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_

合集下载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电力英语”课程为例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电力英语”课程为例

未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趋势和挑战
4、评估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 段,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未来ESP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和需求。
结论
结论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电 力英语”课程为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探讨了ESP教学的特点、策略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 展趋势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完善评估体系等。
海事英语的特点
海事英语的特点
海事英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特的语法:海事英语中使用的语法结构包括现在时态、将来时态、过去 时态、被动语态等,其中以将来时态最为常见。同时,海事英语中还包含了许多 缩写和习惯用语,如“ASAP”(as soon as possible)等。
海事英语的特点
2、特定的词汇:海事英语中使用了大量特定词汇,如“port”(港口)、 “tanker”(油轮)、“cargo”(货物)等。这些词汇通常与航海、船运等相 关,而且在英语词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普通英语词汇。
内容摘要
2、电力行业英语教材和培训资料,深入了解电力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 式;
3、实际教学案例和课堂录像,观察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 略。
内容摘要
四、确定研究方法本次演示采用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首先,对 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现 状和发展趋势。接着,结合实际调查和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 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最后,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和注意事项。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_2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_2

第2章 ESP概述2.1 ESP探源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财经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Barber(1962)的《现代科学文献的语言特点》、Halliday(1964)等人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Herbert(1965)的《科技英语结构》,以及Ewer & Latorre(1969)合著的《科技英语基础教程》可以说是60年代国外ESP 研究的主要成果。

2.1.1. ESP的起源有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教学起源,学界普遍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2年在英国Leeds大学执教的Barber, C. L.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科技文的一些显著特点》1的文章。

此文章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篇最有影响力的EST研究论文,它标志着EST语法研究的开始(转引自杨焱,2005)。

后来,Halliday、Mcinfash 和Strevens(1964)三人合著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2一书也首次提到了ESP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虽然真正意义上的ESP专著是由Mackay和Mountford (1978)合编的《专门用途英语——案例教学法》3,但国内真正引用最多的ESP作者和专著当属Hutchinson & Waters (1987)和他们的《专门用途英语——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4。

浅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设计

浅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设计

浅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设计【摘要】本文根据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对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设计理论、多学科特点、实用性特色加以分析对提高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设计多学科特点实用性特色专门用途英语(ESP)指的是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商务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新闻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等,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特定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近几年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逐步发展起来,但同时社会对高质量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需求日益凸显。

高质量的教材能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学习技能。

如何编写高质量、适合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的教材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设计的理论依据1编写原则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目的不是满足于一般性的英语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它的实用性,更注重它的实用性,更强调它的专门用途,是要通过教材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语言素材,设计各种模拟真实场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习者在相关领域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应以特定的教学大纲为实现目标的指南、评价内容的依据,应有较为完备的教材编写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指导思想、理念依据、主要内容、方法途径和学时分配等。

而且,现代外语教材的“10性”编写原则也适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规范性、真实性、刺激性、准确性、适当性、开放性、重现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生参与性(夏纪梅,2003:128)。

2内容选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这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观念和教育者教授语言的观念。

学习者学英语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而是要习得一种技能,一种可以求职乃至科学交流带来便利的重要工具和媒介。

因此,英语教学也要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转为注重培养学习者应用语言的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4期

专 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 究
凌丽 莎 广 西南宁市第一职 业技 术学校
・ 挂会 ・
【 摘 要】 本文针对笔者所阅读 的国内近五年出版和发表 的一些关于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的书籍和论文, 分析 了关于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内容 、研究启示以及今后的研究方 向。

二 关 于课 程体 系设置 的研 究
长期 以来 ,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 视。 以重庆地区大专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的调查 为例 , 很少有学校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专门的考 虑 ,而是 由各个院系所在的专业 自行考虑 。 莫莉莉认为 , E S P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应当是在语言教学 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 因而应首先考虑语言教学设计的方方 面面。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并不是相对立的, 两者都具 有基本词汇 、句法、语篇等层次上的语言共核部分 。 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方面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 王关富认为 , 商务英语 已经形成了三大课程模块 ,即语言技

