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详解演示文稿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摘要】本文报道了干扰素应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加以注意,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干扰素;不良反应;抗病毒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作为病毒性疾病及肿瘤有效生物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但某些患者在应用过程中,除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头痛、疲乏、纳差、恶心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血糖增高[1]患者,男,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
既往无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病、精神病史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其父亲有糖尿病史。
入院时,空腹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7.2mmol/L,B超:肝脏弥漫性损伤。
予以α干扰素(利分能)300万u肌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治疗到第6个月末时出现口渴、消瘦,查空腹血糖:16.8mmol/L,肝功能正常。
停用干扰素,予普通胰岛素10u、6u和8u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
1周后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血糖:7.8mmol/L,但胰岛素不能减量,否则出现血糖异常。
患者无其他用药史,故考虑可能是因干扰素引起血糖升高。
2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患者,男,61岁,乏力、胸闷1年余,加重7天入院,1年前因乏力胸闷曾住某院,当时不发热,心肺无异常,怀疑为骨髓纤维化。
经用干扰素(商品名:赛若金)、羟基脲、力抗栓等治疗18天出院,出院时血红蛋白91g/L,红细胞3.51×1012/L,白细胞18.0×109/L,中性粒细胞0.71,血小板585×109/L。
出院后单用干扰素治疗,每次300万u,im,qd,共2个月,其后隔日1次共1个月,然后隔2~3天1次共7个月,7天前最后1次注射干扰素,因胸闷、心慌来院。
体检:体温36.5℃,脉搏92次/min,精神差,胸部和四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巩膜无黄染,面色苍白,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极度低下,粒、红两系缺如,淋巴细胞0.8,浆细胞0.12,网状细胞0.08,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骨髓小粒内网状细胞和浆细胞居多,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经反复输注压积红细胞、血小板,给予环孢素A、激素、康力龙、GM-CSF、丙种球蛋白、抗生素及对症治疗20余天自动出院,出院时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0.6×109/L,血小板25×109/L。
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干扰素-α的不良反映及应对方略1.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干扰素-α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涉及: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本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对计数 O.1,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10^9/L。
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涉及: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总胆红素>51u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
2. 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随访2.1治疗前应检查①生化学指标,涉及 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效;②血常规、甲状腺功效、血糖及尿常规;③病毒学标志,涉及 HBsAgHBeAg、抗-HBe 和 HBV DNA 水平;④对于中年以上患者,应做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⑤检测本身抗体,排除本身免疫性疾病;⑥育龄女性还应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排除妊娠。
2.2治疗过程中应检查①开始治疗后的第 1 个月,应每 l~2 周检查 1 次血常规,后来每月检查 1 次,直至治疗结束;②生化学指标,涉及 ALT、AST 等,治疗开始后每月 1 次,持续 3 次,后来随病情改善可每 3 个月 1 次;③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 3 个月检测 1 次 HBsAg、HBeAg、抗-HBe 和 HBVDNA;④其它:每 3 个月检测 1 次甲状腺功效、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⑤应定时评定精神状态。
3. 干扰素的不良反映及其应对方略3.1流感样症候群流感样症状是干扰素应用早期的1 个最常见的不良反映,体现为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全身不适、心动过速,及肌肉、关节酸痛。
可能是由于干扰素造成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E2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所致。
干扰素注射后 3-8 小时内,几乎全部的患者都出现流感样症状,尤以第 1 针注射后最严重。
大部分患者是可耐受的,且在注射数针后会逐步减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失。
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docx

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docx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docx乙型肝炎干扰素的副作用及治疗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
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有时还有鼻塞、流鼻涕、头晕、尿急,最常见的是发烧。
无论用药途径和剂量如何,患者都可能出现发烧,通常在首次注射后2-6小时出现。
体温可上升至38-40℃,在6-12小时内达到峰值,但可在24小时内自然消退。
如果体温不高,就不需要特殊治疗。
36度的人应该多喝开水,卧床休息。
但是,如果发烧很高甚至很高,则应进行物理降温;你也可以口服布洛芬0.2g,直肠注射消炎痛栓剂0.5-1次,体温会迅速下降。
乙型肝炎患者保健教材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
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
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
