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油石比设计图

合集下载

油石比油石比油石比油石比油石比油...

油石比油石比油石比油石比油石比油...

SHRP采用的旋转压实仪是在固定压力、固定压实角和固定转速下通过揉搓作用成型沥青混合料的设备,它形成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较符合实际工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方式,能较好地预测路面的长期性能。

图1—3—1SGC压买不惹图如图1-3—1所示,SGC的压实基本原理是:试件在~个控制室中缓慢的压实,试件运动的轴线如同一圆锥,它的顶点与试件顶部重合。

旋转底座将试模定位于1.25。

的旋转压实角,以30r/min的恒定速率旋转。

压力加载头对试件实施600KPa的竖直压力。

这样在材料倒入试模中后同时受到竖向压力与水平剪力的作用,使集料颗粒定向形成骨架,这种过程模拟了荷载对道路搓揉压实作用,用这种仪器成型试件的体积特性、物理特性和现场钻芯取样的结果相关性很好。

由于在研制中没有考虑测试诸如抗剪强度等参数,因此SGC并不能直接提供判定路面是否稳定所必须的应力和应变特征,这也是和GTM、LCPC的主要区别。

1.3.3法国LCPC旋转压实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之间进行技术交流,美国的旋转压实思想引入法国,70年代后期,法国旋转压实设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

图1—3—2为LCPC旋转压实原理示意图,试件在一个温度控制室中缓慢的压实,试件运动的轴线如同~圆锥,它的顶点与试件顶部重合。

顶点处的半角角度即旋转角度根据试验方法选择。

材料倒入试模中后同时受到竖向压力与水平剪力的作用,使集料颗粒定向形成骨架,这种过程用最小消耗能获得最大压实度。

图卜3-2LCPC旋转压实示意图LCPC压实作用在恒温和旋转中产生,同时记录与存贮试件高度和剪应力,当一组试件制作完成,这两个参数处理为旋转压实次数的函数,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其可压实性能。

试验过程中主要采集的数据包括4项,即平均高度和剪应力、变异系数、压实度和剪切荷载。

由于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其迅速取代了马歇尔法,成为法国的标准试验方法。

1.3.4旋转压实仪的发展历史“”现在广泛使用的Superpave旋转压实仪是在德克萨斯旋转压实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见表1.3.1。

ATB-30配合比设计

ATB-30配合比设计

为应对高速公路通车后交通量迅速增长,大型车辆和严重超载等现象,避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近几年我国开始应用推广以沥青碎石为代表的柔性基层。

沥青碎石基层可以增强路面排水能力,减少沥青层的温度收缩裂缝和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ATB称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它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的区别主要是公称粒径的的不同,公称最大粒径通常≥26.5mm。

ATB沥青稳定碎石一般设计空隙率为3%-6%,铺筑层厚度较厚。

路面铺筑后具有良好的骨架结构,且具有防水、高温稳定、低温抗裂等特性,因此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具有优良的路面性能以及抵抗。

环境和重交通荷载疲劳作用的能力。

采用ATB—30沥青稳定碎石结构,是为了减少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 ATB-30结构的特点原材料的技术标准要求如见表1、表2。

表1 沥青稳定碎石矿料级配范围表2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标准3.1.2 确定矿料合成级配该过程是确定各矿料的比例,并具有足够的密度和矿料间隙要求,使粗集料相互接触形成骨架,及较高的粘聚力和较高的内摩阻角。

根据单粒级集料筛分结果最终确定矿料合成级配见表6和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图。

为了反映其可比性,在ATB-30的工程级配范围内设计了三条合成级配曲线。

从表6和图2可以看出曲线走势为:级配A几乎走级配范围的中值,级配B走级配中值与上限之间,级配C走级配中值与下限之间。

采用上述三种级配进行一系列马歇尔试验。

表6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图3.1.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三种级配分别采用2.5%、3.0%、3.5%、4.0%、4.5%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和轮碾成型后钻取芯样进行相关试验。

通过马歇尔试验测定试件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流值等,结果见表7。

表7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性能指标测定结果由表7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制件方法对混合料性能有所影响。

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石油比。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确定优化分析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确定优化分析

