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品中考复习方案专题物理
201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

201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本届初三毕业生共计88人,其中一班42人,二班46人,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动手能力差,懒惰,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都不强,两极分化严重,两班发展不均衡。
二、复习目标:1、巩固物理学的声、光、力、热、电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复习突破学生不懂或掌握不好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实验技能。
2、以课本中的基本物理规律为素材的探究、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素材的探究、关于科学方法的探究等探究知识和能力复习,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中的信息进行选取、处理、分析,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力争完成学校的中考任务。
三、复习进度和措施:1、复习阶段安排: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复习内容安排、复习进度如下表:2、复习模式与措施:第一阶段复习模式:创设性的问题→知识重现→例题分析→习题巩固→效果检测(1)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达到知识重现,再让学生自己查书、自己归纳知识点,将课本上重要的知识列出来,形成知识网络。
(2)例题分析:设计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老师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进行方法点拨和强化解答的规范化。
(3)习题巩固:老师在讲完知识点和对应的例题后,以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以加深学生的领悟程度。
(4)效果检测:以课前15分钟小测试检查上一节课复习的效果。
第二阶段:练→讲→练摸准自己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接着的专题复习当中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课堂教师点拨,课后再安排学生做一定的练习。
对初中物理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进行分析与探究,力求学生精通。
第三阶段:测→讲→练综合一、二模考试情况,对存在特出的、典型问题纠正或强化,着重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和阅读、解题速度的训练。
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物理

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物理一、复习内容概述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和实验技能。
为了帮助同学们高效复习物理,本文将提供一个全品中考复习方案,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物理知识。
二、复习计划安排本复习方案将根据中考物理考试的内容范围,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重点内容。
建议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复习:第一周•复习力学部分,重点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势能和功、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配套练习:完成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第二周•复习电学部分,重点复习电流和电阻、电路图、电功和电磁感应等知识点。
•配套练习:完成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第三周•复习光学部分,重点复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传播和成像等知识点。
•配套练习:完成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第四周•复习热学部分,重点复习热传递、热膨胀和热功等知识点。
•配套练习:完成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第五周•复习力学、电学、光学和热学部分的综合知识。
•配套练习:完成全书模拟试卷,并检查答案。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复习方法和技巧: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好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避免拖延和时间浪费。
2.系统学习:按照教材的顺序学习和复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主动思考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概念和公式,还要思考其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合理利用资源:参考教材、辅导书、学习资料等,结合互联网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材料和理解。
6.制定复习计划:每天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并坚持执行。
四、备考注意事项为了更好地备考物理中考,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解答。
2.熟悉实验操作: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以便在考试中熟练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2013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第六单元物理

第14课时┃ 归类示例 (2) 最小动力的作法: ①先找到(作出)最大动力臂. ②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动力作用 线). 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如图甲中F3、图 乙中F1即为最小动力).
甲
类型二 杠杆平衡条件 命题角度: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区分杠杆的三种类型及其应用. (3)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的计算题.
第15课时┃ 考点聚焦
3. 功的计算 力 距离 功等于________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____的乘 Fs 积.公式:W=________. 4. 功的单位:__________,1 J= 1 N·m. 焦耳(J) 5. 感受功的大小:把一个鸡蛋举高 1 m 所做的功大约是 0.5 J. [注意] 应用功的公式时: (1)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 F 就是这个力. (2)公式中的 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关 系. (3)功的单位“J”(1 N·m=1 J)不要与力和力臂的乘积单位 (N·m,不能写成 J)混淆. (4)做功的多少由 W=Fs 决定, 与物体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无关.
F1 l2 力臂(F1l1=F2l2 或 = ). F2 l1
第14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滑轮
名称 定义
定滑轮
动 滑 轮
轴固定不 动的滑轮
轴可以随 物体一起 运动的滑 轮
特点 不省 使用定滑轮________力,但可以 等臂 _________杠杆 改变力的________ 方向 动力臂为阻力 二倍 臂________的 杠杆 一半 使用动滑轮能省________力,但 费一倍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 ____________ 力的方向 ①在忽略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和 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 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股绳子承 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等于总 几分之一 重的____________ ②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 向的目的
2013全品中考复习方案专题物理

专题二┃ 要点聚焦
巧用开关电器工作,反之只要 一个开关断开,用电器都不工作. ②开关并联:无论哪个开关闭合,用电器都工作. ③开关短路用法:若开关闭合用电器停止工作,而开关断 开用电器工作, 则开关与该用电器并联, 闭合时将其短路.
