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一般类型与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句子的衔接与变换技巧训练方法概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句子的衔接与变换技巧训练方法概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语句的衔接与变换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衔接与变换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本文将概述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句子的衔接与变换技巧训练方法。
一、衔接原则在训练学生句子的衔接与变换技巧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衔接的基本原则。
衔接主要包括前后呼应、上下联系、并列对比等。
通过这些原则的指导,学生可以在写作时使句子之间有机地连接起来。
1. 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指在句子之间建立一种前后联系。
可以通过主题的延续、事情的发展、因果关系等方式实现。
例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破土而出,花朵争相开放。
”这里前后两句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呼应的方式使句子之间产生联系。
2. 上下联系上下联系是指上下两句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可以通过补充、转折、递进等方式实现。
例如:“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但是小明还是义无反顾地跑到了学校。
”这里第一句提到了“下雨”,第二句则是与之相对立的“义无反顾”,通过转折的方式使句子之间产生联系。
3. 并列对比并列对比是指将同类事物或相反事物放在同一个语境中进行描述。
可以通过列举事例、对照差异等方式实现。
例如:“小红喜欢吃苹果,小明喜欢吃香蕉。
”这里通过并列的方式将两个人的喜好进行对比,使句子之间产生联系。
二、变换技巧在训练学生句子的衔接与变换技巧时,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通过灵活使用词语、句型、修辞手法等,使句子之间转换自如。
1. 使用过渡词过渡词可以帮助句子之间建立联系,使表达更加流畅。
例如:“首先,我要介绍我们的课程内容。
其次,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
”这里的“首先”和“其次”就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句子之间自然衔接。
2. 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富有表现力,增加变换的灵活性。
例如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例如:“小花儿在坚持的道路上,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采花。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四种句子类型和句型转换,附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四种句子类型和句型转换,附答案解析一、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组成形式:“谁(什么、哪里)”“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即:谁干什么。
哪里怎么样。
什么是什么。
三、句子的类型按照用途和和语气分类:(一)、陈述句(二)、疑问句(三)、祈使句(四)、感叹句1、陈述句是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的句子,表示陈述的语气。
陈述句语调平缓,书面语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如:1.晓明的妈妈是教师。
2.明天我们去春游。
3.天空中撒满了亮闪闪的星星。
陈述句的分类按照表达内容,陈述句可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是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否定句是表达否定意思的句子。
否定句又可分为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一般否定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比肯定句强。
为了简明地了解陈述句的分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2、疑问句用来提一个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句句尾语调上升,常带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疑问句书面语的句末用问号。
例如: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院子里做什么呢?(1)疑问句的分类疑问句可分为疑问句、反问句和反问。
①有疑而问句是问话者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的句子。
包括一般问句,选择问和是非问。
②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加强说话力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陈述句的一种强调用法。
③设问句也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者注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2)为了简明地了解疑问句的分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3、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书面语的句末根据语气的强弱,可以用感叹号,也可以用句号。
语气强用感叹号,语气弱用句号。
如:请把书递给我。
不许随地吐痰﹗把枪放下,举起手来﹗祈使句的分类根据语气的强弱,祈使句可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
祈使句要求委婉,祈使句禁止严厉强势。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或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小学语文句子训练教案

小学语文句子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的句子,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构成:主语、谓语、宾语2.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 句子的扩展和缩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句子的基本构成和类型,句子的扩展和缩写方法。
2. 难点:句子类型的运用和句子扩展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例句,使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和类型。
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句子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句子的基本构成和类型,通过例句进行分析。
3. 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拓展:讲解句子的扩展和缩写方法,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句子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句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策略:1.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练习、小组讨论等,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励机制: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句子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句子教学朱云凤“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
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
—、句子训练的内容句子的教学主要是抓重点句的教学。
通过重点句的教学,达到让学生理解句意,认识句型,感知句序的目的。
句子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意。
事实上,认识句型、感知句序的最终目的还是归宿到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上。
要强调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非要求教师逐句串讲,而是要抓重点句的教学,指导学生去体会。
写文章时,要一句一句写得顺畅连贯;读文章时,就要一句一句读懂读通,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非课文中的每个句子都深入进行教学,而是要抓重点。
1.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距离儿童生活较远,是儿童生活经验中所没有的,或者意思比较艰深,学生不易理解。
如《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几句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是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么?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学生对句中的“名所”“龙华”搞不清,就不明白“也是屠场”的意思。
再者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清楚,就不知道“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指的是柔石等五名左联作家。
为什么鲁迅说“且有发表的地方”,而且表示“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呢?只有弄清了词语的意思和时代背景,学生才能理解鲁迅在这里表达对战友深切怀念之情,才能理解鲁迅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2.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有些句子乍一看,字面意思明了如画,但含义却很深刻。
如《明明上学》—课中末句: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为什么?要联系前文理解。
一年级完整句子的训练

一年级完整句子的训练
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需要进行完整句子的训练,以
便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种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主谓宾结构,学生需要学会构建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即句子
中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例如,“小狗(主语)跑(谓语)得很
快(宾语)”。
2. 使用连词,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连词来连接两个句子或者句子
中的各个部分,以使句子更加连贯。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因为
它们又甜又脆。
”。
3. 描述性语言,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来丰富句子,
使其更具描述性和生动感。
例如,“那只大象有一对长长的象牙。
”。
4. 使用正确的时态,学生需要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运用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时态,以确保句子表达的时间信息准确清晰。
5. 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句子表达,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
句子。
通过这些训练,一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