【 l 中分类号 】 G 4 3 4
专 门用途英语 , 或称特殊用途英语 , 即E S P( E n g l i s h f o r S p e c i i f c P u r p o s e s ) ,是近 年来 外语 教育 界研 究 的热 点之 一 , 其教学研究尤其受到高校 , 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 院校英语教 师的关注。 这是由于 E S P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 的职业联系 起来 ,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 关键词 】高校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研 究文献综述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0 4 —0 1 8 7 —0 4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内容的 难易程度、实用性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
3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习收获
01
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效果的感
受。
学习建议
02
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过程
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 学设计。
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法进 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 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05 课程特色与创新 点
课程特色
明确的学习目标
真实的教学材料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实践, 如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 ,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学生评估方法
平时成绩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 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
进行期末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 程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期中考试
进行中期测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 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
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课程内容应与特定职业领域紧密结合,培养 学生在该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其职业发 展做好准备。
与其他课程的对比与联系
01
与普通英语课程的对比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更注重特定领域内的语言应用和实践,其目标是培
养学生在特定职业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02
与专业课程的对比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虽然涉及专业知识,但其重点仍是英语语言的应用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化趋势。

这种趋势要求大学提供更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以满足学生在专业领域中使用英语的需要。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根据学科、职业和工作需要而设计的英语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语言要求。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有效地教授这一类英语课程。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之前,教师需要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制定教学目标。

这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在特定领域中所需要的语言技能、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以此为基础,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医学交流、学习相关医学词汇以及阅读医学文献的技能等。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引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兼顾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语言需求和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挑选相关的学术论文、专业书籍、行业报告等材料来设计课程内容。

教师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让学生直接接触真实的专业英语使用情境。

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教学内容还应该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专门用途英语。

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法如讲授、练习和测试仍然是有效的手段,但也需要引入更为灵活的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

教师还可以运用项目制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语言技能的培养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语言技能。

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技能外,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学术演讲和学术阅读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ESP)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一种特殊目的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旨在满足特定领域或专业的语言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全球化的发展,ESP的研究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ESP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和知识。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获取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

还可以通过分析特定领域的语料库,来确定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语言内容。

二、语料库分析语料库分析是ESP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领域的语料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中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从而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语料库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需要掌握的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支持。

三、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ESP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任务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需要完成的语言任务,包括书面和口头交际任务。

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为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在任务分析中,我们可以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获取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语言任务。

四、评估方法评估是ESP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ESP研究中,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期的笔试、口试和实际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

还可以借助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的语言需求。

在ESP的研究和实践中,需求分析、语料库分析、任务分析和评估方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授课模式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授课模式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授课模式研究摘要:专门用途英语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强调学生职业英语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这些知识来完成职场英语交际任务的能力,特别是在基础阶段被忽视的口头交际能力。

本文试图通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的分析,阐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通用英语教学模式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bstract:The ultimate goal of ESP lays an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ESP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their ability in application of this knowledge to complete ESP communicative mission, especially the spoken communicative ability ignored in basic sta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of ESP 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SP.Key word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teaching method一、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在授课模式上的异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是应用语言学领域英语教学的两大主流。

前者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是一种“语言学习为目的服务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申办和主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也也日益频繁和密切。

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让国内的合资、外资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并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市场对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呈逐级攀升的态势。

国内高校的ESP教育就是为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目前我国高校的ESP教学研究现状并不乐观,甚至是有些令人担忧。

ESP 研究方法相对有些单一,视野也不够开阔,没能从根本上摆脱ESP本体研究的局限和束缚。

即便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的21世纪,基于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ESP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ESP跨学科研究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明显滞后于国外相关的ESP研究。