专题二┃ 要点聚焦
式题 [2012·南昌] 如图 TZ2-2 所示,汽车在 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侧 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这两 并联 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你的理 因为它们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机所拨 开关 动的这根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
专题二┃ 要点聚焦
③析电路定变量:不管是开关闭还是滑片移,其实质 都是改变了电路的电阻,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无论串、 并联电路,部分电阻增大,总电阻随之增大,而电源电压 不变,总电流与总电阻成反比. ④分析思路图解
专题二┃ 要点聚焦
例4 [2012·玉林] 如图 TZ2-7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安全电压即在保证用电器不烧坏的情况下电路的最 大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对比两用 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取小电流,然后根据 U 电源=I 小 (R1+R2)计算,可记为“串小流”;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 等的特点,对比两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取小电压, 然后根据 U 电源=U 小压计算,可记为“并小压”.
A.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 B.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小 C.电灯的亮度逐渐增强 D.电路总功率逐渐变大
图TZ2-7
图TZ2-8
专题二┃ 要点聚焦
2013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第二单元物理

第4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集锦
影子、实像、虚像的区分 (1)区分像与影子时,可以用“细节法”来分辨:能看 到图像细节的是像(如图4-2甲所示),看不清的(仅有 轮廓)就是影子(如图乙所示).
甲 图4-2
乙
第4课时┃ 归类示例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 反射或折射后,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 线的交点;如果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后相交 到一点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承接方式不同:虚像只能用人眼 直接观看,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图4-2丙所示);实像既可以 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如图丁所示).
第4课时┃ 考点聚焦 2. 光线与光速
(1)用来表示光的传播________和________的直线 路径 方向 叫做光线. [说明] 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画出的直 线,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 型法. (2)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 __________m/s.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于真空中光速, 3×108 可以近似认为两者相等.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 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丙 图4-2
丁
第5课时┃ 平面镜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第5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平面镜成像
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等大: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相等 (2)等距: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物到镜面的距离 (3)对称: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________垂直,像与物 镜面 关于镜面对称. (4)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__呈现在光屏上,故是 不能 虚像.
第5课时┃ 考点聚焦
2013中考复习计划(演示)

第2课时《电与磁》习题精讲
第3课时《电与磁》综合反馈
第4课时《信息的传递》知识点+精讲
第5课时《信息的传递》综合反馈
第六周
(4.22~4.27)
第1课时《声现象》知识点+精讲
第2课时《声现象》综合反馈
第3课时《光现象》知识点
第4课时《平面镜成像实验、光路图》习题精讲
第5课时《光现象》综合反馈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时间
具体内容
学生目标实现
易错点
策略
题型
一轮复习
基础复习(3月21日---5月8日)
第一周
(3.21 ~3.22)
第1课时《电流、电路》知识点
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的意义。
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
第6课时《透镜及成像》知识点
第七周
(5.2~5.3)
第1课时《透镜及成像》习题精讲
第2课时《透镜及成像》综合反馈
第八周
(5.6~5.8)
第1课时《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2课时《物态变化》习题精讲
第3课时《物态变化》综合反馈
二轮复习
综合复习(5月9日---5月24日)
第八周
(5.9~5.10)
第4课时作图题-----光学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2课时《电流、电路》习题精讲
第二周
(3.25 ~3.29)
第1课时《《电流、电路》综合反馈
第2课时《电压、电阻》知识点
第3课时《电压、电阻》习题精讲
第4课时《电压、电阻》综合反馈
2013全品中考复习方案附录

7.1 度=1 千瓦时(kW·h)=3.6×106 J. 8.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20000 Hz.