以空 隙率作 为主要控制 指标 , 且满 足 O G F C混合 料析漏 和肯
塔堡试 验的技术要求 , 及 高温稳定 性 、 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要
求 。本 文 简要 阐 述 国 内外 O G F C混 合 料 配 合 比 设 计 方 法 , 并 对 我 国 现行 的设 计 方 法 提 出一 些 优 化 的建 议 。 1 日本 O G F C混 合 料 配 合 比设 计 方 法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d e s i g n me t h o d o f OGF C mi x t u r e r a t i o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i s b i r e l f y i n t r o d u c e d,a n d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法存在 的 问题 , 考虑 纤维对 沥青 吸油作 用对沥青膜厚 度 的影 响提 出一 些优化 的建议 , 对O G F C混 合料 配合 比设 计具 有一 定 的
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 O G F C混合料 ; 配合 比; 设计 方法
The op t i mi z a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o pt i mu m a s p ha l t a gg r e g a t e r a t i o d e t e r mi n e d wi t h OGFC mi x t u r e r a t i o de s i g n
图1 日本 O GF C混 合 料 配合 比设 计 流 程
试验等 ) , 确定最 终配合 比… 。O G F C混合料配合 比设 计流程

油石比

油石比
3-5mm:2.654
沥青
品种
70号道路石油沥青
击实温度
(℃)
150
矿料配合比
16mm:13.2mm:9.5mm:4.75mm:2.36mm:砂:石屑:矿粉=5:11:14;17:13:19:14:7
细集பைடு நூலகம்表观密度ρˊs(g/cm3)
砂:2.612
石屑:2.748
沥青密度
ρa(g/cm3)
1.064
附表1 油石比为3.6%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记录表
沥青混合
料用途
沥青路面
中面层
矿质集料品种
花岗岩、石灰岩
矿粉密度
ρˊf(g/cm3)
2.672
拌和温度
(℃)
165
沥青混合料类型
AC-16F
粗集料表观密度ρˊg(g/cm3)
16mm:2.690
13.2mm:2.687
9.5mm:2.680
4.75mm:2.671
1160.9.
667.3
1169.9
2.310
2.441
2.606
5.4
15.1
64.2
11.78
2.56
2
62.80
63.20
63.08
62.68
62.94
1153.3
665.3
1158.9
2.336
4.3
14.1
69.5
15.11
3.25
3
64.18
63.60
64.20
64.32
64.08
1155.4
击实温度
(℃)
150
矿料配
合比
16mm:13.2mm:9.5mm:4.75mm:2.36mm:砂:石屑:矿粉=5:11:14;17:13:19:14:7

沥青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

沥青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

习题二:1、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为三层式结构,中面层结构为AC-20C,设计要求为:设计空隙率VV(%)为3~6、稳定度(kN)为:不小于8,流值(mm)为:1.5—4,矿料间隙率VMA(%)为:不小于13.5,饱和度VFA(%)为:65—75。

所用材料如下:AH-70普通沥青,相对密度为1.033,所用矿料筛分结果及AC-20C级配范围见表1,矿料密度见表2。

马歇尔体积参数见表3,试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AC-20C级配设计并确定最佳油石比。

表2 矿料密度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确定在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间的级配组成,沥青混合料由于集料的级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

根据对代表性集料筛分结果,拟定矿料的配合比为1#:2#:3#:矿粉=43:26:30.5:0.5。

根据代表性集料筛分结果,合成级配如表3.表3 AC-20C级配各档料比例及合成级配图1 AC-20C级配曲线图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双永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AC-20C级配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每组沥青混合料按照《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估计最佳油石比为中值,以0.5%间隔变化油石比,配置5种不同的油石比成型试件,分别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试验时间内用马歇尔仪测定稳定度和流值,同时计算空隙率、饱和度及矿料间隙率,然后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

2.1、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计算。

根据已确定的各档矿料比例、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相对密度γb(25℃/25℃),等,根据公式:(1) ωx=(1/γsb-1/γsa)*100=(1/2.887-1/2.938)*100=0.60(2) C=0.033ωx2-0.2936ωx+0.9339=0.77(3) γse=C*γsa+(1-C)*γsb =2.926(4) γti =(100+Pai)/(100/γse+Pai/γb)计算可得不同油石比对应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如下表:表4最大理论相对密度2.2、马歇尔击实根据已确定的合成级配配制合成矿料,并按规程JTJ052-2000试验方法拌制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分别以油石比3.09%,4.62%,4.16%,4.70%,5.25%成型马歇尔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击实后的试件冷却至室温脱模,测定其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其结果表6:表5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2.3、绘制VMA、VFA、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与油石比关系如图:图2 密度与油用量关系图3 稳定度与油石比关系图图4 空隙率与油石比关系图5 流值与油石比关系图图6 矿料间隙率与油石比关系图图7 饱和度与油石比关系图稳定度 空隙率 流值 饱和度 矿料间隙率 共同范围2.6根据试验结果,因密度无最大峰值,故OAC1取目标空隙率5.0%时所对应的油用量为3.75%。

