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及其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障方式,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对于推动运动的开展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效果。

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的时间和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种机构纷纷推出运动方案,希望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运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1. 制定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制定运动方案的目标,例如提高员工的体能水平、减轻工作压力、增进团队合作等。

2. 设计内容: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运动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伸展放松等,同时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状况。

3. 创新亮点:在设计运动方案时,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如团体比赛、健身挑战赛、健康讲座等,以吸引员工的参与度。

4. 引入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健身APP、智能手环等,来监测员工的运动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指导。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我们在某公司进行了实验。

实验组实施了创新设计的运动方案,对照组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运动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比对,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员工的运动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大,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2. 实验组的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3. 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工作压力得到缓解,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在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促进团队合作、缓解工作压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运动方案设计,为员工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共同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的1.培养学⽣机构型综合的设计能⼒、创新能⼒和实践动⼿能⼒;2.培养学⽣综合应⽤所学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

⼆、实验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将基本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和原动件上⽽构成的。

三、实验内容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浴缸翻转机构(见动画)⑴上⾝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上⾝部缸体从⽔平位置向上翻转⾄70度,即翻转⾓为0-70度.可采⽤的机构:①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由直线电机带动主动杆摆动。

②双摇杆机构,上⾝部缸体作为从动摇杆,在主动摇杆驱动下作0-70度摆动. 主动杆由直线电机带动摆动。

③其它机构⑵腿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腿部缸体从垂直位置向上翻转⾄⽔平位置,利⽤死点保持腿部缸体在⽔平位置, 借助凸轮机构破坏死点,使腿部缸体在重⼒作⽤下复位。

可采⽤机构:①双摇杆机构,腿部缸体作为主动摇杆;②其它机构2. ⽜头创床机构(见动画)要求刨⼑(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的机构:①转动导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②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③其它机构3.翻转机(见动画)要求翻转模板装在连杆上,模板翻转180度。

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4.飞机起落架要求起落架上轮⼦从⽔平位置向下翻转⾄垂直位置,利⽤死点使起落架轮⼦保持在垂直位置。

可采⽤的机构: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5.插床机构要求插⼑作垂直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向下时(⼯作⾏程)较慢,向上运动(空程)时速度较快。

可采⽤的机构:①双曲柄机构与曲构滑块机构组合,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6.冲压成型机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可采⽤的机构:①六杆增⼒机构,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7.拉延压⼒机压边机构压边滑块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在下极限位置时,有瞬时停歇现象;同时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3、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件及主要功用(参看“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部件清单”)2、工具M5、M6 、M8 内六角搬手、6 或8 英寸活动搬手、1 米卷尺、笔和纸。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适合其机械设备运动的方案,以满足其生产需要。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选择、运动分析和仿真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六个方面详细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机构设计机构设计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最基础的部分。

机构设计是指通过机构的组合和布局,实现机器的各项运动功能。

机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和机械传动设计两个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是指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设计出机器的框架结构和各个零部件的布局。

机械传动设计是指根据机器的运动要求,设计出机器的传动部分,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传动方式。

二、动力系统设计动力系统设计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动力系统设计是指为机器提供能量的系统设计。

动力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机器的功率、效率、噪音、可靠性等因素。

动力系统设计包括发动机、电机、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三、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控制系统设计是指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设计出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器的控制。

控制系统设计应考虑机器的精度、速度、力矩、运动轨迹等因素。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等。

四、传感器选择传感器选择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传感器选择是指选择适合机器的传感器,以实现对机器的精密监控。

传感器选择应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五、运动分析运动分析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分析是指根据机器的运动要求,对机器的运动进行分析。

运动分析应考虑机器的速度、加速度、力矩等因素,以实现机器的高效运动。

运动分析包括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六、仿真仿真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仿真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模拟,以实现对机器的效果预测。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概述机械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部件组成的,通过运动实现某种功能的系统。

在机械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运动方案和结构分析,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和结构分析的重要性,并介绍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指的是实现所需运动的方法和方案。

在确定运动方案之前,需要对系统的功能和运动要求进行分析和定义。

常见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包括以下几种:1.传动机构:通过齿轮、皮带、链条等传动元件实现运动传递。

传动机构能够将输入运动转换为输出运动,并实现不同速度的运动比例。

2.摆动机构:通过摆杆、连杆等实现周期性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摆动机构常见的应用包括钟摆、连杆机构等。

3.并联机构:由多个并联连接的元件组成,能够实现多自由度运动。

并联机构常用于机器人、航天器等领域。

4.连杆机构:由多个连杆和铰链连接而成的机构,可以实现复杂的直线或旋转运动。

连杆机构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汽车发动机等领域。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运动要求、空间限制、工作环境等。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运动仿真,以评估和优化不同方案的性能。

机械系统结构分析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是指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稳定性和刚度。

