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抽象艺术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走进抽象艺术说课稿

走进抽象艺术说课稿

走进抽象艺术说课稿张海燕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1. 本节课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五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2.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

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3. 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作用,而且对后面具体作品的形象以及对前两种艺术形式的分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 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但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新课标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我把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并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2、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1、欣赏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2、激发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兴趣。

3、鼓励学生描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思考的乐趣,体察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2、艺术中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创作(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重点:a 、了解抽象艺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b、两种不同的抽象艺术类型。

解决办法:通过对优秀抽象艺术作品的解析,同时让学生欣赏音乐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思路。

大班作品抽象画教案及反思范例

大班作品抽象画教案及反思范例
b.构图新颖,富有层次感。
c.情感表达真挚,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抽象画概念和创作技巧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亲切、生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提问和解答环节,注意语速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时间。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抽象画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b.提高巡回指导的针对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c.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d.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践环节解析
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实践环节的效果:
1.在实践前,再次强调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方面的运用。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色彩和构图方面的问题。
2.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抽象画概念、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
3.实践环节:25分钟,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展示: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5.总结延伸:5分钟,总结课程要点,布置作业。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课程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创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创作一幅抽象画。
2.答案要求:
(1)运用色彩和构图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2)作品具有创意,富有艺术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抽象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技巧,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色彩搭配和构图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教案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doc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教案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doc

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一、[教材分析]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ks5U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ks5U[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三、[教学过程]ks5U新授过程: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

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

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

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ks5U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1、抽象艺术的含义?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教案教案名称: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抽象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能够理解和欣赏抽象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表现方式。

3.能够运用抽象艺术的元素和原则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抽象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抽象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3.抽象艺术的元素和原则。

4.抽象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抽象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抽象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抽象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三、探讨抽象艺术的特点(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抽象艺术的特点,如抽象表现、色彩搭配、形式构成等。

2.学生观看一些著名的抽象艺术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式。

四、学习抽象艺术的元素和原则(20分钟)1.教师讲解抽象艺术的元素和原则,如线条、色彩、形状、节奏、比例、平衡等。

2.学生通过观看作品和练习,理解各种元素和原则在抽象艺术中的应用。

五、欣赏和分析抽象艺术作品(20分钟)1.学生观看几幅不同风格的抽象艺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意义。

2.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六、实践:创作抽象艺术作品(2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抽象艺术作品的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七、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练习和思考,提高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抽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元素和原则的应用。

难点:学生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创作抽象艺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投影仪、教案、学习资料、画笔、画纸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对抽象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现能力。

抽象艺术学第5章中国抽象艺术思想历史

抽象艺术学第5章中国抽象艺术思想历史

司空图的“超象”就是中国古代人理解中的 “抽象”,而感悟“超象”,禅思“超象”,是 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中国传统的抽象文化从古代图腾的符号象征, 巫术的命运崇拜,道的智慧和悬念,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的暗示与慧觉,静的延伸,动的收敛, 空的内涵,无的丰盈,阴的冷魅,阳的大度,形 的巧拙,气的百变,韵的风骨,精的华彩,神的 灵动,禅意的淡定,顿悟的灵感,意象的风情, 意境的旷远,太极的妙悟,互补的缠绵,风水的 神秘,诗品的高古,四季轮回,五行出窍,中国 传统的抽象审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取之 不尽,用之不绝。给我们审美意境,给我们精神品
第五章 中国抽象艺术思想史
第一节、图腾和巫术
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根性有三种学术解读:神话、图 腾和巫术。神话思维中有关女娲补天、伏羲创卦、仓 颉造字、神农尝草、后羿射日以及大禹治水等。
图腾和符号有关,太阳、月亮、人性生殖、阳具 等都曾是图腾象征。图腾是抽象文化最早的符号。人 类的原始崇拜传递着人性的永恒信息,就是生命中的 顽强的生命意识,就是一种生存的能力,一种阳刚之 美。抽象艺术是形式的艺术,但是在其意境中,必然 包含着人的生命的图腾崇拜,那是一种原始的朦胧的 神秘的人性信息,给人生命抚慰和关怀。巫术是中国 传统审美文化中最典型的文化形态。巫术起源悠久, 从殷代的甲骨占卜至《周易》占卜,到后来的占星术, 巫术创造了很多迷信的力量,在人和神之间,寻找一 种生命的平衡。巫术的境界是一种盲目自信和自欺, 呈现出初始人类渴望驾驭世界和不甘于受自然命运摆 布的追求。神话、图腾和巫术的意境,集中体现的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意境。天即人,人即 天,天人合一。
第八节、风水
风水里的布一 致的。风水中忌讳的阴暗、 邪恶、血腥、闭塞、郁闷, 也是抽象艺术中所忌讳的。 风水中“背山、面水、向 阳”、“通风、采光、纳 气、宽亮、驱湿、驱寒”, 也可以直接通用到抽象艺 术的创作中。

