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目录(中国地图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课外阅读列文虎克——他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课外阅读细胞骨架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课外阅读疯牛病与朊病毒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课外阅读为什么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外阅读载体蛋白和转运蛋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课外阅读“红肌”与“白肌”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课外阅读食物、营养与癌症的预防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课外阅读小“线虫”与诺贝尔奖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课外阅读蜜蜂家族揭秘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课外阅读羊膜穿刺与染色体变异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课外阅读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课外阅读显赫家族的“突变基因”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课外阅读双螺旋结构背后的故事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课外阅读遗传密码的破译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课外阅读热爱科学的一生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外阅读物种基因的宝库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课外阅读燕麦试验法的创立者——温特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课外阅读心理状态的平衡和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课外阅读珍爱生命,远离烟草和毒品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外阅读人类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课外阅读迁地保护——拯救白鳍豚种群的唯一选择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课外阅读“绿色沙漠”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外阅读“太空水上乐园”与人工生态系统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课外读物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高一必修二伴性遗传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伴性遗传知识点高中生物课程中,必修二部分涵盖了一系列的遗传学知识,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是一种基因传递方式,与常染色体遗传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高一必修二中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伴性遗传的定义与特点伴性遗传是指遗传性状不仅与性别有关,而且此类遗传物质定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
一般来说,伴性遗传主要与X染色体相关,因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较少。
伴性遗传通常表现为一种基因在同一性别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在另一性别中出现的频率较低的现象。
二、伴性遗传的经典案例——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遗传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它是伴性遗传的典型案例之一。
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负责血液凝固的过程。
而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导致凝血因子缺乏,从而引发血友病。
由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男性很容易受到该病的影响,而女性则常常是健康的基因携带者。
三、伴性遗传的概率计算要了解伴性遗传的概率,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正常基因、突变基因、杂合子和纯合子等。
正常基因是指没有突变的基因,而突变基因则是发生了突变的基因。
杂合子指在同一基因位点上有一对不同的等位基因,而纯合子则是在同一基因位点上有一对相同的等位基因。
在伴性遗传中,女性通常是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杂合子,因为她们有两个X染色体。
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如果他们携带突变基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遗传疾病。
四、伴性遗传的其他案例和知识点除了血友病外,伴性遗传还涉及到其他疾病,如色盲、肌肉萎缩症和多发性鳞状疣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也与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
此外,在伴性遗传中,女性有时也可能表现出某些遗传疾病,这是因为突变基因发生在她们两个X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伴性遗传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伴性遗传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还能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伴性遗传的机制,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富县高级中学左婷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中图版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症三个教学知识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为第二课时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通过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六种婚配方式遗传图解的分析,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出伴X显性遗传和伴Y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④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图和人类性别决定图解,培养学生合理判断、图文转换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书写遗传图解规范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素养。
③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④通过引导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和伴行遗传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1、人类的性别比例及原因。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掌握了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规律,了解了遗传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新知识(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018高中生物必修2中图版课件-第2单元第1章基因的分离规律 2.1.4伴性遗传

解析 哺乳动物(包括黑猩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即雄性有X、Y两
