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表格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约前390年—前338年) 约前390年 390 338年 原名公孙鞅,卫国人。 原名公孙鞅,卫国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 战国时期政治家, 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770BC-221BC,合称东周时期) 春秋战国 (770BC-221BC,合称东周时期) 春秋(770BC-476BC); 战国(475BC-221BC)。 春秋(770BC-476BC); 战国(475BC-221BC)。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你能从材料中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1 材料1: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楚、魏、燕、 小国十余, 秦僻在雍州, 韩、赵……小国十余,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 小国十余 秦僻在雍州 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民众袭用戎狄习俗, 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民众袭用戎狄习俗, 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贵族身亡, “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贵族身亡,以人殉葬 。 ——《史记 秦本记 《史记·秦本记 》
(2)代表: 魏国李悝的变法 代表:
(3)目的: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封建统治;富国强 目的: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封建统治;

(4)性质: 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改革,实质上是一 性质: 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改革,
场封建化运动。 场封建化运动。
(5)影响: 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 影响:
春秋时期改革: 春秋时期改革: 目的:增加国家税收, 目的:增加国家税收,富国强兵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性质: 影响:承认土地私有, 影响:承认土地私有,客观上促进了奴隶 制生产关系的瓦解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 生。
社会风俗改革
禁止父子及成 年兄弟同居一 室,强制分家

商鞅变法--改革内容

商鞅变法--改革内容
•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 启示:
• 指导思想、治国方略要与时俱进; • 一切从实际出发;面试技巧……
商鞅舌战群儒
变 法法 家指 思导 想思
想 :
甘龙、杜挚等旧贵族: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 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徙木立信
易俗之举
主要内容
积极作用
富 之举
为田开阡陌封疆;重 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 发展,为兼并战争提供保障。利 于经济文化交流;为秦始皇统一 度量衡奠定基础。
强兵 之举
集权 之举
易俗 之举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等爵制,废除世卿世 禄制。
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打击 了奴隶主贵族。
• 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
• 韩昭侯十一年(前348年),昭侯如秦。
• (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 侯毕贺。
• 一个地处西陲、比较落后、被人轻视 的秦国,最后却能吞并六雄,一统天 下。靠的是什么?重温这段历史,我 们能为当今社会的进步解读出哪些有 用的关键词?
• 制度创新、取信于民、深化改革、矢 志不移、重视人才……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曰:田
里不鬻。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又战
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
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
矣。
——《文献通考·田赋考一》
商今一自
鞅人言古
——
能未为驱
令可重民

商鞅变法的内容表格

商鞅变法的内容表格
商鞅变法的内容表格
以下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表格:
序号
内容
1
奖励耕织,Leabharlann 农抑商2实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
3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4
统一度量衡
5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
6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
7
推行县制,将全国分为四百余县,由国君直接治理
8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强化对基层的控制
9
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游说等行为
10
推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贵族婚外通奸行为
11
重农抑商,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居高位享厚禄等特权
12
加强税收征管,统一税收标准,实行货币统一
13
加强军队建设,实行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制度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整理表格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整理表格

中国古代史材料目录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1二、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1三、西周的分封制1四、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1五、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1六、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七、炎帝,黄帝1八、都江堰1九、战国时“百家争鸣”2十、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2十一、商鞅变法3十二、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3十三、陈胜、吴广起义3十四、(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3十五、推恩令3十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4十七、张骞二次出使西域4十八、秦皇汉武对儒学的态度4十九、赤壁之战4二十、三国鼎立的形成4二十一、两晋南北朝更替5二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5二十三、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5二十四、唐太宗和“贞观之治”5二十五、科举制6二十六、唐玄宗和“开元盛世”6二十七、唐朝对外友好往来6二十八、玄奘西游6二十九、遣唐使7三十、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7三十一、唐代民族政策:两位公主入藏7三十二、政权并立7三十三、宋代的都市生活7三十四、元朝的建立和统一7三十五、元世祖忽必烈的行省制度7三十六、郑和下西洋盛况8三十七、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义8三十八、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8三十九、满洲发展的历史8四十、清朝疆域8四十一、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西藏、新疆、台湾)8四十二、明清经济的“闭关锁国”9四十三、各朝代的建立9四十四、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9四十五、郑和、哥伦布、达伽马的大航海比较10四十六、明初和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0四十七、中国汉字的演变10四十八、科举制10【自然科学专题】四十九、古代医药学的发展11五十、古代地理的发展11五十一、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11五十二、古代数学的发展11五十三、古代农学的发展11五十四、古代建筑和综合类著作的发展11【生产力/经济专题】五十五、*河姆渡原始农、半坡原始农耕13五十六、夏、商、西周三朝生产力发展状况13五十七、江南地区的开发13五十八、“开元盛世”13五十九、经济重心的南移三个时期13六十、明清经济发展13六十一、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14【多民族统一专题】六十二、新疆专题14六十三、西藏专题14六十四、台湾问题15六十五、中国古代外交关系专题15六十六、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专题15【文化专题】六十七、夏、商、西周三朝中华文化的勃兴15六十八、昌盛的秦汉文化(含四大发明)15六十九、魏晋南北朝时科学发展表15七十、魏晋南北朝时艺术成就表15七十一、隋唐的科学文化16七十二、宋元文化16七十三、明清古典科技巨著16七十四、明清小说16七年级历史整理表格 1➢黄帝和炎帝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表格详细版)+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表格详细版)+
——普遍推行县制
——先前西周在地方设置什么制度?——分封,这里商鞅在地方设的是县制,和分封不同的是,县制长官由谁任命?——秦王,这就将地方的权力收归给?——中央,也是一项什么措施?强兵还是集权?——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商鞅认为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问题:
同学们,你能感受到身边的哪些改革?
结合今天所学,你怎么认识当下这场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改革?
【课堂巩固练习】
不好意思啊。我昨天进修下午有事没有来,今天匆忙的看了一下,意见不成熟,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我觉得重头是在材料分析和那些导问上,挺细了,课堂上的时候你把大问题抛出去后,可以将小问题展示在PPT上,将材料印成纸质,保证学生手里有材料或者看书也成。一定要让学生清晰你的问题是什么、这样他在课堂上才能真正的思考。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小家庭政策”
——这样原来一个大家庭中虽然有几名成年男丁,但以家庭所交的赋税都是一份,小家庭政策就是一名成年男丁成立一户,这样国家的什么就多了?——税收多了,财富也就多了。(增加了财政收入)
总的来说,商鞅的这几条措施,所体现的都是当时百家争鸣中一个学派的思想?——法家,法家的思想主要还记得吗?——法、术、势,也就是说商鞅的强兵集权主要是“以法强国”,这个法指的是法家思想。
(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
——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做什么用的呢?——度量用的、计量用的(强调农业粮食上的用途),“统一”即意味着以前是?——不统一的,以前是每个地方的测量方法都不一样,比如在A地以前使用一升的测量工具在B地方就要用俩升的,这样各个地方之间的计量单位不一样,A、B两地的人愿不愿意走出自己所在地到其他地方,这就影响了经济上的?——交流,因此,度量衡的统一就对秦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的有利;同时,度量衡统一也避免了一个地方经济上过度的独立,容易导致?——割据。(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避免割据势力的出现)