的基础。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改病句的句子练习题类型及方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改病句的句子练习题类型及方法小学语文病句中常见的九种类型1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很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因为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4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能够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一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意思,往往都会蕴含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
学生只有很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才能深刻体悟课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一、联系上下文读来感悟句子意思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文,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的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不仅能学习准确地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从中学习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的知觉的整体感受,或是对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通过朗读中重音、停顿、节奏、语调的处理,培养语感。
学生有了敏锐的语感,势必大大提高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和荷叶的句子就是要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步先理解荷叶是“挨挨挤挤”的,荷花是“冒”出来的,体现它顽强的生命力,可对“展开、饱胀、破裂”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第二步根据这些词语加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勃勃勃生机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爱赞美之情读出来了。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朗读形式,例如,加动作读、配乐朗读、比赛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句子朗读到位了,学生对重点字词理解了,对段落的意思也清了。
二、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老师可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理解。
如《又是你第一个到》课文中这一句:“这位读者掸了掸衣服上的雪……”在读时,教师只要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三年级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较多,教师应让学生多动动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道了。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分类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分类语文学习是小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文化传承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可以将小学语文专项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词汇积累训练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词汇积累训练主要包括:- 生字新词学习- 成语和俗语的运用- 近义词和反义词辨析- 词义扩展与词性转换2. 句子结构训练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掌握句子结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句子结构训练主要包括:- 单句与复句的区分- 主谓宾定状补的句法分析- 句式变换与句型转换- 修辞手法的运用3. 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检验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阅读理解训练主要包括:-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细节信息的提取与理解- 推理判断与批判性思维- 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分析4. 写作能力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输出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写作能力训练主要包括:- 记叙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5. 古诗词鉴赏训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赏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词鉴赏训练主要包括:- 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古诗词的意境理解- 古诗词的格律分析- 古诗词的创作尝试6. 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包括:- 日常对话的模拟- 演讲与辩论技巧- 情景对话的演练- 语言表达的清晰与准确7. 文化知识拓展训练文化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世界观。
文化知识拓展训练主要包括:-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世界文化与历史的了解- 名人故事与历史事件的探讨- 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8. 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基础。
思维能力训练主要包括:- 逻辑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策略训练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专项训练,小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言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小学语文句子的一般类型,并能灵活运用。
针对小学生在按要求写句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将这个课题归纳为六个方面:一句式变换;二仿写句子;三修改病句;四扩句和缩句;五关联词语运用;六连词成句。
关键词:句子;关联词;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
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子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基本功,是听、说、读、写的基础。
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文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课题把它归纳为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句式变换(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加上语气助词“呢”、“吗”。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4、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是我们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感情丰富饱满,合理使用反问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四)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例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直接叙述)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间接叙述)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1、标点变化。
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
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
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五)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六年级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分辨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修辞手法的转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例①雨一直下着。
(陈述句)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
(拟人句)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
(比喻句)②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蛮可爱的。
(设问)(比喻)比喻和夸张的区别:比喻句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本身没有关系。
夸张句中被夸张的和本身有某些相同之处,或形状、或声音、或颜色等有相同的地方。
二、仿写句子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三、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1、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搭配不当4、词序混乱5、重复累赘6、前后矛盾7、指代不明8、归类不当对于其它病句的种类,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对于词序混乱,学生把握的力度不够。
例①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成分残缺)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重复累赘)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首先读懂句子,弄清要表达的意思,从例句中可看出,其主要意思是: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其次,找出什么毛病影响了这句话意思的表达,从病句中可以看出“普遍”只能与“提高”相搭配,而不能与“成绩”相搭配,所以,属于词序混乱,应将“普遍”放在“提高”前。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
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
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1、首先要读懂句子;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四、扩句和缩句(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
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
(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
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
(扩句)扩句的注意事项: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
(缩句)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
(缩句)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