[常量梳理]一些需要记住的常量 与常见数据 二、常见数据 1.与人体有关的常见数据
密度 体积 身高 约 1×103 约 50 kg 约 500 N 约 0.05 m3 约 160~180 cm 3 kg/m 电阻 手臂长 手掌面积 脚掌面积 对地压强 行走时约: 4 约 50~60 约 100~ 约 150~ 2×10 Pa 约几千欧 cm 120 cm2 200 cm2 站立时约: 1×104 Pa 质量 重力
贡献 固体传声、磁偏角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建立电磁场理论 小孔成像 发现电子
α 粒子散射 实验、原子行 星(核式)模型
[贡献梳理]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 查德威克 莫尔斯 哈勃
贡献 发现中子 发明电报 发现哈勃红移
姓名 盖尔曼 贝尔
贡献 发现夸克 发明电话
[常量梳理]一些需要记住的常量 与常见数据
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时受到 大拇指指 步长 步速 速度 的阻力 甲宽 约 5 m/s= 约 50~70 cm 约 1.2 m/s 约 20 N 约 1 cm 18 km/h 脉搏跳动频 人体正常 手掌宽 呼吸 正常血压 率 体温 70~75 次 20~30 次 收缩压<130 mmHg 约 36.5℃ 约 1 dm /min(1.2 /min 舒张压<85 mmHg (37℃) Hz)
nF
斜面
W有用 Gh Gh η 斜面= = = W总 FL Gh+fL
[难点提升]解读“效率”
能量
应用 电动机
转化 电能→ 机械能 电能→ 内能
公式推导
2013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第七单元物理

第18课时┃ 归类示例
例3 [2012·无锡]小明房间门口装有开关S1,床头装 有开关S2,这两个开关都能单独控制房间里的吊灯.以下 电路图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C )
图18-5
第18课时┃ 归类例
[解析] A 中两开关串联,只有当两开关同时闭合时吊灯才 发光,不符合题意;B 中两开关并联,各自开关可以控制 吊灯,但不能相互控制,不符合题意;C 中 S1 和 S2 为单刀 双掷开关,S1 向右掷时灯泡不发光,S1 向左掷时灯泡发光; S2 向右掷时灯泡发光,S2 向左掷时灯泡不发光,任意一个 开关都可以开灯、关灯,符合题意;D 中当两开关都向左 时,会出现电源短路,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不符合题 意.
轻小电器或者可移 单位、家庭中不便 动的电器 移动的用电器
第19课时┃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类型一 电流和电流表 命题角度: (1)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3)通过实例考查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第19课时┃ 归类示例
例1 [2012·广安]在如图19-1甲所示的电路中, 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情况均如图乙 所示,则电阻R1和R2中的电流分别为( C )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3.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有________;(2)电路是__________. 电源 通路 4. 电压的测量 工具是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电压表
第19课时┃ 考点聚焦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符号 用途 连接 方式 直接连 接电源 量程 测量电路中的 电流 ________ 串 ________联在被 测电路中 不能 0~0.6 A 0~3 A 测量电路两端的 电压 ________ 并 ________联在被 测电路两端 能 0~3 V 0~15 V 电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盖在水箱底部的排水管上,用细线将 P、Q
连接.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使浮筒刚好完全 浸没时,盖板 Q 恰好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 出冲洗厕所.当盖板 Q 恰好被拉开的瞬间,求: (g 取 10 N/kg) (1)浮筒受到的浮力大小. (2)细线对浮筒 P 的拉力大小. (3)水箱中水的深度.
