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第一章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班次:姓名:
预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预习
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难点:平均速度计算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的方向决定,它的___________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
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
2、速度公式v=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s或㎝·s-1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知识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
预习自测题得分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并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3.理解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知道如何用图象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通过实例学会根据纸带上的点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学会测定平均速度。

【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2.根据测量数据画物体运动的v-t图象。

难点:1.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2.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知识1.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2.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3.理解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知道如何用图象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根据测量数据画物体运动的v-t图象。

核心能力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科学品质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3.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高一物理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3【学习目标】准确理解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会科学定义物理概念的严谨性。

【重点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使用说明】先精读教材P15-P18,勾画出本节的基本概念,针对导学案问题导学部分二次阅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时间不超过20分钟;限时完成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书写规范;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问题导学】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位置在变化,但快慢却不同,你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问题1: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变化表示什么意义?如果坐标的变化为负值又有什么物理意义?【针对训练】.教练员以汽车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以汽车开始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其对应时刻的位置如下表所示:时间01234位移坐标010-8-2-14根据教练员记录的数据请你找出:几秒内位移最大?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探究点二:速度问题2:物理学中是用哪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它是怎样定义的?【针对训练】.汽车以36/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2.5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A.一8/sB.8/sc.一28.8/hD.28.8/h探究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问题3: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速度是否是恒定的?问题4:试比较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不同。

【针对训练】短跑运动员在100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s,10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s,则运动员登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探究点四:速度和速率问题5:速度和速率有什么不同?平均速率也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针对训练】.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距为x,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对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有所了解,培养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引入课程】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教师提问】初中怎样比较运动快慢?【学生回答】方法一:路程S相同,比较时间△t的大小。

方法二:时间△t相同,比较路程S的大小。

【教师提问】在高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教师引导】通过例题引导总结:方法一:时间△t 相同,比较位移△x的大小。

方法二:位移△x 相同,比较时间△t 的大小。

位移不同,时间也不同,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所学的速度和初中所学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初中时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我们这里的速度是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这里的速度和初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完全一样的。

【教师总结】速度的公式:xv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1m 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t∆内的位移x∆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有方向。

2、初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自主学习】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1m/s=3、6 km/h。

(5)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____。

2、平均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

(3)平均速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均速度既有____,又有____,是____,其方向与_______ ____相同。

3、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____ ______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____。

【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所用时间越小,速度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20km/h的速度大于15 m/s2、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2s的速度是( )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3、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B、9、6 m/sC、10 m/sD、10、2 m/s【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阅读】P15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必修1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必修1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方向相同v3=-8m/s 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v1<v2<v3注意:矢量的正负号仅表示方向,比较大小取绝对值,绝对值大的速度大。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2)定义式:(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了物体运动快慢程度和方向;平均速度大,物体运动快,反之慢。

(4)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它的大小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注意:①平均速度必须指明那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②平均速度不考虑运动过程的细节问题,只考虑初末位置及整个过程的运动时间问题。

③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

针对练习(2019.湖南学业考试)某校教师举行50m往返跑接力比赛,胡老师一次往返用时20s,则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平均速率_____m/s提示:物体往返一次位移为x=0,所以平均速度为0。

物体往返一次路程为100m,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学生记忆并理解平均速度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

学生练习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

巩固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区别③取下纸带,从能够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n-1) ×0.02 s④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一个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⑤利用公式v=Δx/Δ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

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

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速度,初步认识速度与初中所学不同。

2.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要点导学]
1.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是“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即。

速度是矢量。

2.上面式子所给出的其实是“平均速度”。

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个概念。

当Δt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0)时的就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

也就是说,要真正理解瞬时速度概念,需要数学里“极限”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结合数学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3.速度是矢量,与“速度”对应的还有一个“速率”的概念。

按书上的说法,速率(瞬时速率)就是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

它是一个标量,没有方向。

不过,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速度其实往往就是速率(日常语言词汇中几乎没有速率这个词)。

*其实速率的原始定义是“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而不是“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在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通常并不相等(因为在作曲线运动时,路程是曲线轨迹的长度,比位移直线长,“平均速率”总是比“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大些)。

但是,在发生一段极小的位移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所以瞬时速度的大小就等于瞬时速率。

因此书上的说法只能理解成“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实用文档
[范例精析]
例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

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等于甲、丙两地间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即,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和乙、丙两地间的距离为L,则
拓展: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平均速度=(v1+ v2)/ 2=25m/s,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计算平均速度还是要根据其定义。

如果问题改成“物体在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内的速度分别为20m/s和
30m/s ,求它在整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v1+ v2)/ 2=25m/s。

[能力训练]
1.下列速度值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还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m/s,答:;
B.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冲线速度为12m/s,答:;
实用文档
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的速度为60km/h,答:;
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600m/s,答:。

平均速度瞬间速度瞬间速度瞬间速度
2.速度有许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速度的单位是m/s,但汽车速度常用km/h作单位,1m/s= km/h,1km/h= m/s。

高速公路上某类汽车的限速为120km/h= m/s。

3.6 1/3.6 33.3
3.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m,t=6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 m,平均速度v=
m/s。

10 2.5
4.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
A.物体在第2 s内的速度是4 m/s B.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 C.物体在通过某一点的速度是8 m/s D.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时的速度是8 m/s
在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表示瞬时速度.
AD BC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在50m 处的瞬时速度为6m/s ,16s 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B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6.某人骑自行车,开始用100s 的时间行驶了400m ,接着又用100s 的时间行驶了600m ,关于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D )
A .他的平均速度是4 m/s
B .他的平均速度是5 m/s
C .他的平均速度是6 m/s
D .他在后600m 的路程中的平
均速度是6 m/s
7.一质点在x 轴上并只朝着x 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1)质点在前10 s 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8s 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1)6m ,6m ; (2 )0 ; (3) 22/18m/s
8.一起重机在竖直向上吊运重物时的速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1)在图1-3-2中作出重物的速度-时间图线.
(2)在表格中所列时间内,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加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做匀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减速运动?
(1)略。

(2)0-5s内作加速运动,5-8s内作匀速运动,8-10s内作减速运动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