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
一、拼音: ㈠多音字:第 1 课 P2 缴;第 9 课 P37吭 ㈡容易读错的字 边鼻音;平翘舌;前后鼻韵;其他 ㈢声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韵母表、字母表(大小写) 二、汉字 1、要求会写的 80 个字(教材后生字表)能辨别其音、形、意并能运用 2、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三、词语 1、要求掌握“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了解“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积累下列词语: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第 10 课课后思考练习第 4 题 P51 ( 2)、关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精神方面四字词语:回顾与拓展(五) 日积月累 P120 (4)、邯郸学步:回顾与拓展(一) “成语故事” P21 (5)、舍本逐末:回顾与拓展(五) “成语故事” P121 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题的第 2 小题 P71;第 20 课课后第 3 题的第 2 小题 P113(理解词语的方法: a、运用工具书;b、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c、联系生活实际;d、联系上下文………) 四、句子: 积累佳句 ⑴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第 1 课课后第 4 题 P6;第 18课课后第 3 题 P103;抄写 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第 3 课课后第 3 题 P10;第 20 课课后练习第 4 题 P113 ⑵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回顾与拓展(一) “日积月累” P21 ⑶富有人生哲理的隽语: 回顾与拓展(四)“日积月累” P96—— P97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重点词语体会 等) ⑴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第 1 课课后练习第 3 题 P3 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 2 课课后练习第 2 题 P6 ⑶结合生活事例理解:第 12 课课后练习第 2 题 P57 ⑷联系上文理解:第 14 课课后练习第 3 题的第 1 小题 P71 ⑸结合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P3 五、阅读: 训练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 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读课文,要学会浏览;要有 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弄清文章的详写与略写;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1、要求朗读的: ⑴第 1 课 P3;第 2 课 P6;第 3 课 P10;第 5 课 P14;第 9 课 P37; 第 8 课 P30;第 9 课 P43;第 10 课 P50;第 11 课 P52;第 12 课 P57;第 13 课 P59; 第 18 课 P103; ⑵古诗:回顾 .拓展二“日积月累” P43;回顾 .拓展三“日积月累” P64—65;古 诗词背诵 P144—153 ⑶综合复习阅读材料 P154—172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汇总《学奕》一课介绍了教二人学奕,其中一个,另一个则,结果相差甚远,阐释了学习要,不要的道理;《两小儿辩日》,讲述了见到两个小孩子的故事。

其中一个认为太阳在时离人更近,理由是另一个则认为太阳在时离人更近,理由是。

其实,无论早晨还是中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匆匆》一课的作者是,他在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进而用、等修辞手法具体描述了时间流逝的,告诉我们的道理;《桃花心木》一文讲述了种树人奇怪的浇水方式,既不,也不,在文中的表现是:。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文中采用借喻的写法,说明人成长的道理:只有在中生活的人,才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的心;《顶碗少年》介绍了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从中感悟到了的道理;《手指》一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作家,通过饶有趣味地描述五个手指各自的长处短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的道理。

《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作家先生写的,课文按顺序介绍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其中详写的是、、、、等日子,同时可以看出北京春节的三个高潮是、、。

《藏戏》让我们了解了藏戏的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

对这三个特点,在开头即以、的修辞手法设置悬念,起到的作用。

《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先介绍了族民居,它的特点是,作用是;再介绍了族竹楼,它的特点是,作用是有利于。

《和田的维吾尔》向我们介绍了维吾尔族人民和的性格特点和很有特色的生活。

0、《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李星华回忆了她的父亲同志生前、、四件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辈、、等崇高品质。

1、《灯光》中的主人公为了实现的理想,在部队进攻受阻的千钧一发之际,毅然点燃了手中的书本,照亮部队前进的道路。

《为人民服务》是在纪念因执行烧炭任务而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写下的一篇演讲稿,阐释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