结构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分析强度分析是对机械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强度进行评估。

在设计机械系统时,需要考虑各个部件所能承受的力和扭矩,并根据这些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

强度分析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以模拟系统在不同载荷下的受力情况。

2. 刚度分析刚度分析是对机械系统的刚度进行评估,以确定系统在运动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刚度分析需要考虑部件的刚度特性和装配精度,并通过模态分析、应变测试等方法来评估系统的刚性。

刚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改进。

3.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对机械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评估。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是工程力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机械系统中的运动规律、力学原理以及结构设计,以期能够实现机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设计。

本文将从运动方案和结构分析两方面来详细介绍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机械系统是指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用于执行某种特定任务的机器设备。

如何让机械系统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运动,成为了进行运动方案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运动稳定性、运动周期、运动轨迹、动力传递等问题。

1、运动稳定性运动稳定性是指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稳、无抖动的状态。

在机械系统设计过程中,运动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机械系统的不稳定运动不仅会影响其工作效率,还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机械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来评估,动态响应的分析需要考虑系统中涉及的所有零部件的动态特性,如刚度和阻尼等。

2、运动周期机械系统的运动周期是指机械系统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完整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

运动周期通常与机械系统的工作时间、生产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在运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

运动周期的设计需要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包括对机械系统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的计算。

3、运动轨迹机械系统的运动轨迹是指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零部件运动的具体路径和方式。

不同的机械任务需要不同的运动轨迹来完成。

例如,对于数控机床来说,需要确保自动换刀的稳定运行,需要设计合适的自动刀具换向轨迹。

运动轨迹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运动范围、机构的工作方式以及机械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4、动力传递机械系统的动力传递是指机械系统中的动力信号传递过程,例如电机的驱动力信号传递到齿轮等机械零部件上。

在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过程中,动力传递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机械系统运动稳定性、运动周期、运动轨迹等因素都离不开动力传递的支撑。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2、示例 工机卧m位h式y冷多墩
122))完选选成型型工序: ((12))进断料料机机构构
进料
截料
机构系 统Ⅲ机构系统Ⅱ压角曲棘曲柄轮柄摇机滑杆构块机机构构整形 直动从动件凸
冲孔齿冷轮墩轮机机构构


7
8
9
10 18
11
12
Ⅰ 1
2 Ⅳ
3
Ⅱ 16 15
K 20 19
4b
13
a5
14
17
18 6
6
2、示例

程 刷盘

油印



) )











行 回
3)直角坐标式循环图
0° 主轴 转角
90°
印头往复 摆动机构
110°
油辊往复 摆动机构
油盘间歇 运动机构
60°
60°
180° 195°
270°
360°
70°
195°
二、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设计
1、设计要点 – 完成系统的协调设计; – 确定参照机构(构件); – 设计单一执行机械运动循环图 ; – 设计机械运动循环图.
主轴转角
印头往复 摆动机构
油辊往复 摆动机构
0° 90° 180° 270° 360° 195°
印头工作行程 (印 刷)
印头空回行程
油辊空回行程 (匀 油) 60°
油辊工作行程 (给铅字上油)
油盘间歇 运动机构
油盘 转动
油盘静止
2)圆形循环图(极坐标式)
作室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引言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是一个关键的工程任务,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性能指标、传动机构和控制策略等方面。

本文旨在介绍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

运动特性分析在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该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这包括系统的运动模式(例如直线运动、旋转运动等)、运动范围、加速度和速度要求等。

性能指标规定根据机械系统的使用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性能指标可能包括速度、精度、刚度、承载能力等。

在确定这些性能指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工作环境的要求。

传动机构设计传动机构是机械系统中实现运动转换和传递的关键部件。

在进行传动机构设计时,需要根据系统的运动特性和性能指标来选择适当的传动方式(例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和传动比。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效率、传动平稳性、传动装配和维护方便性等因素。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设计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确定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运动特性和性能指标,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方式(例如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等)和控制算法。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等。

实际案例:自动化生产线的运动方案设计假设有一个自动化生产线,需要设计其运动方案。

该生产线包括搬运机器人、传送带和几个工作站。

要求生产线能够实现零件的快速搬运、准确定位和高效加工。

根据生产线的运动特性和性能指标,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运动方案设计:1.搬运机器人的运动方式选择为轨道运动,并采用闭环控制策略。

机器人通过激光传感器实时感知目标位置,然后通过控制算法准确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和速度。

