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写景状物散文
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

全面出击中考考点: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中考必考文言文——写景状物抒情篇1.《桃花源记》2.《岳阳楼记》3.《醉翁亭记》4.《三峡》5.《小石潭记》6.《爱莲说》7.《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一)《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三、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真题回顾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4.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一、文学常识(二)《岳阳楼记》范仲淹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二、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三、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四、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真题回顾1.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2.“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3.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4.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写景状物类散文范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范文写景状物的散文朱自清歌声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贸易默然洒在我的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
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向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
我立的一条白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
群花都还在做他们的清梦。
那唯一轻轻吸去她们的尘垢,他们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
在那被戏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玉绿。
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
——是愁这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惑么?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
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这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
园外田亩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萌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汽。
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声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深,听着;也用心唱着。
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
于是为歌所有。
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上便只有歌声。
作文:为你停留(写景状物散文)若水三千,雄峰万里。
爱,在流淌,流淌在历史的长河,流淌在血液里,流淌在灭亡和新生,战火和硝烟,进步和文明,还带着满身烟雨的文字中。
我以处子至真,以生命之气,从真开眼就把你装入眼里,爱上你,红尘烟雨、苍穹瑞雪、锦绣山河、万般人事演变的文字。
它记录并张扬着一切美好、一切丑恶;一切光明、一切灰暗;一切正义、一切邪道;一切过去、一切未来。
写景状物散文,描写中国景的,千字以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朱自清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最新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都写得缜密深厚、情真意切,但具体分析起来,其思想内容又可概括为如下几类: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
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尤其可贵的是,这些散文无不深蕴着作者生命中的人生体味和感情色彩,表达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复杂的思想内涵。
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都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备极朦胧奇诡的美,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让人深味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
作者产生这样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过去,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时沉寂的苦闷氛围中,不免有些“寂寞”和“惆怅”,但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考;又如《荷塘月色》,文章一开头就将“我”的一时心情告诉读者,接着用简笔勾勒荷塘四周的轮廓,再以浓墨描绘荷叶、荷花和月色、蝉鸣、蛙叫,其中直写荷塘独处的妙处,曲写荷塘的清幽静谧,从而一起一伏地道出“我”由于夜游荷塘而牵引起一缕乡愁,折射出动乱的现实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引起的时代忧思;即使象《绿》、《春》这种似乎纯粹写景状物的散文,也流露出作者执着现实,向往光明与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
此外,还有诸如《扬州的夏日》、《白马湖》、《南京》、《重庆一瞥》、《潭柘寺戒坛寺》、《松堂游记》等写景记游篇什,也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水和乡土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朱自清的此类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积极探求,使之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东西。
记人叙事散文。
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神韵的,还有这类作者自叙性质的散文,如《背影》、《给亡妇》、《儿女》、《择偶记》等,这类散文,用笔朴实平淡,写得本色自然,甚至有点琐碎,但有着很强的感情冲击力,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做到以事传情,从侧面暴露出旧社会的黑暗,洋溢着作者沉痛的无奈与申诉。
写景状物的散文(精选14篇)

写景状物的散文(精选14篇)篇1:写景状物散文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
”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老舍散文摘抄