抽象艺术课程评讲教案

抽象艺术课程评讲教案

抽象艺术课程评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抽象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

3.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 抽象艺术的创作技巧和审美特点。

3. 学生对抽象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抽象艺术是一种以形式、色彩、线条等抽象元素来表现主题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不受客观现实的限制,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运用,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想象力的发挥。

2. 抽象艺术的发展历史抽象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经历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的影响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著名的抽象艺术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毕沙罗、罗斯科等。

3. 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抽象绘画、抽象雕塑、抽象摄影等。

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对内心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表现力。

4. 抽象艺术的创作技巧抽象艺术的创作技巧主要包括构图、色彩、线条、形式等方面的运用。

艺术家通过对形式和色彩的处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象力,追求作品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5. 抽象艺术的鉴赏和评价学生需要通过对抽象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抽象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引导他们通过对形式和色彩的处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和讨论著名抽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4. 比较法比较抽象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过程1. 了解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介绍著名抽象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表现

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表现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观者的媒介。

其中,抽象表现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具象表现相对。

抽象表现主要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的精细调配与组合,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和思想。

抽象表现首先要处理的是形式,艺术家脱离具体事物的形态,通过大胆的简化、放大、变形和夸张等手法,将事物的本质抽离出来。

通过剥离形象的表面,艺术家将观者从具体的细节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更道地地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在抽象表现中,颜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不同的颜色可以传达出截然不同的情绪和意义。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配颜色的明暗、饱和度、纯度等参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

比如,红色通常被用来表达激情和力量,蓝色则常被用来表达冷静和沉静。

艺术家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使观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除了颜色,线条也是抽象表现中常用的元素。

线条在艺术作品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如曲线、直线、粗线、细线等等。

艺术家通过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复杂多变的视觉效果。

线条的方向、厚度和交叉点等都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通过线条的精妙运用,艺术家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除了颜色和线条,形状也是抽象表现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形状可以是几何图形,也可以是随意的无规则图形。

形状的选择和放置方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状的组合和变化,让观者体验到抽象表现所传达的视觉冲击力和纷繁复杂的情感。

总的来说,抽象表现是一种更加深入和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的精细处理和组合,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转化为独特的视觉语言,透过作品与观者产生共鸣。

抽象表现不拘泥于具体事物的形态和细节,而是专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本质。

在抽象表现的世界里,观者可以自由地感受和解读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高中美术欣赏5课抽象艺术

高中美术欣赏5课抽象艺术

作品欣赏
构图八号
两位抽象艺术大师作品比较
冷抽象
热抽象
雕塑中的抽象艺术
建筑中的抽象艺术
思考题:
• 抽象艺术家认为抽象艺术是对世界本质 的揭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对抽象 艺术怎么看?
下课!
抽象艺术欣赏
作品欣赏
意象绘画 具象绘画 抽象绘画
走进抽象艺术
抽象绘画
抽象艺术大师
蒙德象创作,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非具象绘 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作品欣赏
早期作品: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能产生与爵士乐有 关的情绪、旋律、 节奏、气氛方面的 联想吗?
抽象艺术大师
• 康定斯基
1866年生于莫斯科,早年从事法律工作,后移居德 国致力于绘画艺术。是著名的抽象艺术家和抽象艺 术的重要理论家。
作品欣赏
第一幅水彩抽象画
作品欣赏
构图八号
大师艺术观点
康定斯基认为:形式与色彩本身便构成 一种足以表达情绪的语言因素,如同音 乐之声音直接诉诸心灵一样。组织那些 形式与色彩,使之成为一件足以表达内 在情绪,足以沟通观者心灵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一)作品分析《即兴之31》(油画,1931年)康定斯基(俄国)【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茶商,幼年时期与父母居住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后来回敖德萨。

少年时起就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

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

1896年,即康定斯基30岁时,决意学习绘画。

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活动。

康定斯基倡导即兴作画,以表现艺术家的需要。

他认为精神因素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制作,而是内心的需要。

“艺术就像自然、科学、政治一样是一个自足的领域,它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自身规律的支配”。

