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营养配置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即新生儿个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生命危急时。
全静脉营养:1、体重1kg的极低体重儿2、肠瘘3、严重的慢性腹泻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慢性肠梗阻6、大面积烧伤部分静脉营养: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kg-1.5kg之间,热卡摄入<90kcal/Kg/d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kcal/Kg/d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热卡:生后1-3天为25-60kcal/Kg/d,逐渐递增至90-120kcal/Kg/d,其中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0%由脂肪提供,10%由氨基酸提供。
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供给,由初始6-10g/Kg/d逐渐增至18g/Kg/d。
生后3天开始使用复方氨基酸,由0.5g/Kg/d逐渐加至2.5g/Kg/d;生后第5天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由0.5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2.5-3.0g/Kg/d,血清甘油三酯≥200mg/dl时减量,胆红素>170mmol/L停用,必要时光疗。
适当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在静脉营养的同时尽早按1-2 ml/Kg/h 人乳或配方乳喂哺低体重儿。
静脉营养时间为7-25天。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静脉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
小儿静脉补液

静脉液体疗法1液体种类以及配置液体张力=(盐份数+碱份数)/总份数2制定补液计划判断脱水判定标准渗透压判定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程度末梢循环(心率、血压、脉搏、肢温、体温、泪液、尿量)血钠:等渗130~150mmol/L 低渗<130mmol/L高渗>150mmol/L液体等渗高渗用途葡萄糖5% 10% 补充水分和热量氯化钠0.9% 3% , 10% 补充Na+碳酸氢钠 1.4% 5% 纠正酸中毒氯化钾10% 补充K+张力液体名称葡萄糖5%10% 氯化钠0.9%碳酸氢钠1.4%作用1张2:1液 2 1 扩容2/3张3:4:2液 3 4 2 低渗脱水1/2张1:1液 1 1 等渗脱水继续损失2:3:1液 2 3 11/3张6:2:1液 6 2 1 继续损失1/4张3:1液 3 1 生理维持高渗脱水9:2:1液9 2 11/5张4:1液 4 1方法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二个阶段:1.补累积损失快!2.维持补液阶段(继续丢失+生理需要)慢!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四个方向: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第一天补液累积损失量(ml/kg) 继续损失量(ml/kg)生理维持量(ml/kg)定义自发病以来累计损失的液体量继续腹泻、呕吐、脱水量排尿排便含水,出汗、皮肤不感蒸泄、肺呼吸丢失定量轻度脱水30~50 10~30(40)"丢多少补多少" 60~80发热>38°,1度增加10~15%中度脱水50~100重度脱水100~120(150)定性等渗性脱水:1/2张(1:1液,3:2:1液)低渗性脱水:2/3张(4:3:2液)高渗性脱水:1/5~1/3张(生理维持液) 1/3~1/2张(1:1液,3:2:1液)1/4~1/5张(生理维持液,1:4液)定速原则:先快后慢有循环障碍:先扩容!!!20ml/kg 2:1液30’~1h或者1.4% 氢氧化钠其余:8~12h内完成补完累积损失后,14~16h内均匀滴入A计划补液过程中,先输入1/2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后3-4小时排尿表明血容量开始恢复,故要观察和记录输液后首次排尿时间,尿量.于补液24小时皮肤弹性恢复和眼窝凹陷,说明脱水已被纠正。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将液体、营养和药物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给予需要较高营养需求的新生儿以满足其生长与发育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一、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1.早产儿或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2.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患儿
3.高危新生儿:如胎盘置换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特殊代谢性疾病等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配方
1.葡萄糖水:葡萄糖是新生儿生成ATP的最主要底物。
2.氨基酸:氨基酸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脂肪乳剂:脂肪乳剂能够提供卡路里和必需脂肪酸,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电解质:新生儿需要维持正常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含量,静脉营养中需要适当的电解质,例如氯化钠和钾离子。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注意事项
1.输入量和速度: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过量,要记录好输液量和输入速度,避免液体过负荷导致水中毒等问题
2.输注装置:必须选择尺寸合适、质量可靠、无菌检验合格的输注装置,严格防止感染
