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及抗尿酸药品市场分析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及抗尿酸药品市场分析报告

概况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因溶解度较小,体内过多时可形成尿路结石或痛风。

痛风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饮食结构的改变(富含核蛋白的食物增多)、肥胖者的增加,以及对本病的重视程度加强等,痛风已不再是国人的罕见病,其患病率较15年前增长约15~30倍。

资料显示,痛风本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5世纪国外就有关于此病的描述。直至17世纪,科学家才从显微镜中发现痛风结节内有一种结晶。以后又从痛风病人的血液、皮下组织和关节软骨沉积物中查出尿酸盐。至此,人们才明白痛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过高沉积在关节或其邻近组织所引起的特殊疾病。痛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主要是酶缺陷引起的,常伴有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遗传倾向;后者则是由肾病、血液病、用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痛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中,但是目前中老年女性和青年男性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对于痛风如不积极预防或者治疗不当,痛风会发作得越来越频繁,症状也会随之加深,侵犯的关节也会越来越多。随着多个关节同时受累,痛风会发展为慢性(长期性)疾病。反复发作可造成关节永久性损害,包括长期疼痛和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变形。当病情发展时,结晶还会在软组织中沉积,并在皮下形成叫做“痛风石”的肿块。结晶在肾脏沉积会产生肾结石并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临床治疗主要以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及苯溴马隆)和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为主。急性发病期主要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药)、激素,缓解期主要应用促进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合成药。

流行病学特征

近20余年来,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2006年ACR年会上报告了全美一项最大的卫生计划(Health plans)。该计划在2002年1月1日到2004年3月31日

期间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痛风患病率达9.25例/1000人,平均患病年龄为(54.6±13.5)岁,其中82%为男性,普遍合并有高血压(49%)和高脂血症41%)。英国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痛风患病率显著升高,从1990年的1.19%增至1999年的1.4%。除欧美国家外,亚洲国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亦有明显增长。从1991年到2002年,日本男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从3.5%增至4.5% ,并且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及肝功能异常显著相关。2003年我国南京市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13.3%,与欧美地区的2%~18%持平,而痛风的患病率高达1.33%。

遗传学研究进展

痛风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染色体4q25 区。目前,对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基因遗传病这一观点基本达成共识。Cheng等应用家系连锁分析方法,对21个台湾土著民族痛风家系共91 例患者进行了痛风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发现痛风的易感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25 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对痛风易感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治疗进展

新痛风治疗药物疗效更好,安全性,为痛风治疗带来可喜的前景。

1、血尿酸水平越高,年发作率越高,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也越高。痛风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在患者急性发作控制后必须积极寻找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并进行长期的降尿酸治疗,目的是预防尿酸盐进一步沉积所引起的关节及器官损害,并促进已沉积的尿酸盐晶体溶解。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目标是将血尿酸(sUA)降至<356 μmol/ L (<6.0 mg/dl)。

2、患者治疗依从性需进一步提高。全美一个最大的卫生计划调查显示,别嘌呤醇是最常用的痛风药物,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良反应多见。而且在一直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患者并没达到控制sUA的目标值(<6.0 mg/dl)。这提示仍需要改善目前痛风治疗方案和痛风药物的依从性。

3、Febuxostat治疗对别嘌呤醇过敏的痛风患者。Febuxostat(TMX267)是一种新型非嘌呤类的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本届年会上也报告了febuxostat用

于治疗对别嘌呤醇过敏痛风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者观察治疗48个月的结果,并评估长期每天应用febuxostat的疗效,这是目前关于febuxostat治疗痛风时间最长的临床试验。

在116例患者中,男性占91%,白人占85%,平均年龄为53岁(23~78岁)。所有剂量组(febuxostat 40 mg/d、80 mg/d和120 mg/d)中,治疗的第1年、第2年、第3年和第4年sUA<6.0 mg/d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8%、76%、84%和90%。治疗2年和持续治疗超过4年,需要治疗的痛风发作发生率显著降低。所有治疗组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头痛、肝功能异常和高脂血症。在这些病例中,febuxostat治疗降低sUA和维持sUA<6.0 mg/dl的疗效持续至48个月,痛风发作和痛风石减少也持续至48个月。

4、重组黄曲霉菌尿酸酶——拉布立酶。尿酸酶(尿酸氧化酶)可将尿酸分解为尿囊素,从而有效地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人类缺乏尿酸酶,拉布立酶(rasburicase)是重组的黄曲霉菌尿酸酶,在美国已被批准用于癌症儿童化疗时的降尿酸治疗。在2006年ACR年会首次报告拉布立酶治疗10例伴痛风石、并对别嘌呤醇不能耐受(50%)或无效(50%)的痛风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大部分患者(80%)有轻度肾损害,肌酐清除率为(27.08±7.1)ml/min,40%患者有肾结石或尿酸性肾病。患者每月接受静脉注射拉布立酶(0.2 mg/kg)治疗。在拉布立酶治疗前,患者平均尿酸水平是(608.1±110.7)mol/L,在治疗第6个月时,所有患者的尿酸水平都维持在360 mol/L以下。研究结果显示,拉布立酶在痛风的治疗安全性好,而且患者的耐受性也较好。

药物市场老产品当家

由于机理明确,临床上治疗痛风并不困难。除患者有意控制饮食外,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终止痛风的急性发作,并能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从临床来看,抗痛风药物目前品种不多,一般来说,针对急性痛风对药物有以下几种:1.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它可以抑制尿酸盐结晶引起的白细胞增加,干扰白细胞的趋化性,可以说是作为痛风急性发作时,抑制炎症反应的强有力的药物。但是服用秋水仙碱常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