鉴于国内目前ESP的教学研究现状,本文拟跳出早期ESP本体研究的窠臼,另辟蹊径,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将ESP教学、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研究,并通过《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和《涉外文秘》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分析和教学实践,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利用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来帮助ESP老师有效改进并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近50年的ESP教学研究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并全面梳理了我国高校目前ESP的教学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国内ESP的属性、课程定位以及ESP和EGP的联系等问题。

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对ESP的认识较为模糊,对ESP的教学科研也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ESP教学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ESP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笔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论证。

从宏观方面来说,进行ESP教学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即1)顺应国家制定宏观语言战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2)ESP教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3)ESP教学改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行ESP教学改革,除了有宏观方面的三个原因之外,还有ESP教学过程当中几个具体的微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ESP指导思想有误,重视基础英语教学,轻视ESP教学;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时相对不足;3)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4)ESP教材使用混乱,质量不高;5)ESP师资力量薄弱,梯队建设亟待加强;6)ESP教学组织松散、管理混乱。

在剖析ESP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之后,笔者接着讨论了目前ESP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ESP 教学各界对教学改革认识统一、信息技术的保障。

然后,笔者尝试提出了明确ESP 课程定位、加快ESP教材开发、强化ESP师资培训和建立ESP网上资源库等四点应对策略。

在明确ESP教学改革方向之后,笔者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结合《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和《涉外文秘》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着重讨论了ESP的需求分析(具体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ESP教学设计模式(具体包括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ESP 教学设计的原则(具体包括真实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三大原则)。

最后笔者以《涉外文秘》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详细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观),ESP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主要包括ESP学习环境设计、ESP学习资源设计和ESP协作学习)以及《涉外文秘》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主要包括《涉外文秘》课程教学设计的准备、实施和反思),并得出结论认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涉外文秘》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提高他们解决现实世界当中问题的实际能力,能更好地让他们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研究过程当中,笔者发现进行ESP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并非易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学设计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

ESP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学习资源设计环节,需要ESP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搜索、筛选、编辑和加工。

可以说,ESP教师的有限的信息素养是制约教学设计的运用和推广的一个瓶颈,如何为ESP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ESP 教学设计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ESP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室的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较高。

ESP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目标情境,至少要求需要使用一个多媒体教室。

但很多高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对ESP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或因为资金短缺,甚至连多媒体教室都无法保证。

毫无疑问,改善ESP教室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并保障它们的良好运行也是ESP教学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最后, ESP课程的班级规模太大,学生人数太多,无法保证ESP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实施,ESP课程所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只能成为一句漂亮的口号。

如何解决班级规模过大和师资严重匮乏的矛盾,也是ESP教学设计研究者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总的说来,笔者结合《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和《涉外文秘》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对ESP跨学科研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希望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它ESP课程的教学实践者和科研人员带来一点启示或借鉴。

但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跨学科研究的更多关注和重视,促进国内高校ESP课程健康、有序地发展和建设,以便培养出更多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挑战。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设计,跨学科,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AbstractWith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and the successful bidding and hosting the 29th Beijing Olympic Games, China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all kinds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joint ventures and foreign-funded companies are also established in China and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boosting China’s economy. And in the job marke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talents who not only possess all the necessary expertise, but als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ES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upposed to prepare our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SP teaching is kind of worrying, instead of being optimistic as people have expected. ESP research method and scope is rather simple and narrow, basically restricted and confined to ESP ontology. Even in this information age, computer-based ESP research is still limi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almost blank. Given the serious situation, this author jumps out of trap of ESP ontology and conduct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y integrating ESP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hoping to help ESP practitioners improve their teaching effec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refore, this author first briefly reviews the ESP teaching and research,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then giv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ESP teaching in China, especially about ESP essence, ESP curriculum positioning, and difference between ESP and EGP, only to find that ESP teaching never gets its due attention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uthor proposes to reform ESP teaching and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possible directions of this reform. There are both macro and micro reasons why this reform is necessary. Three macro reasons: to comply with our nation’s macro language strategy and promot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and to ke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