3.输注环境:输注新生儿静脉营养时,应在无菌室或洁净室内,保证输液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输注反应:静脉营养输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过敏、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总之,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帮助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营养和药物,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但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输注规定,保证输液安全性。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一、先计算新生儿的总液体需求量足月儿:圣后第一天需要5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20ml/kg.早产儿:圣后第一天需要6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50ml/kg.二、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量1、氨基酸1生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生后4小时;2氨基酸供给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g/kg;足月儿首次用量1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3.5g/kg;3氨基酸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4.2、脂肪乳1一般生后第三天开始使用,若新生儿黄疸较重,严重感染或重度窒息时,应延迟使用,避免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汁淤积;2脂肪乳的用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2.5g/kg;足月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3g/kg; 3脂肪乳的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9.3、脂溶性维生素:生后1周后应用,隔日应用,1ml/kg;4、水溶性维生素:生后第1天可应用,1U/kg;5、微量元素:生后2周应用,每周2次,每次1ml/kg;6、10%NaCl生理需求量:2~3ml/kg,液体张力降低至1/4张或1/5张,防止溶血;7、10%KCl:一般生后7天内不补钾,但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补钾浓度0.2~0.3%;8、葡萄糖: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早产儿葡萄糖速度从4-6mg/kg/min开始,足月儿从葡萄糖速度从6-8mg/kg/min开始,应根据末梢血糖调整,最大浓度应小于12.5%如出现高血糖,勿用胰岛素,主要靠调整糖的速度及浓度;9、静脉营养注意事项: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4—5%,长时间使用氨基酸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浓度不要超过2%;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8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脂肪乳应在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后使用,使用脂肪乳应监测血常规及临床症状、体征,加强护理减少呛奶及院内感染无菌操作;410%氯化钠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10%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三、在静脉营养时的液体用量:日龄体重总液体量ml/kg/d.热卡kcal/kg<1000g1000~1500g1500~2500g>2500g第1日80-10060~8050~6040~5020~40第2日100-12080~10060~8050~7020~40第3~7日120~140100~12080~10070~9060~80第2~4周150-180120~180100~150100~150100~120四、全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指先天畸形、发育不成熟或患病等原因,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如:1、胃食道返流、呕吐厉害;2、肠狭窄;3、食道瘘;4、上呼吸机患儿;5、脐膨出;6、NFC;7、顽固性腹泻;8、寻求治疗需要长时间休息以治愈原发病;9、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NRDS.10、多次发生呼吸暂停患儿等;五、部分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有些新生儿科部分经口喂养,但补充的热卡量不足,<90%,必须经静脉营养补充已摄取足够营养;方法:早产儿奶100ml=88kcal全奶100ml=66kcal均约吸收60%左右,即约占总奶量的1/2被利用;总液体量---总奶量/2=剩余静脉营养量六、静脉补液过程的监测:1、入量;2、排出量;3、体质;4、尿比重1.008-1.012;5、血糖、尿糖作为决定葡萄糖用量浓度调节滴速调节的依据;6、PH,BE,PaO2和电解质测定,作为决定补碱和补充电解质的依据;7、血清尿素氮作为肾功能依据;8、临床体征、症状、,如水肿、脱水程度的监测决定出入量;。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营养是新生儿健康发展的基础,其中新生儿静脉营养又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新生儿静脉营养。
什么是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医学专业人员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经过严格处理后的膳食液体输注到新生儿体内。
这种营养方式被应用于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如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严重胃肠道问题(如出生缺陷、早产、并发症等)或暂时不能进食(如胃肠道手术后)等情况。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成分新生儿静脉营养需要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一些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具体需要提供什么成分,需要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例如,对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提供更高的能量和蛋白质;对于肝、肾疾病的早产儿,需要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等。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方式新生儿静脉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途径输注。