老舍散文摘抄一、关于写景状物类“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段描写把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将济南比作在小摇篮里的婴儿,小山如同摇篮的围栏,生动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同时也展现了济南人对这种冬天的喜爱与依赖。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
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
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
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
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
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
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子的棚子里出来。
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
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
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磁,东洋玩具,东洋……加劲的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的‘不’抵制劣货。
这里很不易走过去,脚踏实地的,步步留神;四面是货物,是嘈杂的人声,是些脏水洼子。
”老舍先生先点明趵突泉对济南美的重要性,然后描写趵突泉周边被人为破坏的糟糕环境。
通过对比,突出趵突泉自然之美在这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800字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800字名家写景状物散文800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天气息的逼近,带来一丝清凉,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名家写景状物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篇一秋,是一个特殊的季节,悲观和乐观的故事,在这里同时上演。
——题记“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中国的文人墨客,大多有一种悲秋的情怀。
每每看到落红满地,百花凋零,看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陆游感到了“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容颜已老,壮志难酬。
国仇家恨仍在,却都因鬓先秋而只得泪空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在这时,也只能用“愁”来表达心情了。
却再说愁,不也是心上来了秋吗?自然的秋天容易过,心中的秋天却难熬。
杜甫对此也深有体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本来喜爱登高,登到高处却发现眼前一片秋景,反而更添愁闷,可自己此时却已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了。
头发白了,酒也不能喝了,愁绪如何排解!杜甫的悲秋,是大多数文人的想法,秋天的景色,很容易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而有一个人,他的悲秋,却又比这些人更胜一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看到秋色的李煜感到,被锁住的不只是梧桐,也不单是自己,更是把秋天的愁锁在了身边,无法摆脱。
李煜的愁,远不止家破人亡,而是国破人亡,自己成了亡国的皇帝。
面对这样的愁绪,他也只能再说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这样的愁,又有几人能明白?总而言之,秋与愁,总是密不可分,尤其在诗人眼中,秋,几乎成了愁的代名词。
但是,秋,就一定是愁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眼中的秋天,与很多人不同。
他的秋天是快乐的,舒畅的。
秋高气爽,在他的诗中完全体现了出来。
他感受到的,不是肃杀或悲凉,而是秋天的活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一样有排云而上的白鹤,引着诗意直上云霄,这不正体现了秋天的活力吗?毛主席也说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名家写景状物散文篇一:写景状物类散文考点归纳1写景状物类散文复习写景状物类散文考点:1、梳理文章思路2、分析景物(事物)特点3、把握关键词句4、评析写作(表现)手法5、赏析优美语言6、体会作者情感7、把握文章主旨中考试题:西城三年试题:一、梳理文章思路:考题形式:表格填空居多答题方法:1、通读文章,确定答题范围。
2、在答题范围内,按试题提示,分出层次,确定题目已给范围和未知范围。
3、筛选并提取有效答题信息。
(许多信息点可在原文中找到,特别是“情感”)4、一般需要仿照已知信息的句式特点作答。
(一)思路:1、整体思路:A、《乡村的灯火》20XX昌平一模: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11个字以内)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b、《天上的那件事》20XX丰台一模:阅读全文,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
(每空须有“鸽哨”二字)1、魂牵梦萦的鸽哨;2、难以寻觅的鸽哨;3、令人遗憾的鸽哨;4、引人深思的鸽哨2、局部思路:A、《听雨》20XX大兴二模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
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评价雅人听雨→②→③→④→盼望雨声长响1、喜听雨滴妙音2、叙述喜雨原因3、神驰雨中麦田4、欣赏雨中荷花b、《芦芽山记》20XX九上海淀: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芦芽山的经过。
请阅读②—⑤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①山高谷深,奇石林立②感受生命力的旺盛③领悟到生命的完结与更生④云雾雄奇,峡梯险要,孤石奇特,云蒸雾裹。
要点:云雾多,险(二)内容(景物)或情感、认识、心理、特点:1、内容+情感:A、《病槐树》宣武20XX一模文中多次以鸟儿的行为和母亲的心理,折射出槐树的命运变化。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每空4个字。
(4分)喜爱自豪遭遇劫难(失去生机)惋惜无奈重返树蓬(飞回来了)b、《雄关赋》20XX崇文一模:“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体现了不同的内容与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的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是指写文章的一种手法,描述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我们称做状物类文章。
有关写景状物散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名家写景状物散文:灯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哪里是山。
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
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
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
看不见路的尽头。
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
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