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 高速公路面层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X高速公路面层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注意事项: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照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1.0 概述受XXX委托,XXX对XXX公路XXX段下面层AC-25C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0 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规范、规程及意见执行: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3.0 设计过程3.1原材料试验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矿粉及沥青均为现场取样,各号集料均为XXX料场生产的玄武岩碎石,矿粉为XXX生产,沥青为XXX70号道路石油沥青。

细集料、粗集料、矿粉的试验结果见表3.1-1 、3.1-2 、3.1-3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见表 3.1-4 ,70 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结果见表 3.1-5 。

表 3.1-1 细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 3.1-2 粗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 3.1-3 矿粉试验结果汇总表表 3.1-4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表 3.1-5 A 级70 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性能试验结果3.2混合料级配AC-25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 3.2-1 。

表 3.2-1 AC-25C 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AC-25C型的三组初试级配A、B、C,三组初试级配矿料配合比组成见表 3.3-1 ,三组初试级配合成级配通过率明细见表 3.3-2表 3.3-1 试验级配矿料配合比组成表 3.3-2 三组初试级配合成级配通过率(%)根据经验,按初试油石比4.0%制作马歇尔试件,计算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合成表观相对密度、合成有效相对密度,结果见表 3.3-3 ;测定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率、马歇尔稳定度等指标,结果见表3.3-4 。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前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作了重大修改。

规范发布后,各施工单位对此十分重视,努力执行新规范的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方法,不少单位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认为新方法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非常重要。

然而,据笔者在一些工程调查中了解,发现有一些单位对新方法并不理解,仍然按老方法操作,或者嫌麻烦,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了。

应该严肃指出,国家颁布的规范具有法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规范具有其严肃性,各单位应该认真执行。

不理解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积极咨问,对规范的规定或条文有意见可以向交通部或主编单位提出,以便使规范迅速贯彻并不断改进。

为推广执行新规范,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中面采用AC—25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实例,详细说明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做法,帮助理解新方法,每一步都按照规范附录B 规定的方法进行。

各单位可以参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料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规范第4章要求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1沥青本工程地处规范附录A规定的温区,按规定选择℃沥青标号为AH—90。

进口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并委托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表中工程招标合同对规范规定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10℃延度是参照“八五”攻关成提出的,只要不降低规范要求,是允许的。

表1沥青质量试验结果2.2矿料2.2.1粗集料采用某石场的石灰岩碎石,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在采石场采集的样品中,名义为S7号碎石(方孔筛10~30mm)规格的样品实际上是S6号碎石,其中小于26.5mm部分仅78.1%,不适于配制AC-25沥青混凝土,试验时必须将大于26.5mm部分筛除后使用,以符合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大于26.5mm料作为超粒径料排出)。

ATB-25生产配合比

ATB-25生产配合比

ATB-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报告1 概述1.1 概述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先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设定3.1%、3.4%、3.7%、4.0%、4.3%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ATB-25的体积性质及空隙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调整级配和油石比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ATB-25标准。

最后按生产配合比拌和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来验证生产配和比的各项性能指标。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19.0-26.5mm、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隙率(%)
14.0
7.5 6.5 5.5 4.5 3.5 2.5 1.5
3.6 3.9 4.2
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
饱和度(%)
90.0
密度(kg/cm3)
3.6 3.9 4.2
2.460
2.440
80.0
70.0
2.420 2.400 2.380
2.360
60.0 50.0 40.0
3.6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选定图
工程名称: 丁集互通立交工程 任务单号 试验日期 试验规程 评定标准 试样描述 ` / / 2009.12.14 JTJ 052-2000 JTG F40-2004 级配类型 AC-25C 合同号 C1 试验环境 试验设备 试验人员 复核人员 混合料种类 粗粒式 . 编号 XMCSP-001 . 试表2-32
3.9
4.2
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
VMA
密度 空隙率 饱和度
稳定度
流值
3.6
3.7
3.8 3.9 4.0 沥青用量( %)
4.1
4.2
最佳沥青油石比确定: OAC1: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B.6.2第3条),密度或,稳定度没 出现峰值,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沥青用量 作 为OAC1=3.9; OAC2:OACmin=3.6,OACmax=4.0, OAC2=3.8 OAC: OAC=(OAC1+OAC2)/2=3.85。
温度:19℃,湿度:61% 马歇尔自动击实仪、马歇尔稳定度 仪、浸水天平等
稳定度(KN)
14.00
13.00 12.00 11.00
流值(0.1mm)
40.0 35.0 30.0 25.0
20.0
10.00 3.6 3.9 4.2
3.6
3.9
4.2
沥青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沥青用量(%)
VMA(%)
13.5
13.0 12.5 12.0 3.6 3.9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