图TZ6-7
甲
gS 甲 Δ h,Δ G 乙=ρ
乙
G甲 Δ G甲 gS 乙 Δ h,则 = , G乙 Δ G乙
由题可知 G 甲>G 乙,则 Δ G 甲>Δ G 乙,所以 G 甲+Δ G 甲>G 乙+ Δ G 乙,故 FA>FB,正确选项为 D。
专题六┃ 要点聚焦
压力、压强巧分析
有关压力、压强的比较问题,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利用图像比较压力、压强 常见压强图像有两种,一是固体压强 F—S 图像,二是 液体压强 p—h 图像,解题时取图像上相同的量对应另一量 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即可. ②固体倒置、切割或叠加后比较压力、压强 将物体倒置时一般压力不变,若受力面积变小,压强会 变大,反之受力面积变大,压强会变小;将物体切割时一般 压力会变小,叠加时压力会增大,根据切割或叠加的方式确
方向
① 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图时, 一般将物体的几何中心作为其 作用点 所受各力共同的作用点; ② ②压力的受力物体为被压物体, 通常是斜面或地面, 因此压力 的作用点一般画在接触面上
专题七┃ 要点聚焦 要点二 以简单机械为载体的力学计算 例 [2011·扬州] 某建筑工地用如图TZ7-1 所示的简易滑轮组将重4000 N的砖块运到离地 4 m高的砌墙处,已知每个滑轮重100 N,滑轮 摩擦和绳重以及动滑轮下的挂网重忽略不计. 若提升砖块的工人作用于绳的拉力最大为500 N. 求:(1)提升一次砖的最大重力. (2)提升一次砖时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图TZ7-1 (3)若全部完成提砖任务,工人利用此滑轮组至少做多少额 外功. 解:(1)900 N (2)90% (3)2000 J
专题七┃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专题七┃ 要点聚焦
要点聚焦
要点一 力学作图梳理
一、力的示意图 作图步骤可巧记为:“定物、找点、画线、标箭”八字口诀. 二、杠杆作图 (1)杠杆受力分析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动力和阻力的 作用效果“相反”,据此判断二力方向,另外二力的作用点均在杠杆 上. (2)杠杆力臂作图 步骤:找支点、画力线、点线引出垂线段. (3)杠杆中最小力的作法 将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相连为最长力臂,依据题干中给出的已知力方 向,确定最小力方向,在最长力臂末端沿最小力方向垂直画出的力即 为最小力.
ρ
水
.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要点二 压力、压强大小比较
例2 [2012·昆明] 一个铁锭如图 TZ6-3 甲所示放置在水 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F1 和 p1;当如 图乙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分 别是 F2 和 p2,那么( B )
图TZ6-3
图TZ6-4
图TZ6-6
A.甲杯中盐水密度为 ρ
甲
,乙杯中盐水密度为 ρ
乙
,则 ρ
甲
>ρ
乙
B.鸡蛋在甲、乙两烧杯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浮和 F′浮,则 F 浮>F′浮 C.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 甲和 F 乙,则 F 甲>F 乙 D.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p 甲和 p 乙,则 p 甲=p 乙
新课标(SK)
专题一 声现象与光现象 专题二 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专题三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专题四 电学综合 专题五 运动和力 专题六 密度 压强 浮力
专题七 简单机械 功和机械能
专题八 力学综合 专题九 热学
专题六┃ 密度 压强 浮力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要点聚焦
要点一 有天平、少量筒测密度
例 1 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 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 度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使天平平衡. 平衡螺母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 码位置如图 TZ6-1 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62
F压 24 N 3 根据 F 压=pS,p= = Pa, -3 2=3×10 S 8×10 m
3×103 Pa 又 p=ρ 水 gh 得 h= = =0.3 m。 ρ 水g 1.0×103 kg/m3×10 N/kg
p
专题六┃ 要点聚焦
漂浮问题“六规律”
规律一:“二力平衡”,即物体漂浮在液面, 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 浮=G 物). 规律二:“质量相等”,即物体漂浮在液面, 所排开液体质量等于其质量(m 排=m 物). 规律三:“浮体定比”,即物体漂浮液面,排 开液体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等于物体密度与液体 密度之比(V 排∶V 物=ρ 物∶ρ 液).
F 定受力面积如何变化,再利用 p= 得出压强的变化. S
专题六┃ 要点聚焦
③同一容器倾斜、倒置后比较压力、压强 该类问题, 一般液体密度不变, 分析液体深度如何变化, 就可得出容器底所受压强变化情况; 再利用 F=pS 或根 据容器形状比较重力与压力关系,分析压力变化. ④不同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比较 该类问题,一般液体深度相同,比较液体密度可知容器 底所受压强的大小关系, 另外再通过 F=pS 分析压力大 小.