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
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
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
剂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要治疗。
更严重的病例可以对症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或停用药物。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
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的是轻度蛋白尿,很少>0.1g/天,血浆蛋白没有减少。
李亚磊院长详解:干扰素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干扰素也有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如下: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
2.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使用后数小时至数日。
使用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
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使用,白细胞可迅速恢复。
3.精神异常:可以表现为压抑、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
因此应用干扰素之前要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过程也要密切加以观察。
抗压抑药物可以缓解此类不良反应,但对症状严重者,应该及时停药。
4.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
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
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5.皮肤反应:使用超过4个月者部分人可有轻、中度脱发,一般停药后可有恢复,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
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李亚磊院长详解:6.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
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
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7.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女性患者17b雌二醇、黄体激素的减低和延迟,会使月经周期延长,停药后可恢复。
8.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
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有人换用不同的基因型制剂,减少干扰素抗体的产生,而提高干扰素疗效。
9.干扰素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
患者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及观察演示文稿

皮疹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干扰素用药史,潜伏期4-20天、发病急、皮疹全身泛发、瘙痒 较剧、停药后好转。
第14页,共31页。
皮疹的处理
处理: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 多饮水或静脉输液
抗组胺类药:如内服苯海拉明、扑尔敏 皮质类固醇激素:重症患者,可用氢化考的松200-300mg 、维生素C 1000mg 静滴,每日一次。
患者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及观察演示文 稿
第1页,共31页。
(优选)患者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及观 察
第2页,共31页。
27床 杨碧芬,女,53岁
主诉: 因“发现转氨酶升高2年余,肝区不适 3月余”入院。 诊断:1、病毒性肝炎(乙,丙重叠感染)慢
性中度。 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 2、胆囊结石 3、肝小囊肿 既往史:有输血史,妈妈有肝癌病史。
第27页,共31页。
抗病毒治疗分类
另外一类:常用的是核苷类似物, 1:贺普丁(学名是拉米夫定):这个药价位便 宜,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变异,变异产生耐药且 逐年升高。 2:阿德福韦酯,国产的名叫代丁,合资的叫 贺维力,贺维力的优点就是变异率低,但起效 慢,变异率低。 3:恩替卡韦,抗病毒效果最强,变异率最低 4:替比夫定
临床表现:
• 干扰素导致的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 精神病症状。
第21页,共31页。
精神异常的处理
处理: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只要出现 抑郁征兆必须及时通知医生。
• 要高度关注干扰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精神
异常。对于出现轻度抑郁患者,可适当对症处理;对症状
明显患者应请精神科医生诊治;对严重精神异常患者应及
66 PTT比率:1.16-1.21秒(0.85-1.15) 谷丙:93-164(5-40) 谷草:118-187(5-40)
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副作用与处理

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副作用与处理全网发布:2011-06-23 20:21 发表者:于静4901人已访问干扰素的不良反应1.2. WBC降低和/或PLT减少,治疗后1-2周开始下降,4-6周之后逐渐稳定,停药后4周左右恢复3.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4. 脱发(轻度,停药后可逆)5.6. 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处理干扰素治疗,约有1%~6%的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7. 注射部位反应,治疗后2天开始出现8. 皮疹、干咳,潜伏期4-20天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处理流感样”症候群Ø 可在睡前注射干扰素,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非甾醇类消炎镇痛药Ø 随疗程进展此类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抑郁Ø 使用干扰素前应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疗程中密切观察Ø 必要时可能需要应用抗抑郁药物,请神经科医生会诊Ø 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药ALT升高和黄疸的处理Ø ALT进行性升高,尤其升高到10倍以上,建议干扰素减量Ø 出现黄疸,胆红素大于正常值2倍,需要停用干扰素Ø 给予降酶退黄处理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处理Ø 需要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指导甲状腺药物的使用,如果药物控制较好,可以继续干扰素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处理Ø 中性粒细胞减少< 750 / µL,干扰素减量; < 500/ µL , 暂停注射,直至>1000/ µL时, 从小剂量开始Ø 