13、《一夜的工作》介绍的是作者对一夜的工作的所见所闻,感觉他的生活是多么的,工作是多么的,表达了对总理的和为我们拥有这样的总理的之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六年级是五年级和七年级之间的年级,也是六年制小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年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1、描写人物仪表、容貌、体态:仪表堂堂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眉清目秀如花似玉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临危不惧3、带有“鼎”的成语:鼎足之势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三足鼎立一言九鼎4、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干二净两面三刀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九牛一毛5、历史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大公无私承前启后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远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七拼八凑胡言乱语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9、形容很专心的成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一志目不转睛10、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头重脚轻口是心非耳闻目睹11、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12、描写夏天的热: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1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寸草不生连绵起伏14、描写水的成语:水平如镜波澜壮阔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波涛汹涌17、表示心情的成语:高兴: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心旷神怡沾沾自喜伤心: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悲痛欲绝心如刀绞万箭穿心18、表示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对答如流喋喋不休19、带有动物名称的:闻鸡起舞、狐假虎威、胆小如鼠、龙飞凤舞、画蛇添足20、描写人物神态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垂头丧气21、描写自然环境的:雨: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急风暴雨暴风骤雨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红柳绿五彩缤纷天气:风和日丽骄阳似火秋高气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22、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一日三秋2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七上八下心急如焚24、反映技艺高超的成语:技压群芳技压群雄声情并茂神通广大炉火纯青25、反映朋友间情谊深厚的成语:深情厚谊、情同手足、情深义重同甘共苦肝胆相照26、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翠_流27、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如潮涌28、形容情况险急:危在旦夕、迫在眉睫、命悬一线、火烧眉毛刻不容缓29、反映场面热闹繁华的成语: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山人海30、有比喻的成语:归心似箭、视死如归、胆小如鼠、守口如瓶31、含有“不”的成语:与众不同宁死不屈水泄不通目不识丁力不从心32、描写地形地貌的成语:连绵不断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拔地而起一望无边33、含有人物的成语:江郎才尽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孟母三迁34、描写冬天的词语: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35、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蜻蜓点水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6、多字格成语: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既来之,则安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铃还须系铃人吃一堑,长一智一不做,二不休37、“想”的成语:深思熟虑胡思乱想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异想天开38、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知识点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概要一、拼音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遇到j q x,摘掉乌纱帽)二、汉字1、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查字典: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能够准确认识小学生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以及多音字的各个注音和组词,以及形近字的辨别。

)三、词语1、成语、歇后语。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

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词语的仿写。

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

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5、常用的八种关联词。

四、句子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

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五、标点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一、课文《温饱》本课围绕“温饱”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文字描写和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人们追求温饱的愿望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

课文内容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1. 温饱意识的培养通过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了解温饱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是每个家庭的关注重点。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他们对温饱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珍惜现有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

2. 社会生活中的温饱问题通过课文中小燕子的奋斗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温饱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欠缺温饱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课文《咕咚咚咚》本课以描写春天的声音为主线,通过描述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课文生动有趣,能够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

1. 用声音描绘春天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用声音描绘春天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声音,加深他们对春天的认识。

2. 听与观察的能力培养课文描述了一系列声音,学生在阅读时需要通过观察和想象力来感受这些声音。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听力训练和观察练习,培养学生的听与观察的能力。

三、课文《爱心传递》本课以爱心传递为主题,通过描述小天使帮助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爱心、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课文温暖感人,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1. 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课文中小天使帮助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意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爱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给他人带来温暖与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获得满足感。

2. 自己也可以成为小天使通过课文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是否存在需要帮助的人,鼓励他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成为身边的小天使。

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奉献精神。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的部分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温饱意识、春天声音和爱心传递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学奕》一介绍了()教二人学奕,其中一个(),另一个则(),结果相差甚远,阐释了学习要(),不要()的道理;《两小儿辩日》,讲述了()见到两个小孩子()的故事。

其中一个认为太阳在()时离人更近,理由是()另一个则认为太阳在()时离人更近,理由是()。

其实,无论早晨还是中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2、《匆匆》一的作者是(),他在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进而用()、()等修辞手法具体描述了时间流逝的(),告诉我们()的道理;3、《桃花心木》一文讲述了种树人奇怪的浇水方式,既不(),也不(),在文中的表现是:()。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文中采用借()喻()的写法,说明人成长的道理:只有在()中生活的人,才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的心;4、《顶碗少年》介绍了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从中感悟到了()的道理;、《手指》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作家(),通过饶有趣味地描述五个手指各自的长处短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的道理。

6、《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作家()先生写的,文按()顺序介绍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其中详写的是()、()、()、()、()等日子,同时可以看出北京春节的三个高潮是()、()、()。

7、《藏戏》让我们了解了藏戏的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

对这三个特点,在开头即以()、()的修辞手法设置悬念,起到()的作用。

8、《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先介绍了()族民居,它的特点是(),作用是();再介绍了()族竹楼,它的特点是(),作用是有利于()。