A.F1=F2,p1=p2 C.F1>F2,p1=p2
B.F1=F2,p1<p2 D.F1<F2,p1>p2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解析] 分析题意知,铁锭的重力等于对桌面的压力,以 两种方式放置时,对地面的压力是不变的,由于图乙所示 方式中受力面积减小,故对地面的压强将变大,因此正确 选项为B。
专题六┃ 要点聚焦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解析] 分析题意知, 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 ρ 甲=ρ 物、 故 F 浮=G 物; 鸡蛋在乙液体中漂浮, ρ 乙>ρ 物、 ′浮=G 物; 故 F 综合二式知,ρ 甲<ρ 乙,F 浮=F′浮,则 A、B 错误;两容 器为圆柱形烧杯,所以烧杯底所受压力等于烧杯内液体重 力与鸡蛋重力之和,因两烧杯中盐水质量相等,鸡蛋为同 一鸡蛋,故烧杯所受压力相等,又因两烧杯底面积相同, 则烧杯底受到的压强相等,C 错误、D 正确。
专题七┃ 要点聚焦
常见力三要素对比
常见力 符号 大小 重力 拉力 压力 支持力 摩擦力 浮力
G
F拉
F压
F支
f
F浮
在题干中一般会给出所画力的大小, 建议在该力的示意图中具体 标出,如 G=6 N 竖直向 沿拉线 下 方向 垂直于接触 垂直于接触 与相对运动 面,指向被 面指向被支 (趋势)方向 压物体 持物体 相反 竖直向 上
B.pA<pB D.pA>pB
FA>FB FA>FB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解析] 分析题图知,V 甲<V 乙,而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则 ρ 甲>ρ 乙; 深度相同, pA>pB。 则 由于容器为均匀柱体,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其重力。设原有液体高度为 h, 重力分别为 G 甲、 乙, G 加入液体后, 液面高度均增加 Δ h, 由 G=ρ gV=ρ gSh 得 G 甲=ρ 甲 gS 甲 h,G 乙=ρ 乙 gS 乙 h, Δ G 甲=ρ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规律四:“任漂、浮等”,即物体任意漂浮在不 同液面上,所受浮力相等(F1=F2=G 物). 规律五:“密大浸少”,即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 上,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少. 规律六:“三力平衡”,即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 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重力及压力或拉力作用处于 平衡状态(F′浮=G 物+F 压或拉),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 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F 压或拉=F′浮-G 物).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要点三 “液中浸物”:密度、压强、浮力对比分析 物体浸入液体中后,最直观的现象有两个,即液面是否上升和 物体静止后所处状态,根据液面变化分析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变化,根据物体状态可对比分析密度、体积、浮力和质量相关 量,具体思路如下框图所示:
图TZ6-5
专题六┃ 要点聚焦
例4 [2012·泸州] 如图TZ6-6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两个 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烧杯,分别装入适量的密度不同但质量相等的盐水 ,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鸡蛋在甲烧杯中处于悬 D 浮状态,在乙烧杯中处于漂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专题七┃ 要点聚焦
三、滑轮组绕线作图 (1)绳子股数 n 的计算方法:
s ①距离关系确定:n= (s 为绳端移动距离;h 为重物移动距 h G总 G物 离);②力关系确定:n= (进一法);③效率确定:n= . F ηF
(2)找“起点” 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确定绳子的起点位置,若 n 为偶数, 绳子从定滑轮绕起,若 n 为奇数,绳子从动滑轮绕起.
例3 如图 TZ6-4 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 器 A 和 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 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 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 器底部的压强 pA、pB 和压力 FA、FB 的关系是( D )
A.pA<pB C.pA>pB
FA=FB FA=FB
解:(1)30N
(2)26 N
(3)0.3 m
专题六┃ 要点聚焦
[解析] (1)F 浮=ρ
水
gV 排=1.0×103 kg/m3×10 N/kg×3×10-3m3=30 N;
(2)由题意知, 浮筒 P 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绳子对 浮筒向下的拉力,其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则有 F 浮=F+GP ,又 GP=m1g=0.4 kg×10 N/kg=4 N, 所以 F=F 浮-GP=30 N-4 N=26 N; (3)盖板 Q 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水对盖板的向下 的压力,其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则有 F=F 压+GQ ,又 GQ=m2g=0.2 kg×10 N/kg=2 N, 所以 F 压= F-GQ=26 N-2 N=24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