人的基础,只有展开想象,才能把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与人的言行或情感联系起来,使语句表意丰富、感情深厚。
用拟人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
赋予事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感情,这种感情应是作者内在情感的真实流露。
拟人常与哪些修辞手法兼用?
常与比喻兼用,两种手法相得益彰,会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小试牛刀
原文: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绿意盎然。
一场小雨过后,草上,花上,叶子上到处都是水珠。
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
(运用拟人修辞修改上面语段)
修改后:
看,春姑娘为大地换上了一件淡绿的纱衣,柔柔的,薄薄的。
雨后,草儿上,花儿上,叶儿上都沾满了水灵灵
的露珠,在和煦的阳光下,一闪一闪地放射出美丽的光
芒。
鸟儿在枝头上欢快地吟唱,似乎唱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天空蓝得清澈,云儿在遨游,看上去好像
穿着薄薄的白纱裙的姑娘,那么的圣洁,那么的娇媚。
策划方案3 适当排比感情强烈
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片段欣赏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温馨提示
使用排比要注意什么?
排比项不得少于三项,而且结构必须相同或大体相同.项数或结构不同不能构成排比.其次,构成排比的项语气要基本一致,意义要密切联系.
文中用排比句是否越多越好?
不是越多越好。
用得太多,如果把握不当,容易造成语句呆板,行文缺少变化,使文章的生动性打很大的折扣。
小试牛刀
用排比的修辞改写下文
原文:等待是痛苦的、漫长的、无奈的,但是我们生活中充满了等待,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等待。
修改后
等待是什么?等待是起跑前的下蹲,是起跳前的弯曲;等待是姜太公的垂钓,是诸葛亮的躬耕南阳;等待是意志的锻炼,是耐心的蓄积。
我们应该学会在等待中奋起。
课后练笔
运用修辞手法完成以下句子(任选一句,可用多种修辞,字数40字左右)
1、今天天气真热。
请把“热”的程度写出来。
2、操场很热闹。
请把“热闹”的情景写出来。
3、写出你对“友情”的理解。
4、将你眼里的“乐观”写出来。
5、请把“伤心”的神态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