外周静脉输注是从新生儿的头部或手臂静脉注入营养液,而中心静脉输注是将导管放入新生儿体内的大静脉中注入。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输注较为常用,因为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静脉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时间新生儿的静脉营养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早产儿可能需要2-3周的时间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因为这些孩子的消化系统仍未完全发育。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需要密切监测营养情况以及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必要时可以调整静脉营养的方案。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缺点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点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因为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同时,由于新生儿在此期间可以避免进食带来的不适,可以很好地保障营养摄取。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缺点使用新生儿静脉营养也有其风险和不足。
静脉营养可以引起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
同时,静脉营养需要使用导管进行输注,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能连续接受静脉营养的新生儿需要额外的检查和照顾。
新生儿静脉营养

一起24小时平均连续输入。
*
*
*
*
*
*
*7、维生素:是人体代谢重要的辅酶,TPN时2
周不供给维生素可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生化改变。 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及美国医学会营养小组建议, TPN时要补充13种维生素,4种脂溶性(A、D、 E、K)及9种水溶性维生素(B1 、B2、B3、 B12、C、烟酸、叶酸、泛酸和生物素)。目前 还没有提供所有所需维生素的制剂。维生素在 TPN中用量新生儿与儿童相近,常用的为水乐 维他(水溶性维生素)和维他利匹特(脂溶性 维生素)各为1ml/kg.d。
* 总量
270.0 200 7.25 3.9 7.55 2.4 21.1
每公斤体重 135 葡萄糖浓度:30÷250=12%(60cal/kg,60%) Na+ : CL-=7.25:7.55 热卡:200÷2=100cal/kg 蛋白质:5.1÷2=2.55g (10.2cal/kg,10.2%) 脂肪:6÷2=3g (30cal/kg,30%) 渗透压:21.1÷140=65.7mOsm/L(1/5张) 热卡比:葡萄糖:脂肪:蛋白质=60:30:10
生理盐水 12.0
1.85
1.85
3.7
10%氯化钾 2.0
2.7 2.7
5.4
5%NaHCO3 4.0
2.4
2.4 4.8
20%脂肪乳 30.0 60.0
8.5%乐凡命 60.0 20 3
1.2 3
7.2
安达美
2.0
水乐维他 2.0
维他利匹特 2.0
10%葡萄糖 122.5 49.0
50%葡萄糖 35.5 71.0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适应症:1,全静脉营养(TPN):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性腹泻、另有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就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要全胃肠道外喂养。
2部分静脉营养(PPN):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 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供给:热卡:热卡主要分维持基础需要与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静脉营养短期应用50-60kcal/Kg/d即可。
如超过一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 /kg,则需100-120kcal/Kg/d。
早产儿TPN90 kcal/Kg/d,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d、单独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体重。
但在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的增加,早产儿接受50kcal/Kg/d的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的白蛋白,即可保持正氮平衡。
如非蛋白热卡(NPC)>70kcal/kg,d ,白蛋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
葡萄糖及脂肪为胃肠道外营养热能的来源。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1g。
新生儿静脉营养 补液

新生儿不同日龄液体需要量
生后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1周 后
足月儿60 80 100 120 150 120-150(ml/kg)
早产儿70-80 100 120 140 160 160-170(ml/ kg)
(注:一般每天增加10-15ml/kg,早产儿 若吃奶好,各种情况好的,最多可加到170 ml/ kg)
热卡: 足月儿: 第1周 60-80Kcal/Kg.d
第2周80-100Kcal/Kg.d 第3周及以上100-120Kcal/Kg.d 早产儿要取低值(尤其是1周以内)
血糖监测
足月儿:生后前3天,每天监测 早产儿:每天监测 新生儿低血糖<2.2mmol/L;
一般低于2.7mmol/L,静脉推10%糖 2ml/kg 半小时后复测血糖,一天至少监测血糖2次 新生儿高血糖>7.0mmol/L;
每日需补能量合剂量=生后第N天日需量×婴 儿体重-长期的含糖液量-奶量 (注:心衰 及动脉导管未闭,要限液量120ml/kg)
每次增加奶量:(目前极低出生体重儿主张 微量喂养,新生儿喂养32周以后才可试喂) 足月儿:15ml Q3H 以后每天增加 15ml,直至增加到60ml/次
早产儿:2000g—2500g 5-10ml Q3H
加入脂肪乳量:一般从0.5g/kg加起,每天 增加0.5-1g/kg,最多加到3g/kg。(20% 脂肪乳: 1g=5ml)