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
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
我爱这样的灯光。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
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
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
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
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诲底。
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思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我自然也是如此。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
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
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
“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
“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
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
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
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名家写景状物散文:陶然亭陶然亭好大一个名声,它就跟武昌黄鹤楼、济南趵突泉一样。
来过北京的人回家后,家里一定会问:“你到过陶然亭吗”因之在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逛陶然亭。
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电车。
找了一个三秋日子,真可以说是云淡风轻,于是前去一逛。
可是路又极不好走,满地垃圾,坎坷不平,高一脚,低一脚。
走到陶然亭附近,只看到一片芦苇,远处呢,半段城墙。
至于四周人家,房屋破破烂烂。
不仅如此,到外还还有乱坟葬埋。
虽然有些树,但也七零八落,谈不到什么绿荫。
我手拂芦苇,慢慢前进。
可是飞虫乱扑,最可恨是苍蝇蚊子到处乱钻。
我心想,陶然亭就是这个样子吗?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形势。
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以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盖了此座庭院。
采用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后来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
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
乱坟本来就有,以后年年增加,就成为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来的模样了。
过去,北京景色最好的地方,都是皇帝的禁苑,老百姓是不能去的。
只有陶然亭地势宽阔,又有些野景,它就成为普通百姓以及士大夫游览聚会之地。
同时,应科举考试的人,中国哪一省都有,到了北京,陶然亭当然去逛过。
因之陶然亭的盛名,在中国就传开了。
我记得作《花月痕》的魏子安,有两句诗说陶然亭,诗说:“地匝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
就要说到气属三秋的时候,说陶然亭还有点像。
可是这三十多年以来,陶然亭一年比一年坏。
我三度来到北京,而且住的日子都很长,陶然亭虽然去过一两趟,总觉得:“地匝万芦吹絮乱”句子而外,其余一点什么都没有。
真是对不住那个盛名了。
1955年听说陶然亭修得很好;1956年听说陶然亭更好,我就在6月中旬,挑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我的妻女,坐公共汽车前去。
一望之间,一片绿荫,露出两三个亭角,大道宽坦,两座辉煌的牌坊,遥遥相对。
还有两路小小的青山,分踞着南北。
好像这就告诉人,山外还有山呢。
妻说:“这就是陶然亭吗?我自小在这附近住过好多年,怎么改造得这样好,我一点都不认识了。
”我指着大门边一座小青山说:“你看,这就是窑台,你还认得吗?”妻说:“哎呀!这山就窑台?这地方原是个破庙,现在是花木成林,还有石坡可上啊!”她是从童年就生长在这里的人,现在连一点都不认得了。
从她吃惊的情形就可以感觉到:陶然亭和从前一比,不知好到什么地步了。
陶然亭公园里面沿湖有三条主要的大路,我就走了中间这条路,路面是非常平整的。
从东到西约两里多路宽的地方,挖了很大很深的几个池塘,曲折相连。
北岸有游艇出租处,有几十只游艇,停泊在水边等候出租。
我走不多远,就看见两座牌坊,雕刻精美,金碧辉煌,仿佛新制的一样。
其实是东西长安街的两个牌楼迁移到这里重新修起来的。
这两座妨碍交通的建筑在这里总算找到了它的归宿。
走进几步,就是半岛所在,看去两旁是水,中间是花木。
山脚一座凌霄花架,作为游人纳凉的地方。
山上有一四方凉亭。
山后就是过去香冢遗迹了。
原来立的碑,尚完整存在,一诗一铭,也依然不少分毫。
我看两个人在这里念诗,有一个人还是斑白胡子呢。
顺着一条贫路,穿了几棵大树上前,在东角突然起一小山,有石级可以盘曲着上去。
那里绿荫蓬勃,都是新栽不久的花木,都有丈把高了。
这里也有一个亭子,站在这里,只觉得水木清华,尘飞不染。
我点点头说:这里很不错啊!西角便是真正陶然亭了。
从前进门处是一个小院子,西边脚下,有几间踊落不堪的屋子。
现在是一齐拆除,小院子成了平地,当中又栽了十几棵树,石坡也改为泥面的。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石坡也改为水泥面的。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
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再要过了几年,这周围的树,更大更密,那园外尽管车水马龙,一概不闻不见,园中清静幽雅,就成为另一世界了。
我们走进门去过厅上挂了一块匾,大书“陶然”二字。
那几间庙宇,可以不必谈。
西南北三面房屋,门户洞开,偏西一面有一带廊子,正好远望。
房屋已经过修饰,这里有服务外卖茶,并有茶点部。
坐在廊下喝茶,感到非常幽静。
近处隔湖有云绘楼,水榭下面,清池一湾,有板桥通过这个半岛。
我心里暗暗称赞:“这样确是不错!”我妻就问:“有一些清代小说之类,说起饮酒陶然亭,就是这里吗?”我说:“不错,就是我们坐在这里。
你看这墙上嵌了许多石碑,这就是那些士大夫们留的文墨。
至于好坏一层,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那总是好的很少吧。
”坐了一会,我们出了陶然亭,又跨过了板桥,这就上了去绘楼。
这楼有三层,雕梁画栋,非常华丽。
往西一拐,露出了两层游廊,游廊尽处,又是一层,题曰清音阁。
阁后有石梯,可以登楼。
这楼在远处觉得十分富丽雄壮,及向近处看,又曲折纤巧。
打听别人,才知道原来是从中南海移建过来的。
它和陶然亭隔湖相对,增加不少景色。
公园南面便是旧城脚下,现已打通了一个豁口。
沿湖岸东走,处处都是绿荫,水色空蒙,回头望望,湖中倒影非常好看。
又走了半里路,面前忽然开朗,有一个水泥面的月形舞场,四周柱灯林立。
摆池足可以容纳得下二三百人。
当夕阳西下,各人完了工,邀集二三友好,或者泛舟湖面,或者就在这里跳舞,是多好的娱乐啊!对着太平街另外一门,杨柳分外多,一面青山带绿,一面是清水澄明,阵阵轻风,扑人眉发。
晚来更是清静。
再取道西进,路北有小山一叠,有石级可上,山上还有一亭小巧玲珑。
附近草坪又厚又软。
这里的草,是河南来的,出得早,萎枯得晚,加之经营得好,就成了碧油油的一片绿毯了。
回头,我们又向西慢慢地徐行。
过了儿童体育场,和清代时候盖的抱冰堂,就到了三个小山合抱的所在,这三个小山,把园内西南角掩藏了一些。
如果没有这山,就直截了当地看到城墙这么一段,就没有这样妙了。
园内几个池塘,共有二百八十亩大,1952年开工,就只挖了一百七十天就完工了,挖出的土就堆成七个小山,高低参差,增加了立体的美感。
这一趟游陶然亭公园,绕着这几座山共走了约五里路,临行还有一点留恋。
为个面目一机关报的陶然亭,引起我不少深思。
要照从前的秽土成堆,那过了两三年就湮没了。
有些知道陶然亭的人,恐怕只有在书上找它陈迹了吧?现在逛陶然亭真是其乐陶陶了。