条异型的性染色体,雌性有X、X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体细胞中性染色
体成对存在,在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有的与性别有关,有的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的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
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
解析答案
2.下列选项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的是( D ) A.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男性患者的子女中,女儿均为患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 D.此病通常表现为正常女儿的父亲传给女儿的儿子 解析 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为患者。
1 的概率为_2_。 (2)该夫妇生2个女儿,则来自父亲的都为_X_1_,_一__定__相同;来自母亲的既 可能为_X_2_,也可能为_X_3_,_不__一__定__相同。
答案
2.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答案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雌雄 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
答案
预习诊断 判断正误: (1)生物性别的主要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 √ ) (2)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 √ ) (3)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 ) (4)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 (5)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的。( × ) (6)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 ) (7)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
答案
2.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析 (1)为什么伴X显性遗传病的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答案 因为女性只有XdXd才表现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 基因d就表现正常。 (2)为什么伴X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答案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且来自于母亲,传给其女儿,所以伴X显 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伴性遗传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伴性遗传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生物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名词: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
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 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中图版必修2伴性遗传 课件(63张)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1.举例说出性别决 定的方式,概述伴 性遗传。 2.总结人类红绿色 盲的遗传规律。 3.分析人类常见的 伴性遗传现象。
重 点 难 点
1.理解伴性遗传的特 点。(重点) 2.掌握不同婚配类 型的红绿色盲遗传图 解和红绿色盲的遗传 特点。(重难点)
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的因素 性别主要是由 性染色体 决定的。除此之外,有些生物 的性别决定还与 受精与否 ,基因的差别 及环境条件的影 响等有密切关系。
1.一位妻子生了女儿,丈夫怨,婆婆骂。 生男生女到底谁决定,你能告诉他们吗? 【提示】 从性染色体组成上分析,母亲 只产生一种卵细胞,而父亲产生两种比例 为1∶1的精子,X型精子与卵细胞(只能是X 型)受精,将来发育成女孩,Y型精子与卵 细胞受精将来发育成男孩。两种类型的精 子随机地和卵细胞结合,因此,生男生女 是一个随机事件,既不能说取决于父亲, 也不能说取决于母亲。
(5)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②具有 交叉 遗传的现象:男→女→男 ③代与代之间有明显的 不连续 现象,即隔代遗传。 4.其他伴性遗传 (1)伴 X 显性遗传病,如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2)伴 Y 遗传,如 外耳道多毛症 。
2.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的 基因的分离规律吗? 【提示】 遵循。
1.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
因控制的性状不都是与性别有关。
2.性别决定发生在胎儿出生时。(×)
【提示】 性别决定发生在精卵结合时。
3.只有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才 属于伴性遗传病。(×) 【提示】 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也是伴性遗传病。 4.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 ×) 【提示】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在体细 胞中表达,如果蝇的白眼基因。
高一生物2.4 伴性遗传 课件(人教版必修2)

①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传递给女儿。
②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不是色盲患者。 ③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
【例1】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 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 因来自于 ( B )
• Content
女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男性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 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3.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婚配组合及后代性状表现
双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子女可能出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后代患色盲的情况 无色盲 男性全为色盲 男性色盲×女性正常 (X b Y ) (X B X B )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 (X B Y ) (X b X b ) XBXb 女性携带者 XBXb 女性携带者 XBY 男性正常 XbY 男性色盲 XBXb 女性携带者 X bY 男性色盲 XbXb 女性色盲 X bY 男性色盲 XbY 男性色盲 XBY 男性正常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 Content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显性基因D位于 X染色体上。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D基因,即表现为患病。因此, 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患病女 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 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图解如下:
由于女儿有两条X染色体(另一条来自母亲),故只有显性基因