中国古代史表格整理

中国古代史表格整理

商代到东汉:由陶向瓷过度。
东汉:青瓷
南北朝: 灌钢法发明
宋代:有煤做燃料的记载。
南北朝: 白瓷。
唐代:陶业:唐三彩。 瓷业:制瓷业已经纺织成
宋代:五大名窑:河北定 窑、和南钧窑、江西景德
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镇窑、浙江龙泉窑、山西
(越窑青瓷、刑窑 耀州窑。
白瓷);
元代:青花瓷。
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明代:五彩瓷。
秦朝:“焚书坑儒”
人本思想、教育的方
法、“六经”
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大一统” 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轻徭薄赋;
影响:巩固统一,巩固
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
荀子:仁义、君舟民水、 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主流

唐代;“草市”演变为地 方商业中心;“夜市”繁 荣。
762):以激情与浪漫 著称。 ②“诗圣”杜甫(712770):其诗风笼罩出 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 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 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 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 世。
书圣 王羲之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
草书:怀素、张旭
山水画作为 国画成熟期,隋朝展子虔的 独立的画科, 《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
早期绘画
汉赋:①汉初:借物抒 怀、意境深远。②汉武 帝:气势恢弘,辞藻华 美,讲究排比。③东汉 后期,小赋兴起,意境 更清新活泼。 代表作:贾谊《吊屈原 赋》、《鵩鸟赋》;司马相 如《子虚赋》、《上林赋》。
后期:杨雄、班固、张 衡
篆书家——李斯
砖画、漆画等
的广泛传播, 冲击儒学。
唐诗主要代表人物: ①“诗仙”李白(701-

2019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笔记 (内含思维导图)

2019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笔记 (内含思维导图)

商鞅变法一、背景经济: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推广,兴修水利,开垦大量荒地②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等有了新的成就③商业:邯郸、临淄、宛、陶,成为商业中心阶级关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军事:战争频繁(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文化: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学术下移秦国改革的不利条件:偏居关中,政治、经济、文化落后有利条件:①秦国国君权力相对集中②认可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③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历史机遇:三家分晋;秦国招揽贤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二、措施经济:①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政治及其他:①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③普遍推行县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⑤改革风俗三、特点1.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2.改革较为彻底3.改革内容全面四、影响1.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

3.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司法上,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了守旧势力。

五、改革的局限性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六、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年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 390 ),卫国 卫国( 年),卫国(今河南安阳黄梁 庄镇一带) 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 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 思想家, 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 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 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 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 称之商鞅. 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 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 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公死后, 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 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 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 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 史称"商鞅变法" 史称"商鞅变法".
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
井田制瓦解 经济: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 经济: 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 制确立. 确立.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
兴地主要求改革. 兴地主要求改革.
军事:诸侯兼并,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探究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了解公元前 世纪中期以前秦 探究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了解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前秦 国的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的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材料1 秦国地处西陲, 材料1:秦国地处西陲,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 与西部各族为邻,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 分,与西部各族为邻,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 之邦" 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 ),任用百里奚 之邦".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 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 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 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 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 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是, 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是,秦 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材料2 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时),秦国开始实行一些 材料2: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时),秦国开始实行一些 ), 改革,如正式废除野蛮的人殉制度,迁都栎阳, 改革,如正式废除野蛮的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初步制定户籍 制度等.但是,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制度等.但是,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BC7后期 秦国称霸西戎, 后期, ⑴ BC7后期,秦国称霸西戎,但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BC4初 秦国开始改革, ⑵ BC4初,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改革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作用
经济(富国)
奖励生产;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地主利益,发展经济
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
打击旧贵族,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保证兵源,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推行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改革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作用
经济(富国)
奖励生产;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地主利益,发展经济
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பைடு நூலகம்
打击旧贵族,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保证兵源,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推行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改革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作用
经济(富国)
奖励生产;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地主利益,发展经济
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
打击旧贵族,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保证兵源,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推行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