粒细胞减少也可不调整干扰素的剂量但同时使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剂量:200 μg皮下注射2-3次/周,使中性粒细胞维持在≥750/ µL血小板减少处理Ø 血小板减少< 75,000 / µL,注意观察;< 50,000 / µL ,干扰素减量;< 25,000/ µL 暂停注射,直至 >75,000/ul时, 从小剂量开始严重血小板减少可以输注血小板悬液Ø 使用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以同时提高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Ø 人重组IL-11 (rhIL-11)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并且与G-CSF间无不良相互作用注射部位反应Ø 在注射前应用冰块冷敷注射部位直至麻木Ø 对局部应用酒精擦干Ø 在室温下注射,注射器与皮肤呈45o至90oØ 不要按摩注射部位Ø 更换注射部位咳嗽的处理Ø 监测肺浸润或者肺功能损害的体征Ø 评估血红蛋白Ø 除外其他原因(比如变态反应、支气管感染)Ø 建议病人:—增加每日饮水量,应用加湿器,应用止咳药片或者非镇静止咳药—避免环境刺激视网膜病变的处理Ø 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中,可以出现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和脱脂棉斑。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多发性骨髓瘤等。
尽管干扰素在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1. 易疲劳:干扰素的使用可能导致疲劳感,这可能是因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了身体疲倦的感觉。
2. 发热和寒战:干扰素的使用会导致发热和寒战,这是因为干扰素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引起体温升高和寒战等反应。
3. 皮肤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引起一些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红斑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是轻微和可逆的。
4. 消化系统反应:干扰素的应用可能导致一些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影响。
5. 心血管系统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导致一些心血管系统反应,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可逆的,但在使用干扰素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干扰素的使用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抑郁情绪、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处理

干扰素治疗过程中ALT升高并伴有乙肝病毒水平降低,是干扰
素调动机体免疫的结果,常常伴随着病毒大量清除,大多数患
者可通常在停药后2~3个月逐渐恢复。
出现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定期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有异常变化,一定要咨询你的医生。
即使ALT>10×ULN,只要没有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在严 密监测下继续治疗(需短暂给予适当的降酶药物治疗)。
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需请内分泌医生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干扰素治疗期间还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进行干扰素治疗的乙肝患者,治 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发生视网膜病变,怎么办?
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结膜下出血、视网 膜出血和脱脂棉斑,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时。 正确的处理措施:
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处理
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乙肝患者无论接受哪种药物治 疗都会遇到药物带来的不良反 应,干扰素的不良反应通常会 在治疗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自行 减弱或消失,一般不会影响治 疗。
什么是注射干扰素后的流感样症状?
流感样症状主要是指在干扰素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的 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及乏力等症状。 注射干扰素后的流感样症状通常在治疗2-3次后会逐渐 减轻。
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指标来避免不良反应?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
肝功能(ALT) 碱性磷酸酶 甲状腺功能
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精神症状的评 估
血糖
肌酐 尿酸
谢
谢 !祝您早日康复!
如果有超强反应出现黄疸和全身疲乏,可以减量或停药,同时
加用保肝药物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皮疹?
皮疹可能是由于干扰素的 免疫调节效应所致,发生 皮疹的乙肝患者一般具有 干扰素用药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PEG-IFN治疗中ALT升高通常提示治疗有效
• IFN增加T细胞的杀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 ALT升高通常发生在IFN治疗的第2-3个月
万谟彬,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2010年更新).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4):193-20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ALT升高
• 主要变现:ALT一过性升高,峰值可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
• 处理方法: – 应考虑增加肝功能监测次数 – 如在减低剂量后ALT仍有进行性和与临床相关的升高或伴 胆红素升高则应停药,ALT复常后可恢复常规治疗
• 少数不良事件(AE)可导致剂量调整或治疗终止1,2
100
90
88 89
80
70
60
HBeAg阴性的CHB (n = 177); 48 周; 180 µg/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
HBeAg阳性的CHB (n = 271) 48 周; 180 µg/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2
患者 (%)
50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对患者的适当评估可有效管理潜在的不良事件
- 基线筛选
基线 血常规、生化学检查
基础疾病: 精神病、甲状腺疾病、视网 膜病、银屑病、抑郁史、未 控制的癫痫/高血压/糖尿病
妊娠
疗程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Flink, et al. Gut. 2005;54:1604-1609.