计算公式:20%脂肪乳日需量(ml)=第N 天日需量×婴儿体重÷0.2 (注:一般用 氨基酸第1天或第2天后用;注意每周监测甘 油三脂,血氨,电解质,碳酸氢 根,肝功。) 甘油三酯应低于1.7mmol/L(150mg/dl), 过高应减量或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1. 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
环境要求:保证PN的无菌性、相容性和稳定性,降低微生物、 热源、微粒感染的概率;
人员要求:经培训的医务人员按PN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2. 配好PN标签上应注明住院号、床号、姓名、药 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操作者和查对 者签名。
二、输送途径 (三)经周围插入的中心静脉(PICC)
三、静脉营养液的成份
1. 蛋白质:以晶体氨基酸的形式 2. 脂肪:以脂肪乳剂的形式 3. 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的形式 4. 电解质溶液:钠、钾、氯、钙、镁 5.微量元素:锌、铜、锰、铬、硒 6. 维生素A、C、D、E、K,B
族维生素,胆碱和叶酸等
六、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
每日测体重,记录入量,观察插管局部情况。 静脉营养用量调整期间,每日查电解质、BUN、血糖; 每周查1-2次血脂、白蛋白、肝功; 用量稳定后,每周查1-2次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次血脂、白蛋白、
肝功、胆红素、血钙、磷、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 酌情查微量元素;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插管培养,间断测尿比重、尿糖。
一、概述——禁忌症 (二)肠道外营养(PN)
1. 患严重败血症、NEC等症新生儿在应用抗生素使病情 稳定之前不用; 2. 代谢性酸中毒必须在纠正后才能用; 3. 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BUN在 36mg/dl以上者 禁用;
4.严重缺氧,血胆红素在170~ 200 μmol/L以上者,
不用中性脂肪;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配置
一、概述——概念
(一)肠道内营养(EN) (二)肠道外营养(PN) 1.全静脉营养(TPN): 2.部分静脉营养(PPN)
一、概述——适应症 (二)肠道外营养(PN)
1.任何预计不能经肠内喂养3天以上的患儿; 2.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治疗前后; 3.短肠综合征; 4.NEC内科保守治疗患者; 5.严重RDS,频发呼吸暂停需用呼吸机而不能鼻饲者; 6.顽固性腹泻; 7.无法从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 8.严重营养不良者。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一)配置前的准备
1.配置人员的要求: 取得执业证书并能独立工作的医护人员;
2.配置环境的要求: 无菌室或治疗室中的运行洁净 工作台
3.静脉营养袋的准备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二)配置过程
配置顺序:先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 加入葡萄糖溶液后放入营养袋;再将氨基酸放入营养 袋;最后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后放入营养袋, 边放边轻轻混匀。
二、输送途径 (二)中心静脉
指由颈内、颈外、锁骨下等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或由股静脉、 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的输入法。
优点是置管时间长(2周以上)和允许较大的能量输送。 缺点是导管相关的感染。
二、输送途径 (三)经周围插入的中心静脉(PICC)
从周围血管(如肘或腘静脉)进入,然后送入上、下腔静脉。 优点:可保留1~3个月,便于护理。
输注前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
注明配置日期和时间,看是否按时输入PN营养液。 3. 宜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4. 如需存放,应在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
复温应在使用时提前30分钟或1小时自冰箱拿出;
温度较高保存时间过长,脂肪乳稳定性丧失、脂肪颗粒凝集,容易产生水 油分离。
5.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不用中性脂肪。
二、输送途径 (一)周围静脉
指由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输入的方式,适用于短期或开始应用肠道外营养 的患儿,一般采用22G或24G套管针或普通钢针。
优点是操作简单,便于护理,并发症少。 缺点是不能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仅适合短期应用
二、输送途径 (一)周围静脉:首选腋静脉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7. 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输注时要注意避 光,特别是光疗时。
普通光线脂肪乳发生脂质过氧化。
8. 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9. 应注意观察患儿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 护士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尿量、皮肤弹性、胃肠道反应; 根据患儿出入量、临床表现(发热、高血糖、低血糖、渗透性利尿、代谢性 酸中毒等表现)合理补液及控制输液速度。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5. 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 输注的日期及时间。
正常脂肪乳颗粒直径0.01到1微米; 当发生聚合反应时,颗粒直径可达到5到20微米, 容易堵塞在肺毛细血管内;
肉眼看到的是50微米以上的。
四、静脉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三)注意事项
6. 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输注时必须采用输液泵或注射泵控制滴速。 使用单独输液器,保证肠外营养液稳定性; 保证匀速输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