9、《和田的维吾尔》向我们介绍了维吾尔族人民()和()的性格特点和很有特色的生活。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李星华回忆了她的父亲()同志生前()、()、()、()四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辈()、()、()等崇高品质。

11、《灯光》中的主人公()为了实现()的理想,在部队进攻受阻的千钧一发之际,毅然点燃了手中的书本,照亮部队前进的道路。

6下语文知识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6下语文知识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主题就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与瞧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与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就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瞧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与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她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就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您。

(2)句子:为就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就是因为她的智力不如别人好不?我说:不就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就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她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她俩在一块儿学习,但就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就是因为她的智力不如别人好不?我说:不就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瞧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就是什么原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01近反义词近义词辩斗(辩论)挪移(挪动)凝然(凝视)觉察(发觉)依赖(依靠)优雅(雅致)镇静(镇定)舒展(伸展)责怪(责备)歉疚(愧疚)萦绕(缠绕)机敏(灵敏)扶衬(帮衬)姿态(姿势)窈窕(苗条)充足(充裕)娴熟(熟练)间断(中断)压抑(抑制)柔顺(温顺)丰富(丰盛)朴实(朴素)敦厚(忠厚)排挤(排斥)侵蚀(剥蚀)崇尚(推崇)惊恐(恐怖)扼杀(抹杀)豁达(开朗)深邃(深奥)含糊(模糊)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会意(领会)宏伟(雄伟)憧憬(向往)注视(凝视)璀璨(灿烂)激烈(猛烈)兴旺(兴盛)哀思(哀悼)彻底(完全)寄托(寄予)咨询(询问)陈设(摆设)审阅(批阅)简朴(简单)劳苦(劳累)精致(精巧)慈爱(慈祥)奇异(奇特)捉弄(戏弄)欺负(欺侮)慈悲(慈善)打搅(打扰)抽噎(抽泣)畏惧(恐惧)改善(改进)救援(救助)抵御(抵抗)野蛮(粗野)寂寞(孤单)荒唐(荒诞)吹嘘(吹捧)祈祷(祷告)庄重(稳重)侵蚀(腐蚀)荣誉(名誉)隐退(消退)震撼(震动)辛勤(辛劳)协作(合作)鼓舞(鼓励)真理(真谛)研究(探究)判断(判定)公平(公正)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勃勃生机(生机盎然)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拥而入(蜂拥而至)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暖烘烘(暖洋洋)反义词空虚(充实)徘徊(果断)聪明(愚蠢)特别(普通)枯萎(旺盛)笔直(弯曲)柔软(僵硬)喧哗(安静)薄弱(坚固)渺小(巨大)团结(分裂)娴熟(生疏)充足(缺乏)热闹(冷清)压抑(张扬)朴实(华丽)柔顺(暴躁)排挤(拉拢)勤俭(奢侈)乐观(悲观)浪漫(现实)豁达(狭隘)残暴(仁慈)幼稚(成熟)粗暴(温和)暂时(长久)暴露(隐蔽)茂密(稀疏)黑暗(光明)挺进(后退)兴旺(衰退)团结(分裂)坚持(放弃)浏览(精读)简朴(豪华)普通(特殊)精致(粗糙)穷苦(富裕)幸福(痛苦)慈悲(残忍)昏暗(明亮)摩平(揉皱)忧郁(开朗)野蛮(文明)凄凉(繁荣)寂寞(热闹)淘气(乖巧)绝望(希望)嘲弄(恭维)庄重(轻浮)溶解(凝结)刚毅(懦弱)纯净(混浊)精细(粗糙)崭新(破旧)诞生(逝世)普通(特殊)独立(依赖)风华正茂(风烛残年)锲而不舍(半途而废)热腾腾(冷冰冰)深信不疑(半信半疑)侃侃而谈(沉默寡言)专心致志(三心二意)从从容容(匆匆忙忙)勃勃生机(奄奄一息)不慌不忙(手忙脚乱)座无虚席(寥寥无几)养尊处优(含辛茹苦)截然不同(千篇一律)一无所有(应有尽有)两面三刀(表里如一)整齐划一(七零八落)安然无恙(面目全非)闻所未闻(司空见惯)若无其事(郑重其事)人声鼎沸(鸦雀无声)02六年级下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文言文两则》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知识点归纳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

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最后讲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课后第3题: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

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

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

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

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课后第2题: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2题:答: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补充事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课后第3题:①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答:“?”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