血象异常
血象异常的主要表现: 一过性外周血象变化 外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
血象异常的发生主要与干扰素可逆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及 可逆性地阻止血细胞从骨髓释放有关
万谟彬,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2010年更新).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4):193-20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 周斌,等.热带医学杂志.2012;12(2):131-135.
266例患者接受PEG-IFN治疗1年, 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复发的时间与应答之间的关系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Flink, et al. Gut. 2005;54:1604-1609.
病毒诱导的ALT升高: 出现在病毒反跳后,与应答无关
266例患者接受PEG-IFN治疗1年, 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复发的时间与应答之间的关系
HBeAg阳性的CHB (n = 271) 48 周; 180 µg/周 PEG-IFNα-2a 2
20
19
14
17
18 15
15
9
脱发 血小板 粒细胞 食欲降低 关节疼痛 减少 减少
患者 (%)
• * 在HBeAg阳性患者发生的事件,但具体值未报道.1
• 1. Marcellin P,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1206–17. • u GK,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682–95.
– 可能先于HBeAg血清学转换 – 回顾性分析证实:治疗早期出现ALT升高者的病毒学应答
率更高。
干扰素治疗出现ALT升高可能是治疗有效的指征 但这也需要慎重判断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Flink, et al. Gut. 2005;54:1604-1609.
免疫诱导的ALT升高: 出现在病毒水平下降后,与应答相关
由于实验 室异常值 调整剂量
AEs = 不良事件.
1. Marcellin P,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1206–17. 2. Lau GK,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682–95.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PEG-IFN治疗的常见不良事件
• 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肌肉疼痛,是最常报道的不良事件1,2
100 90 80 70 59 60 49 50 40 30 20 10 0
发热
42 40
28 24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乏力 头痛 肌肉疼痛
67
寒战
HBeAg阴性的CHB (n = 177); 48 周; 180 µg/周 PEG-IFNα-2a1
对患者的适当评估可有效管理潜在的不良事件
- 治疗期间随访监测
基线 血常规、生化学检查
基础疾病: 精神病、甲状腺疾病、视网 膜病、银屑病、抑郁史、未 控制的癫痫/高血压/糖尿病
妊娠
第1个月
血常规:每1-2周 生化学检查(ALT、AST)
每3个月重复评估 • 生化学检查 • 甲状腺功能 • 血糖 • 尿常规
疗程
每 个月
血常规 生化学检查(连续3次)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干扰素治疗中需关注的不良反应
ALT 升高 中性粒细胞≤0.75×109/L 或血小板≤50×109/L 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 甲状腺功能变化 其它不良事件(如发热>1周)
长效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长效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
良好的不良事件管理实现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更优的治疗疗效
预估不良事件
教育动员患者
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Ferenci P. Expert Opin Drug Saf 2011;10:529–44.
专业材料,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PEG-IFN治疗中需减量或停药患者比例
40
37 37
30
20
10 0
普通AE
54
严重AE
7 3
77
由于AE而终止 由于AE调整剂量
1.PEG-IFN α-2a治疗HBeAg阴性CHBⅢ期临床研究,患者随机接受PEG-IFNα-2a、PEG-IFN α 2a+LAM或LAM治疗48周, 停药后随访24周,旨在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2. 1.PEG-IFN α-2a治疗HBeAg阳性CHBⅢ期临床研究,患者随 机接受PEG-IFNα-2a、PEG-IFN α 2a+LAM或LAM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旨在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