寻找这个规律正是画家终身奋斗的目标。

他特别强调绘画同音乐的结合,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是最抽象的。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音乐与绘画存在着的深刻联系。

在康定斯基看来,绘画必须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

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够打动观众。

画家以这种抽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观众中唤起音乐所产生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

康定斯基追求绘画的音乐感,最后发展出情绪性的抽象绘画。

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称他的艺术为“热抽象”艺术。

他的抽象作品大都完全脱离了客观对象,为避免标题给观众的引导性联想,他常常像音乐作品的标题那样给自己的画取上“即兴”、“作品X号”等名称。

《百老汇的爵士乐》(油画,127厘米×127厘米,1942—194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蒙德里安(荷兰)荷兰的蒙得里安始终想象着用最简单的美术语言要素——直线和纯色组成他的画。

他想让他的艺术去揭示在主观性的外形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实在。

他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十字形,……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

他认为这才是反映了宇宙最本质的客观法则。

人们称他的这种抽象画为“冷抽象”,也称几何风格派。

《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极少直接来自现实感受的作品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蒙得里安把他对纽约百老汇音乐的感受和认识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

像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

我们还能感受到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的嘈杂。

密如蜘蛛网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百老汇街都是直角相交的道路。

《红树》(油画,1908年) 蒙德里安(荷兰)《灰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开花的苹果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生于荷兰阿姆尔弗特,卒于美国纽约。

父亲是一位喜爱绘画的小学校长,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而喜欢绘画,并向父亲和画家叔父学习绘画。

17岁时取得了小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三年后又拿到中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

1892年他来到阿姆斯特丹,进入国立美术学院开始正式严格的写实绘画训练,成为颇受教师赏识的基本功扎实的好学生。

1908年前,他画了大量的写实风景画,其笔法肯定、形象概括,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1908年后,他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手法,1911年底他来到巴黎,马上受到立体主义影响,并开始以“树”为题不断探索抽象化的表现。

1914年后又放弃立体主义,转向几何形符号式的绘画,终于20世纪初形成独特的纯几何形的抽象风格。

最后他以绘画的基本元素的直线直角相交构成富有节奏感的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再用最单纯原色的不见笔触的色块与其匹配,成为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而名扬世界。

人们一见到粗黑的横竖直线构成大小不等的红、黄、蓝、灰的方形、矩形的画面,便知那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

他认为惟有这种抽象的几形图形形式,才是绘画最本质的。

他将以往的所有传统技巧统统抛弃,在他的画中不见其他任何画派的影子,他以其新形式的作品开拓了人类的艺术眼界,引领人类追求最单纯的和谐。

课本中刊载的三幅“树”,正是从蒙德里安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以树为题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的多幅作品中选出的。

他其后又作了多幅带着该树“影子”的更加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画作,以至1913年的《线与色的构成》、1914年的《构成6号》等作品已是纯抽象的几何图形的作品了。

如果将这些作品排列起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由具象到抽象的探索过程。

《红树》创作于1908年,是蒙德里安脱离传统写实画法、开始探索表现性新艺术形式的初始作品,从其笔法和用色来看,显然受到凡高的影响。

《灰树》创作于1912年,是蒙德里安来到巴黎后受到立体主义影响,按照立体主义的分析方法,舍弃三维空间、追求平面性构成、注重构图的平衡、探索更加抽象化的表现。

他将树的枝干形态概括为抽象化了的各种弧线交叉的构成,但仍保留树的形象及树形的完美。

画面呈冷灰色调,由于其有力的线条和坚实的笔触,画面给人以张力强烈的艺术感受。

《开花的苹果树》创作于1912年,是画家继《灰树》之后探索将树更加简化和抽象化处理,从形式上寻求最本质的构成之作。

画面上的树则变成了是一些已经失去树枝形态的弧线,成为几近纯抽象的绘画。

这只是画家在步入纯抽象绘画创作前的脑中仍存有树的影子的抽象表现的作品。

可以说这件作品是蒙德里安创作转入直线直角构成的抽象作品的引线,此后便步入了纯抽象的直线构成的创作了,他找到了自己风格,开创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尼金斯基》(油画,116.9厘米×89.5厘米,1950年,美国私人收藏)克兰(美国)【弗朗兹·克兰】(1910—1962),原是专画人物和带有社会现实主义味道的城市风景画家,直至1950年之前,他仍在埋头研究伦勃朗和哥雅等人的传统绘画。

