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一)1。
正音蓼.州()废祠.( )皦皦.()敛.( )赀.( )财缇.()骑.( )抶.而扑之( )鞭笞.()呵.斥( )傫.然()詈.骂( )矫.诏( ) 逡.巡( )投缳.( ) 佯.狂( )户牖.( ) 扼.腕()溷.藩()湮.没()逮.捕( ) 逮.住( )湮没.()没.戏( )2.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3)亦曷.故哉(同)3.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 )(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人皆得以隶.使之()(6)不能容于远近..()(7)亦以明.死生之大.()(8)安能屈.豪杰之流()4.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5.一词多义(1)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与之争( )呜呼,亦盛.矣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见大木枝叶盛.茂()使君盛.怒()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舜发.于畎亩之中( )夫鹓雏发.于南海(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号施令()(3)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卒.葬之()卒.与尸合()五万兵,难卒.合()直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徒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寡君师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自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则徒.隶之人至矣()舍车而徒.( )(4)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明日,徐公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五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五下文言文(1-2周)第一周简子①放生邯郸②之民,以正月元旦③献鸠④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⑤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⑥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⑦矣。
”简子曰:“然。
”选自《列子》【注释】①简子:即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权臣。
②邯郸:晋国赵氏家族的重要据城,今河北邯郸市。
③正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④鸠(jiū):斑鸠,一种鸟名。
⑤客:门客。
⑥竞:争着,争相。
⑦补:补偿。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示有恩也:_____________ (2)君如欲生之:_____________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B.示/有恩也C.死者/众矣D.恩/过不相补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的人怎样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显示,表示。
(2)让……活。
2.D3.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4.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译文】有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进献给简子。
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
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它们)有恩德。
”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如果您想让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过失。
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检测二文言文阅读(一)一、(2012·福建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与何彦先师事王义方。
义方甚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改名半千。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
上元初,膺六科举,授武陟尉,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县令不从。
俄县令上府。
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刺史郑齐宗大怒,因而按之,将以上闻。
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
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对曰:“臣观载籍多矣。
或谓:天阵星,星宿孤虚也;地阵,山川向背也;人阵,偏伍弥缝也:以臣愚见则不然。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
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
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
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吐蕃使。
引辞,则天曰:“久闻卿,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境外小事,不足烦卿,且留待制也。
”前后赐绢千余匹。
累迁正谏大夫,封平凉郡公。
开元初,卒。
(节选自《大唐新语·政能第八》) 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方甚重.之,尝谓曰重:器重B.因而按.之,将以上闻按:用手向下压或摁C.半千越次.对曰次:次序、次第D.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意:料想2.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与出众才华的一组是()。
A.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B.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C.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D.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地阵,山川向背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字词。
古人云:“wú()日三省wú shēn()。
”这项靠别人的帮助才获得的rónɡ yù(),应不应该要?我心中很máo d ùn()。
二、将下列读音的汉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大千世界里,充满着各种诱人的()。
2.写文章时不应被眼前的事物所(),而应让自己的想象驰骋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xiàn 3.梦想的实现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天上掉()掉下来的。
4.岳涵的作文在《少年报》上发表了,真让人()。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夫:A.丈夫,跟“妻”、“妇”相对;B.成年男子的通称;C.读作f 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的姐夫.是一位医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立:A.竖着,竖起来;B.做出,定出;C.存在,生存;D.站。
他的话让我坐立.不安。
()爸爸把梯子立.起来。
()陈洁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宇航员。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四、猜一猜,写出加点字词的含义,再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共4页,第1页 共4页,第2页密校名 班级姓名 座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五年级语文科第三单元检测卷 评分:______一、 基础。
(32分)1、看拼音,写词语。
(6分)w ǔ r ǔ s ā hu ǎng b ì gu ò gu ī j ǔ ji ě sh ì w ēi f ēng ( ) ( ) ( ) ( ) ( )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8分)了( )指( ) 完( )无( ) 若无( )( ) 国势( )( ) 不( )声( ) 实( )实( ) 面不( )( ) 小心( )( ) 3、根据“日积月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共14分) ⑴楼外青山, 、 。
, ,雨落溪边。
我知道这是 联。
⑵ ,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 。
我知道这是 联。
⑶剧本主要通过人物 或 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4)梁国杨氏子九岁, 。
孔君平 ,父不在, 。
(5)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 ,深受人们的喜爱。
4、按要求改写句子。
(4分)(1)你难道不明白我的一番苦心吗?(改为陈述句)(2)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改为双重否定句)二、阅读。
(38分)1、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
(19分=10+4+5) ⑴读下面句子,并按要求作答。
(10分=4+6)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 用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② 上面的句子是出自《 》,它的体裁是 ,选自刘义庆的《 》。
请用自己的话把上面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
(2)《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 ,在读中我感悟到: 。
(3)“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朗读这句话时,语气应 ,一个“守”字和 ,表现伯诺德 一家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0分=2+2+3+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 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 解释下列词语。
A. 嬉:()B. 贾人:()2. 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6分)1.读拼音,写词语。
(5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刷浆.(jiāng) 发怔.(zhēnɡ) 扳.倒(bān)B.监.生(jiàn) 脚腕.(wàn) 揩.泪(kāi)C.使诈.(zhà) 屏.障(píng) 难堪.(kān)D.露馅.儿(xiàn) 侄.子(zhí) 伤疤.(bā)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欺负语重心长半信半疑B.郎中天衣无缝诸亲六眷C.格局仰面朝天结实硬捧D.可怜匀匀实实平平整整4.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江姐遭受酷刑,已经奄奄一息,但她仍然( )地对敌人说:“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东西。
”A.半信半疑B.斩钉截铁C.兴高采烈D.一丝不苟5.下列不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是( )(3分)A.神采飞扬B.衣冠楚楚C.膀大腰粗D.仪表堂堂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他面色凝重地坐在窗前。
(神态描写)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外貌描写)D.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神态描写)7.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他一身青布长衫,洗得发了白,洁净中透着皂角的气味。
连那双靴子的样式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朴素的穿着与他著名的身份仿佛丝毫不相符。
A.他的穿着很旧。
B.他的穿着很干净。
C.他的穿着很朴素。
D.他的穿着与身份不相符。
8.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 ),脚一( ),猛地( )了起来,左脚尖( )住起跑线,膝盖一( ),稳稳地( )着。
他的双臂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 ),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
文言文阅读45篇及答案五年级

文言文阅读45篇及答案五年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0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婆: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
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1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1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答案】
11.渡落这样
12.D
13.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停下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宝剑。
14.C
(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楚人有需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5.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文言文检测(总分30分)
班级姓名
(一)(11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分)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
(二)曾子杀彘(10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 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女:汝,你;彘:猪特:只是;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1)女还.()(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1分)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
译文: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
(三)宋濂(lián)嗜(shì)学(9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aì)。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嗜】喜欢【怠】松懈,懈怠。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解释加点的字。
(4分)
毕()之()假()遍()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宋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他送上一句诗句或俗语。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答案
(一)
1.(1)没有(2)跑(3)你(4)因此
2.(1)天帝派遣(1分)我做百兽的首领(1分)。
(2)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
3.狐假虎威
4.用来比喻和讽刺假借别人的权势(1分),威胁他人(1分)。
(二)
1.(1)回家(2)到,往(3)语气词,罢了(4)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1分)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1分),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1分)。
4. 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1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1分)。
(三)
1.(1)完,结束(2)代词,指借给他书的人(3)借(4)全?
2.于是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因此(1分)我读了很多书(1分)。
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诚实守信的品质(三选二)。
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