2.传送带的运动方式选择为连续运动。

传送带通过电机驱动,并采用闭环控制方式。

通过编码器实时反馈传送带的位置和速度,然后通过控制算法实现传送带的准确控制。

3.工作站的运动方式选择为旋转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
例洗衣机
二、工艺动作设计与运动方案设计的 关系 2、不同的机构可能实现同一工艺动作,满足同样的使用要求;
对于比较复杂的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往往需要多个 功能原理组合成一个总的功能原理来满足。(如自动 机:工艺要求复杂)
工艺过程设计
根据已拟定的功能原理及工艺动作进行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过程设计的总要求:
3 10
(2)执行构件:3、9、5。
4 9
6Ⅱ 6
10
(3) 执11行机构图
凸轮连杆机构Ⅰ、凸轮机构Ⅱ、凸轮多杆机构Ⅲ、凸轮机构Ⅳ
(4)协调安排图5
8-5 机械运动循环图设计
一、机械运动循环图
1、机械运动循环图 0° 90° 180° 270° 360° 表主达轴机转械角各执行机构(构件)1在95一°个运动环中各动作的
协调配合关系的简单明确图,称机械运动循环图。
2、机上械冲运头动连循杆环图工的(作类向行下型程冲压) 冲头 向上快速返 回 1)直线式循环图(矩形循环图) 2)下冲圆头形凸循环图工((作向行极上程冲坐压标) 式) 冲头 上升送料 3)轮直角坐标式循环图
二、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设计
1、设计要送点料凸轮机构 1) 完成系统的协调设计; 转 动2) 确定参照机静构止(构件);
第7章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 计
8-1 发展趋势
制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制造技艺→制造技术→制造科学; 制造活动的社会性、制造系统的开放性→制造科学综合性; 制造科学不可能在孤立、封闭的状态下发展,必然走兼采百家之长、
交叉融合的道路; 现代物理、数学、化学、生命、信息、材料、管理和系统等科学的
其效果往往是不好的。
2、把复杂的运动规律(工艺动作)进行分解
1)机构所能实现的基本运动行式
单向转动 单向移动 往复摆动 往复移动 间歇运动 轨迹运动
7-4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要使分解后的运动规律协调配合
(1)简单情况可采用机构合成法 将多个分解运动输入到具有多个自由度的机构中,合成为一个复杂
的运动。 (2)可采用分配轴的方法使各分解运动协调配合 (3)可采用电气控制或计算机数字控制的方法使各分解运动协调配合。
(1)工序集中原则 (2)工序分散原则(工序能集中就尽量集中,集中有困难,就分散) (3)各工序的工艺时间相等原则 (4)多工件同时加工原则 (5)缩短工作周期原则(时间重叠)
7-3 执行机构运动规律设计
1、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原理制定合理的运动规律
1)应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和功能原理。 2)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设计出简单且易于实现的运动规律。 3)必要时,应重新构思新的功能原理。 4)为使工艺过程自动化,原封不动的按传统工艺动作去设计自动化机构系统,
一、执行构件的布置
特别要考虑到控制此执行构件运动的执行机构的安装是否方便 1)与执行构件的联接是否方便; 2)执行机构原动件布置的位置是否恰当; 尽可能接近执行构件; 使各执行机构原动件尽可能集中布置在一根 轴或少数几根轴上; 各原动件应保持等速或定速比。
二、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3) 设计单一执行机械运动循环图 ;
转送料动
4) 设计机械运动循环图.
创新之根在于实践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科学就是一些有趣的探索
结束
保证各执行机构动作的ຫໍສະໝຸດ 序性;各执行构件的动作在时间上同步; 保证空间的同步性; 保证系统各执行构件对操作对象的操作具有单一性或协同性; 执行构件的动作之间应保持时间上的间隔,以避免动作衔接处发生干涉;
(1)例执:行粉构料件压完片成机的动作:
8
11好程下上移 料 上;冲冲。动斗冲头头3料振头下55斗动快下压,速31分 配 轴沉至,0将退,模下粉出以具冲料,防1头装下1234止1的上入冲上型ⅣⅠⅡⅢ压型头冲腔,腔随9头上将SS;之SS9方12粉下34将,料压压并加时好准压将的备并型药1将保腔0片粉压内推料1一粉出Ⅰ装定料型入时抖腔型2间出,腔Ⅳ,;完;使成3药压片片成工Ⅲ95型艺1较过1 7
原理。 例:举升,可采用三种不同的功能原理。
机械,电磁吸附,水浮力 机械( 连杆、凸轮、螺旋)
2、采用不同的功能原理,必然导致采用不同的 工艺动作
a)采用改变水的动能的功能原理——叶片高速旋转 b)采用改变容体容积——往复移动(往复泵); C)往复摆动(摆动泵);旋转运动(旋转泵);
二、工艺动作设计与运动方案设计的 关系 1、工艺动作设计得不相同,设计出的机构运动方案也就不
发展,为制造科学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也不断丰富着现代制造学 科的内涵和外延。
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 条件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标志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
7-2 执行机构运动规律设计
一、功能原理与工艺动作设计之间的关系 1、实现同一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可能采用不同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