1949年他开始将黑白素描运用于大型抽象构图中,创造了一种具有很强个性特色的抽象画,后来,很快又趋向极端。

画法基本上与波洛克同出一辙,即下意识地进行作画,但画上出现类似我国书法样子的汉字偏旁或局部笔法,然后加以放大,将这些笔道粗实的书法式图形以黑白分明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来。

作这种书写式抽象画时,克兰用的是印度墨汁,后改用广告色或油漆,用大刷子作画。

1949年克兰画了一幅速写人像《尼金斯基》,翌年他按照这幅《尼金斯基》又画了一幅用黑色迅速构成的抽象画,黑色被“舞文弄墨”地创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形象,效果极佳,使他大为欣慰。

此后,他尽量加大画面,让抽象的黑色笔道飞舞得极其磅礴。

《白上白》(油画,1918年)马列维奇(俄国)俄国画家卡齐米尔·马列维奇(1878—1935)是“十月革命”前夕俄国“至上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大约在1913年,他用铅笔在白色底上画一黑方块,排除了他早年掀起的俄国立体—未来主义风格。

照他自己的话说,“要把艺术从物体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在他写的《非客观的世界》一书里,他说道:“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

”马列维奇称这种观点为“至上主义”。

《作品36号》(油画,1953年)波洛克(美国)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是美国抽象表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二战以后第一位有国际影响的美国艺术家。

他彻底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在材料、技法和思想上都有新的突破,为现代绘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波洛克出生于怀俄明州,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南加利福尼亚长大。

他最初对雕塑有兴趣,但不久就把注意力转向绘画。

17岁开始在艺术学生联盟跟随托马斯·本顿学习。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开始创作一些抽象的作品,仍采用传统的画笔作画。

他这时的作品有力度,色彩浓重,形象带有一种暗示性。

接着他首创了著名的滴洒绘画。

波洛克先将大画布直接铺在地上或钉在墙上,将油漆和颜料以各种工具滴洒在画布上,滴洒的过程主要依靠艺术家的手势,颜料随手的动作或身体的动作而自由滴洒在画布上。

最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再添加沙子、颜料或其他材料。

波洛克的这一创造为艺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他突破了传统画笔、画布的观念,不用笔而采用其他任何工具,画面没有传统绘画的布局和构成,颜料布满了整个画面,给观众造成视觉的冲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其次他选用了新的材料,用油漆、沙子或其他任何材料来进行创作,其作品的表面出现新的肌理,产生了独特效果。

画架、画框、画笔、油画颜料等传统工具材料均被他放弃,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自由。

因此,在波洛克之后,美国现代艺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隐现3X(综合材料,1986年)斯特拉(美国)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迈尔登市,曾在马萨诸塞州安多富的菲里普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8年移居纽约,20世纪60年代成为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后绘画抽象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在欧美各地四处举办展览。

起初,斯特拉放弃了三维空间形象,用各种方法来强调绘画的平面性,后来他开始用各种形状的画布来作画,其中的形象变成了色条与色条的交叉和相汇,目的是创造一种“无关系”的绘画,这与当时的“初级结构”和“极少主义”艺术家十分接近。

以后他又在这个基础上把材料扩展到金属和工业漆、金属漆等方面。

其作品一般非常巨大。

这里的《隐现3X》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6—4—94(油画,1994年)赵无极赵无极(1920—)江苏南通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和著名油画家吴大羽。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8年赵无极赴法留学,一直在巴黎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

赵无极艺术视野开阔,善于从各方面吸取营养,且不断超越自我。

20世纪50年代正是西方抽象艺术方兴未艾的时期,也是赵无极在艺术上的转折期。

面对当时西方抽象艺术的滚滚洪流,赵无极也开始考虑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

他最终在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的水墨画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形成他抒情、诗化和充满神秘感的抽象艺术,这在当时的西方艺术界独树一帜,并很快就为西方主流艺术所接受,赵无极因而成为第一位进入西方主流艺术界的华裔艺术家。

赵无极艺术成就的取得无疑与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教导密切相关,但赵无极能自出机杼、随机应变、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这与他开阔的眼界是分不开的。

赵无极的作品气势开张、意蕴深远,其形色舒卷腾挪、变化自如,极尽抑扬顿挫之韵律感。

但这幅作品是他晚年所作,已从他以往的激动、变化、冲突转向了平静、和缓、沉思,真实地反映了他目前的心境。

赵无极曾多次回国讲学、考察,1985年还应邀专程回到母校——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绘画讲习班,为中国当代艺术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