才能表现为一定患病。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 少于 女性患者,男性患 患者 。 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 • Content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女性 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 患者 。
高一必修二的生物伴性遗传知识介绍

⾼⼀必修⼆的⽣物伴性遗传知识介绍 ⽣物学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对于⾼中的学⽣来说,学习⽣物是为了掌握知识点并且拿到⽐较⾼的分数,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有关于必修⼆的⽣物伴性遗传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必修⼆的⽣物伴性遗传知识点 ⼀、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体上,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记忆点: 1.⽣物体细胞中的染⾊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体和性染⾊体。
2.性别类型: XY型:XX雌性 XY雄性————⼤多数⾼等⽣物:⼈类、动物、⾼等植物 ZW型:ZZ雄性 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XY型性别决定⽅式: XY型的性别决定⽅式:雌性体内具有⼀对同型的性染⾊体(XX),雄性体内具有⼀对异型的性染⾊体(XY)。
减数分裂形成精⼦时,产⽣了含有X染⾊体的精⼦和含有Y染⾊体的精⼦。
雌性只产⽣了⼀种含X染⾊体的卵细胞。
受精作⽤发⽣时,X精⼦和Y精⼦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例为1:1。
染⾊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体 + XX 性⽐:⼀般 1 : 1 常见⽣物:全部哺乳动物、⼤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 > ⼥ 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即外公→⼥⼉→外孙) ③⼥患,⽗必患。
母患,⼦必患。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 ②连续发病 ③⼦患,母必患 ⽗患,⼥必患 (3)伴Y遗传的特点: 传男不传⼥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盲、⾎友病、果蝇眼⾊、⼥娄菜 伴X显:抗维⽣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常隐:先天性聋哑、⽩化病 常显:多(并)指 Y染⾊体上遗传(如外⽿道多⽑症) (4)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体上,性染⾊体也是⼀对同源染⾊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性别决定的方式,概述伴性遗传。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启发式教学、层层递进问题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置问题情境,“为什么动物分雌雄”“人为什么分男女”“为什么十只黄猫九只雄?”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
这样的设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渐入“佳境”。
并引出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伴性遗传,同时板书标题。
第四节伴性遗传
(二)本节主要包括“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一、性别决定
主要介绍了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两种情况:XY型和ZW型。
先让学生观察人体细胞内46条染色体的形态,复习男性和女性性染色体的不同,并板书。
后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人类XY型性别决定图解来分析:性别决定的时间?生男还是生女决定于精子还是卵细胞?帮助学生理解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通过学生观察ZW型性别决定图解,引导学生区分XY型和ZW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区别,并板书。
简单介绍2、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蜜蜂的性别决定:受精与否
展示图片,白化病男女患病几率均等,与性别无关,通过色觉小测试,让学生观察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引出色盲。
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了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
展示社会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病率约 7 % ,而女性只有0.5 % ,由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引出伴性遗传,并板书。
第二部分:二、伴性遗传
结合图片分析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引出
伴性遗传的概念。
(此种方法符合当今建构主义的学
习观点,即从老的知识结构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形成
新的知识结构)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红绿色盲系谱图,已知Ⅰ-2为纯合体。
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问题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针对以上的提问,学生可以先思考,后由学生代表回答、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最后由老师补充、完善即可。
)
从而得出结论:红绿色盲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学生讨论总结出:色盲是1、伴X隐性遗传,并板书。
让学生尝试写出男女色觉表现型和所对应的基因型,引导学生注意基因型的书写和表现型的描述。
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通过问题3:写出Ⅱ5与Ⅱ6、Ⅲ8 与Ⅲ9 婚配的遗传图解,Ⅱ5与Ⅱ6 婚配的遗传图解以例题的形式由师生共同完成。
而Ⅲ8 与Ⅲ9 婚配的遗传图解则邀请同学到讲台上对着黑板写,其余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写,学生批改、学生补充完善、学生纠错来完成的。
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由学生讨论总结问题4: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此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
②隔代遗传
③交叉遗传(女病父、子病)
展示系谱图,引导学生分析色盲特殊遗传过程是:
外祖母(携带者)→女儿→外孙。
遗传咨询:某女性是色盲,与一正常男性婚配,从优生的角度考虑其孩子性别最好是什么?通过资料:血友病为什么被称为“皇室病”?让学生了解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通过学生分析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引出2、伴X显性遗传病,并板书。
展示系谱图,引导学生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②具有世代连续的现象;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通过学生分析外耳道多毛症的系谱图及遗传特点,引出3、伴Y遗传病,并板书。
(三)课堂小结:据板书复习,重点由学生背诵三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解释“十只黄猫九只雄”的遗传现象?
黄猫的黄色性状由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控制,雄黄猫基因型为
(用A、a表示),雌黄猫为,雌黄猫两个X a同时出现的几率雄黄猫一个X a 出现的几率。
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解决了情境导入中的问题,并做到首尾呼应。
(五)课堂检测和留白反思
查缺补漏,巩固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